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应对反倾销策略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应对反倾销策略浅析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各种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密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连年贸易顺差,许多国家处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虑,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加,损失很大。
本文从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和我国农产品的特点及自身产品优势入手,分析了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特点以及成因,并从政府、农产品企业自身以及制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我国具体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农产品反倾销现状特点及原因对策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回避风险,减少损失,保护本国贸易。
恶意反倾销就成了许多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受害者。
其中,我国农产品遭受的反倾销也尤为严重。
1 我国农产品反倾销现状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各种农作物种植历史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价格水平偏低,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也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然而,随着新一轮农业保护浪潮的兴起,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对
脆弱的农业产业,纷纷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80年美国对我国薄荷醇提出反倾销诉讼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对我国农产品提起的反倾销诉讼达39起。
1980年至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遭到农产品反倾销指控0.4件,农产品年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22.42%;而1990年至2000年,我国平均每年遭到农产品反倾销指控1.7件,农产品年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1.8%,1999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00年至今,我国平均每年遭到农产品反倾销指控3件,农产品年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5.72%。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反倾销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
2 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特点
纵观外国对我国提起的农产品反倾销案件,我国农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由如下特点。
(1)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实施反倾销的次数增多,且同一农产品屡次遭受指控。
(2)我国被诉讼的农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只要国外认为我国的农产品危害了或将要危害他们的农业竞争力,就都会被列入清晰调查的范围。
(3)对我国农产品反倾销的征税幅度大。
西方一些国家反倾销税
的征收幅度很大,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不等。
(4)反倾销给我国涉案农产品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5)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倾销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西方一些国家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甚至根本不具备任何倾销的条件,在确定哪些是倾销产品方面带有严重的主观性。
(6)对我国的农产品反倾销有连锁效应。
一方面,在我国某一出口农产品在一国遭受到反倾销指控后,其他国家担心这一产品会大量地涌入本国,因而将采取相同的反倾销指控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国外对我国某一产品反倾销成功后,将会助长他们对我国其他农产品的反倾销。
3 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分析我国农产品遭遇到的反倾销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同时,还与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有关。
3.1 内部原因
(1)我国的出口企业缺乏必要的国际营销理念和国际营销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的农产品行动和动向、及时地调整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对某一国家的同类产品出口在短时间内迅
速增加,这势必会冲击当地的市场秩序和当地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促使其提出反倾销指控。
(2)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失衡,特色产品少,竞争性产品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对进口国市场是替代,而不是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缺乏自律,一旦看好进口国的市场行情,便蜂拥而入,采取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手段,客观上也容易引发反倾销指控。
(3)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在遭到反倾销指控时,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这助长了国外反倾销手段的使用。
这主要和我国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思想有关,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就是认为打官司、告状是不光彩的事情、是丢人的事情,所以出现反倾销指控时,不积极应诉。
(4)反倾销调查时效性强,立案后的调查程序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一旦做出裁决,很难更改。
而我国企业缺乏快速反映能力,在反倾销调查前,大多数对参与应诉持观望态度,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对方不起诉上,既不能请律师也无法开展前期的答案准备工作,由此丧失有力时机,往往导致败诉。
3.2 外部原因
(1)在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农业增收的压力,导致许多发达国家大幅度追加农业补贴和提高农产品的进口税。
因此,反倾销就成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合法排挤我国的一种重要方式。
(2)在全球反倾销案件中我国首当其冲,这些案件多来自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而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这些案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3.3 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
(1)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各国历来都是受高度保护的特殊产业。
一方面,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对国内农产品的生产采取支持、保护的措施,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却持限制的态度;另一方面,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很有优势,这就导致了各国频繁利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的农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
(2)我国农产品大多数生产分散且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在遭遇反倾销时,尽管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会涉及更多的农民及关联产业利益,但是,将他们组织起来并出资应诉,是相当困难的。
(3)农产品自身的特点会显著影响反倾销的结果。
农产品具有下列特点:对收获的时间和产量缺乏控制;对出售的时间缺乏控制;易腐蚀;易发生价格波动;不规范、过于简单的财务记录;大量的企业;常以低于生产成品的价格销售产品;采用合同和流动散工的生产方式;易于腐烂,使你哦该产品的倾销幅度可能被确定得较高;许多产品的产量有季节性变化。
凡此种种,都会导致农产品极易遭受到反倾销。
4 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措施及方法
在应对国外农产品反倾销的问题上,我国一向反对滥用反倾销进行不公正、不合理的贸易保护做法。
但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理性的应对,依法办事,总结经验,以达到应对反倾销的目的。
(1)政府部门应加大力量,加强对国外反倾销法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国外反倾销的研究,特别是法律技术和诉讼实务层面的应用性研究还比较薄弱,针对农产品反倾销法律的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
要将更多的法学界人士和更多国内企业组织起来,加强研究,加强应对反倾销的能力。
(2)政府部门应加强应对国内外反倾销的协调工作。
首先是应诉方面的协调,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出台相应政策使得获胜的企业优先享受胜诉的果实。
其次是出口价格方面的协调,协调好同行业的企业,不要因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有相对优势就低价销售,何况低价销售极易引发国外反倾销,应协调好各企业,以合理的高价出售农产品。
(3)政府部门应加强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后援工作。
首先是政府后援,包括政府依法对外国政府或公司对我国农产品滥用反倾销制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其次是法律后援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后援。
再次是公关后援,充分争取我国的驻外机构、海外学子、爱国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的帮助,获得国际舆论和国际氛围上的外交优势,以达到反倾销的目的。
(4)政府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我国企业由于掌握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不足,或出口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掌握进口国的市场动态,出口缺乏自律,经常被动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调查和起诉,而不能做到提前预警,其结果往往是被裁定较高的税率。
即使胜诉,反倾销调查给涉案企业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也是非常严重的。
例如:发生在2004年的苹果汁反倾销一案中,虽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有6家企业最终获得“零税率”,但是,在整个反倾销调查过程中,这些企业所遭受到的损失也是很惊人的,仅诉讼费用支出一项就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
所以,有必要从源头上做好反倾销预警工作,尽量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5)农产品经营企业要加快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力度。
一是要构建农产品反倾销信息平台。
农产品经营企业构建应对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信息平台,以收集并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一方面掌握国内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便协调同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另一方面掌握国际竞争对手的情况,有助于企业应付国际竞争、迎战反倾销诉讼。
二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农产品出口企业要严格按照WTO规范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我国农产品经营企业要把握好农产品价格底线,用好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
首先,要在吃透国外反倾销法的基础上把握我国产品出口价格的合理底线,不要轻易采用降价的方法来销售。
其次,要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创建名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树立我国出
口产品的良好信誉。
再次,要加强同行企业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将同行业做大、做强,共同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取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使得同行业企业能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总之,在应对我国农产品反倾销的问题上,应该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农产品经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WTO相关法律的框架下,竭尽全力,应对反倾销,保护企业利益,保护国家利益,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黄军,李岳云.对中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2(1).
[2] 张雪绸.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03(10).
[3] 中国农产品为何遭遇反倾销.
[4] 邵桂兰,高环玲,宋祖德.全球视角下农产品反倾销摩擦的成因和解决途径[J].
[5] 马述忠,黄祖辉.农产品反倾销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J].
[6] 赵红娟.中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对策分析[J].
[7] 如何应对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反倾销.
[8] 马述忠.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4(6).
[9] 张根能,徐瑞平,廖春良.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反倾销——陕西苹果汁企业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0).
[10] 于维军.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N].国际商报,2003.
[11] 李洁.“四体联动”提高企业应诉反倾销积极性[N].中国企业报,2004.
[12] 李跃武,邢莹,丛抒冰.中国农产品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