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工业化道路
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实
现工业化。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1、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一汽、第一 个飞机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2、交通运输: 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 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的压迫。
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处于一个新 的历史转折点上,这需要我们去思考五年规划的新方 位,只有当我们能够回答五年规划从哪里来的时候, 才能够更深刻地认知五年规划的本质属性,也能为我 们考虑"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成败,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制定过程中借鉴历史 经验并给出新的战略定位,事关全局,关系重大。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 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是1953—1957年的“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称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2011—2015年。
五年规划与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与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五年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部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是什么意思
1、十一五,十二五,分别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同理,十三五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2、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3、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由来。
1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别是哪几年
1、十一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侧重点异同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侧重点相比较而言,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规划定下了调子。与十一五对比而言十二五更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经济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是中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十二五的侧重不再追求单纯GDP的增长速度,而讲求经济的增长质量,更加强调经济增长要和老百姓的收入挂钩,要使各阶层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由国强 转向民富。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最大的差别,简单讲就是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两句话,它确认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第二个是中央提出的要保护资源环境,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十二五”时期执行的力度仍然会比较大,而地方仍然追求高速发展的话,会面临比较大的环保压力。
第三个是“十二五”期间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有些人力资源和生产要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有一定的基础,转型比较顺利;但是一些地方基础比较差,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他们面临的升级转型压力也比较大。
第四注重实现“民富”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报酬失衡的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未来五年间预计会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扩大中段收入格局,保障最低收入阶层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在企业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因为大部分是靠劳动工资作为主要收入,目前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所以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其实我国的内需市场是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简单点说就是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不足。
镇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镇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是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即2024年至2024年。
而十三五是指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即2024年至2024年。
下面将对镇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在经济方面,镇的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等措施,镇的经济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大。
同时,镇重点发展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镇还积极引进外资,提升了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在农业方面,镇加大了农业现代化的力度。
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等措施,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再次,在社会事业方面,镇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改善。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镇注重了可持续发展,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治理污染、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镇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镇十三五规划:在新的五年计划中,镇将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在经济方面,镇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此外,镇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在农业方面,镇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镇还将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收入。
再次,在社会事业方面,镇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镇将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绿色发展。
《“十一五》经验回顾与“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下)
《“十一五”经验回顾与“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下). 中国的财政收入由“十一五”开始的3.16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8.3万亿人民币。
正确2.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日本,变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正确3. 中国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城市化”特征。
正确错误4. “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地改善。
正确错误5.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正确错误6. 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数字化”。
正确错误7. “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在2009年12月12日成立。
正确错误8. “十一五”期间中国不断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整体上保证了国家经济平稳、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正确错误9. “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区域协调发展”。
正确错误10. 中国2010年的政府收入大概在16万亿左右。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十二五”规划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
”A. 城乡一体化B. 主体功能区建设C. 全面小康D.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 2010年在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中,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是中国的()。
A. c12449超级计算B. 银河—ⅢC. 银河一号AD. 银河一号B3. “十二五”规划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
这句话所指的是()。
A. 农村经济改革B. 农村政府体制改革C. 农村金融改革D. 城乡改革4. 九十年代的中国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是53.4%,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近达到()。
A. 55%B. 60%C. 68%D. 74%5. 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
A. 正B. 负C. 无D. 缓慢6. 政策受到公众质疑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政机构的(),这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成就,为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十二五”期间的一些重要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第二位。
同时,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在“十二五”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推动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个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政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规划还提出了“六个稳定”,即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社会大局。
这些稳定工作的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国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农村贫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总之,“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国在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具备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丽水市质量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
丽水市质量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一六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质量发展现状 (2)(一)现实基础 (2)1. 质量水平持续上升 (2)2. 质量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5)(二)发展前景 (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战略目标 (10)三、以“三强”建设为统领,持续提升质量效益 (13)(一)标准强市建设 (13)(二)质量强市建设 (17)(三)品牌强市建设 (21)四、以“六大工程”为核心,稳步推进质量创新 (25)(一)质量共治推进工程 (25)(二)质量技术支撑工程 (26)(三)质量诚信建设工程 (30)(四)生态质量示范工程 (31)(五)农村电商创新工程 (32)(六)质量文化营造工程 (34)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35)(一)加强组织领导 (35)(二)完善工作机制 (36)(三)加大财政投入 (36)(四)强化人才培养 (37)前言质量是发展的基石,是生态的根本,是绿色的源泉。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社会强。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建设质量强市、实现生态发展的重要时期。
编制《丽水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与满意度、打造“两山”样板、争创“两区”示范,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强省的意见》;6.《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丽水市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五与十二五
从问题出发,得到的经验:
∗ 主要经验 ∗ ①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 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 ②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 ③注意做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 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 ④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 一些灵活政策。但是,由于某些方面要求过急,农、 轻、重比例不协调的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市场供应 紧张,在这个时期内实行了对粮、棉、油的统购统 销。
“一五”计划
∗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 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 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从一五到十二五的发展历程:
二五到十一五的总结:
“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计划的详细内容:
十二五计划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一五与十二五的比较
∗ ①两者产生背景的比较; ∗ ②两者主要内容的比较; ∗ ③两者重要意义的比较。
产生背景的不同:
内容的不同
各自的意义:
最后总结一五,展望十二五!
学习感悟!
积累经验: 积累经验:
∗ 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人们常说, 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实际上,认真制定计划,严 格按计划办事,主要在“一五”时期。“一五”计 划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现在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人们 常说的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 展,合理布局,等等,这些计划经济的用语,都是 “一五”时期总结出来的,迄今仍常用常新。这些 经验看来今后仍然将要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2005年至2024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时期。
在这五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了11.2%,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同时,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连续增长,总量从2005年的18.23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9.798万亿元。
其次,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投资增速和消费支出增速分别年均达到了15.6%和10.5%。
此外,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
二、收入水平提高: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
居民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加大了农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三、减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五年间,中国成功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
2005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19亿人,而到2024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数目减少到了1.08亿人,贫困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
四、科技、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比例逐年增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医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综上所述,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多方面、重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有效解决。
“十三五”与“十二五”规划建议比较
党中央在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前,提出全面而系统的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领导作用,也是执政党应尽的责任。
“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规划建议的共同点是:都确立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坚持党对规划及其实施的领导。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亮点有:对“十三五”发展阶段明确定位为决胜阶段;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补齐短板。
“十三五”规划建议具有更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说明党的治理能力在不断提高。
“十三五”与“十二五”规划建议比较文/李成勋中共中央在政府制定每一个五年规划之前,都要提出一个规划建议,作为政府编制五年规划的基本依据。
这种运作方式在我国已形成机制,并已成为一种常态,具有重要意义。
它体现了党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领导作用,也是作为执政党应尽的责任。
同时,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有的计划性。
所以,制定规划建议表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党的五年规划建议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南,社会各界都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
“十三五”、“十二五”两个规划建议的共同点——都确立了指导思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属于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作为发展战略规划都应把指导思想放在首位。
指导思想也称为战略方针,它是一个战略规划的灵魂,具有对规划与发展全局的指导性。
所以,两个规划建议都首先提出了指导思想,而且结构基本相同。
在表述上“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思想较简明,“十三五”规划建议则较具体。
原文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二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翻一番。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
3.稳定物价水平,保持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4.推动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健康保障。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4.加强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5.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提高。
2.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同时,就业和教育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十三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实现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3.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深化开放,推动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进一步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
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民生问题。
5.加强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快工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是中国国家发展计划中的两个重要阶段,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介绍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发展目标。
一、经济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等。
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GDP年均增长7.8%的目标,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成果。
而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改革开放等发展思路,旨在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具体来说,中国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等。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可持续和稳定。
二、社会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社会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中国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加强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促进了就业的稳定增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而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
中国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环境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境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了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十一五”取得主要成就及“十二五”发展战略
3、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 “加快转变、赢得先机,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 优势转变。
加大第三产业
• 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只占42%,相对于同等水平的发展 中国家要低10个百分点。 • 他指出,“服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需求,也可以提升产品的 质量,实际上有利于拓展产品的市场。我们需要完善经济政策,改善 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
•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 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 十一五”规划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 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 • 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 • 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 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 中国经济快车。 • 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 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 下。
• 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 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 区域经济发展精彩纷呈
• 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 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 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 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 三角” 、 “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 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 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
十一五与十二五
回顾“十一五”所取得的成就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十一五”的规划,并从政治建设方面,经济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和文化建设方面回顾了“十一五”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就要归结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也对“十二五”做出了期望。
关键词:规划成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正文一、十一五规划简介“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
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二、辉煌十一五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这些都得益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治建设方面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
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大部制改革”的这次改革,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十一五”期间,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