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8827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d.png)
G(s)H(s)=
Kr s(s+1)(s+3)
σ根 s=3-K+ω轨r4-3-迹+p4s132ω1-3的+~3ω32分p===s2-离+001K点.p-3r=3:KK~0θrr===012+ωω6021,o=3,=0+±1810.7o
8
jω
1.7
s1
A(s)B'系(s)统=根A'轨(s迹)B(s)
s3 p3
s=sK2±r没=j24有.8.6位×于2K.r根6=×4轨80.迹6=上7,. 舍去。
2
第四章习题课 (4-9)
4-9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 试绘制出
根轨迹图。
G(s)H与(s虚)=轴s交(0点.01s+1K)(系0.统02根s+轨1迹)
jω
70.7
解: GKK(rr=s=)10H5(0s)=ωω2s1,(3=s=0+±17000K.7)r(s+50)
s1
A(s)B'(系s)统=A根'(轨s)迹B(s)
s3 p3
p2
p1
-4
-2
0
((24))ζ阻=尼03.振5s2荡+1响2应s+s的81==K-r0值0.7范+围j1.2
s=s-s10=3=.-80-56.8+50K.7r×=20=s.82-=54×-.631..1155×3.15=3.1
-2.8
450
1080
360
0σ
0σ
第四章习题课 (4-2)
4-2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试用解析法绘制出系
统的根轨迹,并判断点(-2+j0),(0+j1),
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
![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bc2c31b026fff705cc170a6a.png)
a' V XH
a
4-2 用换面法求线段CD的实长和对V面的倾角。
T.CD
d1
c1 d'
X 1 c' X
d
H X1 V1
a1'
b1'
c
4-3 用换面法求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
b'
d'
a'
c'
X
b
d
a
c
AB、CD间距离
4-4 已知平行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为15,用换面法求cd。
15
15
a' c'
b'
d'
b
X2
பைடு நூலகம்X1
a
d
c
高校教育精品PPT
25 1
4-5 已知直线AB与CD垂直相交,用换面法求c'd'。 b'
a'
c a
b d
4-6 用换面法求点到直线BC距离,并求垂足。
a'
c'
b'
c a
A到BC距离 b
O2
4-7 已知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15,求a。 a1
R15
b1
c1
O1
a b
c a'1
c'1 c2
a2
b1' b2
高校教育精品PPT
27 3
4-11 已知直线AB与 CDE的距离为10,用换面法求ab。
c' e'
b'
a' X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b250c7cd184254b3535ab.png)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第4章 习题及答案
![第4章 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6a14a4804d2b160a4ec03b.png)
(一)1.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及成本还原。
2.资料某企业A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生产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生产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半成品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该企业采用按实际成本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第一、第二两个车间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及本月生产费用资料见“产品成本明细账”;自制半成品月初余额、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交库数量及本月第二车间领用自制半成品数量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解:产品成本明细账车间名称:第一车间产品名称:半成品A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名称:半成品A 单位:件产品成本明细账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二)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综合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生产步骤进行生产。
该企业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由这三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
成本计算采用综合结转法。
原材料在第一车间开始加工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仓库收发,上一步骤完工后全部交由下一步骤继续加工。
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本年5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表1、表2所示。
表1产量记录表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表3产品成本计算单135070÷(88+16)=1298。
75 24960÷(88+16×50%)=260 19200÷(88+16×50%)=200表4产品成本计算单173890÷(8050%)=326。
6表5产品成本计算单244450÷(96+4)=2444.5 34300÷(96+4×50%)=350 23520÷(96+4×50%)=240表6(三)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平行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厂设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交第二车间继续加工,第二车间生产乙半成品,交第三车间生产丙产成品。
第4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习题
![第4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969a89a0116c175f0e4855.png)
4.20 为什么金属羰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可以呈零价如Fe(CO)5,甚至可以呈负价如[Co (CO)4]-?
4.21 为什么小分子配体如NO、CN-、N2具有与CO相似的配位性质?
Fe(CO)5 Co(CO)4 Ni(CO)4 (η5-C5H5)2Mn(η6-C6H6)2Cr
Mn2(CO)10
V(CO)6
HCo(CO)4
(η7-C7H7)Mo(CO)
+ 3
4.5 试求下列稳定化合物或物种化学式中的 x 值: Mn(CO)xI Co(CO)x(NO) (η5-C5H5)Fe(η6-C6H6)x+
4.12 如何制备下列金属羰基化合物?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 (1)由铁粉制Fe(CO)5; (2)由水合硫酸钴制Co2(CO)8; (3)由水合氯化铬制Cr(CO)6; (4)由水合氯化亚锰制Mn2(CO)10; (5)由Fe(CO)5 制Fe3(CO)12。
4.13 写出并配平下列反应: (1)Mn2(CO)10 与I2共热; (2)在THF中Mo(CO)6与KI一起回流; (3)Fe(CO)5跟KOH溶液反应; (4)Ni(CO)4跟PCl3反应。
第四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习题】
4.1 试列举 V、Cr、Fe 和 Ni 的几种金属羰基化合物,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并指出哪些符合 EAN 规则?
4.2 为什么过渡金属 Mn、Tc、Re 和 Co、Rh、Ir 易于形成多核羰基化合物?
4.3 为什么稀土元素一般不形成金属羰基化合物?
4.4 试判别下列化合物或物种中,哪些服从 18 电子规则,哪些不服从:
第4章 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4章 应变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90b89d1a58da0116c17492a.png)
第4章应变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1、为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采用()。
A. 提高供电电压B. 提高桥臂比C. 提高桥臂电阻值D. 提高电压灵敏度2、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灵敏度是单臂工作时的()。
A. 不变B. 2倍C. 4倍D. 6倍3、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
A.直流平衡电桥 B.直流不平衡电桥C.交流平衡电桥 D.交流不平衡电桥4、通常用应变式传感器测量( )。
A. 温度 B.密度C.加速度 D.电阻5、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
A.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 B.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C.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 D.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6、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电阻丝有温度系数 B.试件与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相同C.电阻丝承受应力方向不同 D.电阻丝与试件材料不同7、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
A.差动电桥补偿法 B.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C.补偿线圈补偿法 D.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8、当应变片的主轴线方向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试件轴线上受一维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灵敏系数K的定义是()。
A.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之比B.应变片电阻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C.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D.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作用力之比9、制作应变片敏感栅的材料中,用的最多的金属材料是()。
A.铜 B.铂 C.康铜 D.镍铬合金10、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11、在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测力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设备是()。
A.直流稳压电源 B.低通滤波器C.差动放大器 D.电压表12、关于电阻应变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变片的轴向应变小于径向应变B.金属电阻应变片以压阻效应为主C.半导体应变片以应变效应为主D.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13、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b4ac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习题参考答案1、在图4-1所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中,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图4-1 销轴答:a)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b)公差带是直径为0.02mm的圆柱面内的区域;c)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且平行于基准A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图4-2所示零件标注的位置公差不同,它们所要控制的位置误差区别何在?图4-2 零件图答:a)为垂直度公差,公差带与基准轴线相垂直。
它的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且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
它的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b)为圆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
c)为全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所有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它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
3、图4-3所示的两种零件,标注敢不同的位置公差,它们的要求有何不同?答:a)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又要求斜端面中点在φ轴方向距离B面有公差要求。
b)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则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与基准轴线成60°角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4-3 零件图4、在底边的边角上有一孔,要求位置度公差为φ0.1mm,图4-4所示的三种标注方法,哪种标注方法正确?为什么另一些标注方法不正确?图4-4 零件图答:a)尺寸无公差而且也不是理论正确尺寸,无基准;b)基准符号标注位置不对;c)正确。
5、图4-5所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⑴ 2×φd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⑵φD轴线对2×φd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100:0.02;⑶φD轴线对2×φd公共轴线的偏离量不大于±10μm。
试用形位公差代号标出这些要求。
图4-5 零件图解:参考答案如图所示:图4-5 零件图参考答案6、图4-6所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⑴法兰盘端面A对φ18H8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mm;⑵φ35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φ8H8孔,要求以φ18H8孔的轴线和法兰盘端面A为基准以互换装配,位置度公差为φ0.05mm;⑶ 4×φ8H8四孔组中,有一个孔的轴线与φ4H8孔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它的偏离量不大于±10μm。
管理学-习题-第4章
![管理学-习题-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53160327f121dd36a32d82ce.png)
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习题(一)判断题1.在韦伯看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共同存在的。
()2.决策者在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和目标的方案。
()3.每个组织都有而且需要组织界限,但组织界限不具有可渗透性。
()4.定性脚本法通过人的思维、判断,识别重要的环境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5.经验决策主要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智慧、直觉等定性因素来做出。
而科学决策不同于经验决策,它主要根据统计数据、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定量因素来做出。
因此,科学决策比经验决策更合理、更实用、更有效。
()6.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
时间一般在2~3小时,参加人7~8人为宜。
()7.行为决策学派认为决策是一个选优过程,所以决策结果是基于已有资源背景下寻求利润或收益的尽可能大。
()8.只有明确了主题,决策背景分析的各项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中心。
(二)填空题1.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主要分为、、三个大类。
2.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和3.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假设提出的。
4.在企业经营环境中,能够经常为企业提供机会或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有、、、、。
5.决策者把和、、等心理学因素作为决策的行为基础。
6.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和()之间。
7.活动方案生产方法主要包括、、、。
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方案枝,,状态节点。
(三)选择题1.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受到种种环境力量的影响;反过来,组织也可以去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下列不属于环境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是。
A.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B.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C.环境主动地选择组织,改变甚至创造组织D.环境对于组织的管理工作、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9.对于组织中确定性的决策,通常可以通过方法进行备选方案的优化选择A.决策树法B.排队论C.机会评价框架D.等可能准则10.以下不属于具体或微观环境的是。
A.顾客B.竞争者C.管制机构D.技术环境11.决策背景具有不稳定性,并对决策工作产生复杂的影响,其性质特征不包括。
力学习题-第4章质点组动量定理(含答案)
![力学习题-第4章质点组动量定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4ebb8b9d528ea81c7797e.png)
已知 B 的质量是 A 的两倍,而 C 的质量是 A 的三倍,此时由此三质点组成的体
系的质心的位置为
1 28 A. ( 3 , - 3 , 3) ; B. (1, -1, 2) ; C. (1, - 2, 8) ; D. (1, 2, 3)
答案:B
解:根据题中给定的坐标系,由质心计算公式可知:
rc
M月l 81M 月 M 月
l 82
4.68 106
m.
2. 已知质点质量 m = 5kg,运动方程 r = 2ti + t2j . 则质点在 0~2 秒内受的冲量大 小为 N·s. 答案:20 解:F = ma = 10j ;
I = FΔt = 20j; 所以冲量大小为 20Ns.
3. 沿 x 方向的力 F = 12t (SI)作用在质量 m = 2kg 的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开始 运动,则它在 3 秒末的动量大小为 kg·m/s. 答案:54 解:力 F 的冲量大小为
2. 无论质心系是否是惯性系,质心系下质点组的总动量始终为零. 答案:对 解释:对质心系下的观测者而言,质点组所受的合外力与总的惯性力相等,即, 质点组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其守恒值为质点组的总质量与质心速度的 乘积。而对质心系下的观测者而言,观测的质点组的质心速度始终为零. 因此, 出现质心系下质点组总动量为零的结果. 这也是质心系的特点之一.
第四章 质点组动量定理与守恒定律 单元测验题
一、选择题
1.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对时间的累积称为力的 ,其效果等于质点
的
改变.
A. 冲量、动量;B. 功、动量;C. 功、动能;D. 冲量、动能
答案:A
2. 某一时刻 A、B、C 三质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3, 4, 3)、(3, -8, 6)、(1, 2, -1),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82f00cc7931b765ce15e7.png)
习题4.1选择填空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入倍数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B 、 静态电流过大C 、管压降过大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
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第四章扩散(习题)
![第四章扩散(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3e8c6db84ae45c3b358c2e.png)
第4章扩散习题1. 一块厚度为d的薄板,在T1温度下两侧的浓度分别为w1,w0(w1>w0),当扩散达到平稳态后,给出①扩散系数为常数,②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加,③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等三种情况下浓度分布示意图。
并求出①种情况板中部的浓度。
2. 上题d=2mm,w1=1.4%,w0=0.15%。
在T1温度下w1和w0浓度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 w1=7.7×10-11m2⋅s-1,D w0=2.5×10-11m2⋅s-1。
问板的两侧表面的浓度梯度的比值为多大?设w=0.8%≡ρ=60kg/m3,问扩散流量为多少?(设扩散系数随浓度线性变化)3. 根据图4-5(b)和(c)给出的资料,计算x(Ni)=0.4以及x(Ni)=0.6两种合金在900°C时的互扩散系数。
并和实测数据作比较。
4. 一个封闭钢管,外径为1.16cm,内径为0.86cm,长度为10cm。
管内为渗碳气氛,管外为脱碳气氛。
在1000℃保温100h后(达到平稳态扩散),共有3.60g碳逸出钢管。
钢管的碳浓度分布如下所示:r/cm w(C)/%r/cm w(C)/%0.553 0.28 0.491 1.090.540 0.46 0.479 1.200.527 0.65 0.466 1.320.516 0.82 0.449 1.42计算各个浓度下的扩散系数,画出浓度-扩散系数曲线。
5. 一块厚钢板,w(C)=0.1%,在930℃渗碳,表面碳浓度保持w(C)=1%,设扩散系数为常数,D=0.738exp[-158.98(kJ/mol)/RT](cm2⋅s-1)。
问距表面0.05cm处碳浓度w(C)升至0.45%所需要的时间。
若在距表面0.1cm处获得同样的浓度(0.45%)所需时间又是多少?导出在扩散系数为常数时,在同一温度下渗入距离和时间关系的一般表达式。
6. 上题,问要在什么温度下渗碳才能在上题求出距表面0.05cm处获得碳浓度w(C)为0.45%所需要的相同时间内使距表面0.1cm处获得0.45%的碳浓度?7. 在纯铜圆柱体一个顶端电镀一层薄的放射性同位素铜。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449ebdbb4cf7ec4afed0f5.png)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e3c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5.png)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第4章 土中应力一、填空题1.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 形,桥梁墩台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 的。
的。
的。
2.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 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 点下,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附加应力最大。
3.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 /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时,基底与地基局部 ,,产生应力产生应力 。
4.4.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 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 。
5.5.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 于竖向自重应力,于竖向自重应力,随着深度增大,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向自重应力数值 。
6.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同宽度的方形基础 。
7.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 现象,反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之,将发生应力 现象。
现象。
现象。
二、名词解释1.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应力2. 2. 2.自重应力自重应力自重应力3. 3. 3.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基底压力4. 4. 4.地基主要受力层地基主要受力层地基主要受力层三、简答题1. 1. 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四、单项选择题1.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A ) 折线减小折线减小(B ) 折线增大折线增大(C ) 斜线减小斜线减小(D ) 斜线增大斜线增大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2.2.宽度均为宽度均为b ,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 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A ) 方形基础方形基础(B ) 矩形基础矩形基础(C ) 条形基础条形基础(D ) 圆形基础(圆形基础(b b 为直径)为直径)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3.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A ) 柱下独立基础柱下独立基础(B ) 墙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C ) 片筏基础片筏基础(D )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4.4.基底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应力p 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 增大而减小,增大而减小,Z Z 的起算点为:的起算点为:(A ) 基础底面基础底面(B ) 天然地面天然地面(C ) 室内设计地面室内设计地面 (D ) 室外设计地面室外设计地面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5.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A ) 基础底面基础底面(B ) 天然地面天然地面(C ) 室内设计地面室内设计地面(D ) 室外设计地面室外设计地面 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6.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A ) 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 ) 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C ) 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D ) 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7.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A ) 斜线增大斜线增大(B ) 斜线减小斜线减小(C ) 曲线增大曲线增大(D ) 曲线减小曲线减小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8.8.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6/6((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图简化为:(A ) 矩形矩形(B ) 梯形梯形(C ) 三角形三角形(D ) 抛物线形抛物线形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9.9.宽度为宽度为3m 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N =1000kN/m 1000kN/m ,偏心距,偏心距e =0.7m 0.7m,基,基底最大压应力为:底最大压应力为:(A ) 800 kPa(B ) 417 kPa(C ) 833 kPa(D ) 400 kPa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10.10.埋深为埋深为d 的浅基础,基底压应力p 与基底附加应力p 0大小存在的关系为:大小存在的关系为:(A ) p < p 0(B ) p = p 0(C ) p = 2p 0(D ) p > p 0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11.11.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K t 是/b /b、、z/b 的函数,的函数,b b指的是:指的是:(A ) 矩形的长边矩形的长边(B ) 矩形的短边矩形的短边 (C ) 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平均值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平均值(D ) 三角形分布荷载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三角形分布荷载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12.12.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g =18 kN/m 3,饱和重度g sat =20 kN/m 3,地下水位距地表2m 2m,地表,地表下深度为4m 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A ) 56kPa(B ) 76kPa (C ) 72kPa(D ) 80kPa您的选项(您的选项( )13.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当l /b /b==1、Z/b Z/b==1时,K C =0.17520.1752;;当l /b /b==1、Z/b Z/b==2时,时,K K C =0.0840.084。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5f7eb05cc1755270722080d.png)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4.1 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每一步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见书P48。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为什么可以从卡诺图直接进入?因为逻辑函数可以有多种有表达形式,卡诺图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直接从卡诺图直接进入设计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它简化了设计,更便于化简。
4.3 某车间有A 、B 、C 、D 四台电动机,今要求:(1)A 必须开机;(2)其他三台电动机中至少有两台开机,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则指示灯熄灭。
设指示灯亮为“1”,熄灭为“0”,电机开机为“1”,停机为“0”,试用与非门组成指示灯控制电路。
根据题意,用卡诺图表示电机运行的状态,求出输出表达式:F= ABC+ABD+ACD用与非门实现逻辑:4.4 试设计一个供4组使用的智力抢答器电路。
设4组变量分别为:A 、B 、C 、D 。
输出用4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抢答结果,灯亮答表达式: F ABCD ABCD ABCD =+++4.5 电话室需对4种电话编码控制,按紧急次序排列优先权由高到底依次为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工作电话、生活电话,其编码为11,10,01,00,试设计该编码电路。
设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工作电话、生活电话为变量A 、B 、C 、D ,编码输出量为X 、Y 。
AB CD01001110000000000001111000 01 11 10 F ABC ABD ACDABC ABD ACD =++=AB C D题4.3图列出编码真值表:4.6 试用3线-8线译码器和门电路实现以下函数:4.7 试用四选一多路选择器实现函数Y ABC AC BC =++。
1. 求出最小项、及最小项反函数非表达式:2. 对比四选一多路选择器表达式:0123Y ABD ABD ABD ABD =+++我们发现用原函数无法用一个四选一选择器实现,但反函数只有三个最小项,因为实际的数据选择器,它们都有两个互补的变量输出,因此从反变量输出端(~W)就可以达到要求了。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300c2ab4daa58da0114a1d.png)
第四章 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 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 b ; (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 K b =14-9.25=4.79 (2) HCOOH p K b =14-3.74=10.26 (3) 苯酚 pK b =14-9.95=4.05 (4) 苯甲酸 pK b =14-4.21=9.794.2. 已知H 3PO 4的p K a =2.12,p K a =7.20,p K a =12.36。
求其共轭碱PO 43-的pK b1,HPO 42-的pK b2.和H 2PO 4- 的p K b3。
解: PO 43- pK b =14-12.36=1.64 HPO 42- pK b =2.14-7.20=6.80H 2PO 4- pK b =14-2.12=11.884.3 已知琥珀酸(CH 2COOH)2(以H 2A 表示)的p K al =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 2A 、HA -和A 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0。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 ·L -1,求pH =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解: pH=4.88 〔H +〕=1.32×10-5565525252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32.1()(------2⨯⨯⨯+⨯⨯⨯+⨯⨯=A H δ=0.145565525551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46.61032.1)(--------⨯⨯⨯+⨯⨯⨯+⨯⨯⨯⨯=HA δ =0.7105655256520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96.21046.6)(--------⨯⨯⨯+⨯⨯⨯+⨯⨯⨯⨯=A δ=0.145 pH=5565525252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0.1()(------2⨯⨯⨯+⨯⨯⨯+⨯⨯=A H δ =0.109565525551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46.6100.1)(--------⨯⨯⨯+⨯⨯⨯+⨯⨯⨯⨯=HA δ =0.7025655256520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96.21046.6)(--------⨯⨯⨯+⨯⨯⨯+⨯⨯⨯⨯=A δ =0.189pH=4.88 c (H 2A)=0.01mol·L -1 c (H 2A)=0.145×0.01=1.45×10-3mol·L c (HA -)=0.710×0.01=7.10×10-3mol·Lc (A 2-)=0.145×0.01=1.45×10-3mol·L -14.4 分别计算H 2CO 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 2CO 3,HCO 3-和CO 32-的分布系数δ2` δ1和δ0。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92768be53a580216fcfe9f.png)
1 670 . 7
1
)
1
5 . 37 eV
351 . 9 nm
电离电势:5.37V.
8
第4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4.2 Na原子的基态3S。已知其共振线波长为5893Ǻ,漫线系第一条的波 长为8193Ǻ,基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18459Ǻ,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 2413Ǻ。试求3S、3P、3D、4F各谱项的项值。
1 ~ v 2P
2S
1 6707
1 3519
E hv h
c
hc
第一激发能: E
1
1240 eV nm 670 . 7 nm
1 . 85 eV
第一激发电势:1.85V.
E hc T
电离能: E
hc 2 P 1240 eV nm (
3P 3S 2P
不考虑精细结 构时,跃迁选 择定则: △l=±1
共四条谱线
2S
3
第4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4.5 为什么谱项S项的精细结构总是单层结构?试直接从碱金属光谱 双线的规律和从电子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的物理概念两方面分别说 明之。
主线系
~ 2 S nP
第二辅线系 ~ P nS
1 2
j l s , l s 1, l s 2, , l s | l |
1 2
,l
1 2
12
第4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
4.7 原子光谱中得知其3D项的项值T3D=1.2274×106米-1,试计算该谱项之精 细结构裂距。
解、精细结构裂距(双层能级间隔用波数表示)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be4909f12d2af90242e64d.png)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第4章 字符串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字符串 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f378fcc22bcd126ff0c10.png)
第4章串习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4.1 简述下列每对术语的区别:空串和空格串;串常量与串变量;主串和子串;串变量的名字和串变量的值;静态分配的顺序串与动态分配的顺序串。
【解答】不含任何字符的串称为空串,其长度为0。
仅含有空格字符的串称为空格串,其长度为串中空格字符的个数。
空格符可用来分割一般的字符,便于人们识别和阅读,但计算串长时应包括这些空格符。
空串在串处理中可作为任意串的子串。
用引号(数据结构教学中通常用单引号,而C语言中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称为串常量,串值可以变化的量称为串变量。
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被称为该串的子串。
包含子串的串又被称为该子串的主串。
子串在主串中第一次出现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称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
串变量的与其它变量一样,要用名字引用其值,串变量的名字也是标识符,串变量的值可以修改。
串的存储也有静态存储和动态存储两种。
静态存储指用一维数组,通常一个字符占用一个字节,需要静态定义串的长度,具有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若需要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动态地改变串的长度,则可以利用标准函数malloc()和free()动态地分配或释放存储单元,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在C语言中,动态分配和回收的存储单元都来自于一个被称之为“堆”的自由存储区,故该方法可称为堆分配存储。
类型定义如下所示:typedef struct{ char *str;int length;}HString;4.2设有串S=’good’,T=’I︼am︼a︼student’,R=’!’,求:(1)StringConcat(T,R) (2)SubString(T,8,7)(3)StringLength(T) (4)Index(T,’a’)(5)StringInsert(T,8,S)(6)Replace(T,SubString(T,8,7),’teacher’)【解答】(1) StringConcat(T,R)=’I︼am︼a︼student!’(2) SubString(T,8,7)=’student’(3) StringLength(T)=14(4) Index(T,’a’)=3(5) StringInsert(T,8,S)=’I︼am︼a︼goodstudent’(6) Replace(T,SubString(T,8,7),’teacher’)= ’I︼am︼a︼teacher’4.3若串S1=‘ABCDEFG’,S2=‘9898’,S3=‘###’,S4=‘012345’,执行concat(replace(S1,substr(S1,length(S2),length(S3)),S3),substr(S4,index(S2,‘8’),length(S2))) 操作的结果是什么?【解答】concat(replace(S1,substr(S1,length(S2),length(S3)),S3),substr(S4,index(S2,‘8’),length(S2))) = concat(replace(S1,substr(S1,4,3),S3),substr(S4,2,4))= concat(replace(S1,’DEF’,S3),’1234’)= concat(‘ABC###G ’,’1234’)= ‘ABC###G1234’4.4 设S 为一个长度为n 的字符串,其中的字符各不相同,则S 中的互异的非平凡子串(非空且不同于S 本身)的个数是多少?【解答】长度为n 的字符串中互异的非平凡子串(非空且不同于S 本身)的个数计算如下: 长度为1的子串有n 个,长度为2的子串有n-1个,长度为3的子串有n-2个,……,长度为n-1的子串有2个,长度为n 的子串有1个(按题意要求这个子串就是S 本身,不能计算在总数内)。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04d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3.png)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
1、用500g烘干砂进行筛分析试验,称得各号筛的筛余量如下表:
判断该砂为何种砂,并评定该砂的级配是符合格。
2、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和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制作尺寸为100mm>100mm 100mm试件3块,标准养护7d,测得破坏荷载分别为140KN、135KN、142KN。
试求:(1)该混凝土7d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2)估算该混凝土28d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
3、某工程现场浇筑混凝土梁,梁断面为400mm×400mm,钢筋间最小净距为40mm,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工地现存下列材料,试选用合适的水泥及石子。
水泥:32.5复合水泥;42.5复合水泥;52.5复合水泥。
石子:5~10mm;5~20mm;5~30mm;5~40mm。
4、某住宅楼工程构造柱用碎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所用水泥的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为35.0MPa,已知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4.0MPa,试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cu,o及满足强度要求的水胶比。
5、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2︰4.2,W/B=0.56,实测其体积密度为2380kg/m3。
(1)试求该混凝土1 m3中各种材料的用量;
(2)若所用水泥为42.5普通水泥,粗骨料为碎石,则该混凝土标准养护到28d 其抗压强度可达多高?
6、某混凝土预制构件厂需生产钢筋混凝土大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现场施工用原材料如下: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ρc﹦3.10g/cm3,水泥强度富余6%;中砂,级配合格,ρs ﹦2.65g/ cm3,砂含水率为3%;5~20mm碎石,级配合格,ρg﹦2.70g/ cm3,石子含水率1%。
已知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坍落度为10~30mm,试求:(1)每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3)每拌2包水泥时混凝土的各材料的用量;(4)若在混凝土中掺入0.5%FDN减水剂,并减水10%,减水泥5%,求该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
7、某工程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工地一个月内按施工配合比施工,先后取样制备了30组试件,测出28d抗压强度如下表,试计算该批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强度保证率,并评定该工程的混凝土能否验收和生产质量水平。
8、某工地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水泥336kg、砂685kg、卵石1260kg、水129kg,砂含水率5%,石子含水率1%;若采用的是42.5级普通水泥,其实测强度为46.5MPa。
求:(1)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2)其配合比能否满足C30强度等级的要求?(σ=5.0MPa,αa=0.48,αb=0.33)?
9、试验室测定某工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的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标准养护28d所测得的抗压破坏荷载分别为356KN、285KN、304KN,计算该组试件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1MPa)。
10、已知某混凝土拌合物经试拌调整后,和易性满足要求,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
4.5kg,、水2.7kg、砂9.9kg、碎石18.9kg。
实测混凝土拌合物体积密度为2400kg/m3。
(1)试计算基准配合比每m3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为多少?
(2)假定上述配合比可以作为试验室配合比,若施工现场砂含水率4%,石子含水率为1%,求施工配合比。
(3)如果不进行配合比换算,直接把试验室配合比用于施工现场,则实际的配合比如何?对混凝土强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