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掌握和运用语言并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养成习惯。语文还是一门心灵的学科,文本应该成为学生心灵体验的源泉。因此语文阅读的课堂应是充满情感的升华,有心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感悟、移情理解文本内容。而小学语文则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要具有儿童性,老师要走进童心。老师要做儿童的使者,融入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的生活。老师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使文本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走进儿童生活,让教学充满语文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方法呢?

一、深入研读文本,精心预设教学。

精心预设教学首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地位首先要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弄清了

教材编写意图,定准了教学目标,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的价值取向就会准确到位,教学就会不枝不蔓、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定位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定位教学目标更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了解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的独特之处。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为自己的教学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为实现低耗高

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精心预设教学要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预设具有创造性。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战场,要实现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就必须优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了必然丝丝入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预设更应预计。如果说,预设的精心而不精细属无意向留白——没有一定的意向性的留白,不知道课堂行进到何处会有生成——那么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过程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或智慧的生成就是一种有意向的留白。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

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预设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即生长点,哪种情况怎么处理,教师要作应对预计和设计。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从而给学生留足自主体会悟解的空间。陈军老师在教学前的《死海不死》的教学预设1、用15分钟读几遍课文,每个提出5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2、师生共同整理并解决其中主要问题;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种就是有意向的留白。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二、巧妙处理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能引发出人内心珍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老师只有热爱学生、信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热爱、信任,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倾注着爱,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用爱的方式使学生得到爱,又能让学生学会爱,且学会给人以爱,给人以关心、帮助,让学生在友爱、融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

而不是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也是平等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教”转到“学”上来。(1)正确地领会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和气氛,以便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起决定教学氛围的基本性质和情调,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也不能千篇一情,千文一调,应当因文而异。教学内容才是创造教学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

(2)研究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人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相联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总有一定的情绪和体验相伴随。如果课堂教学的知识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了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就会迷惑不解,产生挫折和失败感;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激发不起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本着一种高潮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这样在课堂上就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3)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一节课内,讲授要有紧有松,紧松适当;内容要有难有易,难易交替;语言要有快有

慢,快慢合拍。这一方面可以照顾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使之能跟上老师讲的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有节奏的得到恢复,使学生听起来有愉快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4)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要因文而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诱因。教学中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新颖别致的直观图示,无不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必使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是有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有浓浓情感体验的课堂,有扎实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的课堂,是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