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形成性考核作业1-3答案资料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形成性考核作业1-3答案资料小抄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格鲁斯。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 2 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是 2-7 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0.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二、简答题

1.游戏的觉悟实践的重要观点有哪些?

答: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主要观点是: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均衡的主动调节机制

(3)当有新异刺激机会体采用探索的方法来下降觉醒程度

(4)当缺少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步觉醒水平

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

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3.简述幼儿游戏的虚构性特征。

答:虚构性。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实在的活动,具备显明的虚构性。这是游戏的一个凸起的特点,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联合的成果。游戏离不开想象,想象既不能完整脱离现实,也不能原底本本地复制现实。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如扮演医生看病、司机开车、售货员卖货),模拟成人的语言动作,应用各种象征性资料反映现实生活上的人和事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游戏的这种设想性特色,使幼儿不受详细条件的限度,不受时光和地点的制约,把设想中的情节发展下去。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出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疏忽, 而代替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实现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4.游戏性体验包括哪些主要成分。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休会

(3)胜率性体验

(4)风趣感

(5)劲力愉快

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三、论述题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为维鲁列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心理学家。主要观点:(1)游戏起源于社会生活;(2)游戏不是儿童的天赋本能活动,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活动;(3)游戏活动具有想象性和规则性;(4)游戏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5)游戏促进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贡献: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局限性: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过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增强自制力。(例子可参照教材 P55-59)

3.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1幼儿园生活活动2幼儿园教学活动3游戏活动,总之,实现幼儿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开展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特点,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4.举例说明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本体性游戏强调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行为和自由参加游戏,它反映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工具性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都属于此类游戏。实际上,无论何种形式的游戏,其目的都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轶事记录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3.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人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 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由于这类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5. 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