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4.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睾丸。
(2)形成过程及数量变化:
2.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卵巢中。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一、减数分裂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染色体。
提示:①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四分体。
提示: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和2构成一个四分体,3和4构成一个四分体。
(3)什么是姐妹染色单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一定。如人的X和Y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
(2)不一定。如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般称为相同染色体。
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吗?
提示:不一定。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5.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原因。
提示:两种类型。原因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试从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角度,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
提示:Ⅰ.行为变化:①染色体复制;②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Ⅱ.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为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但极体分裂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
(3)试从产生部位、是否变形、产生细胞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填写下表。
提示:睾丸卵巢变形不变形4 1
2.试依据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分析,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1)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填表分析它们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目变化。
提示:2N2N N N→2N N2C→4C4C4C2C C
(2)依据上表数目变化,尝试在坐标中画出染色体数、核DNA数目变化曲线。
提示:
3.连线(把细胞分裂图像与所对应的时期用线连接起来)
一、细胞分裂图像鉴别
2.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
1.变化曲线
2.曲线分析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不是完全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DNA分子含量已加倍。
(2)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
(3)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
(4)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5)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6)ff′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
(7)H(h)点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a,图中[例1](江苏高考)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粒均在染色体端部b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2、3、4各表示一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