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铁路客车空调车厢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铁路客车空调车厢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项目名称:《铁路客车空调车厢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班级测控学号15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一、写报告前,请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报告说明》。

二、打印装订要求1、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并左侧装订,一式1份,并同时上交电子版(电子版上传邮箱123244**********)。

《课程设计报告说明》页也打印。

2、课程设计概述部分占一页;课程设计内容长度根据实际需要填写;结论和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单独占一页。

保证打印格式工整。

三、报告内容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结合实际自己写,不要雷同2、课程设计要求按下发的设计题目写3、课程设计原理简要说明所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4、课程设计内容这是课程设计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概括整个课程设计过程。

(最好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画出相应的流图、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

)一、课程设计概述二、课程设计内容图1 Pt1000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原理图如图1与三个电阻接成电桥。

当温度变化时,使得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位发生变化,经过运算放大器放大之后输入到Atmega16单片机进行AD转换。

由于单片机的参考电源,而电桥在温度变化为20~28°C,所以确定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7,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运算放大电路的电阻按以下公式确定:Rt——温度为t时铂热电阻的电阻值,Ω;t——温度,℃;R——Pt1000在0°C时的电阻1000 。

A——分度常数,A=0.0038623139728B——分度常数,B=-0.000000653149326262.STC89C52(最小系统图)(1)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对于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系统的性能。

目前常用的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有R407C、R134a和R410A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低毒性、低燃烧性和良好的热力性能,能够满足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对制冷剂的要求。

其次,设计铁道客车空调系统需要考虑合适的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系统的风量设计应能够满足车厢内部的空气流通要求,以保证车厢内的空气新鲜、舒适。

同时,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根据乘客需求自动调节车厢内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风量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结合控制算法实现精确的控制。

此外,优化空调系统结构也是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空调系统设计中,空调设备通常安装在车顶上,这样的设计存在噪音和空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底部进风和顶部出风的结构,通过底部进风引导新鲜空气,然后通过顶部出风口均匀分布到车厢各处。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乘客体验。

此外,为了增加空调系统的能效,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定速压缩机,效能较低。

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车厢温度的需求,实现压缩机的自动调速,保证能效的同时减小噪音和磨损。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上述设计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在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也有应用。

例如,可以采用热泵技术,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将室外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供给车厢的加热系统使用,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冷剂、设计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优化空调系统结构、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等。

这些设计技术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送风量计算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送风量计算
k g一 1 5 . 4 6 g / k g )= 2 4 9 8 4 g / h
以国内 B型车为例 , 车体传 热特性 见表 1 , 车体 围护 结构
传热特性 : 表1 车体 围 护 结构 传 热 特 性
位 置 车 顶 左 侧 右 侧 前 端 后 端 地 板 左 侧 右 侧 车 壁 车 壁 吾 氍 吾 矗 窗户 窀
车厢内外 空气参数查 表计算 : 根据 空气 的性质 , 只要 已知 其温度 、 相对湿度 、 含湿量 中任意两个 , 即可查询第 三个参数及 其焓值。 因为室内及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均 已确定 , 则查湿空 气 焓 湿 图 得 到 的数 据 见 表 3 。 车 体 内外 空 气 参 数 ( 脚 标 W标 识
热量来 自人体散热 、 设备 发热 、 太 阳辐射 热 、 车体传 热等 , 水分 来 自人体排汗及新 风。为保证处 理后 的空气能 维持车 内舒适 环境 , 空调机组 的制冷过程 沿热湿 比线进行 , 即达到将 多余热 量及水分同时去除。下面对热负荷及湿负荷分别进行计算 。
1 热 湿 负 荷计 算
关键 词 : 轨 道 车 辆 ;空调 机 组 ; 送 风 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2 0 1 4 .
1 . 2 湿 负荷 计 算
随着轨道交通 的发展 , 列 车环境 的舒适性越来越 受到乘客
为室外空气参 数 , 脚 标 n标 识 为 室 内 空 气 参 数 , 脚 标 S标 识 为
此, 合理的送风量的设计值是 空调机组 的重要 参数 , 对乘 客舒
适 性 有 重 要 的影 响 。
参考标 准( ( T B / T 1 8 0 4— 2 0 0 9铁 道客车空调机组》, 当室外 空气参数为温度 3 3 %、 相对湿度 7 0 %时, 车 内空气参 数需 保持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南晓峰;桓晓锋【摘要】阐述空调制冷系统部件的参数选择及其对客车空调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制造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客车;空调系统;部件选择;设计计算【作者】南晓峰;桓晓锋【作者单位】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450016;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5+1.02客车空调系统按压缩机驱动方式分为独立式(空调系统自带发动机)、非独立式(空调系统由客车发动机驱动)和电力驱动式。

考虑到降噪、减重以及经济性等原因,目前大多数客车都选择非独立式空调。

非独立式空调系统是利用整车发动机的一部分功率,通过制冷剂周而复始地气化、液化把车内热量带到车外,以实现降温的目的;同时,由于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车内空气流经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露水并流经车外,以实现除湿的目的。

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

目前空调系统所使用的压缩机均为容积式制冷压缩机,主要分为曲轴连杆式、斜盘式和涡旋式等。

目前中小型客车上主要使用的是排量较小的斜盘式和涡旋式;大型客车空调则需要使用排量较大的曲轴连杆式,即往复活塞式。

部分大中型客车由于结构限制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双系统或者二拖一的形式。

双系统即是由两个斜盘式压缩机各自组成的两套相同的空调系统共用一个顶置外壳;二拖一系统则是一套空调系统使用两台压缩机并联。

压缩机转速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及两者间的传动比。

根据发动机附件的传动布置情况,发动机曲轴带轮总是大于压缩机的带轮,即压缩机总是比发动机转得快。

压缩机排量L与蒸发器产冷量Q0以及压缩机转速n之间的关系式:式中λ为压缩机输气系数或容积效率(等于压缩机实际体积流量Vr同理论体积流量Vt的比值);ν″为压缩机吸气口处制冷剂蒸气比容,m3/kg;n为压缩机转速,r/min;x为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的干度,一般取为0.15;γ为制冷剂在相应蒸发温度下的气化潜热,kJ/kg。

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的电算法

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的电算法

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的电算法
凌均成;刘蔚巍
【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8)001
【摘要】介绍利用计算机对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建立空调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绘制流程图,根据实际经验指出了编制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
CA25B型空调餐车为例,利用所编程序,对其蒸发器按不同的管排列方式分别进行了设计,指出差排比顺排更适用于空调列车.最后得出结论:电算能大大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计算准确度,并能快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而选取换热器的最佳结构形成,达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目的.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凌均成;刘蔚巍
【作者单位】衡阳市科委,湖南,衡阳,42100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30.32
【相关文献】
1.微通道换热器在客车空调器上的应用 [J], 刘运科
2.客车空调用换热器直流风机调速系统设计 [J], 孙飞豹
3.新型铁路空调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 [J], 饶中浩;张国庆;杨銮;吴忠杰;傅李鹏
4.铁路单元空调客车空调系统运用故障分析处理 [J], 张玉成
5.广州地铁21号线电客车空调系统通信故障原因探讨 [J], 郑磊;梁春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某车辆空调系统的夏季热负荷和冬季冷负荷制的热工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其他车辆可参照使用。

关键词:车辆空调,热负荷、冷负荷一、前言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高、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适逢一个技术集中爆发交融的好时机。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是凭实力跑出来的一张“国家名片”,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之最。

依托我司轨道空调制造行业的依托,加之多年对轨道空调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以及CRH2和谐号动车组车辆的空调及换气装置的供货配套经验,参照我国城市轨道空调设计相关的标准和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选用某空调机组的项目作为实例,汇总整理完整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空调机组技术要求及计算参数确定2.1空调机组技术要求空调型式:单冷式带新风预热功能空调安装:顶置一体化,2台/车主电路电源:3ΦAC380V,50Hz制冷剂:R407C2.2 车辆结构参数载客人数:254人平均运行速度:≥35km/h车体长度:19m车体宽度:2.8m车内高度:2.1m主车厂进一步提供了如下具体车辆结构参数:窗户高度:1m宽度:1.8m数量:6个车门上玻璃窗高度:1.2m宽度:0.8m数量:8个车内照明、机电设备功率:1.5 kW2.3 车辆热/冷负荷计算参数确定2.3.1 环境参数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m;环境温度:-25℃~+40℃;相对湿度:最湿月份平均最大相对湿度90%(该月月平均温度不大于25℃);自然条件:车辆能承受风、砂、雨、雪、冰雹的侵袭,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运行。

2.3.2 车辆热负荷空气计算参数查得西安地区的夏季空调设计用室外计算参数如下,车内空气计算参数依据TB/T 1951-1987第3.2项中的建议范围取值。

表1 夏季空气计算参数2.2.3车辆冷负荷空气计算参数车内空气计算参数依据TB/T 1951-1987第3.3项中的建议范围取值。

磁浮车空调系统设计

磁浮车空调系统设计

磁浮车空调系统设计文章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空调、通风及采暖系统的结构组成、参数计算及供电和自动控制标签:磁悬浮、空调、通风、采暖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铁车厢内设置一套合理的空调、采暖、通风系统是提高乘客舒适性的必要条件。

这套系统从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气流速度4个方面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空气舒适性的要求。

下面结合北京磁悬浮列车的空调采暖设计方案,介绍城铁车辆的空调、暖通部分设计情况。

一.空调、暖通系统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制冷参数室外温度:35℃;室外相对湿度:65%;室内温度:28℃;客室相对湿度:60%。

车体平均传热系数:1.5W/(m2·K)。

新风量:10m3/人。

2.冬季采暖参数室外温度:-14℃;客室温度:10℃;车体平均传热系数:1.5W/(m2·K)。

二、空调系统1.空调系统的组成1-空调机组;2—条缝型送风口;3—静压式送风管道2.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2.1夏季热负荷计算:2.1.1计算条件计算对象:中间车车内定员:166车辆静止时车体平均传热系数K≤1.5 w/m2·k夏季参数:tA=35℃A=65%车内温度:tB=28℃A=60%新鲜空气量:按10 m3/人·h计算计算参照TB1957-91《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进行2.1.2夏季车内热负荷计算Q:Q= Q1 + Q2 + Q3 + Q4Q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w;Q2----进入车体的太阳辐射热w;Q3----车内旅客散热量w;Q4----车内机电设备散热量w.2.1.3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Q12.1.4进入车体的太阳辐射热Q2 :参考车辆设计参考手册,一般客车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为5.815 kw,该车窗面积较大,但车窗较少,则25型车取Q2=5000 w.(车长25m)运行时车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αB 将增大,则Q2值将减小,则取Q2’=2416w。

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

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

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本文档旨在介绍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方法和指导原则。

1. 空调容量计算在设计公共交通站点(车站)的暖通系统时,首先需要计算空调容量。

空调容量的大小决定了系统需要提供的制冷或制热功率。

空调容量的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站点的室内空间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2. 确定站点的人员热负荷,包括人员数、活动水平和服装情况等因素;3. 根据站点的气候条件,确定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4. 根据以上参数,使用相应的空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所需的空调容量。

2. 风量计算除了空调容量,风量的计算也是设计暖通系统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风量计算,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循环和新风的供应。

风量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确定站点的空气变化要求,包括每小时的空气变化次数;2. 根据站点的气候条件,确定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3. 根据以上参数,使用相应的风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所需的风量。

3. 管道设计在设计暖通系统时,管道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管道设计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以及提供稳定的供暖和通风效果。

管道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系统的空调容量和风量需求,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2. 在管道的布置中,要考虑到管道的阻力和压降,以及避免过长的管道;3. 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管道的耐用性和密封性。

4. 控制系统设计除了上述计算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公共交通站点暖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节能效果。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根据站点的需求和系统的功能,确定控制系统的类型,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2. 根据站点的布局和要求,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3.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以及控制算法;4. 进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客车空调送风风道设计

客车空调送风风道设计

客车空调送风风道设计客车空调送风风道设计1、评价客车空调使用效果的指标(1)降温能力——从一定的车内高温环境降低到乘员舒适性温度环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空调使用效果越好。

(2)车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即在同一时间车内任意两点的温差,一般要求不能超过3℃2、降温能力决定因素(1)空调名义制冷量Q1不同的车长,不同车型空调的空调名义制冷量选择要由该车空调制冷负荷的决定。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整车的空调制冷负荷,工程上按车型有不同的标准来确定旅游车、团体车——JT/T216《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按人均制冷量选取公交车、校车、机场摆渡车——CJ-T134《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技术条件》按车厢容积选取。

(2)冷气在风道内的热损失Q2冷气在风道内的热损失Q2由空调风道的设计来决定。

通常与风道的长度,风道的气流阻力,风道的隔热保温能力有关。

(3)整车的实际制冷量Q3Q3=Q1-Q2同等条件下整车的实际制冷量Q3越大,降温能力越强,空调的使用效果越好。

3、车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车内温度场的均匀性由空调风道的设计来决定,通常涉及如下几个因素:(1)空调的布置——决定了风道的截面积和风道的长度,影响了风道内压力分布,进而影响风道上每个出风口的风量。

(2)风道出风口布置—由于车箱内不同处热负荷不同,要确保车内温度场的均匀性,风道出风口的数量和布置要依据此处的制冷负荷设计。

4、风道设计重要性由此可见,风道的设计不仅影响整车降温能力,而且影响车内温度的均匀性,在整个空调布置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由于整车布置的原因,空调布置型式多变————风道外型和设计发生变化;由于整车不同位置热负荷不同——风道出风口设计发生变化5、风道设计计算(1)风道截面面积计算风道总的送风截面面积 0003600v L F m2式中:0L —蒸发器的送风量,m3/h 。

0v —风道内冷空气的流速,一般取为5~8m/s 。

风道的截面面积 n F S 0= m2式中:n —对双侧前后送风风道,其值为4;对双侧单方向送风风道,其值为2。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机组工作可靠性差,现已基本淘汰。
第二阶段为 1969~1980 年,型式为分体式空调装置,制冷机采用活塞式半封闭压缩机,其内设起
动、卸载和能量调节机构,并在结构上克服了轴封处漏泄的可能。在第二阶段国内生产和进口的空调机
组装车约 300 辆左右。
第三阶段为 1981 至今,空调型式为单元式空调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在铁道车辆上运用并于 1984
年通过铁道部组织的鉴定。单元式空调机组由于主机与辅机安装在一个单元箱中,避免了机组漏泄,便
于调节控制,节约能源,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
目前,我国铁路客车用空调机组的主要型式是车顶单元式,该型机组自 1980 年从日本引进和改进,
至今已运用 20 多年,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形成标准化、系列化。
1
客车设计部培训教材
KSJC03-01
图 1 外温与室温关系图
4.2.2 预冷: 在上述外气条件下,90min 内车内温度降为 27℃,转为正常工作时客室内温度不得有明显
上升。
4.2.3 预热: 外部温度 0℃时,60min 内车内温度达到 18℃,转为正常工作时客室内温度不得有明显降
低。
4.2.4 每位旅客的新鲜空气供给量见表 3。
5
客车设计部培训教材
KSJC03-01
4.2.8 厕所空气供给量 厕所空气供给量 20m3/h,保证空气流通,厕所内气压必须低于通过台气压。
4.2.9 噪音:(车辆静止) A 等客车、卧车、餐车、会议车要求 55dB(A)→A 等客车、卧车、餐车、会议车 普通客车要求 60dB(A)
5 空调系统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总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在技术设计时应遵从相关技
机组安装见图 3 所示

车站通风空调设计(参考)

车站通风空调设计(参考)

1.1.工程内容:
本工程包括: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1.1.1空调系统设计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干球温度35.2℃
温球温度28.2℃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温度:63%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干球温度-5℃
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6%
1.1.2 通风系统
地下车库、库房及各类机房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在地下二、三层车库同时设置诱导风机,对风量进行喷射引导。

公寓部分各卫生间、厨房设置变压式排气道,利用排气扇、油烟机等设备进行通风,厨房设置补风。

1.1.3.空调系统
一至三层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在每层设置空调机房,构成独立的全空气系统,并按新风补风量设置机械排风。

本工程采用集中式低风速空调系统(柜式空调机+新风)和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风柜及风机盘管的出水管上均设有带手动装置的比例积分调节阀或电动二通阀。

一楼为架空层,仅在消防值班室等设置分体式空调机;十层以下附楼一般设置柜式空调机+新风的空调系统,塔楼及附楼部分房间设置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1.1.4空调水系统
空调冷冻水管(立管和水平管)均采用同程式。

冷冻水泵采用二次变频系统控制。

空调凝结水通过空调机房内的地漏或管井有组织排放。

冷却塔设在塔楼屋顶。

冷冻水由位于冷冻机房的冷水机组提供,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冷却水管上设水流开关。

1.1.5 防排烟系统
地下室设机械排烟系统,楼梯间、电梯前室、设正压送风。

高速铁路客车空调负荷的非稳态方法计算

高速铁路客车空调负荷的非稳态方法计算
p r tr u t to n i e t e v hc e e au e f cuainsi sd h e il . l
Ke r s y wo d : h g -p e al y p s e g r c r y a c la ihs ed ri wa a s n e a ;d n mi o d;u se d —t t h a r n fr a mo i e p n e n t a y sae e tt se ;h r n c rs o s a
21 0 0年第 3 8卷第 1 2期
文 章 编 号 : 10 0 2 (0 0 1 0 6 0 0 5— 39 2 1 )2— 0 9— 4




6 9
高速 铁 路 客 车 空 调 负荷 的 非 稳态 方 法 计 算
许建柳 , 卫华 刘
( . 京 航 空航 天大 学 , 苏 南 京 1南 江 2 0 1 ;. 京 工 业 大 学 , 苏 南 京 10 6 2 南 江 20 0 ) 109
中 图分 类 号 : U 7 21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9 ji n 10 0 2 .00 1 . 1 o:0 3 6/.s .0 5— 3 92 1. 20 7 s
Un t a y Ca c a i g M e ho or Co lng Lo d fHi h-pe d Ral y Pa s ng r Ca se d lul tn t d f o i a o g s e i wa se e r

要 : 根据高速铁路 客车冷 负荷特点 , 采用谐 波反应法 以非稳态传热 的方式计算 高速铁路客 车的冷负荷 , 对高 速铁
路 客 车和 普 通 铁 路 客 车 的 车 外 综 合 温 度 波 及 车体 围护 结构 的传 热 量 进 行 计 算 , 对 计算 结果 进行 对 比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并

司机室空调负荷计算

司机室空调负荷计算

机车司机室空调负荷计算书1、设计条件 (露天) :●海拔高度900-1500m;●纬度:南纬22°~54°;●外部温度:最高45℃(干球);●夏季司机室内部温度:29℃(干球),湿球温度23℃(相对湿度50%);●冬季司机室内部温度:20℃(干球);●列车外于静止状态;●太阳辐射辐射强度800W/㎡;●接通照明。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一台机车空调机为司机室提供冷量,设计要求为在室外最高温度45℃的工况下,司机室室内部温度可维持不超过29℃。

●在冬季,辅助司机室内的加热器,为司机室提供热量。

在司机室内加热器提供的热量不能满足司机需求的情况下,开启空调制热,为司机室提供热量。

2、夏季总热负荷计算空调区域的舒适度取决于其热工状况,热工状况的改善程度取决于司机室内的热流量,也取决于空调机的制冷能力。

如果空调机功率过大,不仅造成浪费,并且空调机的参数(如功率、外形尺寸、重量等)都将过大,如功率过小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空调区域的热负荷主要来自以下热源:1.通过车壁传入的热量;2.通过玻璃窗传入的热量;3.新风带入热量;4.人体发热量;5.打开门窗时进入的热量;6.室内设备发热量。

2.1 通过墙壁进入空调区域的热量Q1通过墙壁传入司机室的热量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差引起的热量;二是太阳辐射车壁使车壁温度升高而引起的热量。

2.1.1 室内外空气温差引起的热量Q11计算由于温差引起的传热是由司机室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壁进入的,计算公式如下:Q11 = K1*A1*(t1-t2)式中 K1 - 传热系数,W/(k·㎡),取非透明墙壁的平均传热系数为1.16 W/(k·㎡);A1 - 司机室墙壁计算面积(玻璃窗除外), ㎡。

通过在《QSJ40-71-20-000 司机室装配》图纸中的量算,司机室前、后、左、右、上、下六壁的面积约为27.9㎡(不包括窗户面积和电气室相连的后间壁面积);t1-t2:通过墙壁的温度梯度,℃;t1:室外的最高综合温度,夏季司机室外综合温度设计要求为45℃。

浅谈城轨车辆空调风道设计计算分析

浅谈城轨车辆空调风道设计计算分析

1 、 前 言

设主 风道始 端最 大空 气流速 为
( 6 ) 主 风道 平均 全压
m/ s , 则主 风道截 面积 S = L x 1 4 =Q /
般 每辆城轨 车辆 的空调 系统都 是由两台空调 机组组成 , 并通 过风道将 风
x v x3 6 0 0 ) ( m2 ) ; L 和H的具体 分配值 可 根据 车 内结构 形式 而定 。
小, 容易 造成冷气 短路 , 不能到达 地板面 ; 若选取 偏大 , 又会 产生噪声 , 并造 成车 内微风速 超 出标准值 。 根 据T B 1 9 5 1 - 1 9 8 7 的要求 , 送 风 口处 风速为 1 3 m/ s , 设
4 , 静压 式送 风道结 构 分析 由于 风道大 小受 到车辆上 空间 限制 , 静压箱 不可能设 计太 大 , 这 样会 影响
略不计 ) ; 厂 出风 1 : 3 局 部阻力 系数 , { c = O . 5 ; V 一 出风 口出流速度 , m/ s ; ,

定静压值 的 作用下 , 从条 缝送 风 口以一定 的速度射 出 , 从而 达到均 匀送风 的
目的 图l 所 示 的为矩 形形状 的单 侧静压 箱静 压 式送风 道结构 。
2 静 压式 送风 道的 结构及 工作 原理
空调 机组 风机送 出 的风直接进 入主送 风道 , 风 沿主风道 前进 同时 , 通过 主
风道 出风 口进 入静压箱 进行风压 平衡调节 , 使得在 主风道 中不 同截 面上具有 不 同静 压的 空气在 静压箱 中得 到平衡 , 并形成一 定的静 压值 。 静压 箱 内的空气 在
工 业 技 术
I ■
浅 谈 城轨 车辆 空 调 风道 设 计计 算 分析

硬座空调客车数值流模拟及通风系统设计

硬座空调客车数值流模拟及通风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提速,旅客对空调列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空调列车的空气品质与旅客的期望值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关键部位PMV 不达标,影响了旅客的舒适性,因此对改进列车空调系统的呼声愈来愈高。

由于不同的通风方式及送排风口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气流组织,因此本文选取顶下送上排通风(准置换通风)进行仿真研究,以便对目前列车空调系统的改进提出理论依据。

在模拟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根据铁标规定选取旅客坐姿的高度进行气流组织研究。

由于美国Fluent公司专门用于暖通空调领域的Airpak软件具有快速地建模功能,强大的求解器及后处理显示功能,因此本文采用该软件对硬座空调空调车的不同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

对模型进行简化并对准置换通风方式建模,确定边界条件,进行送风参数的模拟,对典型截面的PMV值、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分析,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车厢内气流组织是可行的;本文结合人体适宜的舒适温度,PMV值和风速的要求,对上送下排的送气方法的模拟表明,车厢内乘客乘坐位置处风速和温度变化较小,PMV接近于零,乘客感觉舒适。

关键词:数值模拟;准置换通风;通风系统;空气品质ABSTRACTWith the sixth China railway speed up, the passengers call for higher request to comfort of the air-conditioning train. Bu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people’s expect ed value, mostly are bad PMV in crucial section affect the passengers.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voice of the tra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rising. As different ventilation and exhaust outlet location will have to send different air flow, this article simulate and research the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in order to bring up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urrently. It is highlighting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 the simulation, selected the height of seated passengers to pursue air flow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Railway standard.As software that dedicated to HVAC field developed by Fluent companies in the U.S., Airpak has modeling function with fast and powerful solver and post-processing display, this article uses the software on the hard seat air conditioning train to simulate different ventilation. Use the software, we can simplify the model and modeling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etermin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simulate the inlet parameters, make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ross-section of the PMV valu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obtained a lot of useful conclusions. Through the study we found it is feasible that use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analysis and evaluate air flow inside; this paper suit for the comfortable body temperature, PMV value and wind speed requirements, the simul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method show th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passengers seat has lower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PMV is close to zero, passengers feel comfortable.Keywords: numerical simulation;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system; quality of air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一)对新风量的要求 (1)(二)对气流组织,噪声的新要求 (1)(三)新的舒适度评价指标 (1)二、列车通风系统的现状设计 (3)(一)国内铁路列车通风系统的发展 (3)(二)国外铁路列车通风系统的发展 (4)三、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5)(一)设计内容 (5)(二)设计方法 (5)第二章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 (7)一、流动的数学物理模型 (7)(一)控制方程 (7)(二)紊流模型 (8)二、边界条件的确定 (9)三、模型的离散求解 (11)(一)空间离散格式 (11)(二)常用离散控制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11)四、通风系统的热舒适性能评价指标 (12)(一)空气龄指标 (12)(二)PMV-PPD指标 (13)五、Airpak软件介绍 (14)(一)Airpak软件在列车空调设计中的优势 (14)(二)Airpak软件用于室内流场模拟的优点 (15)第三章车厢内空调管路设计 (17)一、空调系统进风口的基本结构 (17)二、风道的布置 (17)三、空调热负荷计算 (19)(一)车体隔热壁传入车内的热量 (21)(二)太阳辐射热的计算 (22)(三)车内人员热负荷 (23)(四)车内机电设备散热量 (23)(五)热量 (24)(六)散热量 (24)第四章上送下排方式气流组织模拟 (25)一、模型的建立 (25)(一)建立车厢 (25)(二)设置车厢内影响气流和温度的设备 (25)(三)通风口的建立 (31)二、网格的划分和计算设置 (35)(一)优先级的设定 (35)(二)划分网格 (36)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38)结论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7)第一章绪论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伴随着2007年4月18日开始的我国铁路第六次提速,国内主要干线的时速已经提至200公里,同时空调列车已经成为客运的主流车型。

铁路中型客运站新增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铁路中型客运站新增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浅谈铁路中型客运站新增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摘要:以某中型铁路客运站新增空调系统为例,对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与水冷螺杆机组空调系统在项目初投资、运行费用、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两种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词: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水冷螺杆机组引言:笔者近期接触了几个中铁路客运站新增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这些项目存在以下共同点:1、客运站房使用年限较长,多数为九十年代初建成投入使用;2、站房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由旅客用房(候车厅等)、业务用房(售票厅等)、管理用房(调度室等)、行政用房(办公室等)、商业用房和众多通道组成。

3、客运站房没有中央空调设备。

综上所述,笔者选取一典型中型客运站为例。

一、工程概况:该铁路客运站为既有站房,始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5500平米,其中站内空调区域面积4000平米。

在确定冷热源系统前,我们对该站周边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

1.1周边情况调查(1)天然气管线:火车站站区南侧有可利用的天然气管线。

(2)市政供热管网:火车站站区附近没有可以利用的市政供热管网。

(3)电力:火车站站区东侧有10 kv 配电所一座。

1.2建筑特点火车站站房建筑属于公共高大空间建筑,建筑面积5500平米,分两层,一层层高7.5米,由第一候车厅、售票厅组成。

二层层高6.5米,由第二、第三候车厅组成,候车厅及售票厅总面积约4000平米。

候车厅围护结构采用玻璃幕墙,通透性较强。

厅内人员聚集密度及波动性大,特别在重大节日期间。

站房建筑通过众多开放通道与室外环境贯连相通,室内负荷受渗透风影响较大。

候车厅两侧为办公及其他用房,面积为1500平米,办公用房均已安装单体冷暖空调。

二、方案设计:该站作为中型公共交通建筑,在其能源供应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高效、先进、可靠、经济的能源供应方式。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车站周边条件,笔者推荐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a: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末端送风设备;方案b:水冷螺杆机组+末端送风设备+冷却塔+燃气锅炉。

CRH空调系统(很详细)

CRH空调系统(很详细)

第七章空气调节系统时速200公里CRH2型动车组空调系统与国内客车空调系统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全新的空调系统。

通过与国内客车空调系统的比较,对CRH2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CRH2型动车组车底安装的空调装置为每1节车厢2台、换气装置为每1节车厢1台。

3、6号车厢内设置有空气净化机。

驾驶室设单独的空调装置及车内压释放阀。

第一节客室空调装置图7-1 客室空调装置外形图CRH2型动车组客室空调系统如图7-1 所示,下面针对其构成和技术参数进行介绍。

一、基本技术规格(1)安装方式:准集中方式底架下安装。

(2)主电路输入:单相交流、50Hz、400 +24-37% V(3)控制电路输入:单相交流、50Hz、100±10% V直流:100±10% V(4)冷气控制方式:逆变器频率控制及压缩机运行台数控制。

(5)暖气控制方式:电热器多级控制。

(6)冷气能力a. 当标准条件为以下条件时为37.21kW(32,000kcal/h)/台以上。

●客室热交换器吸入空气干球温度:28±1.0℃●客室热交换器吸入空气湿球温度:23±1.0℃●客室外热交换器吸入空气干球温度:33±1.5℃b. 当超负荷条件为以下条件时为29.07kW(25,000kcal/h)/台以上。

●客室热交换器吸入空气干球温度:35±1.0℃●客室热交换器吸入空气湿球温度:28±1.0℃●客室外热交换器吸入空气干球温度:55℃●无需因冷媒压力过大的保护动作。

(7)暖气能力:24kW/台以上(8)循环风量:在静压68mmAq时为60m3/min/台以上。

(9)其它a. 夏季●在气温为33℃、湿度为80%及M2车150%乘车时(150人乘车时),客室温度可保持在26℃以下。

●在气温为40℃、湿度为55%及M2车100%乘车时(100人乘车时),客室温度可保持在28℃以下。

b. 冬季在气温为-15℃时,客室温度可保持在20℃以上。

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供应空间的计算及优化

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供应空间的计算及优化

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供应空间的计算及优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城市交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炎热的夏季,地铁和轻轨的空调系统不仅是乘客们出行的保障,而且也影响到乘客们的出行体验。

因此,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的供应空间计算及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供应空间的计算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的供应空间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传热面积:保证车厢内空气的循环和传热需要在车厢顶部和车厢中央设置适当数量的风机,并对车厢中心和车厢四周的传热面积进行计算。

2.进出风口数量:按照车辆乘员数量及全程通风次数确定车厢中进出风口的数量和占用面积,保证车厢内的空气可以得到充分增氧。

3.管道布置:管道系统的布置应尽量避免车厢内空调管道对乘客或其他车厢功能区域的影响,同时遵循空气流动规律保证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4.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避免对车厢使用空间的影响,同时保证设备在车厢内的名称标识清晰,方便车厢内乘员取用扶手位置的同时也能了解车辆空调运行状态。

5.动力系统: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的动力系统应该是零部件的高效率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相容结合体。

例如,电机就是选择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轨道交通空调系统供应空间的优化1.管道优化:通过精心的管道布置,将不同部位的管道进行优化衔接,省去不必要的管道转弯,并采用低阻风道,减小出风口噪音和空气能耗,从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2.设备优化:设备的优化应选用小巧型号的设备,减小设备占用空间的同时不影响运行效果。

3.技术优化:采用先进的无刷电机技术,使设备更加节能、环保、低噪音,同时提高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的供应效率和舒适性。

四、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计算和优化不同的轨道交通空调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其空间的利用率和性能水平,同时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一个更为高效、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服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作者 朱明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了客车空调系统热工计算和通风系统风道阻力计算方法,对客车设计中的有关空调系统的学习和设计将有积极的帮助。

※ ※ ※1概述空调系统热工计算和通风系统风道阻力计算,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空调机组的选型和通风道整体布置的理论依据。

目前铁道客车的空调冷热负荷是按铁道部标准TB/T1957-91《铁路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2817-2004《铁道客车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为简化计算过程,采用稳定计算法计算空调负荷,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通过性能试验和整车静止试验对设计进行验证。

2.空调客车车内外设计计算参数:2.1使用条件:a)海拔高度:≤1500mb) 环境温度:高寒-40~+40℃,非高寒:-20~+40℃c) 湿度:最大相对湿度≤90%d)列车空调系统能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e) 列车运行速度25G型车120km/h,25T型车160km/h。

2.2计算参数:a) 夏季工况外气温度:35℃相对湿度:60%客室温度:24-28℃客室相对湿度:40%~65%客室沿高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差≤3℃。

b) 冬季工况外气计算温度:北京以南-14℃,非限定地区-35℃。

客室温度:18-20℃客室相对湿度:30%~60%客室沿高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差≤3℃。

c) 新风量夏季:20m3/n·p;当外温高于35℃时,为15 m3/n·p。

冬季:15m3/n·p;当外温低于-30℃时,为10 m3/n·p。

d) 车内微风速夏季平均微风速≤0.25m/s冬季平均微风速≤0.2m/se) 客室空气含尘量≤0.10mg/m 3f) 客室CO 2容积浓度≤0.15%对于运行在北京以南的客车,当冬季车外空气温度低于-14℃时,客室內平均气温不应低于16℃;当夏季车外空气温度高于35℃时,按下式计算客室内平均气温:t B =20+0.5(t H -20)式中,t B :客室内平均温度t H :车外空气温度3.空调热工计算3.1夏季车内热负荷计算3.1.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Ф1 = K ·F ·△t AB式中:Ф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WF —车体传热面积,m 2 F = B A F F ×F A —车体外表面面积,m 2F B —车体内表面面积,m 2K —车体传热系数,W/m 2·KK = K S ·K gK S —修正系数K g —车体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值,W/m 2·KK g =∑∑•i i i F F K K i = ∑−++n i W i N 1/1/11αλδααW —车体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KαN —车体内表面换热系数,W/m 2·Kδi —各层材料的厚度,mλi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K△t AB —车体内、外空气温差,K3.1.2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通过车顶、侧墙、车窗和地板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Ф2 = K CD ·F CD W CD αεJ CD + K CQ ·F CQ W CQ αεJ CQ + K DB ·F DB WDB αεJ DB + D ·σ·F ch ·J CQ 式中:Ф2—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WK CD 、K CQ 、K DB —车顶、侧墙、地板的传热系数,W/m 2·KF CD 、F CQ 、F DB 、F ch —车顶、侧墙、地板和车窗玻璃的传热面积,m 2εCD 、εCQ 、εDB —车顶、侧墙、地板的阳光吸收系数J CD 、J CQ 、J DB —车顶、侧墙、地板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W/m 2D —玻璃透光系数σ —遮光系数3.1.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Ф3 = n ·q式中:Ф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Wn —车内定员数q —平均每人散发的热量,W3.1.4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若车内装有电开水炉,电炉和其他电源,在计算热平衡时,按热源的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其散热量Ф4。

3.1.5车内总的热负荷Ф =Ф1 + Ф2 + Ф3+ Ф4式中:Ф —车内总的热负荷,W3.2夏季车内湿负荷计算 车内湿负荷主要是旅客的散湿量。

W = n ·p 式中:W —旅客的散湿量,g/hp —平均每人的散湿量,g/h3.3设备制冷功率和去湿量计算3.3.1空气流量与热流量计算干空气流量m G = 3101−×+•d Vρ式中:m G — 干空气流量,kg/sρ — 空气密度,kg/m 3V — 空气容积流量,m 3/sd — 空气含湿量,g/kg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m X = m G ·d×10-3式中:m X —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kg/s湿空气流量m = m G (1+d ×10-3)式中:m —湿空气流量,kg/s空气的热流量ФG = m G ·i式中:ФG — 空气热流量,kWi — 空气比焓,kJ/kg3.3.2 按送入车内新鲜空气量和再循环空气量确定混合空气参数点M’(见图1)i M ′= GBGA B GB A GA m m i m i m +•+• d M ′ = GB GA B GB A GA m m d m d m +•+• 式中:i A 、i B 、i M ′—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比焓,kJ/kgd A 、d B 、d M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含湿量,g/kgm GA 、m GB —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中的干空气流量,kg/s通风机安装在蒸发器的顺风侧,因通风机工作时散热,加热混合空气,使混合空气参数点M ’上移至M 点。

△t M M ′= M P T m C P ′• △i M M ′= M G T m P ′ 式中:△t M M ′—M 、M ’点间温差,K △i M M ′—M 、M ’点间焓差,kJ/kgP T — 通风机功率,kWC P —空气定压比热,kJ/kg ·KM m ′—混合空气流量,kg/sM G m ′—混合空气中干空气流量,kg/s图1 P=101325Pa湿空气的焓湿图3.3.3 确定送风参数点Ni N =i B -△ir△i r = GNm φ式中:i N — N 点的比焓,kJ/kg△i r —B 、N 点间的焓差,kJ/kgm GN —N 点的干空气流量,kg/sd N = d B -△r d△d r = GNm W 式中:d N — N 点的含湿量,g/kg△d r —B、N点间的含湿量差,g/kg3.3.4 必要的制冷功率和去湿量P O = m GN·△i KW O = m GN·△d K式中:P O — 必要的制冷功率,kWW O—蒸发器的去湿量,g/s△i K —M、N点间的焓差,kJ/kg△d K —M、N点间的含湿量差,g/kg3.4能量与质量平衡验算3.4.1 热平衡方程式Ф+P T+ФA=P O+Фf式中:ФA —送入车内新鲜空气带入的热量,kW ФA = m GA·i AФf — 排出废气带出的热量,kWФf = m Gf·i fm Gf — 排出废气中的干空气流量,kg/si f — 废气的比焓,kJ/kg3.4.2 质量平衡方程式m XA + W=m Xf + W Q式中:m XA — 送入车内新鲜空气带入水分,g/s m XA = m GA·d Am Xf = m Gf·d fd f — 废气的含湿量,g/kg4.采暖设备加热功率4.1 热平衡方程式P+Ф3’+Ф4’ =Ф1’+Ф2’式中:P—采暖设备加热功率,kWФ1’—通过车体隔热壁损失的热量,kWФ2’—加热送入车内新鲜空气所需热量,kWФ3’—旅客的散热量,kWФ4’—机电设备散热量,kW4.2 通过车体隔热壁损失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Ф1’= K·F·△t AB4.3 加热送入车内新鲜空气所需热量按下式计算。

Ф2’= V A·ρ·C P·△t AB4.4 冬季旅客散热量按人体散发的显热量计算。

4.5 机电设备散热量通常被当作采暖设备的安全贮备热,在计算中不予考虑。

4.6 采暖设备加热功率车内有旅客时P =Ф1’+Ф2’-Ф3’车内无旅客时P =Ф1’+Ф2’5.空调送风道设计计算空调通风管道系统在初步拟定后,要进行管道阻力计算,其目的是选择风道尺寸,计算通风管道总的阻力损失,以便于合理选择通风机,对于有分支管路的系统,还应进行节点的平衡计算。

5.1通风系统的一般风速空气流速是风道设计中的重要数据之一,针对车辆空间狭小、人员集中、送风温差较大等特点及车辆风道设计经验,一般车辆风道内推荐风速如表1:表1 一般车辆风道内风速位置 风速(m/s)新风入口 4~4.5过滤器 1.0~1.5电加热器 2.5~3.0蒸发器 1.5~2.5主风道 5.5~8支风道 4.0~5.5通风机出口 6.5~11.05.2通风管道阻力计算步骤a) 选取通风系统阻力最不利环路,一般指风量较大或者局部阻力构件最多、走向最复杂管路。

b) 根据通风管道布置,按比例绘制示意图,并从风道末端给管路编号,注明各管段风量和长度。

c) 确定各部位风速。

d) 根据各管段风量和选定风速,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

e) 算出各管段的当量直径。

f) 根据风量和当量直径可计算出摩擦阻力。

g) 计算通风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损失。

h) 计算通风系统总阻力损失。

i) 按需要进行并联支管压损平衡,如果支路压损不平衡,则不能按预定风量分配空气,压损小的支管实际风量比预定风量大,压损大的支管则相反,实际风量比预定风量小。

压损不平衡时,可视情况调整分支管断面尺寸,如不能通过分支管达到压损平衡时,可利用风门进行调节。

5.3.均匀送风管道的设计计算由送风管道壁面的若干孔口或短管送出等量的风量,这种送风道称为均匀送风管道。

这种送风方式可使空气均匀分布于室内,并因无支管而制造简单,在实际设计中应用广泛,均匀送风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风道断面不变,各出风口面积不等,另一种是风道断面逐渐缩小,各出风口面积相等。

5.3.1 送风管道侧孔送风通风管道内流动的空气在通过孔侧时,将同时受到垂直于风道壁面的静压和平行风道轴线的动压作用,在静压P j 作用下,空气将延侧孔出流,并产生一垂直于风道侧壁的速度,称为静压速度V j 。

(见图2)V j = ρjP 2 (m/s) 在动压P d 作用下,风道内气流速度为V d V d =ρd P 2 (m/s) 空气通过侧孔的实际流速V ,是静压速度和动压速度的合成速度 图2风道侧孔送风 V =22d j V V +=()d j P P +ρ2空气的实际速度与风道轴线的夹角称为空气的出流角tg α = d jV V = d j P P可见侧孔出流方向与静压和动压之比有关,静压越大,动压越小,则出流角α越大,气流方向越接近与风道壁面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