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德育融合具体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德育活动融合到学科教学案例

初中德育活动融合到学科教学案例

初中德育活动融合到学科教学案例一、德育目标与学科内容的结合在语文学科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壮丽景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在组织德育活动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德育评价与反馈评价是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时,还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例如,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德育环境的营造和优化德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墙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德育与生活的联系与延伸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需要将德育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要求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坚持德育课程一体化,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3. 坚持德育课程实践性,注重课程实施与评价,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1. 完善德育课程体系(1)明确课程目标。

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明确各学段德育课程目标,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体系。

(2)优化课程内容。

整合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内容,加强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内容。

(3)创新课程形式。

采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 提高德育课程实施质量(1)加强德育课程师资培训。

提高德育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德育课程教学研究,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水平。

(2)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德育课程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3. 加强德育课程资源建设(1)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

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搭建德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德育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开发特色德育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具有地域文化、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四、组织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 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各部门、各学段、各学科在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 加强监督检查。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 难点:如何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讲解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德育元素。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学科知识和德育元素。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3. 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表现评价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知识点展示。

2. 视频资料: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网站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教学工具:如黑板、白板等,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德育水平。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是指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综合的教育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个德育课程融合方案的详细介绍:1.确定融合课程:首先需要确定融合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德育目标相契合的学科课程。

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课程都可与德育课程进行融合。

2.制定目标:明确融合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德育内容能够贯穿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

比如,通过数学融合德育课程,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设计教学活动:针对融合课程,设计具有德育特色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设计团队合作的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

4.教师指导与评价: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5.学校资源整合:学校可以整合德育和学科课程的教师力量和资源,形成合作团队,共同推进德育课程的融合。

例如,德育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融合课程的研讨和教学活动。

6.家校合作: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也是德育课程融合的重要支持和补充。

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融合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融合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和课程教学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德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更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方案1. 整合德育资源学校应当整合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设德育课堂学校可以设立德育课堂,专门进行德育教育。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强化师生互动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

4.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德育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德育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2.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优秀德育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总结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实施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实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该方案的目的是提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加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德育教学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指导。

4.内外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要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主题。

5.科学评价: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设计德育教学课程: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计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德育核心课程,确保德育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2.建设德育教学资源:增加德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立德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资料和教具。

3.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组织各类德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和行动能力,增强教师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专业性。

4.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组织学校德育教学活动,如德育主题讲座、德育活动周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

5.建立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加强德育信息的互通共享,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实施与监控1.成立德育教学融合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实施进度。

2.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小组成员开会,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我校决定开展“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在课程设置、体验活动、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举措来促进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实施内容1. 开展德育课主题教育- 制定德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内容,设计德育课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教育,如公民素养、志愿服务等;- 加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丰富课外德育活动- 组织“德育活动日”,通过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联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德育合作-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强家长的参与感;- 组织家校联谊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4. 开展德育评价与奖励制度- 制定德育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估;- 鼓励学生参加德育竞赛和评选,激发他们对德育的兴趣和热情;- 设立德育奖励制度,通过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树立榜样。

三、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制定德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2. 第二阶段:推动德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组织课外德育活动;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3. 第三阶段:加强家校德育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4. 第四阶段:建立德育评价与奖励制度,推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

四、实施效果评估1. 设立专门的德育工作评估小组,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2.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进步情况;3. 结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实施效果。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学科德育融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学科德育融合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目标。

学科德育融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融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的融合,学科教学方法和德育方法的融合,以及学科教学评价和德育评价的融合等方面。

其次,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科德育融合的主体和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对学科德育融合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对教师进行德育理念的培训和引导,对教师进行学科德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对教师进行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评价和反馈等方面。

再次,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德育融合不是简单地在学科教学中添加德育内容,而是要求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最后,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综合素质。

学校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德育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目标,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跨学科教育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将德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

二、德育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仅是依靠知识,还能够运用道德准则进行判断和决策。

3. 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将道德理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1. 制定融合教学计划。

学校应当制定德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计划,明确融合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将道德素养和学科知识相结合,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2. 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师资培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德育教育意识,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推动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

3. 设计融合教学活动。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设计融合教学活动,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思维。

4. 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也日新月异。

小学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德育学科的融合实施方案,更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因此,本文将就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融合实施方案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德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3. 提高教学效果。

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融合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1.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课程设置调整。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如在语文课上讲述感恩故事,在数学课上讲述诚实故事等。

3. 评价体系改革。

学校可以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纳入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四、融合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完善培训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从而保障融合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融合实施方案的有效进行。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五、总结。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提出,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融合课题方案

德育融合课题方案

德育融合课题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也逐渐发生变化,不仅仅是单纯地追求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德育素质更是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为了切实抓好学生德育教育,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德育融合课题研究,深入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研究目的通过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课程中,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研究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方案:1. 语文课程与德育融合将语文课程中的课文进行精选和教材修改,将其中的德育内容更好地体现出来。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中的德育内涵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修养。

2. 数学课程与德育融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高度逻辑性的。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知识对社会的作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线路等等。

3. 自然科学课程与德育融合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在进行常规的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4. 社会科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社会科学课程涉及到的主题和话题非常丰富,可以涵盖很多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国际和本地时事、政治和社会事件等。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工具和能力,以及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德育素质。

四、研究成果通过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我们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1.让学生的德育意识和修养得到提高。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德育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小学德育学科建设,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我校决定开展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目标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 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德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1)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1)组织德育学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

3.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4. 深化课程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2)将德育学科融合教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德育现状,明确融合教育目标。

2. 制定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加强教师培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4. 监测评估: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措施。

5. 成果总结:总结德育学科融合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典型经验。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德育学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德育学科融合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学科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预期效果1. 学生德育素养全面提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德育融合教学实施方案

德育融合教学实施方案

德育融合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融合教学则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德育融合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策略。

1.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德育融合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 课程设计创新,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

3. 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和魅力。

4. 学生参与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领导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魅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德育融合教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融合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4. 配置德育资源,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

5. 定期开展德育评估,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德育融合教学将会取得显著的成效: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 学生的德育道德素养明显增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得到有效塑造。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一、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学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了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

课堂教学不仅要延伸到现实生活,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利用多媒体等物质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的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和丰富教学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而且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比传统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纷纷投入到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性质、机制及其效果的研究中。

综合分析表明,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德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力手段。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学生德育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拓宽教学内容要融合文化德育,首先要拓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

不仅仅是注重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儒家道德,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

二、注重德育实践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务他人的精神。

三、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是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融入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德育演讲比赛、德育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情感、道德、性格、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境。

要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积极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五、创设良好的文化德育环境学校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德育环境。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德育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艺术节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六、注重德育评价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需要注重德育评价。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环节。

因此,将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伦理道德,感受美好情感,提升道德修养。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活动和课程活动的有效融合,制定了以下方案:1. 开展主题班会在每周的班会时间,设置德育主题班会,讨论和学习对学生成长具有指导作用的德育话题。

比如:诚信、友爱、守时等。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设计德育主题课程融入德育元素的主题课程,比如:道德修养、情感教育等,通过专题课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4. 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周、德育讲座、德育比赛等,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方案实施效果评估为了监测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将进行定期的评估与调研,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

五、结语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

希望这一方案能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启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以上是关于。

学校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专题方案

学校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专题方案

学校各学科德育渗入实行方案《中共中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华若干重大问题旳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素质教育,增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德育建设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针对这一规定,我校制定本实行方案。

一、指引思想加强各类学科德育建设中旳基本性作用,积极摸索符合学生特点旳教学措施,树立“全面发展”,增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践体验”,注重道德体验,增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哺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旳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全员育人”,形成全体教职工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旳良好氛围。

二、重要措施及规定(一)、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旳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旳德育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足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旳育人功能充足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旳过程中受到教育。

1、教师备课应根据课程原则、教学内容和学生旳实际状况,充足考虑育人规定,设计相应旳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旳教育引导应融会贯穿、进一步浅出,自然地进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旳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旳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旳学习爱好和良好学习措施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旳积极性和积极性。

3、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旳育人内容。

4、德育课要根据学生旳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平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旳教育。

5、在发展道德认知旳同步,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对旳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旳关系,协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旳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旳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认同,逐渐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奉献旳志向。

德育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德育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德育融合教学设计旨在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提升。

本方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德育融合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语掌握。

2. 教学难点:德育融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或视频中的人物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事?(二)新课教授1. 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德育元素。

(三)德育融入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向课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哪些品质?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德育教育是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四)巩固练习1. 课后作业: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践行这些品质。

2. 学生反思:谈谈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

4. 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品质体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德育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完整版)学科与德育融合计划

(完整版)学科与德育融合计划

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纪为摘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那么,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教育呢?一、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思想方法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合。

1、借助教材内容融合德育。

2、导入中融合。

3、读讲中融合。

4、拓展中融合。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融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让学生拥有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人、成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人才不仅要拥有一定技能、掌握丰富知识,更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即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德艺双馨。

几千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书难,育人更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形象地说明了育人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育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除了班会课和德育课外,在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融合,也是重要的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教育呢?一、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思想方法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语文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德育能力的提高,考虑到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学科德育融合具体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各学科与德育有机结合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德育建设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针对这一要求,我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各类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树立“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践体验”,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全员育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
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1、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

4、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

5、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并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

6、注重各学科渗透的重点。

学科德育的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四、学科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

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
透性和效果。

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

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

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

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

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

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

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
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

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

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五、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
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做好环境教育和时事、法制教育。

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每册语文都文质兼美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

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及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内容的教育。

数学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
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

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着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音乐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

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背景天安门》、《国旗国旗我爱你》等儿童歌曲,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

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

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劳动技术“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
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

“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

“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

计算机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

培养学生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
2012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