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第21课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理解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故事情节,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失败原因,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好汉歌》)
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明确:《好汉歌》;《水浒传》。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水浒传》是根据古典小说《水浒》改编拍摄而成的一部优秀电视剧。
它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
过目不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古典小说《水浒》第十六回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
(教师板书《智取生辰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 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理解元、明间白话跟现代汉语的异同。
三、检查预习。
问题一、作品简介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定型。
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问题二、写作背景
指名回答,讨论,明确: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也叫《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它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
其作者署名为“施耐庵”。
不过长期以来,关于其人生平均无可考证,疑为假托之名。
后从零星典籍知其可能投身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队伍,后因张士诚不思进取,其继承人更是贪婪残暴,施耐庵等有志之士只好黯然远走。
后来在罗贯中的协助下完成了《水浒》这部书,借书中人寄托自己的理想、悲哀。
问题三、题目含义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生辰”、即生日,诞辰。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智取”,即用智谋劫去、获得。
问题四、检测字词。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怄(òu)嗔怒(chēn)干系(gān)
寻思(xún)逞辩(chěng)勾当(gòu dàng)
2.试将下面加粗的元明白话词语译成现代白话。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纲。
赶。
(2)端的只是起五更。
真的,确实。
(3)这两日也看他不得。
看不惯他那样子。
(4)休见他罪过。
不要责罚他们。
(5)你颠倒问。
你倒反问我们。
(6)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要紧。
四、课文研读。
(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依据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层次理清本文情节。
2.画出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3.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分别明确:
1.本文的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4段):杨志押送生辰纲(开端、发展)。
第二部分(5—11段):众好汉智取生辰纲(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12段):八位好汉姓名及“智取”细节介绍。
2.杨志言行语句示例:
(1)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2)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3)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这路上不是耍处!”
(4)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5)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由杨志言行可以看出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刚愎自用。
3.杨志失败的原因
押运途中,杨志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
老都管和虞侯、军健一起反对他,他彻底孤立。
(三)质疑问难
关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师生交流。
五、延伸拓展。
本文出现了那几个主要人物?你了解他们的不同经历和性格吗?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介绍本文主要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1.托塔天王——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
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
后为梁山寨主。
后中毒箭身亡。
不在108将之列。
2.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书。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3.入云龙——公孙胜:罗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
公孙胜献计用法术破了能呼风唤雨的樊瑞、项充、李衮,劝他们归顺梁山,建立奇功伟业。
在梁山泊排行第四。
宋江受招安后出家。
4.赤发鬼——刘唐:在梁山泊排第二十一。
提出要劫生辰纲的人。
后白胜被捕,供出了晁盖。
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兄弟打败追捕的官兵,上了梁山。
征讨方腊时阵亡。
5.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梁山泊排名第二十七位。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
常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
宋江攻打方腊时,不愿受辱,自刎而亡。
6.短命二郎——阮小五:梁山泊排名第二十九位。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鱼谋生,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
高俅大军围断梁山,他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战死。
7.活阎罗——阮小七:在梁山泊排名第三十一位。
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受招安后,因穿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
阮小七就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
8.白日鼠——白胜:住在黄泥冈东,智取生辰纲时,就是在他家住,也是他卖的酒。
事发后被捕,苦刑下供出了晁盖,后被救出。
在梁山泊排行第一百零六位。
征讨方腊时在路途中病死。
9.青面兽——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是杨家将的后代。
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
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六、作业布置。
1.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
如“计较”等。
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找出来,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示例:
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2.课下品读《水浒传》中与杨志相关的章节,进一步理解杨志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相信同学们课下品读《水浒传》相关章节,一定会进一步理解杨志的性格特征。
看来名著的魅力是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悟的,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小说中有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请你找出本文中的两处伏笔,思考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课文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编者将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你觉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学生跳读课文,做标记,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
二、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明确:
1.环境描写的句子:
(1)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这样写的作用: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天气炎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及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本文中的两处伏笔: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
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
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
伏笔的运用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3.编者将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原因可能有:
(1)主角不是杨志,写杨志意在突出吴用等人的智慧,杨志在此不过是起衬托作用,故略去。
(2)突出群体的智慧与团结,也为下文制造悬念,故略去“吴用”。
(3)这是定标题的艺术,因为标题力求简约、凝练、含蓄。
三、延伸拓展:
1.补充《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在黄河翻了船,逃难远避。
后被赦,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
穷困得变卖祖传宝刀时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盛气之下,杀死牛二,投案自首,发配大名府充军。
后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比武获胜,升任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
风声传出,刘唐与晃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晃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晃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
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彻底落空,正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
后来杨志遇见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2.吴用施用的几项计谋,对应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讨论明确:
林中休息——以逸待劳伪装客商——瞒天过海不肯卖酒——欲擒故纵
送与枣子——笑里藏刀刘唐偷酒——声东击西吴用下药——混水摸鱼
3.课堂练笔:
请大家欣赏电视剧《水浒传》中杨志等人饮酒后“倒下”的镜头,找出文中对应情节,合上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细节,不少于200字。
学生跳读课文,做标记,然后写片段,完成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欣赏同学们的作品,选佳作读给大家欣赏。
四、反馈练习。
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作者是________朝小说家________(姓名)。
2.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1)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________,今________
(2)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古________,今________
(3)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古________,今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体现了杨志什么性格特征,填在后面括号里。
(1)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
(2)杨志跳起来喝道:“哪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参考答案:
1.《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元末明初施耐庵
2.(1)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2)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3)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3.(1)精明能干(2)粗暴蛮横
五、作业布置。
完成《一本》和《五三》上本课的相关习题。
第22课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xiù)斋公(zhái )醉醺醺(xūn)癞虾螟(lài há ma)阎王(yán)攥(zuàn)带挚(qie)啐cui )簇拥(cù)侥幸(jiǎo)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3.阅读全文,理清小说情节。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
轩,
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样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这~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
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
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
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
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
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
殿试分三甲禄取。
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结束):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
“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问。
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
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
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
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四、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以及这个人物所体现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课本描写的另一个人物形象胡屠户。
三、正课
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从语言描写:
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设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啤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2)从动作描写:
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阵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
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
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广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伯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
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范进给他两锭银子。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
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讨论并归纳: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扰,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50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场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3.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五、作业
完成《一本》和《五三》上本课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