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娘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cb3dc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b.png)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
红娘是话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不仅是贴身侍女,更是悬线牵连起情感纠葛的重要人物。
她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深得主人公张生与朝廷高官的赏识。
在戏剧性的故事中,她被描绘为一个热心肠、单纯善良、机智灵活的女性形象,深刻表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易。
首先,红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状态,用心关怀着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
在戏剧中,红娘经常扮演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助主角们排忧解难,使得主角们能够成功追求自己的幸福。
红娘的承诺和信守,使得崔莺莺在心灰意冷之时重新点燃了爱情的火焰。
她的母爱与关怀,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和柔情,也表现出女性智慧与勇气。
其次,红娘是一个单纯善良、真诚可爱的女性形象。
她在戏剧中不仅充满了欢乐与幽默,更充满了纯真和可爱。
她的单纯与纯真,使得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形象。
她对崔莺莺和张生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关心和关注,更因为她的单纯善良,成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知己、好友。
最后,红娘是一个机智灵活的女性形象。
她的机智和灵活能力在戏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深谙人情世故以及对崔莺莺、张生两人关系的了解,为两位主角的结合架起了桥梁。
她的机智和灵活,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喜悦。
到了今天,红娘的形象不仅只被赞美和喜欢,更展示了女性在古代从她们自身角度来说以及在整个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她勇敢、聪明地在恶劣的环境中帮助主人公,无愧于其勇气与智慧。
她的纯真、善良和真诚使她得到了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誉。
在整个传统社会的历史中,女性是被家庭限制在狭窄的角色中,但红娘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在赢得尊重和荣誉的同时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总之,《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展现出古代女性的不易处境,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女性自身机智、才智和勇气。
她的形象成为当代读者认识中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和代表。
(完整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
![(完整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d25248bb4cf7ec4bfed06b.png)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摘要:古典名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具有识人之明、善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懂得以礼反礼,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细细研读文本,我们也能够挖掘出红娘这一形象复杂的另一面。
本文旨在对红娘形象进行立体化的全方位分析,探讨其形象的双重内涵。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形象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遗产中一颗光芒四射、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它以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风靡当时的剧坛。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这一对有情人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追求幸福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主题。
剧中,王实甫以最真挚动人的笔墨描写了相国府中地位至微至贱的奴婢红娘,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她正直热情、聪明伶俐、机智勇敢、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形象。
历代学者大都对红娘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同时,在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红娘性格中复杂的一面也渐渐为学者所关注。
本文兼顾红娘性格的不同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丰富红娘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可信。
红娘作为众多读者心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优秀品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聪慧、细心、有识人之明红娘的识人之明是促成崔张爱情的基础,并且这一素质贯穿文本始终。
戏剧一开始,红娘便随着莺莺的出场而初露形象,十分可爱。
老夫人让她问长老何时与老相公做好事,她到了长老处,先是问“长老万福”,举止端详,没有半点轻狂,语言得当,且在张生观察中她“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眼望,眼挫里抹张郎”,她与张生曾有一眼之交,而此时见了张生,却用机灵的眼睛偷偷斜视张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红娘此举,可知她外表伶俐,心又细,她想从其中发现点什么。
当与长老说完话时,要长老亲自带她到佛殿看看准备的情况,这一行为老夫人并未嘱咐她,灵慧的她正是因为办事稳妥深得老夫人的信任。
在红娘办完事返回的途中,遇到张生拦路自报家门,却遭红娘抢白,她搬弄孔孟之道嘲谑张生,用老夫人的“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人莫敢犯”来告诫张生,整整一个话语尖刻、聪明伶俐的可爱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5f58013ff00bed5b9f31d3d.png)
题目: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2006年春汉语言文学(本科)姓名:魏淑芹学号:061160596指导老师:宋远凌目录一、内容摘要 (1)二、关键词 (1)三、正文 (1)1、伶俐聪明、心细冷静的红娘2、泼辣直率的红娘3、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的红娘四、参考文献 (12)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宿州电大学号:061160596姓名:魏淑芹【摘要】《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是王实甫的“天下夺魁”的杰作,对中国文学史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之所以享誉中外,在于它的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完美。
王实甫倾心塑造的红娘的形象在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机智冷静泼辣而又心直口快、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对莺莺、张生爱情婚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莺莺和张生与老夫人作斗争,成功地挫败了老夫人赖婚的图谋,既对老夫人晓以利害,对郑恒的争婚迎头痛击,同时又对莺莺和张生给以善良的嘲讽,最终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键词】红娘《西厢记》聪明伶俐泼辣直率冷静心细《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元杂剧的创作的一些特点,是中国戏曲典范作品。
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流传广,影响很大。
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塑造了四个典型的形象:老夫人,封建式的家长冷峻,不守信义;张生满腹经伦,儿女情长,傻里傻气;崔莺莺的矜持,外冷内热;红娘的善良、热情,富有正义感,心直而口快。
在诸多的人物塑造中,我认为红娘的形象对后人影响最大。
红娘在剧中对崔莺莺和张生的美好姻缘的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站在热心助人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帮助崔、张和老夫人作斗争。
最终为莺莺和张生争取到了爱情,争取到了婚姻。
对待老夫人是晓以利害,对待破坏莺莺和张生婚姻的郑恒却是迎头痛击,让之无还手之力,而对待莺莺和张生则多是同情和善意的调侃。
红娘作为一个使唤的丫鬟,在崔莺莺和张生二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娘是他们实现个人爱情婚姻幸福的帮助者,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幸福难以实现;没有红娘他们即使暂时结合,也会分离,还会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分析王实甫《两厢记》中红娘的形象
![分析王实甫《两厢记》中红娘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f9b40dbccbff121dc368338.png)
分析王实甫《两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
她是崔家的婢女,性格爽朗、乐观、聪明而勇敢,是帮助崔、张克服自身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作品里对封建礼教最具有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最初对崔张的结合并不想有什么帮助,张生第一次遇见她并作一番自我介绍时,她以“得问的问。
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对于崔张的隔墙酬韵,红娘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淡的。
但在逐渐看到崔张间的真挚爱情和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之后,便由对崔张的同情进而积极帮助他们斗争,为他们出谋划策、递简传书,并率直而善意地嘲讽他们的弱点,促进他们的结合。
在老夫人发觉莺莺与张生的私情之后,莺莺与张生惊慌失措。
她从容镇静,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为他们辩理,她巧妙地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搬出老夫人百般回护的“家谱”进行反击,说得老夫人无言可对,不得不应允了崔张的婚事。
红娘完全是出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来为崔张奔走出力的。
张生曾许她金帛拜谢。
她立即生气地责备了他,这就突出了她热心为人的高贵品质。
红娘性格中最可宝贵的是她的正义感。
她热心促成崔张婚事,是从老夫人许婚又赖婚开始的。
她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深深同情崔张由于老夫人的阻碍而造成的痛苦,这才挺身而出,出于这种正义感,她才想方设法地帮助莺莺克服心理矛盾,并不辞辛劳、不畏风险地为恋爱的双方传书递简,牵线搭桥。
她是足智多谋的“军师”,她的智慧不但高出于老夫人,而且也高出于莺莺和张生,她巧妙地周旋于这三个人中问,为了撮合崔张婚事,她既要蒙蔽威严而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傻气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还要小心对待顾虑重重、表里不一的莺莺,面对一个个高难度的问题,她应付自如,计谋频生,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撮合婚事的任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366c5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9.png)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红娘形象更是广为人知,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典型的丫鬟形象之一。
红娘在戏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聪明、机智和善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所具有的特点和魅力。
红娘是一位聪明伶俐的丫鬟。
在《西厢记》中,红娘一开始就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
她在曹文轩来访时,以巧妙的方式把掌柜的带到了曹文轩的面前,使两人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红娘的机智和周到的安排为之后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她还在后来的剧情中多次出谋划策,为主角们排忧解难。
红娘的聪明和伶俐使她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推动者,她的智慧为故事增添了无限魅力。
红娘是一位善良体贴的女子。
在《西厢记》中,红娘不仅懂得机智处事,更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子。
她对于崔莺莺的死感到十分悲痛,并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张生和莺莺重逢。
在书院中,她对待张生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巧妙地解决了语文考试中的难题。
红娘的善良体贴使得她深受观众喜爱,她所展现出的美德也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娘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丫鬟通常是被动的角色,受主人摆布,无法自主。
然而在《西厢记》中,红娘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她不愿意沦为权贵们的玩物,而是积极地为自己的幸福奋斗。
她与门子宋朝宗积极地合作,策划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相会,最终帮助他们圆满了美好的爱情。
红娘的坚强意志给了很多观众以力量和鼓舞,她成为了一个具有榜样意义的女性形象。
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是一个智慧、善良和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丫鬟的另一面,不再是被动服侍主人,而是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
红娘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一无二的,她的出现让戏剧故事更加生动、丰富,也使得《西厢记》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红娘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特点和魅力,也更加深入地欣赏了王实甫的经典之作。
_西厢记_红娘形象流变浅说
![_西厢记_红娘形象流变浅说](https://img.taocdn.com/s3/m/fe3c9b0aba1aa8114431d9f5.png)
・3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 b i n V 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爱情婚姻题材的典范之作,《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在“西厢”故事的演变、流传中,作为配角的红娘,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
一、红娘形象的演变(一)《莺莺传》中的红娘红娘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元稹的笔下,她是一个很次要的角色。
文中对她的描写篇幅很少,只写到她为张生和莺莺传书递简,即使是仅有的几次传书递简也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人物性格模糊、单薄。
这里她只是一个消息传递者的形象,她的作用也只停留在“穿针引线”上。
(二)《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红娘对红娘形象进行生动塑造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
他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对红娘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再创造,使得这一形象大放异彩。
从篇幅上看,《董西厢》对红娘的描写是《莺莺传》的十几倍;从态度上看,《董西厢》里的红娘更积极主动。
她一出场,就让我们先闻其声:“怎敢戏弄人家宅眷?”让我们感到她的爱憎分明,无所畏惧。
她起初对张生并无好感,对张生主动关心并为他出主意,是在老夫人“祸灭身安”赖婚之后。
出于对张生的同情和感激,当张生求他传书递简时,尽管她有所顾虑,还是“试为呈之”,最终促成了二人的好事。
这里的红娘已经成为崔张爱情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撮合者的形象确立起来。
(三)《西厢记》中的红娘王实甫《西厢记》(简称《王西厢》)中的红娘作为撮合者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典型。
全剧二十一套曲子,由红娘主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09)05—0037—02[收稿日期]2009-04-03[作者简介]宋瑞斌(1972-),女,鸡西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古典文化研究。
浅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
![浅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40c7a50f7ec4afe04a1dfe0.png)
E G
H
G
浅 谈 《 西 厢记 》 中红 娘形 象
文 一 张丽娟
摘要
:
王 实 甫的 《 西 厢记 》 是我 国文 学 艺 术 宝库
,
虽 然如 此
,
作 者仍 用 心思 挖掘 红 娘 的优 秀之 处
,
,
陪 嫁品
,
当做 小姐 的嫁 妆 随小 姐 一起 嫁过 去
。
如
,
中一颗 璀 璨夺 目 的 明珠 葩
、
而 患 上 了 无 药可 就 的 为 知 己 者死
,
“
相 思病
”
”
。
士
避 免地 透 露 了 红 娘 的宿 命 观
。
这 种观 念 在封 建 社
,
老 夫人 在 发现 莺 莺
。
,
女为 悦 己 者 容
。
张 生 的行 动 表 明他
“
会 占有统 治地 位
,
,
不仅 红 娘 有
哪 怕 是 作为 作 者
。
气 势汹 汹将 地将 红 娘 叫去 生 没有 错
“ ”
。
临走 时
,
,
她 还 大声 对莺
中 对 儒家 当属 于
了
,
义
”
,
”
与
“
利
”
的 看法
,
红 娘 的行 为
“
《 西 厢 记 》 中 王 实 甫 把 红 娘 这 一形 象塑 造
姐 姐你 这 里 听
我瞧 夫人 一会 便
“
义
如 果 她 为 自己 着想 的话便 是
利
”
得 非 常饱 满 扣
、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7fbd0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b.png)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典型的明代妇女题材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千金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相恋,经过了种种波折、磨难才走到了一起。
而在这个故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红娘。
红娘作为媒人,帮助张家与崔家牵线搭桥,不仅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更是实现主角美满情感的关键人物。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一、红娘的职业与地位红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嫁娶时的媒妁,他们的职业就是为男女进行婚姻牵线搭桥,通过言语和行为的回应,帮助男女更好地相互了解,促成婚姻。
在这个时代,由于保守的家庭制度,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一些其他的限制,许多年轻的男女并没有机会自由恋爱,而是通过红娘等专业媒妁的介绍结成夫妻。
在小说中,王实甫将红娘这个职业的特点和局限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在书中,红娘是那种小人物,生活很清贫。
在许多场合中,红娘担任的是隐性的角色,她的任务是偷偷地为男女进行私下的联络和磨合。
而在紧要的时候,她则会站出来,给男女大胆地建议,帮男女缩短彼此的距离,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对方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娘的地位并不高,她不像官员那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所以她需要“为衣食而劳苦”,大多数情况下她也无法承受太多的责任。
但是,红娘的职业还是被认为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二、红娘的性格特征在小说中,红娘的性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透露出了许多妇女美德和优良品质的体现。
那么红娘有哪些性格特征呢?1. 忠诚于职守。
红娘作为媒人,面对每对新人都会认真负责地对待。
她会全力以赴为新人排忧解难,确保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说明红娘是一个非常有职业道德、不背离原则的人。
2. 智慧而且懂得隐忍。
在替人作媒的时候,红娘往往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跨越传统道德和法律的能力。
她在信口雌黄的表达和为人着想的抉择中发挥着慧心,能够看清形势,为新人排忧解难。
3. 善良而胸怀坚定。
红娘一方面体现出温柔的一面,可以为难过的人情多加关心,另一方面也很坚定,能够为整个家族利益而放弃姻缘。
试析红娘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试析红娘的性格形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41b0fb7b14e852459fb5729.png)
试析红娘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杜 倩红娘形象从唐代到元代发生了巨大转变,本文从作者心理和当时文学创作的倾向出发探究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作者出身寒门,没有出仕的机会,对出身底层的婢女自然多了一份同情,再加上当时社会黑暗、矛盾尖锐,剧作中多有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红娘的形象变化也就十分合理。
《莺莺传》当中的红娘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串场角色,但是在《西厢记》中它已经成长为一个勇敢独立、活泼有灵气的少女。
作者怀才不遇的士人心态、时代杂剧创作之潮流、民族对立的社会环境塑造了新时代的新红娘。
一、作者心理比较《莺莺传》与《西厢记》,人们不难看出红娘性格的变化和发展,这种转变包含着作者个人的寄托和社会的变迁。
陈寅恪认为,唐代的婚恋风气是:“舍弃寒门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正当行为也。
”李白也曾经两次就婚相府,元稹《莺莺传》里的张生也是一个追求高门女子的寒门士子。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第二本第一折)这是崔莺莺表白心迹,表露对于张生的赞美与钦慕,这正是作者作为一个底层读书人的爱情憧憬——高门女子的青眼相加。
在元代社会,一般说来,社会地位的高低、家境的好坏和受教育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人们婚姻的层次。
元代,官员之间或官商、官员与富户大家之间的通婚,以及富豪大户人家之间的通婚,在汉族上层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也就是说,婚姻的等级很森严,讲求门当户对。
但是,对于很多下层的文人来说,高攀贵族大户仍是其心中的一个隐在的梦想。
不仅如此,红娘在剧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崔张二人传递消息,助推二人爱情的发展,红娘承载着作者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祈愿。
张生和红娘皆出身寒门,这与作者的经历也颇为相似。
同为读书人,张生的身上也透着作者的影子,张生追求莺莺有他的坚持和勇敢,但同时也存在读书人的软弱和退让,张生的身上体现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欲望、读书人的坚持还有软弱的一面;而红娘身上则是作者真实、大胆、泼辣、侠义的一面或者说他理想的那一面。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f9da1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8.png)
论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著,其中的红娘形象是该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聪明睿智、机智灵巧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她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爱情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对《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看看红娘在《西厢记》中的性格特点。
红娘是一个极为聪明和善解人意的女子,她常常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并且善于发现并利用周围的资源。
在曲中,她帮助张生和文君解决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两人爱情的媒妁。
她的聪明和机智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她成为了整个剧情的推动者。
红娘的行为举止也是她形象的一大特点。
在整个剧情中,红娘总是能够应对自如,处理事务得当。
她既是梨园中的一员,又是张生和文君爱情的助推者,对待各种人和事,她总是敏锐的洞察人心,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
在她的帮助下,张生和文君最终得以团聚,爱情也得以圆满。
这些无不展现了她在情感处理方面的高超能力。
红娘对爱情的理解也是她形象的一大特点。
红娘在曲中的表现,显示了她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她是文君的密友,也是挚友张生的帮手,她对他们的爱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整个剧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爱情的尊重和珍视,她始终坚信真爱是值得追求和坚守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智慧的女性。
她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让观众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她的聪明睿智、机智灵巧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构成了她独特的形象,使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形象之一。
红娘的形象也对当今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智慧和机智让人深感佩服,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成为了现今社会中的一种理想。
她对待爱情的真诚,让现今的年轻人深受感染,也使她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榜样。
“百变”红娘
![“百变”红娘](https://img.taocdn.com/s3/m/1d88dfaea8956bec0875e35b.png)
“百变”红娘在很多时候,一提起红娘,人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类女性的形象,她们对情侣之间的牵线搭桥非常热心。
她也许是邻居的大婶,也许是年轻的女子。
现代人在人际交往之中,喜欢热心为其他人介绍相配的异性,如果做成了,不啻为美事一桩。
除了婚介所的专业人员以外,善良的人们也喜欢为身边的亲朋好友当红娘。
原因无它,他们幸福,也希望身边的人幸福,更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那么,红娘诞生于何时?是否自诞生以来她就已经是今天这样的形象?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红娘形象的发展历史。
一、红娘是聪慧的小媒人古代的人们在婚嫁方面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是三媒六聘的纽带。
对于那些无法自由恋爱的古人来说,婚姻大事由父母和媒人掌管,于是媒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婚姻的枢纽,传递消息、巧言撮合等。
红娘形象最早就是从媒人演变过来的。
红娘最早出现在唐传奇《会真记》里面。
《会真记》里的红娘,是崔府的丫鬟,是崔莺莺的贴身丫鬟,也是为崔莺莺和张生传递消息的人。
其实,在这里,红娘的行为并不主动。
只是因为作为指挥者的崔莺莺吩咐下来,要她传递消息,她才去履行作为一名丫鬟的职责。
而且,这部小说里面除了丫鬟红娘以外。
其他的丫鬟也曾为崔张传信。
小说对丫鬟的语言和行动都以几笔带过。
在这部作品里面,红娘就是一名普通丫鬟,形象并不清晰,也谈不上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金代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和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在篇幅上都远远高于唐传奇《会真记》。
《诸宫调西厢记》对红娘的描写居然是《会真记》的十二倍。
不仅如此,红娘还因为这部作品在音乐上使用诸宫调而获得广泛的流传。
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有“天下夺魁”的美誉。
在臧晋叔编选的《元曲选》里面,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像普通的元杂剧那样一本四折,而是用四本结构全剧,折数多达二十折。
篇幅扩大,对红娘的描写也大幅度增加,红娘作为媒人的形象得到了质的飞跃,更为生动活泼、聪慧灵敏,和崔莺莺以及张生形成互动的关系。
这也体现在增加的情节上,譬如当老夫人发现了---崔张的私情,对红娘大发雷霆的时候,《诸宫调西厢记》的红娘只是处于被动受罚的地位,王实甫《西厢记》的红娘则不然。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1d39cee53a580216fcfe55.png)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斗争、智勇双全。
在这场自由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斗争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西厢记中红娘的文学形象
![西厢记中红娘的文学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7368d2a4b35eefdc8d333f3.png)
西厢记中红娘的文学形象红娘——有着受压迫奴役者的是非标准和由此而生的正义感,是促成崔张爱情的功臣。
性格爽朗乐观,是作品着力描写并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热心肠、正义感、机智泼辣、品格高尚的卑贱者形象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1、聪明勇敢,伶牙俐齿。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三来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2、有着下层人民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代名词——红娘。
身份卑微但正直侠义,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已不是被动的反抗者,是主动的觉醒者,受读者喜爱。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1、精彩的人物出场艺术。
2、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
3、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4、用诗词表现人物个性。
(二)结构布局的艺术1、双线多头,囊括万象的网状结构,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形式。
以宝黛钗爱情婚姻为主线,以贾府兴衰为副线。
2、几个大关节、大事件穿针引线、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几乎每个事件都联系着各色人物,牵动各种矛盾。
(三)《红楼梦》的语言特色(通俗晓畅,委婉细腻。
)1、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
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2、人物语言充分性格化。
鲜明的个性,切合人物身份。
3、诗词曲赋的特点:谐音、诗谶、谜谶、戏谶、语谶。
《聊斋志异》的思想(一)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1、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揭露官府的黑暗。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5d46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5.png)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一、本文概述《西厢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红娘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和深邃的内心世界,成为了这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通过对其性格特征、行为表现以及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细致分析,揭示红娘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还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讨红娘形象在《西厢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红娘形象的全面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厢记》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
二、红娘形象概述在《西厢记》中,红娘不仅是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她以机智、聪颖、善良、热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侍女,身份卑微,但她的人格魅力却丝毫不减。
她熟知人情世故,了解张生和崔莺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中,红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善于观察,能准确捕捉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微妙情感变化,从而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红娘机智过人。
在剧中,她多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张生和崔莺莺化解危机。
例如,当孙飞虎率兵围困普救寺,意图强抢崔莺莺时,红娘果断提出让张生修书求助于白马将军杜确,最终成功解围。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红娘的机智,也展现了她对主人的忠诚和担当。
红娘善良热心。
她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抱有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因此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牵线搭桥。
当崔莺莺因张生的离去而痛苦不堪时,红娘不惜冒着风险,前往书斋为两人传递书信和信物,使他们的爱情得以延续。
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让人对红娘的形象深感敬佩。
红娘还具有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德。
在面对崔母的阻挠和郑恒的陷害时,红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权势所动。
红娘的形象何以变化多端(论文资料)
![红娘的形象何以变化多端(论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f698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2.png)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红娘通过不同作者的改编而呈现了不同的形象。
红娘在剧中的位置原为配角,随着戏份的变化,她甚至超越了崔莺莺(简称崔氏)和张生,成为最能表现戏剧性的人物。
红娘原本没有叙事的功能,但后来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本文主旨在分析红娘的形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的视角下造成的审美效应。
一、红娘形象的流变(一)作为消息传递者的红娘红娘作为西厢故事里的角色,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中,此时她只是一个消息传递者的形象。
《会真记》中对红娘的描写只占总篇幅的八分之一。
①在情节上红娘的作用主要是传递消息,其中,传书递柬三次,递送口头消息两次。
②这时红娘作为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已经具备了雏形,大部分的描写为后来者采用,成为塑造其形象的基础。
但由于占有的篇幅太少,红娘的形象较为单薄。
③(二)作为撮合者的红娘金元时期,以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简称《董西厢》)和元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王西厢》)为代表,红娘作为撮合者的形象逐步确立并渐次深化。
从篇幅来看,《董西厢》里红娘所占的篇幅为《会真记》里的十二倍,《王西厢》中红娘的篇幅为《董西厢》的三倍、《会真记》的三十倍。
在这些增加的篇幅中,表现红娘作为崔张撮合者的篇幅占了绝大部分,树立了撮合者的基础。
从情节来看,《董西厢》和《王西厢》都改动了表现红娘的情节。
如《董西厢》叙述红娘扶醉酒的张生回舍,张生求红娘相助,遭到婉拒;张生准备孤身远走,恰好遇见红娘,红娘这才给张生提了建议。
《王西厢》则叙述张生跪求红娘相助,红娘爽快地提出鼓琴的建议,反映对红娘热心程度的描写已有所提高。
又如《董西厢》在新增的情节中,以红娘巧辩老夫人的篇幅最多,红娘的巧嘴让老夫人赞叹:“贤哉!红娘之论”。
④《王西厢》里面巧辩的篇幅比《董西厢》多了三倍,其态度也从被动受责变为积极应对;从搬弄教条、实际上又对它大胆嘲弄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红娘泼辣、机智的个性。
从红娘的态度来看,她比以前更积极、更热心。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2578c3a192e45361066f58c.png)
浅析《西厢记》中的红娘的形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语文教育三班唐玮[摘要]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乃至世界戏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与他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张生,莺莺,老夫人,红娘等不无关系。
而在这四个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地就是红娘。
红娘的形象在观众和研究者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高大而单纯的形象。
将红娘放置在元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挖掘其性格的复杂性,并着重探讨其形象。
[主题词]:红娘,形象,完美,《西厢记》是千古名作,王实甫是在前人们的基础上,完善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并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更深刻地创造,在《西厢记》中红娘本是“才子佳人”的配角,但却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红娘的形象较张生,莺莺的形象更为生动逼真。
红娘虽然是一个丫环,可是在她身上却具备了很多高尚的品质,而且红娘的乖巧,聪明伶俐,冷静心细,能说会道与善良正义都让她的形象得至升华。
而且整部《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就有七折是红娘主唱的。
占了整部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所以到底是红娘成就了《西厢记》好?还是《西厢记》成就了红娘?红娘在整个作品中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从张生与莺莺爱情的开始,发展,到圆满结束。
红娘的存在都是缺一不可的。
中国有句俗话:“宁说大家奴,不说小家女。
”用这句话来形容红娘还有几分吻合,但是不论是“大家奴”还是“小家女”,其社会身份都是不高的,其都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而且红娘的形象在当时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眼中是极不光彩的,是反面的。
但在“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走向完美婚姻的代言人,红娘的知书达理,明事理都体现了红娘具有大户家的风范,她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勇敢地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因此,才成就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段爱情。
在《西厢记》中红娘是这场婚姻斗争中的重要人物,而红娘在《西厢记》中地位之所以如此高与重要而且成功,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表现得:一,热心善良的红娘本来红娘是老夫人安排在莺莺身边“行监坐牢”的人,所以在莺莺与张生爱情正在萌发的时候,莺莺还埋怨红娘道;“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小梅香伏侍得勤”。
浅谈红娘的形象
![浅谈红娘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d34c0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4.png)
浅谈红娘的形象浅谈《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世界戏剧史坛上一株芳香的奇葩。
而这部戏的深远影响与张生、崔莺莺、红娘和老夫人等几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分不开的。
这部戏中我最喜欢的是红娘这一角色。
她是相国府中卑贱的侍女,但她热情、正直、机智勇敢,善良但又泼辣尖利,毫无奴婢的自轻自贱之气,集我国古代妇女传统优点于一身,是这部戏曲人物中颇受欢迎的人物形象之一。
下面我就粗浅地分析一下红娘的形象。
一、聪明伶俐,纯朴善良。
从戏曲的一开始红娘就表现得玲珑剔透,在跟随小姐的过程中摸透了小姐的脾气,自有她的办法对付小姐的矫情和小性子。
张生请她递简,她马上想到小姐要是看了这封信将会有怎样的反应:“他若是见了这诗,见了这词,他敢颠倒费神思。
他拽扎起面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将来,这妮子怎敢胡行事?’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纸条儿。
”结果果然不出她的预料,几乎是分毫不差地演出了这个场面。
同时,红娘也是一个纯朴善良的人。
张生和崔莺莺的自由婚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
红娘作为老妇人派来监视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促成者。
她不畏惧被老妇人责罚的危险,多次周转于崔、张二人之间,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也以实际行动表现了她的纯朴善良。
二、调皮、可爱,为人爽快直接。
红娘一心成人之美却不能得到小姐的信任,还要受些委屈,两个不同个性的人物,发生了许多冲撞和误会。
红娘埋怨莺莺“别人行甜言蜜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她虽然满腹牢骚,可还是按捺不住地给莺莺跑腿。
她对莺莺有原谅“小孩儿家口没遮拦”,甚至有讥讽“你为一个不酸不醋风魔汉,隔墙儿险化做了望夫山。
还在我面前装什么好人家风范呢?”红娘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可没有半点藏掖。
在她的独唱、独白中,常常直接向观众坦率地倾吐自己的衷曲,妙语如珠,这样富有人情味的角色不能不引起观众的喜爱。
《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乖戾诡秘
![《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乖戾诡秘](https://img.taocdn.com/s3/m/581974f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a.png)
《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乖戾诡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乖戾诡秘【导语】:本店铺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西厢记中的红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红娘,怕是崔莺莺与张生走不到一起。
论《西厢记》中红娘的角色演变
![论《西厢记》中红娘的角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907c00228ea81c759f5785f.png)
论《西厢记》中红娘的角色演变摘要:作为剧本,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如“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
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是古典戏曲中颇具特色的丫环形象。
本文通过分析红娘在剧中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发挥"白”的叙事功能,使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与相互牵制不断发生变化,旨在探索红娘这一人物的角色演变。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角色演变元末明初贾仲明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被明朱权喻为“花间美人",刻画出莺莺、张生、红娘三位个性鲜明、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营造出“让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情爱世界。
其中红娘的存在给后代人留下了很深的感触。
红娘是相国之女崔莺莺的贴身丫鬟,也是崔张爱情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红娘形象的演变红娘这一形象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元稹笔下的红娘着墨不多,只写到她为崔张—人传书递简,即使是仅有的几次传书递简也只是听命行事而已,人物性格模糊、单薄。
至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红娘形象进行了重大的再创造,使得这一形象大放异彩。
《董西厢》里的红娘变得积极主动,一出场就让我们先闻其声,她起初对张生并无好感,在老夫人"祸灭身安"赖婚之后,红娘出于对张生的同情和感激"试为呈之",最终促成了二人的好事,这里的红娘已经成为成就崔张爱情的至关人物。
在王实甫《西厢记》里,作者把红娘放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
全剧五本二套曲子,由红娘主唱的占八套,她成为各种戏剧冲突中的关键人物,不仅为莺莺和张生穿针引线,更为重要的是她已成为莺莺叛逆圭寸建礼教的鼓励者和帮助者。
她逐渐摸透莺莺的心思,为张生出谋划策。
崔张的初次幽会是由她一手策划的;老夫人回心转意把莺莺许给张生,也是靠了她四两拨千斤的一番话;戏剧的气氛是靠她制造出来的,戏剧的节奏是靠她调节的,戏剧的情节也是由她的推动而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娘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刘燕燕摘要:红娘在唐代《莺莺传》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婢女形象,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则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自唐至元,经过数百年的接力式创作,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就变成了正义勇敢、机智幽默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娘形象还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红娘形象的演变过程,从而探出红娘形象经历这些演变的原因:一是作品所处时代主流思想的反映;二是作者道德观念的反映;三是作品的形式和受众的要求。
关键词:“西厢故事”;红娘形象;演变;原因The Evolution Of HongNiang’s Imagination And ItsCausesLiuYanyan(Chinese department 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The imagination of hongniang is a very ordinary handmaid in the《Biography of Yingying》,she become a independent supernaturalism image in the《Dong Xixiang》.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relay, Wang ShiFu created《Xixiang Ji》Hongniang becomes justice, courage, and have the wit humor bright female image resistanc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imagination of hongniang is experiencing various chan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ongniang’s image,we can get the reasons of the evolution of hongniang’s imagination: Firstly, it is causes the theme reflects the time;Secondly, it is the reflect of the writers;Thirdly, it is the request of the writing form and readers.Keywords: xixiang story; the imagination of hongniang;evolution;cause前言“西厢故事”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并流传,此后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进行了接力式的改编创作,写就了多种文学样式的“西厢故事”作品。
“西厢故事”不仅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还有人物形象的曲折演变,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人物除了男女主角以外,还有一位地位并不显赫却显得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红娘。
学术界对于红娘这一形象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大多只是就一部作品进行孤立的静止的研究。
如有的研究红娘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色,有的研究红娘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即使偶尔有人涉猎红娘形象的塑造与流变问题,但关于红娘形象的演变原因的研究却有浅尝辄止之嫌,且缺乏系统性。
本文就以《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经过逻辑推理,对红娘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通过比较分析形成这样的看法,不同时代塑造出不同的红娘形象,都与作者表现主观思想和作品主题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红娘形象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红娘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艺术追求的价值取向,作家每一次重塑塑红娘形象都有着深层的原因。
一、红娘形象的萌生期:大众化的婢女形象红娘形象的首次出现是在中唐元稹的着名传奇《莺莺传》中,但他的形象仅仅是士人阶层笔下的一个普通的婢女形象,是故事情节的引线人。
她在《莺莺传》中仅出现过几次,与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婢女形象一样,绝无独特之处。
(一)红娘形象溯源红娘的影子,早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中已出现。
《史记》本传记相如与文君本事在客游梁孝王之后,故事地点在临邛。
因临邛令王吉的强邀而过饮当地富豪卓氏家,得遇文君。
原传记甚长,兹节录一段关键文字于下: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
”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1](p466)这短话中的侍者,是帮助卓文君私通司马相如的婢女,也就是他们私通的桥梁。
可以说,没有侍者的帮助,也就几乎没有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
红娘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中。
关于“红娘”的解释,在许多大辞典上都有介绍,以下列举几项作为参考,以便更好理解红娘形象的来源。
在《事物异名分类词典》里,红娘的释义是媒人的代称。
“唐代元稹《会真记》谓崔莺莺有婢曰红娘,张生私为之礼,使通意于莺莺,于是促成了二人的结合。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进一步突出了红娘在崔、张婚姻上的作用。
后因以红娘为帮助别人撮合美好姻缘的媒人。
”[2](p789)在《全元曲典故辞典》中,“红娘”以典故的形式被释义:【出典】元稹《莺莺传》:“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
婢果惊沮,腆然而奔。
”【释义】红娘是元稹《莺莺传》中莺莺的侍婢,为崔、张二人传书递简,促成了他们的私情。
这一人物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及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发展成为一个光彩的典型形象。
后人以红娘喻指促成婚姻的人,而在元散曲中,往往以红娘代指聪敏伶俐的侍女[3](p653)。
在《全宋词典故辞典·上》中,“红娘”的典故为:【出典】见“月下待红娘”条。
【释义】红娘是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侍女,她帮助崔莺莺同张生传诗送信,促成了这一对恋人的幽会[4](858)。
从上词典对“红娘”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娘”名字的最早出现确实是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
(二)元稹所刻画的红娘形象《莺莺传》中的红娘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什么份量,从小说开头到结尾仅出现七次,而且仅限于崔张相会。
作者仅仅把她当一个普通的婢女,只是在用到她时才被提起的小角色,可以说仅仅是元稹笔下的一颗被跳过的棋子。
⒈穿针引线的“小人物”红娘是一个婢女。
《莺莺传》载:“崔之婢曰红娘。
”[5](p257)在唐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男性常常以玩弄的态度对待女性。
而婢女在女性中的地位又是最低,她们不但要服侍比她们地位高的女主子,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不用说什么社会地位了。
所以,婢女红娘在《莺莺传》中只是一个“小人物”形象。
在唐代,大家小姐是不能轻易抛头露面的,未婚男女往往没有自由见面的机会。
而作为婢女的红娘却不同,她可以端茶送水,传简递信,这就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私下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所以张生一有机会便“私为之礼数四,乘间遂道其衷。
”[5](p257)而且,红娘从小就在相国府服侍,对于相国的家谱和莺莺的习性爱好当然了如指掌。
当她发现崔张二人的真情相爱而老夫人又悔婚时,便开始同情张生,并告诉张生“然崔之姻族,君所详也。
何不因其德而娶焉?”“崔之贞顺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
然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5](p257)这一线索的提供是张生成功的关键,红娘的穿引是崔张走向自由恋爱的催化剂。
在崔张相识之后,涉及红娘的文字就只有几处,实为无关紧要的一个人而已。
“是日,红娘复至”,“红娘寝于床,骇曰:‘郎何以至此?’”“无几,红娘复来,来曰:‘至矣!至矣!’”“红娘捧崔氏而至”“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
”[5](p258)其他就没有涉及到红娘的地方了。
可见,在元稹眼中,在他的思想世界里,婢女就是婢女,婢女是绝对不可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的。
⒉元稹笔下红娘的思想意识元稹生活在唐代,那是一个门第观念、等级观念较为重视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元稹的思想意识和他的作品也笼罩着这种观念。
他作品中的人物又怎能没有这样的思想呢?红娘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当张生“私为之礼数四,乘间道其衷”时,红娘的第一反应是“惊沮”且“腆然而奔”[5](257)。
“惊沮”、“腆然”二词就看出这小婢女紧张而惶恐。
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听到过的或者是较为不平常的事情才会有“惊沮”的表情。
对于那些听到的让人不好意思的事情,才会有“腆然”的表情。
张生告诉红娘的事情,恰恰是她没听到过的、令人惊讶的、不好意思的事情,她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更何况,在那个封建礼教极其森严的社会里,她的表情和举动就更合乎常情了。
对于红娘个人而言,她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她承受的思想桎梏最严重,那么她的封建意识也就更加的深厚了。
当红娘发现张生有真情而准备帮他时,说了这样一句话:“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5](p257)那么,她听了张生的诉苦之后,为什么不敢言,亦不敢泄呢?因为她脑子里没有过这种想法,她天天所想的便是孔孟之道、周家之礼,这些大家都已经烂在心里的封建礼教。
而相思之情、爱情、自由婚姻对她来说,确实是可怕的字眼。
就连崔莺莺都“贞顺自保”,那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婢女又能有什么新的想法呢?更何况,在她们的头顶上还有一个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老夫人。
她那与生俱来的、各层人强加给她的封建意识已经让她不敢有什么新奇想法了,她能做的、可以做的也就只有把莺莺的喜好转告张生,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路,她只能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了。
元稹之所以这样塑造红娘形象是有目的的,红娘的封建思想意识正好与元稹写这篇传奇宣传封建礼教的思想相一致。
在当时,封建思想意识如此浓厚,不允许作者有倡导自由恋爱的想法和意识。
红娘要做的就是遵守这样的封建秩序,不需要去打破它,所以红娘也就起不了什么重要作用。
(三)元稹笔下的红娘与同时期婢女形象的横向比较婢女这个名词,在《汉语倒排词典》里被定义为“旧社会里被迫供有钱人家使用的女孩子”[6](p972)。
《中国古代法制史话》中引述《唐律疏议》,以八个字来高度明确地概括婢女的地位:“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7](p598)婢女在唐代有“侍婢”、“侍儿”、“使女”、“女奴”、“青衣”等通称,根据大量出土文物以及出土文书资料来看,唐代蓄养婢女形成风气。
上自王公百家,下至平民百姓多拥有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