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种植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b054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8.png)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设施园艺的生产和管理中,为精细化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物联网技术,设施园艺的产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数据分析及决策等方面。
一、智能监控在设施园艺中,智能监控系统对于作物生长和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温室大棚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等。
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监测信息,指导生产决策。
例如,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对于温室大棚内的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自动调节,确保作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此外,光照也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光照传感器监测光强的变化,并根据光强的不足进行补光,保证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另一重要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管理者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远程控制系统,控制温室大棚内的通风、灌溉、遮阳、加温等设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调整。
此外,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
例如,通过预设程序和控制逻辑,可以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通风、自动灌溉、自动遮阳等操作,减少人工干预和劳动成本。
同时,自动化运行还可以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生产损失和环境变化,保证作物的稳定生长。
三、数据分析及决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设施园艺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作物生长和环境变化的关系,优化生产管理策略。
例如,通过分析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历史数据,可以确定最佳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为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4b1e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7.png)
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蔬菜大棚的现代化管理需求,促使了农业物联网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的蔬菜大棚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信息不及时、管理不精准、劳动强度大等。
而农业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蔬菜生产的生产力和品质。
开展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研究对于推动蔬菜生产现代化、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土壤监测、气象监测、水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蔬菜大棚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蔬菜种类和生长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更是少见。
有必要对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蔬菜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改善农作物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环境监测、病虫害监测和水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2.比较不同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找出最适合蔬菜大棚的方案;3. 探讨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4. 对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5.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农业物联网技术概述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关环境、作物、生产设备等信息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够帮助农民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生产管理。
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管理方案
![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82ba4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管理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目标意义 (3)1.3 技术概述 (3)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系统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2.1 数据采集 (4)2.2.2 数据传输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3.1 数据预处理 (5)2.3.2 数据存储 (5)2.3.3 数据分析 (5)第三章:智慧种植环境监测 (6)3.1 土壤环境监测 (6)3.1.1 监测内容 (6)3.1.2 监测方法 (6)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2 气象环境监测 (6)3.2.1 监测内容 (6)3.2.2 监测方法 (7)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3 水分环境监测 (7)3.3.1 监测内容 (7)3.3.2 监测方法 (7)3.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7)第四章:智能灌溉系统 (7)4.1 灌溉策略制定 (7)4.2 灌溉设备选型 (8)4.3 灌溉系统实施 (8)第五章: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8)5.1 病虫害识别技术 (8)5.1.1 图像识别技术 (8)5.1.2 光谱识别技术 (8)5.1.3 气象因子监测 (8)5.2 病虫害防治策略 (8)5.2.1 生物防治 (8)5.2.2 化学防治 (9)5.2.3 物理防治 (9)5.3 防治设备选型与应用 (9)5.3.1 防治设备选型 (9)第六章:作物生长管理 (9)6.1 作物生长监测 (9)6.1.1 监测内容 (10)6.1.2 监测方法 (10)6.2 营养管理 (10)6.2.1 营养诊断 (10)6.2.2 施肥策略 (10)6.2.3 肥料种类选择 (10)6.3 生长环境调控 (11)6.3.1 温湿度调控 (11)6.3.2 光照调控 (11)6.3.3 土壤环境调控 (11)6.3.4 病虫害防治 (11)第七章:智慧种植平台建设 (11)7.1 平台架构设计 (11)7.2 平台功能模块 (12)7.3 平台实施与推广 (12)第八章:农业物联网安全与隐私 (13)8.1 数据安全策略 (13)8.1.1 数据加密技术 (13)8.1.2 数据完整性验证 (13)8.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8.2 隐私保护措施 (13)8.2.1 数据脱敏 (13)8.2.2 用户权限管理 (13)8.2.3 数据访问审计 (13)8.3 法律法规遵守 (14)8.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4)8.3.2 遵守行业规范 (14)8.3.3 遵守国际标准 (14)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 (14)9.1 项目实施流程 (14)9.1.1 项目启动 (14)9.1.2 需求分析 (14)9.1.3 设计方案 (14)9.1.4 系统开发与集成 (14)9.1.5 系统测试与调试 (14)9.1.6 项目验收 (15)9.2 运营管理模式 (15)9.2.1 组织架构 (15)9.2.2 人员培训 (15)9.2.3 数据管理 (15)9.2.4 系统维护 (15)9.3 成本与效益分析 (15)9.3.1 成本分析 (15)9.3.2 效益分析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成果总结 (16)10.2 存在问题与挑战 (16)10.3 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智慧农业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智慧农业架构及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d1f0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f.png)
物联网智慧农业架构及关键技术第一节物联网智慧农业的架构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智慧农业分成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如下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架构示意图1.感知层这是让物品对话的先决条件,即以传感器、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条码技术,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身份标识、情境信息、音频、视频等数据,实现“物”的识别。
2.传输层具有完成大范围的信息传输与广泛的互联功能,即借助于现有的广域网技术(如SMDS网络、3G/4G、LTE移动通信网、Internet等)与感知层的传感网技术相融合,把感知到的农业生产信息无障碍、快速、高安全、高可靠地传送到所需的各个地方,使物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通信。
3.处理层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本体、模式识别、预测,预警、决策等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完成物品信息的汇总、协同、共享、互通、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
4.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搭建不同的操作平台。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实现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等环节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数据共享,从而保证产前正确规划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中精细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后高效流通实现安全溯源等多个方面,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第二节物联网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一、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农业信息感知技术是指利用农业传感器、RF1D、条码、GPS等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对农业领域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1.农业传感器技术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农业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各个农业要素信息,包括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畜禽养殖业中的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空气中尘埃、飞沫及温、湿度等环境指标或参数;水产养殖业中的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电导率、浊度等参数,如左图。
农业物联网系统介绍
![农业物联网系统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21864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一、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与农业 物联网产业的开展,为农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大田种植、温室大棚、农林火灾平安、农产品平安运输、农产品溯源等的信息化、产业化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农业、畜牧业为物联网的开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平台。
将来大到一头牛、小到一粒米都将拥有自己的身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理解它们的地位位置,生长状况等一切信息,实现所有农产品信息互联。
二、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
〔1〕温室控制器
4路流量输入,40路控制输出,流量控制或定时控制.
以非接触式射频卡为存储介质,系统通过刷卡输出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翻开阀门,实现自动计费。
智能卡节水控制器
手机无线灌溉控制器
低功耗用水记录仪 独立灌溉控制器 远程灌溉控制器 无线灌溉控制器
直流灌溉控制器EP80
自动告警服务
通过计算自动控制机械设施动作,自动换水
无线网关
控制平台计算机
LED显示屏
利用手机远程控制
四、农业物联网应用
3、生态养殖智能化控制应用
空气温度、湿度、 HN3、H2S传感器
无线控制器控制 通风和水帘
养殖场环境监控 家畜生长全程监控 温室环境监控 专家效劳系统 智能化管理效劳 视频监控 企业远程管理效劳
1、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通过声、光、电、热、力、位移、湿度等信号来感知现实世界,是物体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 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物理系统的状态数据和应用效劳的反响信号传输的根底。 自动控制技术:接收执行命令到控制执行器进展执行动作,最终影响物理实体状态,形成从物理世界到信息空间再到物理世界的循环过程 信息处理技术:对感知数据采集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决策,实现对物理实体的有效监控与管理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实践案例分享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实践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04d18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a.png)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实践案例分享第一章:概述 (2)1.1 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定义 (2)1.2 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意义 (2)1.3 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2)第二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构成 (3)2.1 传感器与监测设备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3)2.3 控制与执行系统 (3)第三章:环境监测与管理 (4)3.1 土壤环境监测 (4)3.2 气候环境监测 (4)3.3 病虫害监测 (5)第四章:作物生长管理 (5)4.1 作物生长周期管理 (5)4.2 营养管理 (6)4.3 灌溉与施肥管理 (6)第五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5.1 决策模型构建 (6)5.2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7)第六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实施流程 (7)6.1 系统设计 (7)6.2 系统安装与调试 (8)6.3 系统运行与维护 (8)第七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效益分析 (8)7.1 经济效益 (8)7.2 社会效益 (9)7.3 生态效益 (9)第八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10)8.1 技术推广策略 (10)8.2 政策与产业支持 (10)8.3 应用案例分享 (10)第九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1)9.1 技术挑战 (11)9.2 政策与市场挑战 (11)9.3 对策与建议 (12)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2)10.1 技术发展趋势 (12)10.2 产业发展趋势 (13)10.3 社会与生态影响 (13)第一章:概述1.1 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定义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种植环境、植物生长状况、资源利用等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
1.2 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意义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精确控制种植环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2c2d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f.png)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1、系统简介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远程或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农户推送实时监测信息、预警信息、农技知识等,实现温室大棚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本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日光温室、连栋温室、智能温室。
2、系统组成该系统包括:传感终端、通信终端、无线传感网、控制终端、监控中心和应用软件平台。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1)传感终端温室大棚环境信息感知单元由无线采集终端和各种环境信息传感器组成。
环境信息传感器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多点环境参数,通过无线采集终端以GPRS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以指导生产。
(2)通信终端及传感网络建设温室大棚无线传感通信网络主要由如下两部分组成:温室大棚内部感知节点间的自组织网络建设;温室大棚间及温室大棚与农场监控中心的通信网络建设。
前者主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及传感器与执行控制器间的数据交互。
温室大棚环境信息通过内部自组织网络在中继节点汇聚后,将通过温室大棚间及温室大棚与农场监控中心的通信网络实现监控中心对各温室大棚环境信息的监控。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3)控制终端温室大棚环境智能控制单元由测控模块、电磁阀、配电控制柜及安装附件组成,通过GPRS模块与管理监控中心连接。
根据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对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控制,包括内遮阳、外遮阳、风机、湿帘水泵、顶部通风、电磁阀等设备。
农业物联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方案
![农业物联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86f69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c.png)
农业物联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研究意义 (3)第二章农业物联网概述 (3)2.1 物联网基本概念 (3)2.2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3)2.3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 (4)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划分 (5)3.3 系统关键技术 (5)第四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6)4.1 数据采集技术 (6)4.2 数据传输技术 (6)4.3 数据存储与管理 (6)第五章智能种植管理策略 (7)5.1 作物生长模型构建 (7)5.2 环境监测与预警 (7)5.3 智能决策与优化 (7)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现 (8)6.1 系统开发流程 (8)6.1.1 需求分析 (8)6.1.2 系统设计 (8)6.1.3 编码实现 (8)6.1.4 系统集成 (8)6.2 系统功能实现 (9)6.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9)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9)6.2.3 智能控制 (9)6.2.4 用户界面 (9)6.2.5 移动应用 (9)6.3 系统测试与优化 (9)6.3.1 单元测试 (9)6.3.2 集成测试 (9)6.3.3 系统测试 (9)6.3.4 功能优化 (9)6.3.5 安全防护 (9)6.3.6 持续更新与维护 (9)第七章系统应用案例 (10)7.1 案例一:温室智能种植 (10)7.1.1 项目背景 (10)7.1.2 系统应用 (10)7.2 案例二:大田作物智能种植 (10)7.2.1 项目背景 (10)7.2.2 系统应用 (10)7.3 案例三:果园智能种植 (11)7.3.1 项目背景 (11)7.3.2 系统应用 (11)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11)8.1 投资成本分析 (11)8.2 运营成本分析 (12)8.3 收益分析 (12)第九章社会效益与影响 (12)9.1 产业升级与转型 (12)9.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13)9.3 农村经济发展 (13)第十章发展前景与建议 (13)10.1 发展前景 (14)10.2 政策建议 (14)10.3 技术创新方向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设施大棚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PPT课件
![设施大棚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08877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5.png)
将硬件和软件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系统调试和 优化。
培训与推广
对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用户的 使用效果和满意度。
解决方案的优势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该方案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和人力成本,降 低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
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环境参数,可 以大幅提高设施大棚内的生产效率,
03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大棚农 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介绍
物联网技术定义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物理世界各种信息, 并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 络技术。
物联网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信 息,网络层负责将信息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设施大棚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现代农业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了对设施大棚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了农产 品质量和产量。
该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推广应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设施大棚农 业生产中。
对未来设施大棚农业发展的展望
案例三
总结词
探索前沿技术推动农业创新
详细描述
某科研机构利用设施大棚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物联网技 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引进先进的传感器、执行器和网 络传输设备,该机构建立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监控系 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大棚环境参数,还能够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模型预测,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 了有力支持。同时,该试验也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 域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设计与实施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94555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8.png)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设计与实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高效农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一、智慧农业系统的原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是通过将农业设备、传感器、无线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这种系统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智慧农业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
传感器网络用于采集农田中的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
这些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生成农田管理的决策建议。
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供农田管理的实时反馈和调整。
二、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与规划在设计智慧农业系统之前,需要对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
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确定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配置根据农田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部署。
传感器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农田的大小和布局进行合理安排。
同时,需要对传感器进行配置,确保其能够准确采集和传输数据。
3.数据传输通道的建设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数据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
考虑到农田一般地理分布较广,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LoRaWAN等可以被考虑。
4.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的搭建在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上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工作。
这涉及到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算法的开发和部署,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
5.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安装设计并开发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此外,还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efe04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d.png)
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农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依赖新的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
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升农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可以提升政府监管服务效率,有助于打造现代农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标签: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模式;物联网技术一、智慧农业介绍(一)概念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一体,依托部署在生产现场的各种节点传感器,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和诊断,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培养、可视化管理以及智慧化决策服务。
(二)优势传统农业采用人工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采集农作物生产环境参数,在耗费人力与时间的同时,出错率还比较高。
现代农业传感数据获取比较单一,需要手动统计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缺乏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不能做到灾害预警和紧急联动功能。
而智慧农业集传感、存储、分析、联动等功能,不仅可以获取多种传感器数据,而且可实现远程控制与监测。
在面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加强了农业生产环境对自然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一)建设目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导向,在终端覆盖范围内实现环境数据与服务平台的交互,为农业生产者、农资提供商、农业协会组织、政府等提供专业的农业数据信息服务。
我国的农业前进道路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础上逐渐走上了信息化的生产之路,在向农业产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的同时,也引领着农业服务向标准化对接。
(二)建设内容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建立在大棚内外的小型气象站、各种传感器和基础设施,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变化,并通过远程遥控等措施自动调节控制,使农作物在最佳的环境下生长。
远程自动灌溉系统根据地区的地貌环境及农作物的类型不同,实现分区种植、远程控制、自动灌溉等高效管理方法。
关于设施园艺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
![关于设施园艺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73dd0ca67ec102de3bd8964.png)
K e j i x i n y u a n物联网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和作用,如高效性、精准性以及便捷性,运用各种不同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同时运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调节和控制环境,保证所有的农作物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栽培环境中,最终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真正实现精准化种植。
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设施园艺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并分析了物联网智能控制在设施园艺农业中的应用。
如今,我国的设施重视面积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中,并且设施园艺也逐渐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类型。
要想实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那么就需要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设备,实现栽培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及时进行预警和调控,保证设施园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物联网与设施园艺的概念1、物联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运而生,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指的就是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其信息的承载体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传统电信网、互联网以及传感网等,借助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感设备将普通的物理对象联系起来,借助处理、计算以及知识挖掘,构建出一个智能化的网络,实现智能化控制、识别、决策以及管理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可以将互联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感技术等融合起来,实现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和融合应用。
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农业领域中,并逐渐发展出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感知技术、传感器设备等,收集各种与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农作物相关的数据与信息,运用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等实现信息的床底,加工、处理、清晰以及融合海量的农业信息,最终借助智能化的操作终端,实现全过程的监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真正实现实时服务。
2、设施园艺设施园艺还有一个称呼,即设施栽培,其指的是在一些露地不适合种植园艺作物的地区或季节,借助一些特定的设施,如日光温室、小拱棚、连栋温室、养殖棚、塑料大棚等,人为创造出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保证花卉、蔬菜、水果的高产与稳产,提高园艺产物的质量,属于环境可控制的农业。
智慧农业大棚物联网智能系统
![智慧农业大棚物联网智能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f8bcb04f01dc281e53af0ad.png)
智慧农业建设果蔬大棚物联网项目方案前言 (3)一、农业物联网在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意义 (3)二、果蔬大棚物联网方案概述 (5)2.1 系统设计原则 (5)2.2 系统功能特点 (6)2.3 系统组成 (7)3.4 系统示意图 (8)三、各子系统介绍 (8)3.1 环境参数采集子系统 (8)3.2 自动控制系统 (9)3.3 视频监控子系统 (12)3.4 信息发布系统 (12)四、中央控制室及管理软件平台 (13)4.1系统平台功能 (14)4.2 数据采集功能 (15)4.3 设备控制 (17)4.4 视频植物生长态势监控功能 (18)五、项目的需求 (21)前言物联网信息技术在 2006 年被评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升级,是十年一次的产业机会。
总体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新技术,物物相连,相互感知,若干年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分配到一个确定地址,它的各种状态、参数可被感知。
2009 年8 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开始在中国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牵引。
2010 年国家发布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明确提到: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在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果蔬、茶叶、果蔬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促进水产健康养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提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智慧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f6b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2.png)
智慧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新趋势。
智慧种植物联网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农业系统,通过搭建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平台、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等模块,实现对农田环境,种植作物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管理手段。
二、系统组成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农田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土壤状况(含水量、含盐量、pH值等)和气候信息等数据。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平台:将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平台提供的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分析,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求,为农户提供种植计划、施肥、浇水等决策支持。
4. 远程控制和监测系统:通过手机App或Web端,农户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状况,远程控制灌溉系统、温度调节设备等,实现农田的远程管理。
5. 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实现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并提供数据共享接口,方便相关机构或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三、系统特点1. 实时性: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方便农户及时了解农田状况,及时进行管理和调整。
2. 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从而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减轻农户的工作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 精细化:通过对数据的精密采集和分析,可以为农户提供针对个体农田和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 可扩展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块和功能的扩展,可以与其他农业设备和系统进行对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田和农作物的需求。
四、系统实施步骤1. 采购和部署传感器网络:根据农田情况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设备,并按照一定的布局规划,进行安装和部署。
219335448_基于“互联网+”的种植大棚智能化远程联动控制系统研究
![219335448_基于“互联网+”的种植大棚智能化远程联动控制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3e4d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2.png)
物联网技术 2023年 / 第6期1180 引 言种植大棚智能化远程联控制系统是近些年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经济、高效的农业种植发展技术,是由传统光照大棚,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对微处理器进行开发而成的一种顺应时代进步的新型农业科技[1]。
种植大棚控制主要是根据作物的最适生长环境来控制种植大棚内部的环境,确保作物生长在最适生长环境中,提高作物的产量,减少人工成本[2]。
本设计根据未来新式种植型大棚的发展趋势[3]、实用性[4]、经济性、可拓展性方面的考虑,设计出一款对大棚温度、湿度实时监测,并自动完成对大棚上、下卷帘以及上、下通风口,水肥一体机的控制,达到对大棚内部环境的及时补偿。
设计出的空间循环式运输系统,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极大地减少人工运输成本。
本研究是立足于当下农产品种植的痛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考量,并加入后期可拓展功能,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拓展进步,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可食用性农作物周期性栽种,观赏性植物蓄养,时令性农产品养殖等生产型温室,也可进行实用性大规模量产,为农民增产增收。
1 智能种植大棚系统设计研究的种植大棚系统分为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WiFi 模块、补光驱动、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驱动、数据存储、温湿度测量、光照采集、OLED 显示等八大模块。
本系统由温湿度测量模块和光照采集模块采集种植大棚内部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以及光照度,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将该数据通过WiFi 模块传输至阿里云并在OLED 显示模块显示,然后再由阿里云传输至云智能APP ,实现数据在云智能APP 上显示。
系统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主体框图该系统工作状态有两种模式即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在自动模式时,主控芯片通过种植大棚内部的阈值与实时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由主控芯片对补光驱动、步进电机驱动、水泵、运输电机驱动等模块进行驱动,实现对种植大棚的环境补偿。
手动模式即在云智能APP 界面进行手动控制,对补光驱动、步进电机驱动、水泵、运输电机驱动等模块实现环境补偿。
设施蔬菜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设施蔬菜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b620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1.png)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2期农业工程学摘要为了在设施蔬菜种植时将传统的人工种植转变为数字化的智能种植方式,并且基于实用性、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原则,建立了设施蔬菜物联网管理系统。
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由感知与执行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存储层以及应用层等组成,介绍了该系统包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专家决策、多源信息采集、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理、质量安全追溯等功能模块,并总结了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在设施蔬菜栽培研究中的应用成效,以期为促进设施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蔬菜;物联网;管理系统;构建;应用中图分类号S6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2-0140-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2.05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设施蔬菜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黄韫宇(淮安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江苏淮安223001)设施蔬菜栽培可为蔬菜种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创建高效的生产体系,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其包含了物联网技术、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机械技术。
设施蔬菜栽培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对人才和经济的需求较大,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有效结合,它可以进一步扩展应用程序和网络系统,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任何对象、任何物体进行连接。
物联网能够提高人们精确控制和管理物理世界的能力,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以及进行科学的智能决策。
这一技术在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随时随地为设施蔬菜种植者提供机械技术支持,创造可控的适宜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生长进行高效控制和管理。
进一步促进我国设施蔬菜种植与物联网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许多科研机构和公司已经对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日光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技术支持: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托普简介及企业资质公司简介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
杭州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系统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优越的天时地利人和环境助长了托普的飞速发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地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领域,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公司以先进的感知监测产品,前沿的云计算运用,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及其系统集成为核心,为种植业(大田,联栋温室大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及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提供标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十年,专注于农业领域,立足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
如今我司已在全国各地实施了近百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拥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持)全套服务的丰富经验。
是国内农业物联网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丰满实践经验的先行者,更是我国“智慧农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公司目前拥有员工300余名,其中研发技术人员近百人,项目施工及售后50余人。
迄今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项、产品软件着作权30余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13项,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目前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托普云农将与您一起携手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不懈努力。
公司资质:设施栽培物联网智能监控与精准管理关键技术与装备一等奖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行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行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AAA信用等级证书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火星计划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理事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荐产品产品荣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证明(土壤墒情及农业环境监测)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土壤墒情)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农业坏境监测)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虫情)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墒情)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农业环境监测)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发挥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动力,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其中设施环境控制依托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将植物置于人为调控环境之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并协调植物生长对光、热、水、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绿色生产,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多年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与科技界的广泛重视。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标志着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要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关于“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令人瞩目。
它拓展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空间,推进了传感器、Rfid、Zigbee、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技术的创新研究。
特别是面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挑战,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着力培育具有新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迄今,“物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等,正如雨后春笋,如早晨朝阳,前景光明,空间广阔。
我国相关核心科学技术的研究居于国际研究发展前列,面临着促进电子信息与通信新兴产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极好机遇,面临着促进信息化与行业现代化的融合,转变众多行业的产业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利用信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极好机会。
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口不断膨胀、需求快速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要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产量及品质与农业投入同步匹配增长,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单产水平、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我国可持续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其中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会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章项目概述项目介绍本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肃州区银达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园,由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委托本公司进行示范点建设,并合作研发,解决智能控制系统与节能日光温室的基础设备配套及设施匹配问题,推动设施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为了将现代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以及最新生物科研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特建设一个集科研、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选用示范园区的2个节能日光温室为示范点,将现代设施工程和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园艺栽培技术成果进行有机结合,指导种植人员进行科学种植、精准种植、高效种植。
最终实现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以及农户效益的多丰收。
项目建设内容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及敦煌市选择2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择2座节能日光温室,在每个温室安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等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及温室设施环境控制设备。
监测信息以无线方式进行发送与传输,远程终端的软件系统接收到前端的数据后会自动进行分析与处理,根据作物实时需求,自动对温室环境进行调节控制。
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环境信息数据进行手动调节,比如手动控制定时定量浇灌。
注:项目一期先建设肃州基地、待肃州项目安装调试完毕,系统稳定运行且符合预期效果,再建设敦煌基地。
项目建设要求A. 实现远程数据无线接收与查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等),设施生产数字化;B. 实现远程视频可查看与存储,生产过程可视化;C. 实现远程设备精准可控(通风、灌水系统、卷帘),设施生产智能化;D. 可实现信息分析与统计;E. 可接入专家系统,生产技术精准化;F. 权限管理,信息在有限范围内共享;G. 手机可查看数据、视频、并可远程控制设备。
第四章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方案设计原则从客户需求情况分析本系统,制订设计原则,以指导我们的方案设计:A.易用性原则易用性是指系统使用的方便程度。
由于本系统的使用者比较多:上到职能主管部门,下到应用企业的工作人员。
使用者的行业知识水平、对农业物联网系统的了解程度都大不相同。
这就要求系统界面需要尽量简洁易懂,使系统使用者能够在短期内接受、了解、熟知并应用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
B. 经济实用性原则系统使用的经济实用性是指系统使用成本经济,并且在使用功能上能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在系统开发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的业务要求的同时,以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为目标,面向具体的工作应用需求。
在系统使用技术上,使用成熟、经济的技术,而不是单纯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系统数据显示深度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而不是越深越好,应该注重实用性。
C.稳定性原则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由于系统一旦建立,将嵌入到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
一旦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将会对农业生产管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系统配置的各类硬件设备必须安全、稳定、可靠。
系统应该采用容错性设计,使得系统局部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
D.安全性原则系统安全性是指保护系统内重要机密信息不泄露,防御外部恶意攻击的能力。
此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多重的安全体系,对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系统对于恶意攻击的防护能力,并保证与其它应用系统或异构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和一致性,确保不会有非授权操作和意外的非正常的操作,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完整。
E.可扩展升级原则可扩展升级是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实际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功能扩展或升级的能力。
一是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参与企业数量增加,系统在信息存储计算能力上的扩展升级;二是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要求的发展,此工程可能会承担更多的管理功能,因此在系统功能上需要进一步扩展。
数据量的增加和服务功能的扩展,都需要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升级或增加,为了保证用户的原有系统平台在系统升级过程中能够平滑过渡,就要求系统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系统软硬件的可扩展性。
F. 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保证项目整体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技术领先性。
G.开放性原则所提供的软硬件提供开放协议。
H. 差异化原则系统硬件选材充分考虑到甘肃西部地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大风级数高等特点,以及温室内部温度变幅大、湿度大的情况,所选设备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湿以及耐低温性能。
智慧农业方案框架图(温室种植)日光温室群展示系统块气象信息……方案框架图.方案组成部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A. 环境信息采集子系统(气象、土壤)B. 环境信息传输子系统C. 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D. 温室设施智能控制子系统E. 本地控制室F. 远程决策控制中心G. 智慧农业手机操控软件子系统介绍根据节能日光温室种植要求及以往项目建设经验,500-1000M2的日光温室,布置2套无线环境信息传感器为宜,主要监测指标为:空气温度、肃州温室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
高精度无线传感器将定时、自动、全天候监测环境参数,并且将监测到的即时数据无线传输到远端智能接收一体机,接收机里的计算机系统会将传感器传输回来的最新监测数据与预先设定的作物适宜生育环境参数进行比较,如发现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偏离预设区间,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即发出启动指令,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通风装置、卷帘设备、灌溉设备等随即开始工作,对设施环境进行自动调控,直到设施环境数据达到系统预设数据范围,相关设备即停止工作。
也可以设定为手动控制模式,设施管理员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的具体生育指标,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对设施环境进行干预。
比如,根据设施空气温湿度参数人工判断是否要对大棚进行通风,依据土壤水分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定时定量浇灌。
拥有设施自动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对农作物的冷暖饥渴就能够了然于心,并且会照顾得无微不至,从而有效保障了农作物快速健康的生长,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