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郁达夫的这些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活动 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 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 之不得的结果。他的真率和坦诚的自我暴露有力 地证明:人的情欲,人的天性本能,人对于异姓 的渴望追求,原本是自然的、正常的,应予肯定 (也应理智的统驭),而绝不是卑鄙的、可耻的、 罪恶的、文艺作品不可以表现的。 四、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以及狎 妓嫖娼时,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折磨、压迫, 严厉的自我谴责和良心的审判,向善的焦躁与贪 恶的苦闷之间紧张的内心冲突,时有冲动而尚思 克制,主人公始终在进行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灵 魂的净化与升华。
你的日常用品和衣服之类,全都放 在原处未动。另外还有几套新的衣裤, 是我在前些日子里为你赶做成的,你 应 该自 己 处 理 。 我 只 带 了 几 件 自 己 的 替 换衣服走,留着的,随你安排。对于 这一些身外之物,我是素来不加以重 视。 我是中国人,忘不了中国,一定得 回中国去。大概你是愿意永远留住在 南洋的了。三个儿子,既坚决说须由 你 教 养 ,我 亦 不 想 硬 来 夺 去 , 但 希 望 你 要 把 他 们 教 养 得 像 个 “ 人 ” 的样 子 。
1921年,该篇与《沉沦》、《南迁》共同 结集《沉沦》在上海出版,成为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沉沦》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
1921年6月,在东京与郭沫若、成仿吾成立 创造社。 1922年7月,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归上海, 主编《创造》季刊
◆ 烽烟满目愁煞人
1923-1926,辗转于京、徽、鄂、沪任教。 1926,返沪主持创造社,发表大量文艺论著。
郁达夫“色”与“欲”描写,与“色 情描写”的区别 :
一、它是作者自觉地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 教的叛逆精神的惊世骇俗之举,它有力地揭露了 假道学们的把戏,使他们感到作伪的困难。对于 传统的、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 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 二、不是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他以严肃的态度, 力图在文学作品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究灵与肉、 爱与欲冲突的深层奥秘。在许多场合,他笔下主 人公所感到的“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紧紧 联系在一起,这就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意义,使性、 色、欲既呈现出它作为生命现象的一面,又呈现 出它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面,进而成了郁达夫小说 暴露社会不义与罪恶的反证。
1942年,新加坡沦陷,撤至苏门答腊,化 名赵廉。 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杀害。
◆ 胡适: 郁达夫生於醇酒美人,死於爱国烈士,可 谓终成正果。有此天南血迹,遂使其文字无论 瑕瑜,并皆有光。 ◆ 胡愈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 夫的名字。 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上, 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一、郁达夫生平(1896-1945)
郁达夫,名文,浙江 富阳人。 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在小说、散文、旧体 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 方面均有独到贡献。
◆ 九岁题壁四座惊 ◆ 十年海外苦羁留 1913-1922,留学日本; 1916年奉母命成婚。
1920-1921年 发表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
◆ 国破家亡异域陨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 等报刊副刊,写作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 宣传抗日救亡。
1940年,与王映霞离婚。
Hale Waihona Puke 寻人启事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常事。汝 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 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 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 住址。 郁达夫谨启。
五、郁达夫创作的弊病
(1)虚构颓废: 以颓废为美,精神世界里残余的士大夫趣味。 (2)缺乏力度和分寸感: 真实,然而粗砺,缺乏艺术创作与个人 情绪间应有的距离。
(3)主题的单调与浅显:
— 苦闷,缺乏乐观情绪;创作风格少变化 — 主人公因沉溺于情感的宣泄而未能进入 到主体灵魂深处反省,缺乏灵肉冲突和自 我辩驳的张力。
世人若骂我以死作招牌,我肯承认的,世人 若骂我意志薄弱,我也肯承认的,骂我无耻, 骂我卑贱,都不要紧。 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 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能够了解内心的苦闷就 对了。 ——《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
四、郁达夫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1、性主题的开掘: 正视人的潜意识欲望:人性在文学中复归 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 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 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 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者 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 社会,国家,宗族等哪里会有?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 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 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 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 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郭沫若《论郁达夫》
写作重点从故事情节转向人的内心世 界,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 造成郁达夫小说主题的多重性与复杂
郁达夫的心理焦虑:
身份焦虑
性焦虑 道德焦虑 反抗焦虑
三、关于《沉沦》
——《沉沦》的主题? ——何谓“沉沦”? 主人公沉沦了吗? ——缘何沉沦? (性格 or 时代的悲剧)
沉沦:社会伦理与自我超越的矛盾
自身的伤痕:性苦闷的犯罪感 民族的伤痕:弱国子民的屈辱感 零余者 时代病: 幻灭感、无用感
◆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 1928年1月,邂逅王映霞; 1928年6月,在沪成婚; 1933年,徙家杭州,建“风雨茅庐”, 拟作“富春江上神仙侣”; 作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隐逸思想抬头。
◆ 梦中情事太荒唐 1936年,任福建省政府参议。 与王映霞感情裂变。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 抗日宣传工作。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 报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 这是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 的二十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 曾做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 我的家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 的初时,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 多未曾偿清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 的经济上,我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 天我所留下给你的,债务是没有的,你已经有足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 饱 受 过 经 济 的 苦 楚 的 , 当 你 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 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 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 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教?
创作《青烟》《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等,从抒写性苦闷转向诉说生的苦闷。
1928年,加入太阳社,主编《大众文艺》。 与鲁迅合编《奔流》。
1930年,列左联发起人之一。后退出。 “I am a writer, not a fighter” 发表《过去》《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 《迟桂花》等。创作渐呈较鲜明的政治转向。
被生活挤出轨道;不甘沉沦又无力自拔
这是一篇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赤裸裸 的人的忏悔录。……所谓丑,不过是人间的野 性的声音。
在理性与野性的参杂中,作者将一种充满自 我意识的现代性格展示给公众,赤裸裸得令人 不堪正视。 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生命和价值。
我若要辞绝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 我的心境写出来。
性。
2、“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描摹了五四时期一批觉醒而无出路的病态 知识青年形象。 3、“私小说”的创作与兴起:
— 辞绝虚伪,以真性情入文章,解剖自己 的精神世界 — 个体经验的纯文学过程(日记、笔记、 书信等)
4、叙述方法的独特:
散文化、意识流,以情绪作为贯穿全文 的核心线索。
《沉沦》的情绪叙事模式: 感伤抑郁——自伤自虐——恐惧自责—— 自羞自惭——自卑自贱——自暴自弃—— 悲愤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