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立交方案比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立交方案比选

摘要:本文论述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设计中的影响因素,以及针

对工程特点进行的方案比选。

关键词:城市道路立交、方案比选、交通量、与景观融合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heme design of city road overpa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eme is selected.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overpass, the alternative schemes, traffic, and landscape fusion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立交不断拔地而起,优秀的立交方案不仅能够保证交通安全、流畅,而且能减少用地、降低造价,同时也能够与环境相协调,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而城市立交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交通组成复杂,非机动车与行人交

通大量存在,用地紧张,周围建筑密集,地下管线成网,同时又要考虑修建期间对整个城市交通与周围居民的影响。这些特点也增加了城市立交方案选择的难度。

1、背景资料

广东某市是东西向城市ⅰ级主干道,相交道路为南北向城市ⅰ

级主干道,距离交叉口400m为板障山隧道,而在交叉口的东南角为大型住宅小区,早晚高峰期进出小区车流量很大,这样就在此交叉口形成了一个繁忙的五路交叉,整个交叉口范围大行人过街难,信号周期长,车辆排队长,交叉口交通量接近饱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此交叉口现状地势两侧高交叉口低,南板障山隧道口高出交叉口6m多,北高出交叉口2.5m左右;西高东低,差高2m左右。

2、立交方案选择

2.1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参数。是立交方案确定的依据。

通过现状交通量调查,交叉口高峰时段交通量达到8527pcu/h, 现状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为11132pcu/h,通行能力几乎饱和,路口服务水平较低。在城市路网规划中,两条道路均为ⅰ级主干道,因此柠溪-迎宾路口需修建立交,提高通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

2.2 立交方案选择

交叉口中车流分右转、直行、左转三种形式,右转车流不形成冲突点,可以地面引导解决;直行交通可以通过下穿或上跨两种方式解决;左转交通一种通过地面的连续右转(如苜蓿叶)形式解决,第二种是通过高架桥实现左转,第三种是通过绕行形式解决。交叉口附近的地形地物条件,是立交形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两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50-60m,所以没有条件设置苜蓿叶形式立交;对于

通过设置高架桥实现左转的定向式与半定向式方案,由于高架桥桥长较长与桥梁高度较大,与视觉通透性差形成远眺阻隔,对周围居住小区存在一定的影响等,也不考虑采用采用高架匝道形式。通过上述分析,左转交通流只能通过绕行形式解决。

由于相交道路所连接区域不同,各个方向上的交通流量分布并不均匀,立交方案设计应该符合交通量主流方向,通过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交叉口主要交通流的直行交通,其次为迎宾南右转,柠溪东左转两股车流。

通过方案的比选,方案四作为推荐方案。

2.3 推荐方案主要技术指标

推荐方案中柠溪路直行方向以下穿隧道形式通过交叉口,最大纵坡4.5%,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迎宾路直行方向地面无信号直行,最大纵坡2.8%,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所有方向右转车辆通过渠化设置右转专用车道无障碍通行;各方向左转车辆通过在迎宾路的下穿调头匝道解决,比如柠溪东车辆左转至迎宾南,车辆需要先右转通过迎宾北调头隧道,然后直行通过交叉口。下穿调头隧道最大纵坡4.5%,圆曲线最小半径23m,设计行车速度20km/h。该方案设计通行能力为20520pcu/h,可以满足远期交通流量增加的要求。

2.4 市政配套管网

此方案地下结构物较多,涉及迁改的管线范围大,但在方案设

计时已经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铺设市政配套管网。

2.5 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

城市是人口聚集地,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必须考虑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便利,在方便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增加立交规模,所以要慎重考虑。通过调查此范围由于住宅小区相对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都比较大,所以路段设置有单独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路口平行于柠溪路下穿隧道外设置人行过街地下通道,解决自行车与行人的过街问题,充分利用中央渠化岛空间,对整体立交方案没有任何影响。

2.6 小区车辆出入

为解决第五条相交道路(小区出入口)的问题,在道路外侧设置双向辅道,使出入车辆不能直接进入交叉口,辅道在距交叉口280m 处并入柠溪路东,在距离交叉口310m处并入迎宾路南。辅道的设置可以满足各个方向车辆进出小区的交通组织,虽然绕行距离增加了,但是与原正对路口出入的方案相比较,消除了路口交通冲突与交通安全隐患。

3 结论

柠溪路迎宾路交叉口立交方案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物的实际情况,方案满足交通量近远期需求,合理解决小区出入口问题,交叉口范围内做到行人与非机动车无障碍安全通行,同时兼顾了板樟山及隧道口的周边景观。改造前车辆和行人高峰时段通过路口要二到三个交通信号周期(约360秒),改造后实现无间断顺畅通行,方

案设计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

2 孙家驷《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