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清华现代管理学第02章管理哲学和管理理论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 业决策,实行个人负责制;上下级之间关系要 融洽;对企业职工要进行全面培训,对职工要
➢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特点:
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少消 耗
求得最大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的公式、符号
和 模型的演算,把生产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得出
最
➢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特点:
3.依靠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各项管理活动, 使企业正常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
准 化,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4.强调把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应用于 现代管理的实践。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理 论基础的。 决策理论学派的重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和智能。管 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
息,于是,管理客体由三种形式扩大为五种形
式,形成管理客体“五因素说”。
最近有的学者又提出管理客体“七因素说”
强调管理者还要注意士气,注意管理方法。
➢管理客体的属性
1.管理客体的客观性
2.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
3.管理客体的系统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要客
体。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职能上同管
国家精品课程
第二章
管理的哲学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主讲:张英奎教授
管理哲学
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管理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主体。 任
何一个集体,如果有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集团,他们就会 在
彼此间形成各式各样的有利于工作进程的协作。反之, 没
有这样一个管理主体,这个集体的协作将极难以形成, 他
理主体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在性质上同其
它形式的管理客体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任
何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都必须了解人作
为管理客体的特殊性。
➢重视需要是对人管理的核心
社会是个自我管理的系统。任何社会都
通过社会信息对人施加影响,以求其行为适
合于该社会的原则和要求,促使人们努力达
到社会规定的目标。
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创始者是
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
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
科学管理
泰勒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
管
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
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 上
统之间的联系,
➢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
管理主体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工作效率的问
题。由
于管理主体总是作为集体而存在的,因此,影响管 理
主体工作效率的除了个人素质以外,还包括集体成 员
的特性互补和良好的结构以及心理相容等许多方面。
1.特性互补与整体适应力2.结构合理与系来自效应➢管理主体的行为方式
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还同管理主体的行
升为理论。这就开创了科学管理阶段。概括地
说,科学管理的特点是将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 系
统化和标准化,并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来研究
现代管理
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为现代管理阶段。
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管理
提出了新的要求:
①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管理重心在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遵循正确的变换原则,首先必须明确人是 一个角色集,而角色变换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 某一角色发生变化,而不是全部角色的变化。 在社会角色发生变换的时候,还必须坚持服 从社会需要的原则。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经验管理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
20世纪初到40年代
➢管理主体的规定
管理主体是指有头脑、能思维的从事
管理活动的人。
1.管理主体的知识
2.管理主体的能力
3.管理主体的权力
4.管理主体的事业心
➢管理主体系统
管理主体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
• 决策系统
制定方案
• 执行系统
加以贯彻
• 监督系统
监督执行
• 智囊系统
沟通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
为决策系统服务
为方式,即管理方式相联系。
1.独断、民主和放任
2.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是进入管理主体活动领 域
的人或物,是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因 素。管理活动的内容就是由管理客体
决
➢管理客体的形式
国外较早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客体是
人、财、物三种形式。
后来,有些管理学家主张再加上时间和信
②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③要求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行为科学学派
• 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协作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借以调动职工的
• 社会角色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每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
和
组织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为了社会、组织的稳定、 有序、优化,社会和组织便对每个处在这个地位
的
人规定了一套行为模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以 一
定的地位、身份去进行社会活动时所依循的这种
➢管理主客体角色的相互变换
• 角色变换和管理艺术 • 角色变换的原则
➢重视需要是对人管理的核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西方是
人
们最广泛提及的管理激励理论之一。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
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无
论
在性质、职能或作用方面都是明显不同的。他们 之
间的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一 定
范围内,有着确定的界限,不容混淆。但是,作 为
➢管理主客体职能的相互依存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联系,首先
表现在它们的职能方面互为前提、互相规
定,离开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1.管理与服从
2.“自知之明”和自我管理
➢管理主客体角色的相互变换
积 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以促进每一成员能
与
➢行为科学学派
•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X理论 Y理论 超Y理论 Z理论
•Z理论
Z理论是在总结日本管理经验提出的,它认为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
极 性可融为一体,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对职工的
雇 用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鼓励职工参与
➢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特点:
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少消 耗
求得最大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的公式、符号
和 模型的演算,把生产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得出
最
➢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特点:
3.依靠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各项管理活动, 使企业正常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
准 化,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4.强调把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应用于 现代管理的实践。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理 论基础的。 决策理论学派的重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和智能。管 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
息,于是,管理客体由三种形式扩大为五种形
式,形成管理客体“五因素说”。
最近有的学者又提出管理客体“七因素说”
强调管理者还要注意士气,注意管理方法。
➢管理客体的属性
1.管理客体的客观性
2.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
3.管理客体的系统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要客
体。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职能上同管
国家精品课程
第二章
管理的哲学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主讲:张英奎教授
管理哲学
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管理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主体。 任
何一个集体,如果有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集团,他们就会 在
彼此间形成各式各样的有利于工作进程的协作。反之, 没
有这样一个管理主体,这个集体的协作将极难以形成, 他
理主体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在性质上同其
它形式的管理客体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任
何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都必须了解人作
为管理客体的特殊性。
➢重视需要是对人管理的核心
社会是个自我管理的系统。任何社会都
通过社会信息对人施加影响,以求其行为适
合于该社会的原则和要求,促使人们努力达
到社会规定的目标。
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创始者是
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
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
科学管理
泰勒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
管
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
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 上
统之间的联系,
➢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
管理主体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工作效率的问
题。由
于管理主体总是作为集体而存在的,因此,影响管 理
主体工作效率的除了个人素质以外,还包括集体成 员
的特性互补和良好的结构以及心理相容等许多方面。
1.特性互补与整体适应力2.结构合理与系来自效应➢管理主体的行为方式
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还同管理主体的行
升为理论。这就开创了科学管理阶段。概括地
说,科学管理的特点是将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 系
统化和标准化,并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来研究
现代管理
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为现代管理阶段。
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管理
提出了新的要求:
①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管理重心在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遵循正确的变换原则,首先必须明确人是 一个角色集,而角色变换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 某一角色发生变化,而不是全部角色的变化。 在社会角色发生变换的时候,还必须坚持服 从社会需要的原则。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经验管理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
20世纪初到40年代
➢管理主体的规定
管理主体是指有头脑、能思维的从事
管理活动的人。
1.管理主体的知识
2.管理主体的能力
3.管理主体的权力
4.管理主体的事业心
➢管理主体系统
管理主体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
• 决策系统
制定方案
• 执行系统
加以贯彻
• 监督系统
监督执行
• 智囊系统
沟通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
为决策系统服务
为方式,即管理方式相联系。
1.独断、民主和放任
2.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是进入管理主体活动领 域
的人或物,是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因 素。管理活动的内容就是由管理客体
决
➢管理客体的形式
国外较早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客体是
人、财、物三种形式。
后来,有些管理学家主张再加上时间和信
②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③要求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行为科学学派
• 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协作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借以调动职工的
• 社会角色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每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
和
组织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为了社会、组织的稳定、 有序、优化,社会和组织便对每个处在这个地位
的
人规定了一套行为模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以 一
定的地位、身份去进行社会活动时所依循的这种
➢管理主客体角色的相互变换
• 角色变换和管理艺术 • 角色变换的原则
➢重视需要是对人管理的核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理论,在西方是
人
们最广泛提及的管理激励理论之一。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
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无
论
在性质、职能或作用方面都是明显不同的。他们 之
间的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一 定
范围内,有着确定的界限,不容混淆。但是,作 为
➢管理主客体职能的相互依存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联系,首先
表现在它们的职能方面互为前提、互相规
定,离开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1.管理与服从
2.“自知之明”和自我管理
➢管理主客体角色的相互变换
积 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以促进每一成员能
与
➢行为科学学派
•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X理论 Y理论 超Y理论 Z理论
•Z理论
Z理论是在总结日本管理经验提出的,它认为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
极 性可融为一体,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对职工的
雇 用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鼓励职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