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10.23•【文号】农市发〔2024〕4号•【施行日期】2024.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农市发〔20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有关单位: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2024年10月23日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基本思路。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工作布局。

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行动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

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2013-03-01案由: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提案人:刘凤之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科技部办理主题词: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指明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也进一步提出完善创新机制和改善创新条件等,这为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保证,但做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离不开科技协作,即产学研企一体化。

现行的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利于科研大协作,甚至是在一些方面限制和阻碍科研大协作。

首先是,国家的各项奖励政策偏重于奖励个人和少数人,忽视了奖励优秀集体和优秀团队。

推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限制了科研、教学和企业等协作单位间的材料、技术正常交换;其次是,科研体制多种,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相互封锁,互不协作;三是,科研项目分解过细,统得过死,不利于科研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四是,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对重大项目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为此,需要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农业科研大协作,以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主要建议是:一、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要协调一致,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中,遴选二十个左右基础好、力量强、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项目作为重点协作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上予以支持,力争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

二、调整农业科技奖励政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应适当增加奖励单位和人数。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工程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条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第四条创新工程管理服务于创新工程使命和目标,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为宗旨,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突出创新、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创新工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第五条创新工程相关管理办法,要根据创新工程不同时期的实施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条创新工程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七条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各科研团队和首席科学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做到科学公正、实事求是,提交的相关报告、材料、数据等应当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及参与创新工程任务的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组成。

第十条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是创新工程咨询机构,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

第十一条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机构。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作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12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报告旨在梳理“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十三五”农业科技体系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作出展望。

1资料来源和依据有关数据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2016—2020)》《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16—2020)》《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等。

2成就“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目标更加聚焦,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6500亿kg)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对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2提高到0.565,全面支撑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中国农科院 青年创新专项 2021

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 2021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是国家一级科研院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

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更好地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农科院于2021年启动了“青年创新专项”计划。

“青年创新专项”旨在发掘和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该计划面向全国范围内的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提出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申请者需提交详细的研究方案和创新理念,经过农科院专家组的评审,评选出一批优秀申请者,并给予资金支持和相关资源保障。

获得资助的青年科技人才将在项目期间享受农科院的各种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科研经费、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等。

同时,农科院也为获得资助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导师指导和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青年创新专项”计划,农科院旨在激励和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青年创新专项”计划的启动,展现了农科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关爱,也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拓展研究领域的平台。

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将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和价值变得更加重要。

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计划的推出,将有利于发掘和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视角

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视角

第42卷第1期2021年1月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of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Vol42No1Jan2021DOI:10.13733/j.j cam.issn.2095-5553.2021.01.030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视角张进龙,曹光乔,凌小燕,李亮,翟正,王硕(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市,210014)摘要:为实现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潜力)本文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概述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及其特征,分析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内外部的制约因素,构建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提出创建农业机械化工程良好创新生态的建议,探索多方位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创新生态;协同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农机企业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553(2021)01-0213-06张进龙,曹光乔,凌小燕,李亮,翟正,王硕.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一一基于创新生态视角+,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1):213—218Zhang Jinlong,Cao Guangqiao,Ling Xiaoyan,Li Liang,Zhai Zheng,Wang Shuo.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logy[J,Journalof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2021,42(0引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方针,明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方案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略,全面落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全‎国科技创新‎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制改革,完善科技促‎科技体‎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科研机‎构在创新体‎大科技需求‎、跃居世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职能定‎位和优势特‎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标,以全球视野‎件,全面提升创‎队建设,改善科研条‎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案。

新能力。

特制定本方‎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合性公益类‎农业科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中国农科院‎带动学科建‎设,中,以科研任务‎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需求的重点‎服务于产业‎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果,为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体系,取得了一批‎稳、基础研究薄‎弱、领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要贡‎决。

益凸显,需要着力解‎缺等问题日‎军人才短‎,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建设为主线‎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地平台能力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突出体制机‎,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际合作空间‎‎,巩固拓展国‎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用。

的地位与作‎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基本原则:——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

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级学科体系‎建设,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术持续研发‎支撑关键技‎的能力。

持‎续服务产业‎争流动的用用。

建立开放竞‎——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人机制,服务需求和‎量与存量科‎技资,整合优化增‎有科技资源‎转化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 ) 推 进 农 机 化 科 技 创 新 二

是 培 养 科 技 人 才 。推进农机化科技 人才 队伍建
设 , 构 建 布 局 合 理 、 门 类 齐 全 、 结 构 优 化 的 农 业 工 程 与 装
备 科研 创 新 团 队 ,加 快 农 机 化 科 研 杰 出人 才 培养 。 二 是
制 作 开发 农机 化教 育培 训 教材 、教 具和 音像 资料 等 ,开 展 系 统师 资 教育 培训 活动 ,推动农 机 科技 人才 知识 更新 ,提
二 、 主 要 任 务
( ) 围绕 满 足 农 业 生 产 实 际 需 求 ,着 力加 快 一
2 0}
。妻 。

2 1 年第3 0 2 期
补 贴标 准 等措 施 ,对 符 合农 机化 发展 方 向,具 有较 大 市场
潜 力 的 新 技 术 新 产 品 重 点 扶 持 。 要 完 善 评 价 考 核 机 制 , 改
效节 水 灌溉 技术 模式 ,扩 大 喷滴 灌农业 装 备补 贴种 类和 范 围 ,力争 2 1 年 高效节 水灌 溉技 术推 广工 作取 得新 突破 , 02
革农 机化 科 技类 项 目立项 评价 机 制 。
新增 面 积 2 0 万 亩 以 上 。三 是 “ 深 一 精 ” 技 术 。 加 00 两
升 业 务 素 质 和 综 合 能 力 。 加 强 农 机 试 验 鉴 定 行 业 技 术 人 员 的培训 考核 。
建 设 创 新 平 台 。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
挥 科 研 平 台 在 科 技 创 新 、 成 果 转 化 和 人 才 培 养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三 是 明确 创 新方 向。召开农业部科技委农业工程与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12•【文号】农科教发〔2016〕7号•【施行日期】2016.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的通知农科教发〔2016〕7号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7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2016年12月12日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部署要求,充分调动农业部属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规范成果转移转化行为,推动农业科技源头创新,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促进科研院所成果转移(一)科学界定成果权属1.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授权项目承担单位依法取得。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单位与科技人员订有合同,对成果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

农业科学院建设方案背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扶贫济困以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建立一所具有先进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农业科学院,显得尤其重要。

目标农业科学院旨在通过集中精力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加速发展农业科技,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地点农业科学院选择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内建设,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高校和科技企业聚集的区域内,为农业科学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建设规模农业科学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研究办公室、会议室、知识产权中心、科技展示中心等。

农业科学院主要服务内容有:1.农业科学研究:涵盖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发掘农业领域优秀技术项目,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创业,助力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专利申请、技术转移等工作。

4.人才培养:面向农业领域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开展积极的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业行业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

组织架构农业科学院由院长、副院长、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实验员等组成。

院长为全院负责人,负责院的全面工作和领导管理。

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

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是农业科研的骨干力量,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

实验员则负责科研项目的实验操作和数据汇总。

农业科学院将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研究能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预计未来,农业科学院将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代表,并与我国其他农业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工程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条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第四条创新工程管理服务于创新工程使命和目标,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为宗旨,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突出创新、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创新工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第五条创新工程相关管理办法,要根据创新工程不同时期的实施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条创新工程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七条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各科研团队和首席科学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做到科学公正、实事求是,提交的相关报告、材料、数据等应当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及参与创新工程任务的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组成。

第十条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是创新工程咨询机构,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

第十一条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机构。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大农业大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视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受制于多种因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加以改善。

1.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资源配置上,高等院校、科学院所占据了大量的科研资源,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在资源配置方面相对短缺。

2.科技人才短缺。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与此同时,农业科技人才不足也是造成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3.科技应用滞后。

有很多农民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应用技术接受度较低,缺乏信息渠道,以及缺乏推广人员等原因导致科技研发成果难以向实际生产应用。

4.科技产业化落后。

科技产业化不足,导致科技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产出,从而影响到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积极性。

1.加强资源配合。

学院、研究所等高等单位与基层农业部门之间加强合作,调整资源配置,使各方的科技研发成果更好地发挥作用。

2.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通过人才流动和交流,促进农业科技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3.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提高普及率。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广作用,提高农民们对新科技成果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4.加强科技产业化,推动转化。

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的企业化进程,注重建立起科技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科技产业化程度。

总之,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还需要在资源配置、科技人才引进、应用技术推广和转化产业等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6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2017-2020年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

其中“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的进展3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进展4项,“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的进展3项。

这些进展涵盖农业生物技术、重大动植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产业支撑作用和影响力非常突出,集中体现了三年来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

一是发现水稻“自私基因”,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

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首次克隆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促进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机制。

这些发现对创制广亲和的水稻种质资源并有效利用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优质高产育种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是首次成功克隆杂交稻种子。

水稻研究所水稻染色体工程及基因组编辑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将无融合生殖这一复杂特性引入杂交水稻中,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实现杂交稻克隆种子“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开辟了克隆种子固定杂种优势研究以及作物育种发展的新方向。

三是解决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难题。

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解决了马铃薯自交不亲和难题,解析了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成功选育出第一个二倍体马铃薯概念性品种“优薯1号”,为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四是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疫情。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率先发现H7N9高致病性突变株,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并在全国范围用于禽流感免疫防控。

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为养禽业每年挽回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五是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规划(2010-2020年)投资测算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规划(2010-2020年)投资测算
附表四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规划(2010-2020年)》投资测算表
项目名称
实验室(平方米)/费用
实验仪器设备费用
科研辅助用房(平方米)/费用
专用实验设施(平方米)/费用
野外试验站数量/费用
温室(平方米)/费用
网室(平方米)/费用
田间工程(亩)/费用
建设用地购置(亩)/费用)
农用地购置(亩)/费用
0.28
兰州牧药所动物临床医学实验楼
7000/0.28
0.28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科研楼
7000/0.28
0.28
所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
1900/1.33
1.33
新所区基础设施建设
620/0.43
0.43
所区专业试验基地建设
4/1.00
1.00
合计
65.4
2000/0.08
0.12
2000/0.24
11个/0.88
1.32
国家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中心12000/0.48来自0.726个/0.48
1200/0.24
1.92
国家沼气科技创新中心
12000/0.48
0.72
2000/0.24
1.44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7500/0.3
0.45
0.75
国家现代农业装备创新中心
16260/0.6504
0.9756
11309/0.2262
2287.43/0.2287
2.08
国家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研究中心
16000/0.64
0.96
6000/0.12
2000/0.24
1.96
国家农业动物医学科学中心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3年第9期文/本刊记者曲华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怎样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应用?近日,《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

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李家洋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当前世界农业科技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带动并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

以生物组学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为代表,全球农业科技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

欧美等农业科技强国和大跨国公司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正逐步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和速度。

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农业科技竞争力也显著增强。

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

突出农业科技工作的时代性,把握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农业科技创新该如何把握好方向?李家洋回答了四个字——“顶天立地”。

李家洋解释说,做到“顶天立地”,是为了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顶天”就是要切实在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在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高峰;“立地”就是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田儒雅;王红彦;孙巍;张学福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24(14)3
【摘要】党的二十大对农业科技情报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22个农业先进国家及其机构的整体农业科技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中国农业科技竞争的整体布局现状,剖析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创新体系发展规划,以有限的资源来支持和推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田儒雅;王红彦;孙巍;张学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2020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2.2021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3.基于全球专利的中国电网防雷技术竞争力分析
4.2022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农业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为了推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研究
1.1 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各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

1.2 调查农民对现有农业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实际需求和问题。

二、技术研发
2.1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2 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推广先进的农业设备和工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4 研究开发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

三、示范推广
3.1 在重点地区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展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引导农民学习和参与。

3.2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3 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和管理方案,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政策支持
4.1 制定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科技研发。

4.2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意识。

4.3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试验和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效果评估
5.1 设立评估机制,对农业科技工程的效果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5.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推广的效果。

六、总结反思
通过对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和推广,可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增值。

本工作方案将持续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7-9-12 12:51:33来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繁荣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第二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是院长实施学术领导的最高学术评议、评审和咨询机构。

第三条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1、对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农业科技计划设计及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倡导和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大协作。

3、审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发展规划,论证重大科技项目,讨论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问题。

4、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与推荐。

5、评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6、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

7、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组织第四条学术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学科代表组成。

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院长兼任;副主任委员2~3人,由主任委员提名,常委会表决通过;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名,由主任委员指定,负责常委会日常事务管理。

第五条常务委员会的职责是:1、主持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2、对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负责并报告工作。

3、讨论审议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组织学部开展活动,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

4、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科技成果奖初评结果进行复审、评议和最终评定。

5、研究和决定其它重要事项。

第六条学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名誉主任委员、名誉委员等。

名誉主任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担任,名誉委员由历届学术委员会部分老委员、院内资深院士等担任。

第七条学术委员会下设作物学部、动物学部、资源环境与微生物学部、质量标准与农业工程学部、经济与信息学部等五个学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

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

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

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

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

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培植的24个新兴学科领域。

围绕学科体系,重点提升创新能力,主要开展以下四项工作:——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和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坚持基础研究选项与重大技术攻关相衔接,坚持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任务相耦合,科学选择科研任务。

其中,60%用于支持基础性工作和基础研究,40%用于支持重大技术创新。

基于292个重点研究方向,明确各重点研究方向内若干重点任务,长期稳定开展研究活动。

跨学科方向凝炼战略性、长周期、大协作的重大科技命题,开展联合攻关,寻求重大突破和提升。

——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科学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序列。

根据学科体系重点研究方向,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组建一个科研团队,每个科研团队由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组成。

根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岗位聘用管理办法》,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建设完善科研条件综合性与专业性基地并举,院地共建共享、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在农业主产区和典型农业生产生态区域,重点建设北京通州、河南新乡、海南三亚等综合性试验基地,大力提升专业性基地科研服务保障能力,形成完善的试验基地网络。

加强重大科技设施、科技平台和仪器设备建设,形成健全、开放、共享的服务管理模—3—式。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学科建设,针对薄弱环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重点培优传统特色学科领域、培植新兴学科领域。

加强农业遗传资源、智力、技术及其标准的引进,建立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加强科技资源战略储备。

三、组织管理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创新工程管理新机制,科技上突出创新、管理上强化改革,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

——咨询机构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是创新工程的战略咨询机构。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委员会成员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

——决策机构建立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

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

中心下设绩效管理办公室,独立负责绩效管理工作。

中心日常工作依托现有院机关部门开展。

——执行机构院属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管理执行机构。

研究所负有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管理执行责任,法人代表是管理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按照《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条件保障、绩效评估等工作。

研究所成立创新任务执行专家组,由研究所主要管理人员、各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组成,民主协商重大事宜。

——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创新工程任务的实施单元,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根据岗位设置要求和相关规定,首席科学家具有自主选择、组建、调整科研团队的权力,决定团队内部绩效奖励和分配等。

首席科学家对研究所负责,按照任务书完成任务,接受监督考核和民主评议。

团队成员享有进修、交流、提高等权益,负有团结协作、保护知识产权等义务。

支持建立首席科学家联盟制度,促进团队间交流合作。

四、人才选用和条件保障建立创新人才聘用、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形成卓越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条件支持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创新力。

——岗位设置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合理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的创新岗位,创新岗位—5—人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

科研团队由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构成。

技术支撑团队和管理团队创新岗位根据需要合理设置。

——人员聘用首席科学家由研究所遴选后,向创新工程管理中心推荐。

在充分吸纳农业部业务司局、行业学会、知名专家意见基础上,由中心研究确定人选。

由研究所与首席科学家签订一年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满,经研究所考核合格、中心审定通过后颁发聘书,聘期一般为五年。

从院外引进的人员,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可纳入研究所管理。

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由首席科学家根据标准和规定程序组织公开选聘,实行动态管理。

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岗位人员由院所根据相关办法公开选聘、动态管理。

——条件保障研究所负责科研团队、技术支撑及管理团队的条件保障,包括学术权力、实验试验条件、办公条件、生活待遇等。

研究所享有以下权益:(1)申报重大条件建设项目优先权。

(2)财政资金管理权。

(3)创新工程投入形成资产的所有权。

(4)创新工程科研活动形成的知识产权所有权。

——绩效奖励创新工程实行“三元结构”工资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绩效考评建立两级绩效考评制度:财政部农业部对中国农科院考评,中国农科院内部考评。

财政部农业部组织考评。

根据创新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实施“3+5+5年”的阶段性考评。

重点考评机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决策咨询服务等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

考评结果应用于绩效预算。

中国农科院内部考评。

建立院、所、团队“一年一监测、三年一评估、五年一考核”的分级分期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管理办公室、研究所、科研团队按照规定分别进行独立考评。

考评结果与目标校正、动态管理、绩效预算等直接挂钩,并直接应用于现代院所综合评价。

——绩效管理办公室组织考评绩效管理办公室受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委托,负责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农科院实际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进行制度化设计,并进行动态调整;负责院对研究所的考评;指导研究所对科研团队的考评。

对研究所的年度考评主要是监测创新任务执行情况。

中期评估主要围绕绩效目标校正、实现目标执行能力,以及团队工作状态和研究所保障程度等进行评估。

期满考核主要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科研成果水平或重大突破,以及团队创新持续力等进—7—行全面考核。

按要求提出绩效考评报告,为中心决策提供支持。

——研究所组织考评研究所负责对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和科研团队进行考评。

主要考评科研、国际合作等计划任务的年度完成情况,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建设状况,以及财经纪律遵守与预算执行情况等,提出考评报告,报中心备案,交首席科学家落实有关整改意见。

对技术支撑和管理序列创新岗位人员的考核,由院所制定办法组织实施。

——科研团队内部考评科研团队内部考评,由首席科学家根据科研岗位职责和创新任务,对科研团队成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年度考核,明确绩效奖励,并对成员的努力方向给予具体指导。

首席科学家接受团队成员的民主评议。

六、进度安排科技创新工程先行试点,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一)试点探索期:2013-2015年试点期的主要任务是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建设、科研管理等考核、评价、激励新型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选择试点研究所及其创新团队,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注重探索、积累经验,落实创新岗位人选,分期分批启动实施创新工程各项建设任务。

2013年的主要任务:(1)组建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2)择优启动6个研究所、100个左右重点研究方向。

(3)招聘组建100个左右科研团队。

(4)论证并启动3个左右重大科技命题。

(5)制定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相关制度。

(6)完成基地平台布局、192个重点研究方向和国际合作全球战略布局前期预研。

(二)调整推进期:2016-2020年开展试点期绩效评估与总结工作,校正优化创新工程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新型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创新机制更具活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三)全面发展期:2021-2025年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

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更加显著、创新人才竞相涌现,自主创新和服务产业能力大幅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引领农业科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