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历史时期的划分和换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历史时期的划分和换算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分不清一些具体历史时期的划分界线,也不知道如何换算古今纪年。如“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民国八年是公历的哪一年?”等,而这种考察历史时间的题型经常出现,学生因不知道时期的具体划分界限,不知道换算公式,所以答题是经常出现错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更好的掌握历史时间,我把历史时期的划分和换算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一、世纪与年代
1、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是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一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元年至99年为一世纪,100年至199年为2世纪,200至299年为三世纪……
2、世纪的前期和后期: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世纪初和世纪末,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
3、世纪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40年为中期。
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
二、时期的划分
每一世纪往往分为几个时期。一般有三种划分:(1)前期和后期;(2)早期、中期、晚期;(3)初期、末期。具体划分年代的界限,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习惯用法。大体分期如图:
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20世纪的早期或者说20世纪初期、20世纪前期。
1997年香港回归发生在20世纪的晚期或者说20世纪末期、20世纪后期。
1861年美国内战就发生在19世纪的中期或者说19世纪后期。
而公元前则正好相反。
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晚期或者说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公元前3世纪的后期。
公元前771西周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就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的初期或者说是公元前8世纪前期、公元前8世纪的早期。
二时间的换算
1. 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历纪(公元后):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近代史上同样还出现。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几年。那么干支纪年和公历纪年如何换算?
首先了解什么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我们把10天干和12地支的序数分别看作1—10和1—12。
即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 2 3 4 5 6 7 8 9 10
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其次我们又知道公元4年时甲子年(即公元后第一个甲子年与公历年的差是3)
这样就得出干支纪年和公历的换算公式。
1式(公历年数-3)÷10,除不尽的整余数十天干的序数。
2式(公历年数-3)÷12 ,除不尽的整余数是地支的序数。
1式余1的是甲,余2是乙-----除尽的是癸。
2式于1是子,余2是丑-------除尽的是亥。两式余数的对应干支配搭就是这一年的干支名称。
例如求1894年的干支名称,如上式:
1式:(1894-3)÷10=189----余1,1是天干甲的序数。
2式:(1894-3)÷12=157----余7,7是地支午的序数。所以1894年是甲午年。
2. 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因1912年为民国元年,与公历年数的差是11,所以换算成公元年数很方便。
具体公式是:民国年数+1911年=公历年数;反过来公历年数--1911年=民国年数
例如:民国二十六年,即26+1911=1937,为公元1937年。相反减去11即可,如1945年,为1945-1911=34,即为民国34年。以此类推,民国八年就是1919年;1949年就是民国38年。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龄应该是190-145=45,又如:中国共产党至今走过了多少年的历程?要得出结论可用2013-1921﹦92(年)。
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为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
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若将民国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同理,先记住伊斯兰教历元年是622年,计算公式:公元年-621 或621+伊斯兰教历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