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表现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
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
儿童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均存在差异,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成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心里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情感素质主要体现(P67)5、道德情感: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6、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等)7、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自然美感,艺术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8、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等)9、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和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学习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同时也具有阶段性。
从出生到成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针对儿童进行教育。
1. 婴儿期:婴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需求,建立安全感。
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婴儿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2. 幼儿期: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社交能力。
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童年期:童年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主要任务是完成自我认同和自我探索。
在这一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强调,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1. 生理差异:儿童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体能等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郑州师范学院成考专科——儿童心理学作业1答案
作业1一、单选题(C第1-16题每题1分)1. 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A) 有意记忆(B) 无意识记忆(C) 再认记忆(D) 重复记忆[参考答案:B] 分值:12. 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再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 抽象思维阶段(D) 具体思维阶段[参考答案:B] 分值:13. 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 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 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 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 词的刺激→词的反应[参考答案:B] 分值:14. 标志着个体心理活动的产生是()(A) 语言的出现(B) 条件反射的出现(C) 独立行走(D) 无条件反射的出现[参考答案:B] 分值:15. 在个性发展过程中,所显露的遗传的神经类型最早,也是变化最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性格(B) 气质(C) 一般能力(D) 特殊能力[参考答案:B] 分值:16. 教师在给幼儿教授舞蹈时,向幼儿做动作示范时,应该()(A) 手把手教(B) 以幼儿为中心做镜面示范(C) 背对儿童示范(D) 在儿童左侧进行示范[参考答案:D] 分值:17.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1(B) 2(C) 3(D) 4[参考答案:D] 分值:18.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那要贯彻的原则中不包括()(A) 客观性(B) 启蒙性(C) 发展性(D) 教育性[参考答案:B] 分值:19. 现代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达尔文(B) 霍尔(C) 普莱尔(D) 冯特[参考答案:B] 分值:110. 婴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A) 内隐性(B) 外显性(C) 长久性(D) 目的性[参考答案:A] 分值:111. 发生的最早且最早达到完善化的心理过程是()(A) 感觉(B) 知觉(C) 记忆(D) 思维[参考答案:A] 分值:112.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各种观点中,坚持遗传决定论的是()(A) 高尔登(B) 弗洛伊德(C) 华生(D) 巴甫洛夫[参考答案:A] 分值:113. 胎儿最早形成的感觉是()(A) 视觉(B) 肤觉(C) 听觉(D) 嗅觉[参考答案:B] 分值:114. 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平行研究(D) 实证研究[参考答案:A] 分值:115. 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 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 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 条件反射的出现[参考答案:A] 分值:116. 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
《幼儿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成年人的心理发展B. 儿童的心理发展C. 幼儿的心理发展D. 学生的心理发展答案:C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A. 个体差异性B. 阶段性C. 连续性D. 适应性答案:B3.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体现在:A. 生理发育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行为发展答案:B4.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幼儿期B. 学龄前期C. 学龄期D. 青春期答案:A5.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C.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D. 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A. 生理发育迅速B. 认知能力逐步发展C. 情感表达丰富多样D. 社会交往能力增强答案:A、B、C、D2.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个体因素答案:A、B、C、D3.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B、C4. 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A. 情感表达简单B. 情感波动大C. 情感依赖性强D. 情感稳定性差答案:A、B、C、D5.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有:A. 与同伴建立友谊B. 遵守社会规则C. 表达自己的意见D. 帮助他人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都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2. 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答案:正确3.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在这个时期,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对个体的影响最大。
()答案:正确4.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固定的,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5.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其他方面的发展可以顺其自然。
幼儿心理发展表现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
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如有的儿童早熟、早慧,有的迟开窍等。
即使在相同年龄的各个儿童之间,其心理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如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的敏感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在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好动,善于与人交往,言语流畅;有的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所谓外倾、内倾之别。
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要求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xx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在这里,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
而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却是一个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
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
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
(一)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例如,儿童身体发展方面,就整体结构的发展而言,其顺序是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其头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
在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
个体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由低级向高
级、由简单到复杂。
在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和速度相对稳定,变化较小。
同时,个体心理发展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2.定向性与顺序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例如,
儿童先学会抬头、坐、爬、站立等动作,然后才会走路、跑步等。
这些顺序是固定的、有规律的,不能随意改变。
3.不平衡性: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方面的心理发展速度和时
间有差异。
例如,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快速发展,而语言能力则需要到几岁时才能快速发展。
4.差异性: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存在个体差异。
即使是在同
一年龄段内的儿童,他们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存在的,每个个体的发展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发展特点,根据儿童的需求和特点来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婴幼儿发展的规律。
即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都是从简单、被动、具体朝着较复杂、主动、抽象的方向发展。
同时,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按顺序衔接。
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投奠定必要基础,若某个阶段发育出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阻碍作用。
比如:婴儿的大动作发展总星道衛抬头ー-翻身-坐-爬-站-走的方向和顺序进行,这个方向和顺序是不可逆,不可变的。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指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共同的特征,即所谓年龄特征。
例如,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同时,3-6岁幼儿思维又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3岁幼儿的思维带有较大的直觉行动性,四五岁幼儿的思维已经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到6岁,幼儿已经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了。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表现出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以及发展领域的不均衡现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如身高发展在1岁前发展迅速,由刚出生的50cm左右发展到1岁时的75cm左右,平均增加25cm,而3岁到4岁时,身高发展减缓,由平均97cm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面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在某个时期,存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就1岁以内婴儿而言,动作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由刚出生的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地控制肢体,由依靠大人抱到自己站立甚至行走;而语言发展在1岁以内却不明显,到1岁时言语才开始萌芽,能听懂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词。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想要更好的了解儿童,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心理发展一般包括动作(行为)、言语、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1.动作的发展动作和感知觉是婴儿期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动作发展和感觉知觉迅速发展且逐渐接近成熟。
动作发展(motor development)的规律是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感觉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泛化到精细的过程。
感觉的发展离不开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善,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2. 认知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在认知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言语的发展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从“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民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
口头言语在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幼儿期儿童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一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相当发展,它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形象知觉的发展又提供了辨认汉字的可能性。
同时,幼儿自身已有认字、读书、写字的需要。
(2)思维与想象幼儿想象丰富、活跃,而且很大胆,这集中表现在幼儿的游戏、手工、绘画和讲故事等活动之中。
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目的不明确,主题不稳定,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同时,幼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
而且,幼儿的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或是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经得到的东西,或是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
(3)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主要是无意记忆,但有意记忆已开始发展。
幼儿记忆很容易受成人的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的现象,与此相联系的是幼儿十分相信童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自己也会编织一些自己向往的却又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成人往往以为幼儿是在撒谎。
(完整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四)具有个体差异性
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存在 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 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 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 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 体差异。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一)年龄特征
(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
2、自主~羞怯(1-3)
3、主动~内疚 (3-6)
4、勤奋~自卑(6-12)
5、自我认同~角色混乱 (12-18)
6、亲密感~孤独感(18-25)
7、生成感~停滞感(25-50)
8、完善感~绝望感(50以后)
不同的阶段,个体临着不同的危机或都要解决的矛盾,人格的 发展就是在不断在化解危机、寻找转机的过程中完成。
肩 →上臂→肘→ 腕→ 手 → 手指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 感 知能力 → 运动、语言能力→抽象 发展的速度可以有 个体差异,可以加 速或延缓,但发展 的顺序是不会改变 的。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三)具有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速度、方向、
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身体发育
心理发展
人类的思维过程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 物有的逻辑思维。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二)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个体活动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即直接受外来刺 激影响或受成 人支配,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越来越 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 例: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 年龄特征 是遗传、环境、教育等的共同产物
可变性
• 这些因素不断的变化造成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 决定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
儿童身心发展五个基本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五个基本规律儿童身心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以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五个基本规律,分别是: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整体性。
一、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系统和器官的发育速度和成熟时间是不一致的。
例如,儿童的大脑发育在出生后的头几年最快,而生殖系统的发育则相对较晚。
这种不平衡性也导致了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速度不一致,有些方面可能在较早的年龄段就已经表现出色,而其他方面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
二、顺序性顺序性是指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例如,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从感知运动阶段逐渐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这种顺序性规律要求我们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能力发展。
三、阶段性阶段性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儿童在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这种阶段性规律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每个儿童的发育速度和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有的儿童可能在音乐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则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
这种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
五、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儿童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表现,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学前心理学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注:特点答出一点给一分,对策答三点及其以上给3分。
5、答:(1)列昂节夫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1分)(2) 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这是个性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幼儿的个性自发形成。(3分)(3)青年初期是个性形成的另一重要时期,也是自觉地积极的锻炼自己的个性的时期。(3分)
5、遗传和生理发展奠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
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的本质心理特征,所以它是稳定的,不是可变的。(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儿童的心理在何时发生?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2、分析影响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并谈谈矫治对策。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积极词汇:儿童既能理解也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8、直觉行动性思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指儿童的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一旦动作停止,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便停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①0岁,②6岁 2、①形状,②颜色,③声音 3、①运动 4、①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初步发展;③想象极富夸张性。5、①发音部位,②发音方法 6、①出声的自言自语,②游戏言语,③问题言语 7、①哭,②笑,③恐惧,④依恋 8、①无条件实物反射, ②无条件防御反射,③无条件定向反射 9、①游戏,②学习,③劳动,④游戏 10、①皮肤 11、①幼年健忘 12、①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②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13、①模仿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婴 信任~怀疑 •0——1岁
幼 儿
自主~羞怯 •1——3岁
时 期
主动~内疚 •3——6岁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稳定性
• 儿童的机体、脑结构、机能的发展有其稳定的成 熟和发展的顺序
• 知识和经验具有逻辑顺序,取得经验的积累,获 得智能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
•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 •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趋势,
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含义及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 广义的心理发展 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的一系 列的心理变化。
• 狭义的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演变与扩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在 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特征。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二)年龄的阶段划分 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美 · 艾里克森)
1、信任~怀疑 (0-1)
身体发育
心理发展
人类的思维过程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 物有的逻辑思维。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二)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个体活动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即直接受外来刺 激影响或受成 人支配,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越来越 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 例: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总体而言,整个发展呈波浪形向前推动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对于孩子全面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儿童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1. 心智发展的不均衡性儿童在心智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性,即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一致。
例如,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运动协调性较差;有些孩子在逻辑思维方面较为成熟,但情绪管理能力较弱。
家长和教育者应重视并尊重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2. 想象力和好奇心强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常常充满疑问,想要去探索和发现。
这种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儿童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动力来源,也是其创造力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保持好奇心的同时,提供适当的学习和发现环境,帮助孩子开拓思维,培养创造力。
3. 感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
他们会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感觉渠道获取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利用孩子这种高敏感期,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体验,促进他们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4. 认知发展的逐渐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水平逐渐成熟。
从单纯的感知认知到逐渐形成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概念等高级认知能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5. 情绪起伏大儿童由于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尚不成熟,常常表现出情绪的起伏较大。
他们可能会因为小事感到开心或难过,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家长和教育者应理解并认同孩子情绪起伏大的特点,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给他们提供情绪的支持和安全感。
6. 社交意识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开始构建起社交意识。
他们会渴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合作和分享。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适当的社交活动,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心智发展的不均衡性、想象力和好奇心强、感知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的逐渐成熟、情绪起伏大和社交意识的培养等。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B.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C. 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规律D.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答案:A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核心动力是:A. 生理成熟B. 教育环境C. 家庭环境D. 社会环境答案:A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 模仿性B. 稳定性C. 适应性D. 可塑性答案:D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 智力发展早于情感发展B. 情感发展早于智力发展C. 生理发展早于心理发展D. 心理发展早于生理发展答案:A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在:A. 智力水平B. 情感表达C. 个性特征D. 行为习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A. 按顺序发展B. 适应性发展C. 稳定性发展D. 个体差异性发展答案:ABD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家庭因素答案:ABCD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A. 模仿性B. 情感丰富C. 行为习惯性强D. 主动探索答案:ABCD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包括: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答案:ABC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有:A. 观察法B. 访谈法C. 作品分析法D. 实验法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指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 亲社会行为: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而表现出的行为。
3. 智力:指个体认识、理解、判断、推理、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
4. 情感:指个体在认知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感体验。
5. 注意:指个体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集中注意力和选择性关注。
四、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按顺序发展、适应性发展、个体差异性发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9(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区,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应。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育期。
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故本题选B。
2.4—5岁儿童能够借助一些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B.从被动到主动C.从具体到抽象√D.从零乱到系统化解析:解析: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4—5岁的儿童能够借助一些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这说明幼儿的思维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帮助,而“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说明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限制,可以进行抽象思维。
体现了儿童心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解析:解析: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才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也就是产生创造性,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索的思维,正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故本题选D。
4.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3.儿童感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就发展成熟,而逻辑思维要到青 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4.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
• 真题:
1.由于入园有一定的年龄要求,所以幼儿园一个班的孩子一 般情况下年龄相差在半岁左右。小一班的孩子,有的说 话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能清楚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 求,有的则吐字不清,还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这是儿童发展()规律的体现。 A 方向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
• 2.表象活跃
• 表象: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事物不在面前,脑中有)。
是羊?
不是羊?
•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大班5-6岁开始,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开始能 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 实验:5-6岁幼儿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 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总结:
•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 二、认识活动: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
• 三、心理活动:无意性
向有意性
• 四、情绪:易变外露 稳定和有意控制
• 解题基本思路 • 1.阐述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 2.肯定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从生理成熟和儿童自身主
观因素等角度分析。
思考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走路吗?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说话吗? • 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吗?有哪些规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 的一般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和补充)
幼儿心里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幼儿心里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为: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
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
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
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
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
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一、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例如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在幼儿初期,其思维还带有很大成分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实物和动作,以后在动作思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末期,幼儿的思维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2.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二节、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这里的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
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如有的儿童早熟、早慧,有的迟开窍等。
即使在相同年龄的各个儿童之间,其心理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如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的敏感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在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好动,善于与人交往,言语流畅;有的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所谓外倾、内倾之别。
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要求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xx 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在这里,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
而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却是一个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
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
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
(一)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例如,儿童身体发展方面,就整体结构的发展而言,其顺序是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其头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
在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
所以,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样一种不变的顺序。
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
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
不变的。
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
的现象。
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
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
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
熟条件控制的情况。
例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
(三)阶段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
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
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
(四)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
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差别,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的持久性、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
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
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
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
俗话所说的“勤能补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经验总结这一规律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
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例如,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对方沟通。
而听力正常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实现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了。
以上这五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
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