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浅析锂电制造

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必须严格控制的,一是粉尘,二是金属颗粒,三是水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湿度

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什么是干燥度

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通常有字母K表示。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显然,它比仅仅使用降水量或蒸发量反映一地水分的干湿状况更加确切。由于可能蒸发量的计算方法不同,干燥度的表示方式也有多种。有以年平均气温或高于10℃积温的0.1倍表示可能蒸发的,有以辐射差额反映可能蒸发的。干燥度的倒数称湿润度或湿润指数。以K值为1.0的等值线来区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指标。K<1为湿润地区,k=1~1.25为半湿润地区。这条等值线大致相当于秦岭——淮河线。但此线以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胶东半岛的K值亦小于1。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大于可能蒸发量,植被为森林;k=1~1.25为半湿润区,植被为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土壤中有一些石灰质积累,有些地区有盐渍化现象,旱患频率较大.K>1.25~4为半干旱地区,包括广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与干草原区相当。K>4为干旱地区,植被为干荒漠,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

而水分对锂离子电池影响巨大,主要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电解液变质,使电池生锈

我们公司电池的所用的电解液,是不能在水分过高的环境下使用的。电池注液的时候,必须要在小于1%湿度的环境下,并且注液后赶快封口,阻止电池内部和空气接触。如果水分过高,电解液和水分反应,生成微量有害气体,对注液房环境有不良影响;这也会影响电解液本身的质量,使得电池性能不良;还会使电池生锈。

2、电池内部压力过大

水分会和电解液中的一种成分反应,生成有害气体。当水分足够多时,电池内部的压力就变大,从而引起电池受应何外力磕碰就会变形。如果是手机电池,就表现为鼓壳;如果是我们的圆柱电池,就表现为壳表面在转运与包装磕碰出现凹点及高度超,那防爆阀就会开裂,电池也就报废了。当内部压力再高的时候,电池就有危险了,爆裂使得电解液喷溅,电池碎片也容易伤人。

3、高内阻(High ACR)

电池在使用的时候,内阻小,就能进行大电流放电,电池的功率也就很高;如果内阻大,就不能进行大电流放电,电池的功率也就比较低。就比如手机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可以收发短信,但不能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关机。这是因为打电话的时候,需要的功率大于收发短信所需。

4、高自放电(HSD)

自放电,是指电池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电量也会损耗。当这个损耗在规定的情况下超过一定量之后,这只电池就被认为是高自放电,成为B品或报废电池。HSD很严重的时候,充满电的电池,过不了多久,电量就会损耗殆尽,甚至使的电池的电压变为0V。

而我们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任何情况下电压是不能低于2.0V的,如果电压低于2.0V,电池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化学反应,就失去了循环充放电的能力,电池也就报废了。对于客户(使用者)而言,自放电所引起的结果就是,手机今天充电,明天就没电,电动车今天骑来公司的时候,还是满电的,下班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电了,汽车停在停车场半个月,重新启动时没有电了。这些,都是自放电电池在客户端的表现,它会让电池失去使用功能,而导致客户非常不满。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高自放电的电池多了,我们的合格率就低了,如果有5%的电池高自放电,当我们产量达到40000只/天的时候,就意味着每天有2000只电池需要报废,意味着14万块钱要报废,一年将有168万块报废,如果用来买汽车,意味着报废了10辆中档轿车,如果买房子,在上海郊区应该可以买两套了。

5、低容量

电池内部水分过高,损耗了电解液的有效成分,也损耗了锂离子,使得锂离子在电池负极片发生不可逆转的化学反应。消耗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就减少了。

如用18650-26650电池给电钻供电,充满电后本来可以使用1小时,因为电池内部有水分,就只能使用50分钟了;用作汽车电池来供电,充满电后本来可以行驶150公里,结果只能行驶100公里,如果偏偏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没法充电的话,还得找个拖车来拖汽车。

6、低循环寿命

我们公司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家族中,寿命最长的,18650与26650可以充放电循环3000次。如果水分超标,情况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18650与26650装进电动工具,承诺给客户说可以使用5年,结果4年

就充不进电、干不了活了,客户会答应吗,还会买我们的电池吗?

作成组合装进电动汽车,承诺可以使用10年,结果8年9年的时候,开不了几公里就没电了。如果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会答应吗?

7、电池漏液

当电池内部的水分多的时候,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水反应,其产物将是气体和氢氟酸,氢氟酸是一中腐蚀性很强的酸,它可以使电池内部的金属零件腐蚀,进而使电池最终漏液。

如果电池漏液,电池的性能将急速下降,而且电解液还会对使用者的机器进行腐蚀,终而引起更加危险的失效。

水分的来源

车间中的水分来源的来源多种多样,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空气中的水分、人体出汗产生的水分、人体呼吸产生的水分;雨天,衣服淋湿之后,没有完全干燥就进入车间;洗手后,手没有烘干就进入车间。水分还来自纸箱等包装物,这些包装物的含水量很高,也是水分的来源之一,对于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辅料,他们也是带有不同含量的水分的,譬如纸巾,譬如隔膜纸,譬如极片,他们都是吸水性非常强的物质,一旦水分被吸进去,就要花能量去把它除掉。

空气中的水分,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衡量。在不同温度和天气,有很大的差别,在夏天的雨天可以达到90%,冬天的雪天则30%左右,在夏天的晴天50%左右,冬天的晴天则20%左右。人呼吸的时候,距离鼻孔2厘米,湿度则达到85%。

空气中水的重量,可以参见下表:

21℃时湿度水分含量/ppm 水的重量g/m3

1% 245 0.3

2% 512 0.6

10% 2461 3.1

15% 3697 4.6

20% 4935 6.2

25% 6176 7.7

30% 7421 9.3

49% 12120 15.2

82% 20370 25.5

电池中的水分来源

车间中的水分控制,最终还是要用于控制电池中的水分。对于电池中的水分,它的来源就主要是来之于材料,当然也涉及环境。

正极片

我们的正极片使用的如是纳米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如“NMP”在涂布没烘烤干,极片很容易吸收周围的空气中水分。(外界一般状态下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在30%-90%以上,随天气而变。)负极片

负极片比正极片来说,吸水性相对低一点,当然,在没有控制湿度的环境下,其从环境空气中吸水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隔膜纸

隔膜纸也是一种多孔性的塑料薄膜,其吸水性也是很大的。

电解液

电解液是一种非常怕水的物质,它也非常容易吸水,他会和水进行化学反应,直至所有的电解液物质反映完成,也就是说,他喝水的能力是永无止境,直至自己死掉。

其他金属零件

虽然金属零件本身对水分的吸收有限,但是,金属零件对水分却很怕,因为水分的存在会使其生锈或者腐蚀。

材料中的水分含量是电池中水分的主要来源,当然,环境湿度越大,电池材料越容易吸收水分。

在30%组装车间

在这个车间,是电池材来吸水的主要场所,所有的重要原材料,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纸,电池零件都暴露在这个车间一段时间,所以,他是电池材料吸水的主要场所,而且,停留时间越长,吸的水分就越多,因此,在这个车间,我们应该保证产品呆在这个车间的时间越短越好。

在30%激光焊车间

激光焊车间也是30%的湿度,因为电池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封口,所以也需要控制电池在这个车间等待的时间,保证电池的水分含量足够小。

在车间走廊(约30~90%,随天气而变)

车间走廊是没有控制湿度的,如果电池等待在这个区域,那么它的吸水性将是最大的,所以,要100%避免未封口的电池和材料暴露在这个区域。一卷点焊了极耳的正极片,完全干燥后,在(50~70)%的环境下经过一天,吸水量达到极片本身的0.3%,经过两天,水分达到0.5%,经过五天,水分达到0.7%;换算成电池的话,则1只电池1天吸5-10滴水。因此电池转移经过车间走廊时,一定要迅速稳健。

在30%烘烤房

这个车间,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电池吸收到的所有水分,都必须通过这个工序烘烤出来。如果烘烤不出来,那么,前面所有提到的问题都会在我们的产品表现出来。烘烤后的电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

转进注液房,否则,电池将会吸水很严重。

烘烤后的电池,在30%的房间,仅仅由一个盖帽孔透气,就会在15分钟吸水达到电池本身重量的0.006%,也就是0.012g,几乎是五分之一滴水。然后需要在过渡烘箱加烘至少4小时,才能再次烘干这15分钟的吸水量。

在1%注液房

这个房间,是湿度应该最严格控制的房间,湿度应该控制在1%以下,温度控制在23℃以下。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前面所有的控制都会失败,电池会重新吸收水分,电解液在注液过程中也会吸收水分。如果这里控制不好,前功尽弃。仅仅由一个小小的缝隙透气,就会在16个小时后,吸水达到电池本身重量的0.01%,也就是0.02g,几乎是1滴水的三分之一。

因此电池转进注液房以后,我们要一次注液封口后陈化,等待注液的电池,还要存在真空箱内,抽真空以阻止空气中的水分。

在这个1%的注液房,需要一个功率很大的除湿机来输送干空气。假如带1滴水(1滴水约为0.05g)进入注液房,就需要耗费5度电才能除掉这1滴水。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虽然电费由公司来出,但发电站在我们国家,用煤发电又会向空气中排放很多污染,损害的依旧是我们自己。

所以在雨天,淋湿的衣服一定要干燥后才能进入车间;

洗手后一定用干手机烘干手上的水珠;

进入圆柱装配车间时,一定要经过风淋系统。

这一点一滴,保护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更是我们家园的环境。

目前的除水措施

消除环境水分:我们建立干燥车间。用干燥机生成干燥空气,不断的输

进干燥车间,置换车间内的湿空气。

消除电池内部的水分:用真空烘烤来除水;烘烤结束后,首先要测试电池是否烘烤合格,这个测试仪器花了15万块钱。把电池在水分最低的注液房(湿度<1%)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注液,陈化,封口,阻止电池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在没封口之前,还要存放在真空烤箱里。

人体水分的控制:这项措施,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戴口罩,穿防静电服。这种保护是双向的,保护了电池,也保护了我们不被灰尘侵扰。

在洗手间,我们都配备了自动干手机,洗完手之后,吹干再回车间。

用湿布擦拭设备及清洗工作环境,这种方式,我们平常在普遍使用,当然,对于我们工厂而言,这种方式就不允许了,因为我们的产品怕水。所以,用湿布来除尘,当然就有可能把整个干燥间的湿度水平降低下来了,因而引起产品的不良。虽然DMC和酒精等同样可以用于清洗,但是DMC易于腐蚀塑料表面,而酒精也是我们产品所不能接触的东西,因此,在30%干燥间,DMC可以用于擦拭金属的零件,却不能用于擦拭塑料的零件,塑料零件可以用防静电液进行擦拭。但是,在1%的注液间中,就只能用纯DMC 了。

在此相关的电池制造,我只能写出这些了,欢迎大家指点修改。

锂电池各项工序控制重点

锂电池各项工序控制重点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要一丝不苟,各个工序需要做到尽善尽美。新能源前线整理了锂电池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 (一) 配料: 1.溶液配制: a) PVDF(或CMC)与溶剂NMP(或去离子水)的混合比例和称量; b) 溶液的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和次数(及溶液表面温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对溶液的检验:粘度(测试)\溶解程度(目测)及搁置时间; d) 负极:SBR+CMC溶液,搅拌时间和频率。 2.活性物质: a) 称量和混合时监控混合比例、数量是否正确; b) 球磨:正负极的球磨时间;球磨桶内玛瑙珠与混料的比例;玛瑙球中大球与小球的例; c) 烘烤:烘烤温度、时间的设置;烘烤完成后冷却后测试温度。 d) 活性物质与溶液的混合搅拌: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和频率。 e) 过筛:过100目(或150目)分子筛。 f) 测试、检验: 对浆料、混料进行以下测试:固含量、粘度、混料细度、振实密度、浆料密度。 (二)涂布 1.集流体的首检: a) 集流体规格(长宽厚)的确认; b) 集流体标准(实际)重量的确认;

c) 集流体的亲(疏)水性及外观(有无碰伤、划痕和破损)。 2.敷料量(标准值、上、下限值)的计算: a) 单面敷料量(以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单面厚度); b) 双面敷料量(以最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双面的极片厚度。) 3.浆料的确认:是否过稠(稀)\流动性好,是否有颗粒,气泡过多,是否已干结. 4.极片效果: a) 比重(片厚)的确认; b) 外观:有无划线、断带、结料(滚轮或极片背面)是否积料过厚,是否有未干透或烤焦,有无露铜或异物颗粒; 5.裁片:规格确认有无毛刺,外观检验。 (三)制片(前段): 1.压片: a) 确认型号和该型号正、负极片的标准厚度; b) 最高档次极片压片后(NO.1或NO.1及NO.2)的厚度、外观有无变形、起泡、掉料、有无粘机、压叠。 c) 极片的强度检验; 2.分片: a) 刀口规格、大片极片的规格(长宽)、外观确认; b) 分出的小片宽度; c) 分出的小片有无毛刺、起皱、或裁斜、掉料(正)。 3.分档称片: a) 称量有无错分; b) 外观检验:尺寸超差(极片尺寸、掉料、折痕、破损、浮料、未刮净等)。

锂离子电池制作工序控制重点

锂离子电池制作工序控制重点 (一) 配料: 1.溶液配制: a) PVDF(或CMC)与溶剂NMP(或去离子水)的混合比例和称量; b) 溶液的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和次数(及溶液表面温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对溶液的检验:粘度(测试)\溶解程度(目测)及搁置时间; d) 负极:SBR+CMC溶液,搅拌时间和频率。 2.活性物质: a) 称量和混合时监控混合比例、数量是否正确; b) 球磨:正负极的球磨时间;球磨桶内玛瑙珠与混料的比例;玛瑙球中大球与小球的比例; c) 烘烤:烘烤温度、时间的设置;烘烤完成后冷却后测试温度。 d) 活性物质与溶液的混合搅拌: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和频率。 e) 过筛:过100目(或150目)分子筛。 f) 测试、检验: 对浆料、混料进行以下测试:固含量、粘度、混料细度、振实密度、浆料密度。 (二)涂布 1.集流体的首检: a) 集流体规格(长宽厚)的确认; b) 集流体标准(实际)重量的确认; c) 集流体的亲(疏)水性及外观(有无碰伤、划痕和破损)。 2.敷料量(标准值、上、下限值)的计算: a) 单面敷料量(以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单面厚度); b) 双面敷料量(以最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双面的极片厚度。) 3.浆料的确认:是否过稠(稀)\流动性好,是否有颗粒,气泡过多,是否已干结. 4.极片效果: a) 比重(片厚)的确认; b) 外观:有无划线、断带、结料(滚轮或极片背面)是否积料过厚,是否有未干透或烤焦,有无露铜或异物颗粒; 5.裁片:规格确认有无毛刺,外观检验。 (三)制片(前段): 1.压片: a) 确认型号和该型号正、负极片的标准厚度; b) 最高档次极片压片后(NO.1或NO.1及NO.2)的厚度、外观有无变形、起泡、掉料、有无粘机、压叠。 c) 极片的强度检验; 2.分片: a) 刀口规格、大片极片的规格(长宽)、外观确认; b) 分出的小片宽度; c) 分出的小片有无毛刺、起皱、或裁斜、掉料(正)。 3.分档称片: a) 称量有无错分; b) 外观检验:尺寸超差(极片尺寸、掉料、折痕、破损、浮料、未刮净等)。

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 正极混料 ●原料的掺和: (1)粘合剂的溶解(按标准浓度)及热处理。 (2)钴酸锂和导电剂球磨:使粉料初步混合,钴酸锂和导电剂粘合在一起,提高团聚作用和的导电性。配成浆料后不会单独分布于粘合剂中,球磨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为避免混入杂质,通常使用玛瑙球作为球磨介子。 ●干粉的分散、浸湿: (1)原理:固体粉末放置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吸附部分空气在固体的表面上,液体粘合剂加入后,液体与气体开始争夺固体表面;如果固体与气体吸附力比与液体的吸附力强,液体不能浸湿固体;如果固体与液体吸附力比与气体的吸附力强,液体可以浸湿固体,将气体挤出。 当润湿角≤90度,固体浸湿。 当润湿角>90度,固体不浸湿。 正极材料中的所有组员都能被粘合剂溶液浸湿,所以正极粉料分散相对容易。 (2)分散方法对分散的影响: A、静置法(时间长,效果差,但不损伤材料的原

有结构); B、搅拌法;自转或自转加公转(时间短,效果佳,但有可能损伤个别 材料的自身结构)。 1、搅拌桨对分散速度的影响。搅拌桨大致包括蛇形、蝶形、球形、桨形、齿轮形等。一般蛇形、蝶形、桨型搅拌桨用来对付分散难度大的材料或配料的初始阶段;球形、齿轮形用于分散难度较低的状态,效果佳。 2、搅拌速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一般说来搅拌速度越高,分散速度越快,但对材料自身结构和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 3、浓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浆料浓度越小,分散速度越快,但太稀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浆料沉淀的加重。 4、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柔制强度越大,粘接强度 越大;浓度越低,粘接强度越小。 5、真空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高真空度有利于材料缝隙和表面的气体排出,降低液体吸附难度;材料在完全失重或重力减小的情况下分散均匀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锂电池生产工序

各工序控制重点 (一) 配料: 1.溶液配制: a) PVDF (或CMC)与溶剂NMP(或去离子水)的混合比例和称量; b) 溶液的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和次数(及溶液表面温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对溶液的检验:粘度(测试)\溶解程度(目测)及搁置时间; d) 负极:SBR+CMC溶液,搅拌时间和频率。 2.活性物质: a) 称量和混合时监控混合比例、数量是否正确; b) 球磨:正负极的球磨时间;球磨桶内玛瑙珠与混料的比例;玛瑙球中大球与小球的比例; c) 烘烤:烘烤温度、时间的设置;烘烤完成后冷却后测试温度。 d) 活性物质与溶液的混合搅拌: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和频率。 e) 过筛:过100目(或150目)分子筛。 f) 测试、检验: 对浆料、混料进行以下测试:固含量、粘度、混料细度、振实密度、浆料密度。 (二)涂布 1.集流体的首检: a) 集流体规格(长宽厚)的确认; b) 集流体标准(实际)重量的确认; c) 集流体的亲(疏)水性及外观(有无碰伤、划痕和破损)。 2.敷料量(标准值、上、下限值)的计算: a) 单面敷料量(以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单面厚度); b) 双面敷料量(以最接近此标准的极片厚度确定双面的极片厚度。) 3.浆料的确认:是否过稠(稀)\流动性好,是否有颗粒,气泡过多,是否已干结. 4.极片效果: a) 比重(片厚)的确认; b) 外观:有无划线、断带、结料(滚轮或极片背面)是否积料过厚,是否有未干透或烤焦,有无露铜或异物颗粒; 5.裁片:规格确认有无毛刺,外观检验。 (三)制片(前段): 1.压片: a) 确认型号和该型号正、负极片的标准厚度; b) 最高档次极片压片后(NO.1或NO.1及NO.2)的厚度、外观有无变形、起泡、掉料、有无粘机、压叠。 c) 极片的强度检验;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 锂电池结构 锂离子电池构成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锂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二者正极原材料差异较大,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接近但工艺参数需变化巨大。若磷酸铁锂全面更换为三元材料,旧产线的整改效果不佳。对于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对产线上的设备大面积进行更换。

锂电池制造工艺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锂电生产前段工序对应的锂电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后段工序则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除此之外,电池组的生产还需要Pack 自动化设备。 锂电前段生产工艺 锂电池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其第一道工序是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配料的搅拌是锂电后续工艺的基础,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如若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锂电生产过程中的前端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因此前端设备的价值量(金额)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锂电池生产工艺分析

璽电池生产工艺分析 关于循环不合格的分析 一、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的影响 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容易脱嵌的活性材料充放电循环时,活性材料的结构变化较小,而且这种微小变化是可逆的,因而有利于延长充放电循环寿命。 1、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其充放循环性能。如尖晶石材料LiXMn204,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胶出过程中,单元晶胞膨胀、收缩率小于1%,即体积变化小;LiXMn204(X大于等于1)电极在充放过程中容量损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在充放电过程中,其颗粒表面发生John- Teller畸变效应,单元晶胞膨胀严重,使结构完整性破坏。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离子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如对尖晶石结构LiXMn2O4进行适量的钻(Co) 掺杂,因钻使该材料的晶格参数变小,在循规蹈矩环过程中晶体结构趋于稳定,从而有效改善了其循环稳定性。 2、活性材料的料度分布及大小影响 活性材料的粒度对其循环性能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活性材料的粒度在一定范围与材料的循环性能正相关;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越宽,其循环性能就越差,因为当粒度分布较宽时,其孔隙度差,从而影响其对电解液的毛细管作用而使阻抗表现较大,当充电到极限电位时,大颗粒表面的锂离子会过度脱嵌而破坏其层状结构,而不利于循环性能。 3、层状结构的取向性及片度的影响

具有高度取向性和高度层状有序结构且层状结构较厚的材料,因锂离子插入的方向性强,使用其大电流充电放循环时性能不佳,而对于一些具有无序性层状结构 (混层结构)或层结构较薄的材料,山于其锂离子脱嵌速率快,且锂脱嵌引起的体积变化较小,因而其充放循环过程中容降率较小,且耐老化。 4、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改善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可有效抑制有机溶剂的共插入及其与电解液间的不良反应,如在石黑表面包覆一层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在一些正极活性材料如LiC002, LiC0XNil-X02等表层涂覆一层玻璃态复合氧化物如 LiO-A12O3-SiO2, Li20-2B203等可显著改善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及电池的安全性。 二、电极涂层粘结强度的影响 正负极涂层的粘结强度足够高时,可防止充放循环过程中正负极优其是负极的粉化脱落或涂层因过度膨胀收缩而剥离基片,降低循环容降率;反之,如果粘结强度达不到要求,则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因涂层剥离程度加重而使电池内阻抗不断增大,循环容量下降加剧。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儿方面的因素。 1、胶粘剂的材料选择 LI前常用的粘合剂为水溶性有机氟粘合剂(PVDF, PTFE等),其粘结强度受物理化学性能参数如分子量、热稳定性、热收缩率、电阻率、熔融及软化温度以及在溶剂中的溶胀饱合度、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此外,正极和负极所用的粘结剂及溶剂均要非常纯,以免因杂质存在而使电极中的粘结剂氧化和老化,从而降 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2、胶粘剂的配制

(完整版)锂电池英文生产流程

Mixing(配料) Mix solvent and bound separately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s. Make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y materials after stirring at high speed till uniformity. Coating(涂布) Now, we are in coating line. We use back reverse coating. This is the slurry-mixing tank. The anode(Cathode)slurry is introduced to the coating header by pneumaticity from the mixing tank. The slurry is coated uniformly on the copper foil, then the solvent is evaporated in this oven. (下面的依据情况而定)There are four temperature zones, they a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Zone one sets at 55 degree C, zone two sets at 65 degree C, zone three sets at 80 degree C, zone four sets at 60 degree C. The speed of coating is 4 meters per minute. You see the slurry is dried. The electrode is wound to be a big roll and put into the oven. The time is more than 2 hours and temperature is set at 60 degree C. Throughout the coating, we use micrometer to measure the electrode thickness per about 15 minutes. We do this in order to keep the best consistency of the electrode. Vocabulary: coating line 涂布车间back reverse coating 辊涂coating header 涂布机头 Al/copper foil 铝/铜箔degree C 摄氏度temperature zones 温区 wind to be a(big)roll 收卷evenly/uniformly 均匀oven 烘箱 evaporate 蒸发electrode 极片 Cutting Cut a roll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heet into smaller sheets according to battery specification and punching request. Pressing Press the abo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heets till they become flat. Punching Punching sheets into electrodes according to battery specification, Electrode After coating we compress the electrode with this cylindering machine at about 7meters per minute. Before compress we clean the electrode with vacuum and brush to eliminate any particles. Then the compressed electrode is wound to a big roll. We use micrometer to measure the compressed electrode thickness every 10 minutes. After compressing we cut the web into large pieces. We tape the cathode edge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internal short. The large electrode with edge taped is slit into smaller pieces. This is ultrasonic process that aluminum tabs are welded onto cathodes using ultrasonic weld machine. We tape the weld section to prevent any possible internal short. And finally, we clean the finished electrodes with vacuum and brush. Vocabulary: cylindering 柱形辊压vacuum 真空particle 颗粒 wound 旋紧卷绕micrometer 千分尺internal short 内部短路 slit 分切ultrasonic 超声波weld 焊接

锂电池生产工艺修订稿

锂电池生产工艺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 正极混料 原料的掺和: (1)粘合剂的溶解(按标准浓度)及热处理。 (2)钴酸锂和导电剂球磨:使粉料初步混合,钴酸锂和导电剂粘合在一起,提高团聚作用和的导电性。配成浆料后不会单独分布于粘合剂中,球磨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为避免混入杂质,通常使用玛瑙球作为球磨介子。 干粉的分散、浸湿: (1)原理:固体粉末放置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吸附部分空气在固体的表面上,液体粘合剂加入后,液体与气体开始争夺固体表面; 如果固体与气体吸附力比与液体的吸附力强,液体不能浸湿固体;如果固体与液体吸附力比与气体的吸附力强,液体可以浸湿固体,将气体挤出。 当润湿角≤90度,固体浸湿。 当润湿角>90度,固体不浸湿。 正极材料中的所有组员都能被粘合剂溶液浸湿,所以正极粉料分散相对容易。 (2)分散方法对分散的影响: A、静置法(时间长,效果差,但不损伤材料的原有结构); B、搅拌法;自转或自转加公转(时间短,效果佳,但有可能损伤个别 材料的自身结构)。 1、搅拌桨对分散速度的影响。搅拌桨大致包括蛇形、蝶形、球形、桨形、 齿轮形等。一般蛇形、蝶形、桨型搅拌桨用来对付分散难度大的材料或配料的初始阶段;球形、齿轮形用于分散难度较低的状态,效果佳。 2、搅拌速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一般说来搅拌速度越高,分散速度越快, 但对材料自身结构和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 3、浓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浆料浓度越小,分散速度越快,但 太稀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浆料沉淀的加重。 4、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浓度越大,柔制强度越大,粘接强度 越大;浓度越低,粘接强度越小。 5、真空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高真空度有利于材料缝隙和表面的气体排 出,降低液体吸附难度;材料在完全失重或重力减小的情况下分散均匀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6、温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适宜的温度下,浆料流动性好、易分散。太热 浆料容易结皮,太冷浆料的流动性将大打折扣。 稀释。将浆料调整为合适的浓度,便于涂布。 原料的预处理 (1)钴酸锂:脱水。一般用120 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 (2)导电剂:脱水。一般用200 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 (3)粘合剂:脱水。一般用120-140 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烘烤温度视分子量的大小决定。 (4) NMP:脱水。使用干燥分子筛脱水或采用特殊取料设施,直接使用。 2.1.2物料球磨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钴酸锂)+导电剂+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正极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负极3.0工作原理 3.1 充电过程: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工艺流程

1.正负极配方 1.1正极配方(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 正极) (10μm):93.5% LiCoO 2 其它:6.5% 如Super-P:4.0% PVDF761:2.5% NMP(增加粘结性):固体物质的重量比约为810:1496 a)正极黏度控制6000cps(温度25转子3); b)NMP重量须适当调节,达到黏度要求为宜; c)特别注意温度湿度对黏度的影响 ●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高锂源。 钴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 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 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0,粒径一般为2-5 μm;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通常为中性。 ●PVDF粘合剂: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NMP: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正极引线: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1.2负极配方(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 箔)负极) 负极材料:94.5% Super-P:1.0% SBR:2.25% CMC:2.25% 水:固体物质的重量比为1600:1417.5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 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设计全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揭秘!锂电池制造工艺全解析锂电池结构锂离子电池构成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 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锂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二者正极原材料差异较大,生产工艺流程比较接近但工艺参数需变化巨大。 若磷酸铁锂全面更换为三元材料,旧产线的整改效果不佳。 对于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对产线上的设备大面积进行更换。 锂电池制造工艺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采购金额)占比约为(35~40%):(30~35)%:(30~35)%。 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1/ 7

WORD 格式-可编辑锂电生产前段工序对应的锂电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后段工序则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 除此之外,电池组的生产还需要 Pack 自动化设备。 锂电前段生产工艺锂电池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其第一道工序是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 配料的搅拌是锂电后续工艺的基础,高质量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 如若分切过程中产生毛刺则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甚至是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锂电生产过程中的前端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因此前端设备的价值量(金额)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锂电中段工艺流程锂电池制造过程中,中段工艺主要是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是当前国内设备厂商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领域,占锂电池生产线价值量约 30%。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对应的

锂电池生产工艺分析

关于循环不合格的分析 一、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的影响 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容易脱嵌的活性材料充放电循环时,活性材料的结构变化较小,而且这种微小变化是可逆的,因而有利于延长充放电循环寿命。 1、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其充放循环性能。如尖晶石材料LiXMn2O4,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胶出过程中,单元晶胞膨胀、收缩率小于1%,即体积变化小;LiXMn2O4(X大于等于1)电极在充放过程中容量损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在充放电过程中,其颗粒表面发生Jahn-Teller畸变效应,单元晶胞膨胀严重,使结构完整性破坏。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离子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如对尖晶石结构LiXMn2O4进行适量的钴(Co)掺杂,因钴使该材料的晶格参数变小,在循规蹈矩环过程中晶体结构趋于稳定,从而有效改善了其循环稳定性。 2、活性材料的料度分布及大小影响 活性材料的粒度对其循环性能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活性材料的粒度在一定范围与材料的循环性能正相关;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越宽,其循环性能就越差,因为当粒度分布较宽时,其孔隙度差,从而影响其对电解液的毛细管作用而使阻抗表现较大,当充电到极限电位时,大颗粒表面的锂离子会过度脱嵌而破坏其层状结构,而不利于循环性能。 3、层状结构的取向性及厚度的影响 具有高度取向性和高度层状有序结构且层状结构较厚的材料,因锂离子插入的方向性强,使用其大电流充电放循环时性能不佳,而对于一些具有无序性层状结构(混层结构)或层结构较薄的材料,由于其锂离子脱嵌速率快,且锂脱嵌引起的体积变化较小,因而其充放循环过程中容降率较小,且耐老化。 4、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改善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可有效抑制有机溶剂的共插入及其与电解液间的不良反应,如在石黑表面包覆一层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在一些正极活性材料如LiCOO2,LiC0XNi1-XO2等表层涂覆一层玻璃态复合氧化物如

锂电池生产中各种不良原因及分析

各种不良原因的造成以及原因分析20130830 一、短路: 1、隔膜刺穿: 1)极片边尾有毛刺,卷绕后刺穿隔膜短路(分切刀口有毛刺、装配有误); 2)极耳铆接孔不平刺穿隔膜(铆接机模具不平); 3)极耳包胶时未包住极耳铆接孔和极片头部(裁大片时裁刀口有毛刺); 4)卷绕时卷针划破隔膜(卷针两侧有毛刺); 5)圧芯时气压压力太大、太快压破隔膜(气压压力太大,极片边角有锐角刺穿隔膜纸)。 2、全盖帽时极耳靠在壳闭上短路: 1)高温极耳胶未包好; 2)壳壁胶纸未贴到位; 3)极耳过长弯曲时接触盖帽或壳壁。 3、化成时过充短路: 1)化成时,正负极不明确反充而短路; 2)过压时短路; 3)上柜时未装好或内部电液少,充电时温度过高而短路。 4、人为将正负极短路: 1)分容上柜时正负极直接接触; 2)清洗时短路。 二、高内阻: 1、焊接不好:极耳与极片的焊接;极耳与盖有虚焊。 2、电液偏少:注液量不准确偏少;封口时挤压力度过大,挤出电液。 3、装配结构不良:极片之间接触不紧密;各接触点面积太小。 4、材质问题:极耳及外壳的导电性能;电液的导电率;石墨与碳粉的导电率。 三、发鼓: 1、电池内有水分:制造流程时间长;空气潮湿;极片未烘干;填充量过大,入壳后直接发鼓;极片反弹超厚,入壳后发鼓。 2、短路:过充或短路。 3、高温时发鼓;超过50°C温度发鼓。 四、低容量:

1、敷料不均匀,偏轻或配比不合理。 2、生产时断片、掉料。 3、电液量少。 4、压片过薄。 五、极片掉料: 1、烘烤温度过高,粘接剂失效。 2、拉浆温度过高。 3、各种材料因素:如P01、PVDF、SBR、CMC等性能问题。 4、敷料不均匀。 六、极片脆: 1、面密度大,压片太薄。 2、烘烤温度过高。 3、材料的颗粒度,振头密度等。 各工位段不良原因的造成及违规操作 一、配料: 不良原因:1)各种添加剂与P01的配比; 2)浆料中的气泡;导致拉浆时不良率增加,以及 3)浆料中的颗粒;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容量发挥和 4)浆料的粘度。极片掉料。 不良操作:1)加入添加剂时少加或多加; 2)浆料搅拌时间不准确; 3)浆料中添加剂或多或少。 二、拉浆: 不良原因:1)敷料不均; 2)掉料或湿片;不良率增多,和电池性能不好。 3)断带。 不良操作:1)刀口调试不标准或刀口垫干料,或走速太快;

动力电池pack生产工艺流程

动力电池pack生产工艺流程_动力电池PACK四大工艺介绍 2018-04-17 17:13 ? 885次阅读 动力电池PACK四大工艺 1、装配工艺 动力电池PACK一般都由五大系统构成。 那这五大系统是如何组装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且机械强度可靠的电池PACK呢?靠的就是装配工艺。 PACK的装配工艺其实是有点类似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装配工艺。 通过螺栓、螺帽、扎带、卡箍、线束抛钉等连接件将五大系统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总成。

2、气密性检测工艺 动力电池PACK一般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座椅下方或者后备箱下方,直接是与外界接触的。当高压电一旦与水接触,通过常识你就可以想象事情的后果。因此当新能源汽车涉水时,就需要电池PACK有很好的密封性。 动力电池PACK制造过程中的气密性检测分为两个环节: 1)热管理系统级的气密性检测; 2)PACK级的气密性检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起草的防护等级系统中规定,动力电池PACK 必须要达到IP67等级。

2017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汽乘用车就秀出了自己牛逼的高等级气密性防护技术。将充电状态下的整个PACK放到金鱼缸中浸泡7天,金鱼完好无损,且PACK内未进水。 3、软件刷写工艺 没有软件的动力电池PACK,是没有灵魂的。 软件刷写也叫软件烧录,或者软件灌装。 软件刷写工艺就是将BMS控制策略以代码的形式刷入到BMS中的CMU和BMU中,以在电池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将采集的电池状态信息数据,由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内的相关功能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最终向外界传递信息。

4、电性能检测工艺 电性能检测工艺是在上述三个工艺完成后,即产品下线之前必做的检测工艺。 电性能检测分三个环节: 1)静态测试: 绝缘检测、充电状态检测、快慢充测试等; 2)动态测试; 通过恒定的大电流实现动力电池容量、能量、电池组一致性等参数的评价。 3)SOC调整; 将电池PACK的SOC调整到出厂的SOC SOC:StateOfCharge,通俗的将就是电池的剩余电量。 关于电池PACK的电性能检测参数,每个公司其实都有自己定义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的电性能要求是有规定的,国标如下: 《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锂电池制片工艺要点

篇四锂电池制造正极制片 四部分正极制片 1、正极涂布干燥完,需要在工艺时间内进行对辊。对辊即对极片进行压实,目前有热压和冷压两种工艺。热压压实相对冷压高,反弹率较低;但冷压工艺相对简单易操作控制。对辊主要设备到如下工艺值,压实密度、反弹率、延伸率。同时要注意极片表面无脆片、硬块、掉料、波浪边等现象且间隙处不允许断裂。此时车间环境温度:≤23℃,湿度:≤25%。 压实:单位体积敷料的质量,目前常规物料的真密度数据 反弹率:一般反弹2-3um 延伸率:正极极片一般在≈1.002 2、正极对辊完接下来就是分条,即将整片极片分裁剪宽度一样的小条(对应电

池高度),分条要注意极片的毛刺,需要全检极片的X和Y向的毛刺(借助二次元设备),纵向毛刺长度工艺Y≤1/2 H隔膜厚度。车间环境温度≤23℃露点≤-30℃

篇五负极制片 1、负极制片与正极同样操作,但工艺设计不同,车间环境温度:≤23℃,湿度:≤25%。常见负极物质的真密度 反弹率:一般在4-8um 延伸率:一般在≈1.0012 2、负极分条与正极分条工艺类似,X和Y向毛刺都需要控制。车间环境温度≤23℃露点≤-30℃

篇六正极片制备 1、分条完毕后,需对正极片进行干燥处理(120℃),再就是焊接铝极耳和极耳包胶工艺。此时需要考虑极耳长度和整形宽度。 以**650型设计为例,设计极耳外露主要考虑到正极耳要焊接盖帽和滚槽时合理配合。极耳外露过长,滚槽时易使极耳与钢壳短路;过短极耳无法焊接盖帽。极目前超声焊头有线状和点状,国内工艺较多采用线状(过流、焊强考虑)。另采用高温胶将极耳包覆,主要考虑到金属毛刺和金属碎屑造成短路风险。此车间环境温度≤23℃,露点≤-30℃,正极水份含量≤500-1000ppm。

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精)

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 1、极板的制造 包括:铅粉制造、板栅铸造、极板制造、极板化成等。 ⑴铅粉制造设备铸粒机或切段机、铅粉机及运输储存系统;⑵板栅铸造设备熔铅炉、铸板机及各种模具; ⑶极板制造设备和膏机、涂片机、表面干燥、固化干燥系统等;⑷极板化成设备充放电机; ⑸水冷化成及环保设备。 2、装配电池设备 汽车蓄电池、摩托车蓄电池、电动车蓄电池、大中小型阀控密封式蓄电池装配线、电池检测设备(各种电池性能检测)。 ⑴典型铅酸蓄电池工艺过程概述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电池槽、电池盖、正负极板、稀硫酸电解液、隔板及附件构成。 ⑵工艺制造简述如下 铅粉制造:将1#电解铅用专用设备铅粉机通过氧化筛选制成符合要求的铅粉。板栅铸造:将铅锑合金、铅钙合金或其他合金铅通常用重力铸造的方式铸造成符合要求的不同类型各种板板栅。 极板制造:用铅粉和稀硫酸及添加剂混合后涂抹于板栅表面再进行干燥固化即是生极板。 极板化成:正、负极板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稀硫酸的通过氧化还原反 应生产氧化铅,再通过清洗、干燥即是可用于电池装配所用正负极板。装配电池:将不同型号不同片数极板根据不同的需要组装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蓄电池。3、板栅铸造简介 板栅是活性物质的载体,也是导电的集流体。普通开口蓄电池板栅一般用铅锑合金铸造,免维护蓄电池板栅一般用低锑合金或铅钙合金铸造,而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板栅一般用铅钙合金铸造。 第一步:根据电池类型确定合金铅型号放入铅炉内加热熔化,达到工艺要求后将铅液铸入金属模具内,冷却后出模经过修整码放。 第二步:修整后的板栅经过一定的时效后即可转入下道工序。板栅主要控制参数:板栅质量;板栅厚度;板栅完整程度;板栅几何尺寸等; 4、铅粉制造简介 铅粉制造有岛津法和巴顿法,其结果均是将1#电解铅加工成符合蓄电池生产工艺要求的铅粉。铅粉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铅和金属铅,铅粉的质量与所制造的质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多用岛津法生产铅粉,而在欧美多用巴顿法生产铅粉。

锂电池生产工艺分析

锂电池生产工艺分析 关于循环不合格的分析 一、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的影响 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物化结构性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容易脱嵌的活性材料充放电循环时,活性材料的结构变化较小,而且这种微小变化是可逆的,因而有利于延长充放电循环寿命。 1、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其充放循环性能。如尖晶石材料LiXMn2O4,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胶出过程中,单元晶胞膨胀、收缩率小于1%,即体积变化小;LiXMn2O4(X大于等于1)电极 在充放过程中容量损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在充放电过程中,其颗粒表面发生Jahn-Teller畸变效应,单元晶胞膨胀严重,使结构完整性破坏。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离 子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如对尖晶石结构LiXMn2O4进行适量的钴(Co)掺杂,因钴使该材料的晶格参数变小,在循规蹈矩环过程中晶体结构趋于稳定,从而有效改善了其循环稳定性。 2、活性材料的料度分布及大小影响 活性材料的粒度对其循环性能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活性材料的粒度在一定范 围与材料的循环性能正相关;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越宽,其循环性能就越差,因为当粒度分布较宽时,其孔隙度差,从而影响其对电解液的毛细管作用而使阻抗表现较大,当充电到极限电位时,大颗粒表面的锂离子会过度脱嵌而破坏其层状结构,而不利于循环性能。 3、层状结构的取向性及厚度的影响

具有高度取向性和高度层状有序结构且层状结构较厚的材料,因锂离子插入的方向性强,使用其大电流充电放循环时性能不佳,而对于一些具有无序性层状结构(混层结构)或层结构较薄的材料,由于其锂离子脱嵌速率快,且锂脱嵌引起的体积变化较小,因而其充放循环过程中容降率较小,且耐老化。 4、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改善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可有效抑制有机溶剂的共插入及其与电解液间的不良反应,如在石黑表面包覆一层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在一些正极活性材料如LiCOO2,LiC0XNi1-XO2等表层涂覆一层玻璃态复合氧化物如 LiO-Al2O3-SiO2,Li2O-2B2O3等可显著改善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及电池的安全性。 二、电极涂层粘结强度的影响 正负极涂层的粘结强度足够高时,可防止充放循环过程中正负极优其是负极的粉化脱落或涂层因过度膨胀收缩而剥离基片,降低循环容降率 ;反之,如果粘结强度达不到要求,则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因涂层剥离程度加重而使电池内阻抗不断增大,循环容量下降加剧。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胶粘剂的材料选择 目前常用的粘合剂为水溶性有机氟粘合剂(PVDF,PTFE等),其粘结强度受物理化学性能参数如分子量、热稳定性、热收缩率、电阻率、熔融及软化温度以及在溶剂中的溶胀饱合度、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此外,正极和负极所用的粘结剂及溶剂均要非常纯,以免因杂质存在而使电极中的粘结剂氧化和老化,从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2、胶粘剂的配制 选用合适的粘合剂与溶剂相互作用后形成胶粘剂,它对涂膜有较强的附着力,但要注意配制时的温度、各组分间的比例,即配即用,不宜久放,涂好的极片也不

锂离子电池仓储及重要工序的预防措施

锂离子电池仓储及重要工序的预防措施 1、成品锂离子电池贮存的预防措施 (1)存放仓库的温度应保持在摄氏20±5℃度,最高不得超过30℃。 (2)要有良好的抽(排)风系统。 (3)仓库应有湿度控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极端湿度(相对湿度高于95%或低于40%)下。 2、半成品锂离子电池贮存的预防措施 基于数次火灾事故的教训,半成品锂离子电池的贮存是电池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做到如下要求: (1)严格控制贮存量,不可大量存放未安装保护板的半成品锂离子电池。半成品锂离子电池不得使用产品电池的外包装材料。(2)仓库温度应保持在摄氏20±5℃度,最高不得超过30℃。(3)要有良好的抽(排)风系统。

(4)仓库应有湿度控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极端湿度(相对湿度高于95%或低于40%)下。 (5)每块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应有绝缘保护措施。应实现一块电池一个包装; (6)贮存电池的货架应用不燃材料分隔成小空间,避免因一块电池短路放电发热、燃烧而造成其他电池受热,导致事故扩大;(7)每一小隔间应有一个感烟报警器和感温报警器,并联接到报警处理中心。在小隔间内安装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8)加强仓库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半成品电池存放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仓库贮存的电池发生冒烟、燃烧可以使用金属事故电池处理柜进行处理; (9)作业人员在处理事故电池时应做好个体防护,应佩戴能过滤氟化物的防毒面具或自助式空气呼吸器; (10)企业应在仓库安装全角度视频监控系统,并安排人员值班,保证24小时不间断,以便及时发现险情迅速处理,将事故消

灭在初始阶段。 3、化成与分容工序的预防措施 (1)改革化成柜与分容柜。化成柜与分容柜宜设计成方格型,每一格内放置的电池不宜超过20块,以方便电池发生燃烧时进行处理,也可防止事故电池发生爆炸影响到其它电池而产生连锁反应。 (2)安装烟感报警器。 (3)安装自动惰性气体灭火装置。 (4)安装排风装置,将化成与分容时电池泄漏的可燃气体及时排出。 (5)制作事故电池处理柜。 (6)加强管理措施。作业现场要不间断有人值班巡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为保证安全、正确、及时处理发生事故的电池,作业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作业人员在处理事故电池时应做好个体防护,宜佩戴能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