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当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下面我结合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谈谈物理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感到难学。
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除了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视外,还在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习惯于小学的学习方法,对较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就难以适应。
所以应努力寓学习方法于物理教学之中。
一、指导学习物理学的观察方法
从认知规律看,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
而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观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等,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二、指导学习物理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看书阅读,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可减轻课外的学习负担。
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
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信息窗”。
指导阅读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恰当的方法,集中阅读或分
步阅读,重点阅读概念、原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三、指导学习物理学的归纳方法
由于物理自身的特点,许多概念术语在教材中重复出现率较低,
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归纳,形成概念系统、概念网,以增强理解和减少记忆难度。
教师在板书中应注意对有关各类知识用表解进行归纳和概括。
四、精选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习题,不仅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
步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把训练的重心移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1.设计有“误区”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不仅要从正面去培养,而且要注意从反面加以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地设计有“误区”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幡然醒悟。
在醒悟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
[例题]质量为7.9千克的正方体铁块,静止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ρ铁=7.9×103千
克/米3,g=10牛/千克。
)
一些学生根据题给的条件,直接代入压强公式求解。
即:p=f/s=mg/s=7.9千克×10牛/千克/0.5平方米=158帕,这是错误的结果。
问题出在没有仔细考虑铁块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
此题的受力面积不是水平面的面积0.5平方米,而是正方体铁块的面积。
虽然题中没有直接给出,但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由密度知识求铁块的体积v=m/ρ=7.9千克/(7.9×103千克/米
3)=1×10-3米3,又知铁块是正方体,v=l3,所以正方体的边长
l=10-1米,其面积s=l2=10-2米2,在此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受到的重力即:f=g=mg=7.9千克×10牛/千克=79牛,压强为:p=f/s=79牛/10-2米2=7.9×103帕,这是此题的正确答案。
通过分析错例,纠谬扶正,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的条件,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设计发散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对优等生和中等生解题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优
等生可以从一道题产生不同的假想。
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中等生则不然,他们
思维单一,而且缓慢,一旦思维受阻,不能马上转换思维方式,甚至
中途放弃解答。
为此,必须适时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不同的学生可能采用不同方法,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3.设计相近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智力发展是一个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知结
构中去的过程。
要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地自然,
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培养。
五、指导在物理学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社会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学习“内能与热能”之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热岛效应”的成因,如何减弱“热岛效应”。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加深了印象,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以上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琢磨出来的一些肤浅的方法,在漫漫的教学路上,我们只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学观念,加上自己的独特方法,相信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会更有能力,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江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