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 小米口碑营销读后总结分享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77fd49bcd126fff6050b66.png)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一)没用过小米手机,一直以来只知道小米手机“一机难求”,想当然的认为小米在走“饥饿营销”。
读完吴晓波推荐的《参与感》这本书,才发现我忽视了很多内在性的关联和实质性的状况。
雷军说:“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就是我们目前的行业大势,那我们怎样才能借得东风好杨帆呢?我觉得小米的“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做爆品,就是产品战略。
因一句广告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品是基座,它是商业游戏的入场券。
按作者的话说“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的口碑”。
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容易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目前,“4G”就是我们的“爆品”,就是我们的“发动机”。
公司只有紧紧围绕4G发展,凝聚团队力量、集中主要精力、动用主要资源、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打好打赢这场决定公司未来命运和成败的攻坚战。
做粉丝,就是用户战略。
“参与感”三个字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好却不容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让用户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只有用户成为了朋友,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你的产品。
具体而言,就需要在战术层面上设计好的互动方式,2015春节微信红包的爆火就是一个好互动的例证:微信只提供红包最基础的玩法,让大家不用付出太多学习成本和时间就能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用户自然创造出各种玩法和规矩,这就是频度经济。
互动,比传播更重要。
愿意和我们互动的,一定是我们最核心的、最忠诚的客户,对这部分人我们不能怠慢。
做自媒体,就是内容战略。
大众媒体时代品牌可以没有人格,因为都是单向传播的硬广居多。
但是在社会化营销时代,品牌需要人格化,需要有“情怀”。
小米参与感读书心得
![小米参与感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2d115296edb6f1afe001f1b.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米参与感读书心得篇一:小米参与感读后感小米模式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其商业营销中渗透的互联网思维也是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借鉴,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与不喜,都是希望来吐槽,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1.口碑传播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书中提到,小米从头至今,一直是把用户的口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进行维护的,从最初的100用户,到如今6000万用户,都是通过口碑的不断扩散来积累的,最初的100用户既是发烧友,也是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分散传播,对于新的用户购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种子用户,另外也举例了谷歌的gmai几千个试用账户必须通过邀请码的体验传播,韩都衣舍的时尚快速跟进也是得到了女性在各大社交媒(:小米参与感读书心得)体的推荐,都是说明了获得好的口碑必须通过新的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分享和传播。
2.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也就是小米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全部给用户开放,让用户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小米的经营过程中来,同广大小米工作人员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打造具有粘度极高的小米社区,也就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做到朋友的关系,用户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小米。
3产品过硬,性价比最高:口碑的传播得益于要有好的产品,小米就是做到了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到了极致,因为现在的用户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你在哪个方面做得不够精细或者没有特别新鲜奇特的东西,用户是不会买你的账的,而且要求营销部的同事对于产品的了解程度不亚于工程师,也就是要真正的读懂产品的设计和理念,并翻译成用户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跟用户互动和沟通,所以要具备产品经理的思维做营销。
4.把握好口碑推荐场景:也就是用户在向新用户推荐小米的时候,这个场景该如何来定义,书中提到,小米不喜欢玩用高大上的词语或者其他噱头来进行定义,而是推荐就是用大白话和通俗易懂的话来进行口碑传播,比如,小米手机就是快,操作很流畅也很便捷…….5.服务要走心,学会讲故事。
读《参与感》读后感
![读《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15617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5.png)
读《参与感》读后感在阅读《参与感》之前,我先阅读了《颠覆式创新》和《互联网世界观》,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深刻的体会。
如今,很多人将小米的成功归结于“风口”,认为小米赶上了智能手机的浪潮,雷军在这个产业起步时就进入了。
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后来进入这个领域的老罗,也很有本事,但他的产品并没有让大众消费者眼前一亮。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小米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风口”,还因为李善友提出的基于互联网世界观的颠覆式创新,以及黎万强所说的参与感。
小米从一个小众群体“发烧友”切入,逐渐发展成为大众消费前提下的消费电子品牌。
在小米崛起的过程中,很多大品牌,如华为、深耕线下的 OV 等,都曾对小米的互联网模式不屑一顾。
但当小米从一个小虾米成长为巨大的独角兽时,这些品牌不得不承认小米的模式是可行的。
然而,《参与感》也提到,小米前期的崛起并非仅仅是线上互联网模式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新时代下人们对体验感的需求。
如今,其他品牌虽然学习了小米的线上模式,但时代已经不同了,再去模仿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
几天前,雕爷呐喊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
确实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时代。
乔布斯的初代 iPhone 如同揭开了大海贼时代的宣言,Android 的出现则让我们卷入了这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们喜新厌旧,商家们为了赚钱不断推出新产品,消费者也更倾向于 2-3 年更换一部手机。
如今,很难区分是先有需求还是先有服务,商业的可持续性促使商家不断推出新产品,而消费者则追求消费带来的快感。
《参与感》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从营销的层面讲述了小米是如何崛起的,同时也表明了照抄是死路一条。
小米通过这种独特的打法定义了自身,但它只适合小米,因为其中融入了小米的基因。
无论是三三法则,还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些理念都在思维层面给人以启发,更多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时代和所处的互联网环境,理解其内涵。
在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管理者用传统思维做产品和经营,却期望用互联网的方式融入消费群体。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ebcf0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e.png)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一、导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口碑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家以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闻名的企业,小米在口碑营销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理念。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是小米公司共享口碑营销经验的内部资料,对于了解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以及学习口碑营销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手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还可以从中汲取营销的智慧。
二、内容深度评估1. 简要概况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小米作为一家以互联网销售为主要渠道的企业,其营销策略一直备受关注。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对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口碑营销的重要性、口碑营销的核心理念、口碑营销的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
从中可以了解小米公司在口碑营销方面的理念和做法。
2. 口碑营销案例分析除了理论方面的介绍,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还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介绍了小米公司在实际营销中的应用和成果。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小米口碑营销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3. 口碑营销的未来展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口碑营销的未来展望备受关注。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也对口碑营销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
这对于了解当前营销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意义重大。
三、内容广度评估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不仅对口碑营销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讨论,还通过大量案例介绍和未来展望,使得内容具有较大的广度。
从手册中不仅可以了解口碑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还可以对口碑营销的未来发展有所预测,使得这本手册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广度。
四、文章撰写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深入剖析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探讨小米口碑营销的核心理念、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以及口碑营销的精髓。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阅读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后,我深刻地了解到口碑营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读《参与感》有感
![读《参与感》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6887b5c77232f60ddcca1ea.png)
读《参与感》有感文/石安《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这本书已经买了有一段时间了。
因为近期工作比较忙,所以内容并不是一口气读完的,而是在近半个月时间里抽空断断续续读完。
买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书名,由于小米手机过去几年的成功,尤其是口碑营销方面的成功,当这本书名中包含“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这样的字眼时,便使人有想买来一窥究竟的冲动(注:这也是成功营销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所创办的古坦科技本身就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营销服务的,对于我这样一个营销从业者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都是值得了解和学习的,况且小米无论是从甲方企业的角度还是其本身强大的营销能力和所获成绩,都使得这本书对我这样的“书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读完这本书,大体有以下几点让我有感于怀:1、互联网七字决“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也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得意之作,也有石安非常欣赏的一句话。
其实无论是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专注都是非常重要和有力的利器。
荀子早在2000年以前就在他的《劝学》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当我们观察众多隐形冠军企业时也同样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质就是“专注”。
而极致的意思就是做到非常好,好到足以让你的目标对象喜爱和感动。
把事情做到极致是体现专业度和提升用户信任度的重要手段。
按这本书作者黎万强的表述,则是“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口碑。
互联网上唯口碑者生存”。
如何做好口碑是这本书的重点,在书中有大量篇幅做了不错的叙述,值得细读。
2、创业成功三大因素之大市场、好团队、钱巨多。
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创业者是幸福的,但我认为,三个条件中排在越后面的实践中能做到的难度越大,进入大市场容易(甚至俯拾皆是),拥有好团队不易(君不见太多企业或者创业者倒在这上面),而能拥有第三个条件“花不完的钱”在我看来绝对是凤毛麟角的稀有生物。
《参与感》读后感范文
![《参与感》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d140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7.png)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与感》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与感》读后感1《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作者,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20xx年8月份拿到这本书,封面是一头会飞的猪,橙黄色,简单而耀眼。
直到最近我才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宠幸太晚的感觉。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质感很好,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正版书。
不说假话,这是我看到的从装订到纸张再到排版设计都是高水准的图书。
纸质光滑带感,一摸就知道没作假。
段落没有采用书籍惯用的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的格式,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号常用的两端对齐且加大了段前段后距的格式。
颜色也不花哨,黑色或者黑色加粗。
嗯,作为一个读者,觉得阅读体验很好,清晰且有设计感。
其次,这本书真的很简洁有料。
简洁,是指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画蛇添足,没有凑字数,没有不必要的广告或者图片。
有料,是指虽然简单但是该有的都有,而且某些地方还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
比如,我就特别喜欢这本书每个章节的插图,和文章的主旨很搭,而且能够感觉到每一幅插图都是花了心思去设计的,带着诚意。
后来了解到作者是设计出身才恍然大悟,作为一个设计者当然会让自己的作品带上该有的设计感。
以上这两点虽不是大多数读者关注的点,但我在看书的过程当中确实被这本书文字以外的东西吸引到了,试想一下,如果一本书能将形式美做到让读者惊叹,对内容的品质要求又会低到哪里去呢?突然想起了书中讲到小米手机包装盒的例子。
小米手机包装盒的成本价是平均价的三倍多,高档纯木浆牛皮纸制作,且经过大量的试验,30多次的结构修改才呈现出最后简约而令人惊艳的样子。
据说小米手机包装盒能够承重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书中有图为证。
看到这里,我一点也不惊讶,我曾经也是一位小米手机的用户,虽然不敢说手机本身有多好,但包装盒确实很有质感,作为小小收纳盒也是很不错的呢。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a0cbe39e314332396893e2.png)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参与感》这本书的部分内容,首先谈谈我对书名的理解,我觉得参与感就是和大众互动,发动大众的力量,让大众参与到活动中。
我主要读了序言、参与感篇、产品篇、品牌篇等前半部分的内容,我就大致谈谈我对前部分的感悟。
首先是序言部分,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小米董事长雷军说:“创办小米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不管这个公司未来能做多大,我们一定要把小米办成一个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公司。
老板跟每个吃饭的客人都是朋友。
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方式。
”这就是小米经营的思维模式。
他举了个例子说:“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这里就说到用户的参与了,也就是说只有用户参与了,才能做出好的产品,用户的口碑可以为产品做宣传和营销。
接着就是参与感篇,主要有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口碑的铁三角、参与感三三法则三部分内容。
这部分我总结为两个字:口碑。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家都喜欢把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发布在网上,这样就为产品的宣传奠定了基础,那么创造口碑的人就是小米的用户,因为用户是站在大众的角度,她们更具有说服力。
让用户参与其中,是小米让口碑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上快速引爆的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有好的口碑营销呢,那就要有好的产品、善于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宣传、以及和用户成为朋友关系,让用户对其有高度信任感,这样才可以使口碑传播越广。
要想让用户有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要想做到这样,作者总结了以下口碑武器即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产品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要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用户和员工成为“产品的代言人”,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节点,引导用户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a26c8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a.png)
《参与感》读书有感
初识小米,源于其“为发烧而生”的广告语和颇具创意的第一场手机发布会。
当年,雷军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产品理念,吸引了众多关注。
如今,小米已成长为一家市值百亿的企业,产品多元化,用户数量更是高达数千万。
尽管我尚未使用过小米的产品,但从其创立至今,关于它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其曝光率也始终居高不下。
在我看来,小米的成功得益于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真言,而口碑则是其中的核心。
小米既不将用户视为上帝,也不视自己为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将用户视为朋友,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让用户愿意为其口碑传播。
而用户的参与感则是实现快速口碑传播的关键所在。
小米不仅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还通过举办爆米花、米粉节等线下活动,为有着共同爱好的发烧友们提供了一个互相结识的平台。
此外,小米还特意制作了向最初的 100 个用户致敬的微电影等,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此外,小米对用户的服务理念也值得一提。
它积极培养员工成为用户,只有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身处地地为用户着想,满足其需求。
用户最关心的是什么?答案是“快”!这是所有用户的心声,没有人愿意在漫长的等待中维修手机,效率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雷军的一句话令我十分欣赏:“对自己不满意的行业,就自己开创满意的事业。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参与感》无疑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营销宝典。
我要为阿黎的十年守约点赞!。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f8d57b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d.png)
《参与感》读后感在我看来,《参与感》的核心是三个关键词:产品、互联网和人。
首先是产品。
小米的产品设计理念类似于无印良品,追求极致,这使得产品能够很好地支撑起围绕其展开的后期“加工”。
与产品相比,全书更吸引我的是“人”这个话题。
这里所说的人,主要包括三类:粉丝、员工和路人。
粉丝又可分为资深粉、活跃粉和一般粉;员工则根据工种进行划分。
对于粉丝,小米对其极为重视,尤其是资深粉或发烧粉。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粉丝营销中,“和用户做朋友”是书里主张的理念,由此衍生出了“橙色星期五”用户工程师互动的用户模式、“保证好用、努力好看”的用户体验、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的品牌路径、每个用户都是明星和每个用户都是代言人的感言等一系列策略。
员工,或者说是团队,小米以加班文化而闻名。
这背后是对团队的有效激励。
那么,小米是如何激励员工的呢?它采用了用户、荣誉、环境和归属感等方式。
可以说,小米成功地将这些人“组织”了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影响下的人群的心理特征:一是存在感。
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不同,高矮胖瘦、言语谈吐等因素很容易使每个人彼此区分。
在互联网上,如何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区别于他人,展现自身的存在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感等同于炫耀(非贬义),而小米的传播方式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帮助用户找到了许多围绕产品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素材,用户在分享的同时也宣传了产品。
二是归属感。
即给予团队和用户以归属感。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也无法成为中心。
人们都有寻找组织的心理期望,小米通过一系列产品化活动和论坛,成功地营造了这种归属感。
三是荣誉感。
或者说是特权,是存在感的升级或高端享受。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
”最早的“特权”是 F 码,在小米的饥饿营销策略下,F 码给予老用户极大的精神享受。
随后的小米微电影、爆米花活动用户代表个人秀等,都为特定人群提供了强烈的荣誉感。
参与感读后感_参与感读书心得五篇
![参与感读后感_参与感读书心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dd76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4.png)
参与感读后感_参与感读书心得五篇参与感读后感一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
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
书中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深深吸引和启发我。
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
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互联网最新知识。
读了《参与感》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小米的成功在于:与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参与产品开发,让粉丝称为专家的所谓参与感。
要达成参与感小米做到了:1、有极致爆品的产品。
2、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3、有互联网思维的服务。
一、创造极致参与感的产品。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起具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手机,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代替PC,智能手机一片蓝海,小米推出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平价机占尽天时地利。
虽然现在四处都乱糟糟,但能静下心来以工匠的精神去做一部手机一件家具的企业真的不多,小米这股要把产品做精做透的精气神,值得很多人很多企业学习。
小米通过互动论坛,开放产品开发的需求、测试和发布让用户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每周改进产品。
小米产品的研发强调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为了设计一个好的产品小米的团队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意见,更改、打样测试中。
如小米的包装盒在整个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做成让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的手机包装盒。
小米团队研发极致参与感的产品就是在不断的改中,敢于改中创造的。
二、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炫的产品,我们能保证自己就玩的比小米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们看到小米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的时候,我们敢拍着胸脯说我们就能比小米玩的转吗?就能想到像“致青春”一样的经典创意吗?另外小米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一起进行,不会跟风去开通各种营销渠道或者宣传路径,而是既然开通了某个渠道就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小米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顾客反馈问题的几分钟之内,迅速召集同事研究案例并回复顾客对应的处理意见,我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也可以吗?小米的员工不仅仅是手机发烧友,他们还是各种创意点子,各种好玩发烧友,因为他们的第一感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米粉丝的反馈,如果没有这样的员工,仅仅靠老板发烧,各种创意也玩转不起来。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6affb984254b35eefd34c9.png)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到场感:小米心碑营销外部脚册》读后感(一)出用太小米脚机,不断以去只知叙小米脚机“一机易供”,念固然的以为小米正在走“饿饥营销”。
读完吴晓波举荐的《到场感》那原书模板,才领现尔无视了不少外在性的联系关系战本质性的情况。
雷军说:“站正在台风心,猪也能飞起去”,那便是趁势而为、乘势而上。
“互联网+”的快捷开展便是咱们今朝的止业年夜势,这咱们怎么能力还失春风孬杨帆呢?尔感觉小米的“作爆品、作粉丝、作自媒体”有不少值失教习战鉴戒之处。
作爆品,便是产物策略。
果一句告白便购置产物的时期一来没有复返了,产物是基座,它是贸易游戏的进场券。
按做者的话说“只要博注,您能力作到快,能力作到极致;只要作到极致,才会有孬的心碑”。
产物线没有聚焦易以造成规模效应,资源太扩散容难招致到场感易以睁开。
今朝,“4G”便是咱们的“爆品”,便是咱们的“动员机”。
私司只要牢牢围绕4G开展,凝聚团队力气、散外次要精神、动用次要资源、翻新方式战伎俩,能力挨孬挨赢那场决议私司将来运气战成败的攻脆和。
作粉丝,便是用户策略。
“到场感”三个字看起去简略,但要念作孬却不易。
正在互联网时期配景高,从产物的研领到营销,企业应该初末异用户正在一同,让企业的每个环节皆有效户去到场,让用户异咱们一同考虑,一同挨闹,一同据守。
“到场感”能分散的暗地里是“信赖向书模板”,只要用户成了伴侣,才会来维护您的产物,入而来举荐更多的人去意识您的产物。
详细而言,便须要正在和术层里上设计孬的互动方法,2015秋节微疑红包的爆水便是一个孬互动的例证:微疑只提求红包最根底的弄法,让各人不消支付太多教习老本战工夫便能玩起去,正在玩的历程外,用户做作发明没各类弄法战端方,那便是频度经济。
互动,比流传更重要。
乐意战咱们互动的,必然是咱们最焦点的、最虔诚的客户,对那局部人咱们不克不及怠急。
作自媒体,便是内容策略。
群众媒体时期品牌能够出有人格,果为皆是双背流传的软广占多数。
读《参与感+小米案例》后有感
![读《参与感+小米案例》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1a4ff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d.png)
读《参与感+小米案例》后有感读《参与感》后有感项目二部彭俊杰小米从网络营销起家,却也是经历了好几年多的核心用户累积期,也有创始团队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累积,若没有这样的耐心,就算今天引进C2B模式,也不会明天就产生实效,不过是多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下面我会着重说一下本书的前半部分。
关于互联网营销规则,参与是方法,口碑为王道。
信息对称让用户用脚投票的能力大大增强。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书中提到的口碑的铁三角理论:产品好比发动机、社会化媒体好比加速器、用户关系好比关系链。
我觉得参与感式消费是最终目的,功能式和体验式、参与式,最终都是为了打造参与感式消费。
所以我们做产品做电商就要学会做爆款,做粉丝,做自媒体;做宣传就要学会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等等。
关于产品,用户是核心,做极致产品,做完美团队传统市场下用户和产品之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参与感能扩散的是信任和依靠,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的方式。
对于用户参与,我们应该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我们探索的需求有四个层面的:1、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高频高量的需求;2、收集还没得到满足的用户需求;3、发现刚开始萌发的用户需求;4、开发用户深更层次的需求,引导市场。
作者提到把活动产品化,把产品活动化:就是要把活动当做产品设计一样重视,向产品中植入活动的参与功能,让产品及宣传更具有“可玩性”,实现参与感。
对于团队打造我们得重视再重视,就像乔布斯说的: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关于品牌,重视每一个用户,搞创意,抢声势,做互联网思维的推广。
用户做选择时,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然后选体验。
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后,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参与感》阅读感想
![《参与感》阅读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569d1b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9.png)
《参与感》阅读感想读完《参与感》这本书,说实话,第一遍通读的时候,我还是感到非常激动的,因为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又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然而,当我第二遍再次选读时,那种兴奋感却不如第一次那么强烈了。
我发现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只是浅尝辄止,再也找不到让我特别激动的点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其中的部分内容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当然,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因企业而异的,毕竟每家企业的“体质”都不同。
更何况小米是由一群搞互联网的专业人士创办的,从一开始整个企业的氛围就与其他企业大不相同。
书中提到的产品要先做爆款,其次是好用,最后才是好看。
这些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只不过小米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并显示出了最大的效用和影响力。
关于社会化营销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当然,小米公司的社会化营销与普通公司的肯定有所不同。
普通公司哪里有能力去找腾讯这样的大公司谈合作呢?而且,产品的特殊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不是快消品,或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那么密切的关联,没有那么大的用户基数,又怎么能吸引来那么多话题供用户参与互动呢?此外,书中关于产品文案和设计、以及发布会的一些内部信息,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我一直很好奇大公司内部的做法是否真的如此高大上,员工的想法是否真的如此犀利。
现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略微缓解了一些自卑心理,嘿嘿,还有一种偷窥别人秘密的感觉(书都已经出版了,还偷窥什么呀~)。
阿黎笔记部分中的那句“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所创造的产品,如果没有使用者,那么它们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如何让使用者喜爱这些产品,关键就在于它们能否在使用者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能否安抚和慰藉他们的内心。
当我们欣赏那些传承下来的历史文物、字画古玩时,无一不被它们所打动。
我想,这就是慰藉人心的力量吧。
这些物品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读《参与感》读后感
![读《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22567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6.png)
读《参与感》读后感
一本真正的好书,其思想应经受得住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能为读者揭示真谛,并让其从中受益。
而商业炒作的书籍,则是借助某个热门事件,构建出关于该事件为何成功或失败的理论。
由于结果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因此从结果推导出来的原因,一般来说听众都会接受,并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是结果主导型的。
那么,小米究竟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呢?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这是由众多偶然事件相互组合而成的结果。
而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也有自己的思考,并提炼出了参与感、口碑和互联网思维等概念。
但这些真的是小米成功的关键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小米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性价比,那么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这运用了蓝海战略的几个基本原则。
通过对重点价值进行大量投入,同时减少非重点价值的投入,最终形成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结构。
例如,在手机的运行速度、屏幕和外观等重点价值方面,小米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然而,在手机的声音方面,小米手机的音质与苹果手机相比确实存在差距(只有使用森海塞尔等高端耳机时才能有强烈的对比感),因此小米在这里削减了成本,同时在广告投入方面也借助新型媒体进行了节省,从而实现了最终的高性价比。
而国内其他低端手机则在追求低价的过程中,全方位地采用低配置,导致手机的核心价值,如屏幕和运行速度都非常差,这给消费者留下了很差的印象,使得这些手机直接沦为地摊货。
整本书基本上都在介绍小米的各种优点,而对于小米所犯的错误,这些对于创业者来说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书中却只字未提。
因此,此书无疑是一本典型的借助小米事件进行炒作、贩卖虚构理论的作品。
对于这样的书,我只能表示鄙视!。
初中读后感小米口碑营销——《参与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小米口碑营销——《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d8c3ff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5.png)
小米口碑营销——《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是2014年8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本书由雷军亲笔作序,重在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是:了解小米,必读本书!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作者回顾了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至2014年的诸多历程,将小米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成功进行了总结和归因。
因为作者主要负责MIUI系统和后来产品的营销,所以文中也就重点对以上几点进行了主要分享,里面有些十分具体的案例,看来也是极为有趣。
对于想要了解小米在这期间成功的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可不读。
我主要就文中读后的几个重要理念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聊聊小米的关注点“口碑”,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来看的确如此,口碑的确太重要了。
借助于智能手机的便利,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一下子把全国近10亿体量的人群推到了移动互联网宣传的第一线受众中来,此时由于信息的便利性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每个信息在普通受众人的脑子里停留的时间很难长久,如果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他信息瞬间就会将原来信息覆盖、抹去。
2008年的时间雷布斯能看到这个点真是厉害。
其次,我们来看看小米的“口碑武器”,即“参与感三三法则”。
文中重在强调“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说白了就是让身边的人群一起融进自己产品的制作人中,把作品变成大家共同的作品,毕竟别人做的东西我们可以随便批评、对比,但是自己的东西嘛,哪有不抱有欣赏的眼光的呢,这一招真的是够绝!够牛!够套路!在这个“参与感三三法则”里面,其中有两个点。
一是小米的“三个战略”,即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二是小米的“三个战术”即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所谓的“做爆品”,就是把产品打造成目前公司能做的、自己粉丝想要的、超出市面同等级最好水平的,这些成了,产品就成为了粉丝群体见到不得不买的产品了,一下子在产品粉丝的带领下吸引了普通群众较多的注意力,瞬间成为了“爆品”。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7e0805bb68a98271fefa97.png)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不要迷信大师,不要 迷信灵感,极致产品 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 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 的,牛逼的背后都是 苦逼。 小米PPT,修改白遍。 包装盒,设计六个月, 30多版本修改,上百 次打样,做了一万多 个样品。
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
有创业心态,就会自 我燃烧 对所做的事要极度喜 欢,就有更高主动性, KPI考核就成浮云。
设计管理三板斧
坚持战略 死磕到底 解放团队
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
对热爱的感悟,希望 能一直保持热爱 如果不是热爱,很难 想象是什么支撑罗丹 直到去世前还在为了 一个已经持续了37年 的雕塑继续工作
罗丹的《思想者》和《地狱叩门》
小米办公室
谢谢!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员工成为公司粉丝, 员工让身边朋友也成 为公司粉丝
和客户做朋友,全员 泡论坛和客户沟通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 户就会回报爱,用户 的爱会持续激励团队!
不是劈开脑海 而是潜入大脑
我是谁?产品定位
以前是竞争思维,现在 是产品思维 劈开脑海的典型做法, 试图洗脑式教育用户, 长期狠砸广告 潜入大脑是口碑推荐, 让用户参与进来 产品的价值是把产品做 到极致
参与感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小米联合创始人 黎万强
粉丝效益让猪也能飞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 事要“顺势而为”,如果 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 “猪”,那行业大势是 “台风”,还有用户的参 与也是“台风”。
小米核心点 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 产品。 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 传播和营销。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设计放在什么现 场给谁看?
一图胜千言
今天是个读图时代, 能用图片表达,就 不要用文字 网站就相当于“店 面”,卖产品首先 是卖图片 电商在核心事件的 传播上也尽量要使 用图片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592863910ef12d2bf9e77c.png)
三个战术: • “开放参与节点”:小米手机1代,2代,3代坚持开放购买 • “设计互动方式”:用户在线预约购买资格,再参与周二抢购 • “扩散口碑事件”:①每次开放购买结果公布,②预约分享,③晒单赢免单活动
3、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潜而入用户大脑,就是说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用户体验创新潜入和渗透,不是广告 式的,而是渗透式的。
投放长达一分钟的广告片《我们的时代》,该广告中间没有植入任何小米产品广告,仅在 开始和结尾出现小米公司LOGO及为发烧而生的口号。
5、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让自己的平台成为自媒体。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 是媒介来找你。其中,内容很关键。
做法: •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代言人,要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
案例三:微信公众号【杜蕾斯】,被称为最牛逼的文案大神。把平台打造成粉丝最放松的地方, 若端着,粉丝就会无感。
3 是“要互动”,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如果光顾着自己,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生活就不可能和 谐。好比只光传播,对粉丝的反馈爱理不理,那粉丝怎么会爱上我呢?
案例四:微信公众号【uiue实验室】。利用节假日与粉丝活动互动,增加粉丝黏性;与粉丝进 行交流互动,活跃氛围。
• “做粉丝”(用户策略):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让粉丝在好友圈进行传 播,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
• “做自媒体”(内容策略):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 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引导用户来进 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参与感 — 笔记
小米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因为社会化媒体下的口碑传播,核心关键词是“参与感”。小 米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来完成产品研发、产品 营销和推广和用户服务。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书笔记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860d3110a6f524ccbf8590.png)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开篇那句“台风口上,猪也能飞”,诙谐的表达,却是完美的全是了凡事要“顺势而为”的理念,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书中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经营者要发现和参与消费者消费理念向参与式消费的转变。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小米自认为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小米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发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就是产品战略。
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
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1”后面的“0”。
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而如果产品给力,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也不会太难看。
因一句广告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品是基座,它是商业游戏的入场券。
按作者的话说“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的口碑”。
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容易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目前,“金融”就是我们的“爆品”,就是我们的“发动机”。
公司只有紧紧围绕金融发展,凝聚团队力量、集中主要精力、动用主要资源、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打好打赢这场决定公司未来命运和成败的攻坚战。
做粉丝,就是用户战略。
“参与感”三个字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好却不容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让用户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只有用户成为了朋友,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你的产品。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8673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6.png)
《参与感》读书有感一、口碑的铁三角作者认为,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
小米公司通过“口碑的铁三角”来打造好口碑,即产品、社会化媒体和用户关系。
产品是口碑的发动机,好产品是基础;社会化媒体是口碑传播的加速器,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快地知道;用户关系是口碑传播的关系链,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二、参与感三三法则作者提出了“参与感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
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作者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而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小米公司通过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等方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三、产品篇作者认为,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在产品设计中,要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要确定为谁设计,这样才能明确设计的方向。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是产品设计的两个重要方法,活动产品化是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产品活动化是指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四、品牌篇作者认为,做品牌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这关乎定位。
在品牌传播中,要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忠诚度,到了足够的量级后,再投入去做知名度。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我们和用户一起玩,让用户参与进来,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五、新媒体篇作者认为,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
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7cb7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7.png)
《参与感》读书有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实属不易。
而《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人深入思考、受益匪浅的佳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互联网思维和口碑营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用户参与和体验的高度重视。
印象最深的是 MUJI 的那张海报,一个人,在世界的尽头。
MUJI 的简洁风个人很喜欢,尤其是在生活中已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需要处理的时候,回到家,只想看到干干净净、为数不多的好物。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这是本书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来塑造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对称,消费者也更加理性和成熟。
在这个背景下,口碑成为了企业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的关键。
小米正是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
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发动机是产品,加速器是社会化媒体,关系链是用户关系。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口碑传播的核心。
产品是口碑的基础,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社会化媒体则是口碑传播的加速器,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扩散,可以让口碑更快地传播开来。
用户关系则是口碑传播的关键,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用户关系,才能让消费者愿意为企业传播口碑。
“快”。
“好看”、“开放”是小米的三个口碑点。
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
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是和用户做朋友,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信任和情感上的联系,从而实现口碑传播。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在全民娱乐时代,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小米通过参与感三三法则,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过程中,从而实现了口碑传播和用户参与的双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感
2
产品篇
3
品牌篇
4
新媒体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2
产品篇
为谁设计
好用
好看
•诠释
为谁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是正确定位产品好用,好看的方向. 好用与好看之间,好用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看分两个阶段,一是个性漂亮,二是风格化,让设计变得系统独特而优雅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活动产品化
产品活动化
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 告的建议: 1、要全网互动,把电 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 二次传播; 2、信息越简单越好, 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 能广告; 3、选择最大平台集中 爆破
我们的时代
目录
1
参与感
2
产品篇
3
品牌篇
4
新媒体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品牌战略
• 新营销第一步是让公司成为自媒体,坚持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劈开大脑与潜入大脑
劈开大脑的做法是把洗脑做到极致,如保健品,保险业等;潜入大脑不 是广告式,而是口碑渗透,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台风口,猪也能飞”——是顺势而为的理念。行业大势是“台风”,用户粉丝的参与及口碑传播也 是“粉丝”。圈住第一批铁杆粉丝,进而影响带动更多的粉丝。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因 为某个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参与感:口碑的铁三角
口碑的铁三角
产品
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 的0,没有前者全无意义。 好的口碑需要让更多人的更快的知道, 社会化媒体是更高效的传播渠道。 和用户做朋友,让员工成为产品的用 户,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与用 户做朋友,让用户参与进来一起玩。
产品
社会化媒体 用户关系
发动机
社会化媒体
积累了数千万互联网活跃用户后,在央视春晚期间砸了6000万投放《我们的时代》 一分钟品牌广告片,借力去触及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透。比如请明星做代言,其媒介投放资源应该是5倍甚至 10于代言费。
提前一周网络 首映
好的广告也是 产品
春晚广告播出前
春晚传播叠加
金蛋 小米官网:“我们的时代”海报微博分享 小米官方微博:“我们的时代”话题 MIUI:主题音乐手机铃声专题
先做服务
讲人话
让用户产生内容
小米通过新媒体营销,建立起了拥有数千万用户的自媒体矩阵,除了传播的价值之外,因 为与用户亲密接触,更好的接受用户的反馈建议,优化产品与服务。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1、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 三 大 经 验 2、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 3、一定不要刷屏!
运营思维
把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 品的功能.
每周二12点开放购买活动 活动打包成产品,持续改进 活动成为用户广泛传播的话题 • 每周二开放购买,顺利买到的用户,
会通过社交化媒体分享购买成功的喜 悦,或设置环节,增加用户的参与感。
示例
产品升级,通过升级公告公布 视频教程,看完还可去论坛交 流;系统升级重启后会有消息 提醒分享等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目录
1
参与感
2
产品篇
3
品牌篇
4
新媒体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互联网手机
小米手机定位为互联网手机,产品形态是活的,根据用户的意见每周更新;产 品发行依赖于新媒体;商业模式以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主,而非硬件利润。
竞品思维与产品思维
竞品思维关注的是对手,而非用户;互联网思维讲“专注、极致、口碑、 快”,关注的是产品所创造的的价值,把产品做到极致。
在QQ空间首发红米手机:2013年7月29日下午,在小米手机QQ空间突然发出“小米手机神秘产品
QQ空间独家首发”的图片,引起媒体猜测是否腾讯要入股小米。 随后展开红米手机预约活动,30分钟100万用户参与价格竞猜活动,3天内超过500万用户参与预约,开放购 买1分30秒内10万台红米手机全部售罄。
微信的新玩法
用户关系
只有专注,才能做得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 到极致,才会有好的口碑。
加速器
关系链
参与感:参与感三三法则
功能式
>
品牌式
>
体验式
>
参与式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变化
参与式是更深入的体验,满足消费者“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建立一 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参与感:参与感三三法则F
让媒介来找你
• 传统营销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让媒介来找你,但是 内容是关键。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能享受服务是用户 关注企业的动力,应该用用户角度思考社会化媒体运营。 •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讲人话,三大原则:有用,情感和互动, 不讲废话,讲人话,并引导用户分享扩散,一起玩。 • 引导用户自发产生高质量的内容,并通过社会化媒体二次多次传播扩散。
在微信举行小米3专场:2013年底,微信上限微信支付功能,小米手机在微信做了小米3专场,9分55
秒售完15万台手机,粉丝增长180万,总粉丝达到440万。
腾讯房产烟台站内部分享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
如果把创业者录
1
参与感
2
产品篇
3
品牌篇
4
新媒体
参与感: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1
参与感
互联网思维 就是口碑为王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专注
极致
口碑
快
新浪微博邀请码 体验好的产品后,用户自发传播,口碑营销作用下越卖越火
为每一个需要长期运营的微博话题都配备专人来运营 日常每天发布微博不能超过10条 投入重兵,配备完善的产品经理、主编和编辑
微博活动:我是手机控:让用户炫耀至今玩过哪些手机,整理自己的玩机经历,100多万用户参与。
150克青春
2012年5年,小米准备发布小米手机青春版,在微博上尝试做一次产品发布会。提前一个半月在 微博预热了一系列“150克青春”的话题插画,7个合伙人一起参与拍摄《150克青春》的短片, 拍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式产品海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把小米情怀发挥的淋漓尽致。
战术执行
基于功能需求开放节点 开放要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 互动方式:简单、获益、有趣、真实 把互动方式持续改进 产品内部的用户扩散机制:工具、自 娱、炫耀 官方做关键公告及事件深度扩散
战术效果
参与人的数量 参与感的持续性 互动的广度 互动的深度 事件的扩散度 转换率:点击、加粉、注册 、购买等
目录
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 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小米微信运营经验:
1、服务为重,开发客服后 台,尽量做到客服自助信息 智能化回复,人工处理占 10%; 2、后台设置自动抽奖功能, 吸引用户持续参与活动; 3、小米微信公众账号粉丝 60%来自官网引流,30%来 自微信自由活动推广,10% 来自外部合作; 4、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来 快速增长粉丝。
参与感三三法则 战略执行
只做一个 做到第一 先让员工成为粉丝 先做服务 粉丝获益:功能、信息、荣誉、利益 内容质量:有用、情感、互动 引导用户创作内容
三个战略 “做爆品”的产品战略 “做粉丝”的用户战略 “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 开放与参与节点 设计互动方式 扩散口碑事件
战略效果
海量的用户规模 公司资源的聚焦 信任度 用户关系的强弱 内容传播的速度 内容传播的深度
年轻人的QQ空间
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传播阵地,却是年轻人的第一传播阵地
25岁以下用户群,喜欢上传照片,用手机拍照比例接近70%。
比微博更年轻的 用户群更喜欢点赞,
单纯的表达他们对某一件 事情“知道了”或“还不 错”的感觉。
内容里外部链接 点击率更高可以将
QQ空间的流量大量导入小 米官网,对于电子商务的 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做品牌如何能少花钱办大事?
明星创业团队 与苹果一样的供 应商 产品性能“不服 就跑个分” …… 高效娱乐化的 视频与段子, 促使网络疯传, 如盒子兄弟等
小米创办初期传播策略
正面
侧翼
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要有幽默感, 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盒子兄弟:小米手机3包装盒的搞笑传播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把活动当做产品来设计和运营。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小米手机3包装盒
整个设计团队历时6个月;经 过30多版结构修改,上百次 打样; 做了1万多个样品。
●发布会演示文稿
撰稿组5人工作一个半月; 任何细节都经过反复讨论; 文稿修改近100遍;
发布会开始前半小时,雷军
提前到场,要求设计师再修 改。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