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中微球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微球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微球剂型的研究与改进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究与改进成为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球剂型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制剂形式,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效率和控释性能,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中微球剂型的研究与改进进行探讨。

一、微球剂型的定义和优势微球剂型是指直径在1-1000微米之间,由药物和载体等组成的微小颗粒。

微球剂型具有以下优势:1.1 高药物包封效率传统药物制剂常常因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配方匹配的原因导致药物包封效果不佳。

而微球剂型通过合理设计的载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包封效率,避免药物的流失和降解,提高药物利用率。

1.2 控释性能优异药物在人体内的长时间存在常常需要进行持续释放,以实现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微球剂型具有控释性能优异的特点,能够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时间,满足临床的应用需求。

1.3 降低药物毒性某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通常需要通过降低药物的用药剂量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微球剂型通过药物的分散和缓慢释放,能够降低用药剂量,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二、微球剂型的制备方法目前,微球剂型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2.1 物理法制备微球剂型物理法制备微球剂型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干燥法、溶液浸渍法等。

物理法制备的微球剂型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但操作成本较高。

2.2 化学法制备微球剂型化学法制备微球剂型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聚合法、溶液凝胶法等。

化学法制备的微球剂型具有尺寸均一性好、药物包封效果良好等优点,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要求高。

2.3 生物法制备微球剂型生物法制备微球剂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细胞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等。

生物法制备的微球剂型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或细胞的生物活性,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球剂型。

三、微球剂型的改进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球剂型的效果并满足临床需求,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

3.1 载体材料的优化微球剂型的载体材料种类繁多,可以选择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碳水化合物、天然高分子等。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药物代谢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药物代谢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制剂中微球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传递系统,它具有稳定性、控制释放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领域。

然而,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的关键过程之一。

因此,研究微球的药物代谢特性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中微球的药物代谢进行深入探讨。

一、药物代谢的意义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的过程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药效持续时间以及毒性。

药物代谢不仅影响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还与患者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药物代谢的途径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及其内在酶系统进行,也包括其他器官如肺、肠道与皮肤等。

肝脏酶系统中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 (CYP450)、脱氢酶、转移酶等。

这些酶能够催化药物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等反应,从而改变药物的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微球作为一种药物制剂,其所含药物也会被代谢,然而微球本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

三、微球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药物微球在口服制剂中可以通过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微球本身的成分以及药物的释放方式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

一方面,微球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可能与内源性物质发生竞争性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清除速率。

另一方面,微球中可能含有与药物代谢酶具有亲和力的成分,从而干扰药物代谢的发生。

此外,微球特殊的结构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一步影响药物的代谢途径。

因此,研究微球的药物代谢特性对于药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进展研究微球的药物代谢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方法来进行。

体外实验主要包括体外酶降解实验、细胞培养实验和体外药物代谢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模拟相关的生理环境和代谢过程,评估微球对于药物代谢的影响。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药物制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交付系统,其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实现对药物的准确输送。

而微球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载体,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适合用于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

本文旨在研究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

一、微球制备方法为了制备微球,我们采用了(具体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可以确保微球的尺寸均匀,孔隙结构合适,并能够封装药物。

二、微球的形态和结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微球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微球呈现出(具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三、微球的药物载药性能为了研究药物在微球中的载药性能,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药物分子)。

通过荧光探针法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药物在微球中的负荷量和负荷率。

四、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将药物载药微球置于释放介质中。

通过不同时间点采集释放介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被释放的药物浓度。

通过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可以得到微球的释放速率和时间特性。

五、影响微球药物释放行为的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微球的释放行为,我们研究了以下因素对释放行为的影响:微球尺寸、孔隙结构、药物负荷量、pH值、温度等。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分析这些因素对微球的释放速率和时间的影响程度。

六、释放机制的探讨针对微球的释放行为,我们提出了以下释放机制的探讨:扩散控制、溶解控制和反应控制。

通过分析释放数据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判断释放机制的主导因素。

七、应用前景和展望微球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控释载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微球制备方法,优化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并探索其在实际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八、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揭示了微球的药物控释性能。

微球的结构特征和药物载药性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和药物选择进行调控。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PLA微球,也称为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微米级别的粒子,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

近年来,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组织工程、仿生材料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药物传递系统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制备方法是PLA微球研究的重点之一、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相溶剂蒸发法、水油乳化法、硅油乳化法和控制释放方法等。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溶剂的选择、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优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PLA微球的产率和质量。

同时,采用控制释放方法可以进一步调节微球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其次,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裹在PLA微球内部,然后在体内释放。

通过调节PLA微球的粒径和壳厚,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在PLA 微球表面包覆特定的功能性分子,实现针对性的药物传递。

这些创新的设计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PLA微球还在组织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塑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

PLA微球可以用作载药支架,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在组织工程模板中,可以提供细胞定植的支撑结构和3D空间;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帮助创面愈合。

最后,PLA微球还在仿生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力。

仿生材料是模仿自然界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应用于工程和制造领域。

PLA微球作为仿生材料的一种,可以通过变化处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实现一系列机械性能、物化性能和生物性能的调控。

这使得PLA微球在仿生材料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人工骨骼、人工心脏瓣膜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迅猛,不仅在药物传递系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且在组织工程和仿生材料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备工艺的优化、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难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者的努力,相信PLA微球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致局部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致局部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致局部副反应的研究进展前列地尔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生理活性很强的物质。

现前列地尔已经广泛应用于改善患者的心、脑、肾等血管循环,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预防前列地尔所致局部副反应,除了配置过程按照精细管理操作流程标准外,还要选取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静脉注射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

标签:前列地尔;局部副反应;研究进展前列地尔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生理活性很强的物质。

瑞典科学家Bergstrom等对前列地尔进行了分离和结构确定,发现其具有非常独特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现前列地尔已经广泛应用于改善患者的心、脑、肾等血管循环,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1】,静脉用药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主要方式,治疗后发生局部疼痛以及静脉炎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2】。

临床上有些患者因局部副作用导致的皮肤沿血管走向条索尼玛状红线和疼痛而拒绝治疗,因此降低前列地尔用药后所致局部副反应是目前护理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降低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静疗时局部副作用研究进展。

1 前列地尔致局部副作用机理前列地尔(Alprostadil Injection)成份是(1R,2R,3R)-3-羟基2-((E)-(3S)-3-羟基-1-辛烯基]-5-氧代环戊烷庚酸,性状为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规格;2ml,10μg。

局部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有时出现血管疼、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

临床上前列地尔局部副作用主要表现是静脉炎和疼痛,目前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形成主要是药物本身理化因素引起渗漏性损伤,使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所致【3】.前列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运转系统制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前列地尔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血管产生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起对血管的炎症和疼痛作用【4】。

目前临床常用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是PGE1的脂微球载体颗粒,是前列地尔第三代剂型,静滴前列地尔引起局部疼痛和静脉炎可能是有少量的PGE1 渗漏脂微球载体外,局部刺激血管所致【5】.2 前列地尔致局部副作用的预防2.1 用药前护理;2.1.1前列地尔贮藏和配置前列地尔注射液储藏时应避光保存,保存温度为0~5℃,避免冻结。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在现代药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微球是一种具有尺寸在1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球形粒子,可以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改善药物的稳定性。

本文将围绕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 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球制备方法。

它通常涉及将药物或药物载体以微细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性溶液中,然后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处理等方法,将药物颗粒包裹在聚合物中,形成微球。

2. 溶剂挥发法溶剂挥发法是一种将药物或药物载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滴入非溶剂中,通过溶剂挥发来形成微球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3. 胶束法胶束法是一种将药物或药物载体溶解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通过改变溶液条件,使药物或药物载体自组装形成胶束,然后通过交联等方法将胶束固化成微球。

4. 共沉淀法共沉淀法常用于制备具有复杂化学组成的微球。

该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并沉淀,生成固体颗粒。

二、微球的应用微球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控释系统微球在药物的控释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材料选择,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对患者的副作用。

2. 靶向给药微球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通过表面修饰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将药物运载到特定的靶点。

这种靶向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3. 诊断用途微球还可以用于诊断用途。

通过在微球内部添加荧光标记或成像剂,可以实现药物的实时监测和定位,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4. 抗肿瘤治疗微球在抗肿瘤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抗肿瘤药物封装到微球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总结:药物制剂中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功能高分子微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在众多领域如生物医学、药物传递、催化剂载体、色谱分离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作为其核心,对于提升微球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也能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优缺点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将重点关注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粒径控制、表面修饰、功能化改性等,并探讨这些技术在提高微球性能、拓展应用领域方面的作用。

我们还将对功能高分子微球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共同推动功能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功能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功能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以及模板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制备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高分子微球。

乳液聚合法是最常用的制备功能高分子微球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等原料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进行乳液聚合,形成高分子微球。

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布较窄,但微球表面易残留乳化剂,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悬浮聚合法是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等原料在搅拌条件下悬浮于水中进行聚合,形成高分子微球。

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较大,且粒径分布较宽。

悬浮聚合法适用于制备大粒径的功能高分子微球。

分散聚合法是通过将单体、引发剂、稳定剂等原料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形成高分子微球。

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布较窄,且微球表面较干净。

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GCCE#’’#CF 要从事药品检验工作。 [修回日期] GCCE#’G#CE
星能在室温下先与二苯磷酰氯 (/MM) 活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混合 酸酐, 然后再与 I#8+@<)5%>)*+ 反应生成非对映异构体。 "%<A)*%
[G] 等 用类似的方法, 以 I#0%8)5%>)*+ 为衍生化试剂分离了加替沙
表明生物黏附微球能够延长药物在给药部位的释放时间, 控制 药物的释放部位, 提高难溶性药物、 胃肠道吸收部位狭窄的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 ()**+, - .,/%0)1 2 23 45 0)6,7 ,+8+%1+ 79 :)787;)<%88= %<6)0+ %*,)%>=<)5
[&] 药 。目前, 生物黏附微球仍处于研究阶段。据部分研究数据
L+,%8* 79 "+*)<)5+ X78 3 GE $7 3 ’’ $70+>:+, GCCD
[ .] :=,>%;5+6)<%88= ,+1?751)0+ %8:@>)5 >)<,71?A+,+1 3 !"#$%& ’%( , ’&BC, DC: EF’G H EF’D 3 [G] I75;7 ( J,4K %6% L3 M,+?%,%6)75 79 A=*,7?A)8)< %8:@> )5 >)<,71?A+,+1 [ .] (&) : @1)5; ?78=>+,)< *)1?+,1)5; %;+561 3 ) *+"&, -$. , ’&BG, N’ ’EGE H ’EGB 3 [E] 李凤前, 陆 [D] 丁 彬, 曾仁杰 3 地塞米松磷酸盐牛血清清蛋白微球的研 茵 3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 .] 3 (E) : 制 [ .] 3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EC ’’E H ’’F 3 红, 刑桂琴, 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N) : GCCC, GC EBN H EB& 3 [F] 方华丰, 周宜开 3 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 [ .] 3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 药制剂分册, (F) : ’&&&, GC E’F H E’B 3 [O] 张 珠 3 利福平壳聚糖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 3 武汉理工 大学学报, (’) : GCC’, GE G’ H GE 3 [N] 许天开, 赵树杰 3 MLP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 3 应用与环 境生物学报, ( : ’&&F, N ’) BF H BB 3 [B] 王正容, 陆 [&] 刘哲鹏, 潘 彬, 杨 红 3 左炔诺孕酮#聚#E#羟基丁酸酯缓释微球的 研究 [ .] (’) : 3 药学学报, ’&&&, ED FN H F& 3 俊, 陆伟跃 3 生物黏附微球研究及前景 [ .] 3 国外医药 (G) : 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GCC’, GG ’’’ H ’’D 3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PLA微球是一种由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制成的微小球状纳米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在多个领域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具有环境友好、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以及可调控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的优势,使得PLA微球在催化、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能源储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PLA微球在药物传递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负载药物能力和良好的控释性能,它可以用作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PLA微球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延时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同时,PLA微球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基因传递和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

其次,PLA微球在催化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它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PLA微球-金属催化剂复合体系,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PLA微球还可以用作光催化材料的载体,通过调控PLA微球的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光催化材料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和转换。

此外,PLA微球在组织工程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PLA微球具有与人体组织相似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它可以用作组织工程材料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多孔的PLA微球支架,可以提供细胞侵入和组织再生所需的三维支撑结构。

同时,PLA微球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结构,实现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调控,进一步促进组织工程修复的效果。

最后,PLA微球在能源储存方面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由于PLA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它可以用作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载体。

研究人员通过制备PLA微球-导电材料复合体系,可以提高电化学储能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内代谢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内代谢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内代谢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要求日益提高,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控释药物制剂,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然而,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内代谢机制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本文将从微球的结构特点、体内代谢途径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方面,详细探讨药物制剂中微球的体内代谢研究。

一、微球的结构特点微球是一种多孔性的球形颗粒,主要由药物、聚合物材料和控释载体组成。

微球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在体内代谢和释放药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微球的材料和药物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其次,微球的孔隙结构和粒径大小可以通过制备工艺来控制,从而实现对药物的延时释放和控制释放速率。

此外,微球还可以通过包裹药物或与药物反应结合的方式,避免药物的早期降解和失活,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

二、微球的体内代谢途径微球的体内代谢途径对于药物的释放和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微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在体内代谢:1. 被吞噬细胞摄取和降解在体内,微球会被身体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摄取,并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微球,通过控制微球的聚合物材料、粒径大小和孔隙结构,可以调节微球被吞噬细胞摄取和降解的速率,从而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2. 经过血液循环部分微球在注入体内后,经过血液循环将药物逐渐释放出来。

这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水溶性药物或药物在微球内部以溶解态存在的情况。

微球在体内释放药物需要考虑血液动力学、药物浓度梯度以及微球表面的亲疏水性等因素的影响。

3. 经过淋巴系统某些微球制剂主要通过淋巴系统来实现药物的代谢和释放。

淋巴系统是体内排泄药物的重要通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通过微球与淋巴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药物制剂中的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研究随着医学和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中的微球制剂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给药系统。

微球制剂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控释放、延缓药物代谢速率和降低药物副作用等。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中的微球制剂释放性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微球制剂的定义及特点微球制剂,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小球状的制剂形式。

微球材料可以从凝胶材料、聚合物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制备得到。

它们通常有一个中心核心(例如药物)被一层或多层壳材所包裹。

微球制剂具有以下特点:1. 可控释放性能:微球制剂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包覆层的控制来调节释放速率,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2. 缓慢代谢速率:微球制剂可以减慢药物的代谢速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疗效。

3. 降低副作用:微球制剂可以减少药物在非靶器官的分布,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发生。

4. 简便的制备方法: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二、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乳化法、溶剂挥发法、喷雾法和凝胶滴定法等。

1. 乳化法:通过将被包覆物(如药物)的溶液加入到乳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利用乳化剂的作用使药物分散在乳液中形成液滴,最终制备成微球制剂。

2. 溶剂挥发法:利用溶剂挥发的原理,将药物和壳材均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成微球制剂。

3. 喷雾法:将药物溶液通过喷雾器,形成非常细小的液滴,使药物颗粒在空气中快速干燥,形成微球制剂。

4. 凝胶滴定法:将药物溶液滴入含有交联剂的溶液中,交联剂会使溶液凝胶化,从而制备成微球制剂。

三、微球制剂的释放性能研究方法研究和评价微球制剂的释放性能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体外释放试验、内外料流体力学、颗粒形态分析等。

1. 体外释放试验:将微球制剂与仿体液或模拟体液相接触,通过采集不同时间点上的溶液,测定被释放药物的浓度,进而评估微球制剂的释放性能。

2. 内外料流体力学:通过分析在微球制剂内外流体体系中的流速、压力等参数,揭示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的物理机制。

微球制剂常用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微球制剂常用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多肽及蛋白类微球制剂研究与检查20082350XXXX 药081-1 XX摘要多肽及蛋白类微球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制剂,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等特点。

本文对目前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等)及其解决方法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多肽;蛋白类;微球制剂;制备;稳定性;包封率正文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一般直径约为1~250um,属于基质型骨架微粒。

其中小于500 nm的,称为毫微球[1]。

微球制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微型包裹技术制得的微球,然后再按临床不同给药途径与用途制成的各种制剂。

药物以微球的形式给药后,可使药物具有靶向和控释作用,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微球根据材料可分为生物降解型和非生物降解型,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非靶向制剂和靶向制剂。

微球的释药速率由微球所载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药物在微球中所处的物理状态、药物与微球的亲和力决定[2]。

1.多肽及蛋白质微球制剂的主要类型1.1 注射剂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将多肽及蛋白药物制成微球制剂用于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以扩散、溶蚀方式释放.可达到缓释长效的目的[3]。

1.2 口服制剂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应用于口服须克服两大障碍,一是抑制胃肠道各种酶对其降解,二是选用合适的剂型及载体材料使药物透过生物屏障。

粒径范围为l-1 000nm的毫微粒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口服多肽制剂,但毫微粒的表面带电荷情况及聚合物疏水性能均会影响多肽在小肠部位的吸收[4]。

1.3 鼻腔吸入剂将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制剂,如胰岛素、降钙素、人生长激素等,经鼻腔给药可提高这类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尽管这种促吸收机理尚不确定,但一般认为,微球与鼻粘膜直接接触而吸水溶胀,使上皮细胞脱水,导致紧密连接开放,使多肽及蛋白质易于透过[5]。

2.微球制剂的制备根据载体材料的性质、微球释药性能以及临床给药途径可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制剂中微球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在药物研发领域中,药物制剂中微球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微球作为一种介于纳米颗粒和微米粒子之间的药物载体,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生物利用度,即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中微球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行探讨。

一、微球的定义与特点微球是一种尺寸在10纳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颗粒状物质,通常由聚合物、生物材料或无机材料制成。

微球具有以下特点:1. 尺寸可调控: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微球的尺寸可以进行精确调控,以满足不同药物的释放需求。

2.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微球常用的原材料包括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发明显的免疫反应或毒性。

3. 可控释放性能:微球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材料或添加药物载体等方式,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4. 提高药物稳定性:微球可以保护药物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光、温度等,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影响微球生物利用度的因素1. 药物特性: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分子量等特性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微球内部的药物分子与微球材料的相互作用也是决定药物释放速度和方式的重要因素。

2. 微球尺寸和形态:微球的尺寸和形态对其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尺寸较小的微球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微球表面性质:微球表面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可以影响微球与生物组织或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释放行为。

4. 注射部位和途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微球可以通过局部注射或系统性途径给药。

注射部位和途径的选择将对微球的生物分布和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三、提高微球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 表面修饰:通过在微球表面引入适当的功能基团或修饰物质,可以改变微球的表面性质,提高其与生物组织的亲和性,从而增强药物的吸附和抗药性。

2. 载体组装:将微球与适当的载体组装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改善微球的性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_任海霞

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_任海霞

[接受日期] 2006 12 04*通讯作者: 朱家壁,教授;研究方向: 药物新制剂与药物吸收动力学;Tel :025 ********; E mail :ZJBbox02@vip 163 com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任海霞, 朱家壁*, 汤(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摘 要] 微球制剂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剂型,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在肿瘤治疗、疫苗免疫、蛋白给药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

从靶向和非靶向两个方面对微球制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微球制剂的一些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微球;肿瘤治疗;疫苗免疫;蛋白给药;靶向[中图分类号] R94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094(2007)02-0059-05Ad van ces of Microsphere Agents in ApplicationRE N Hai xia, Z HU Jia bi, TANG Yue(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 Microsphere,as a potential formulation with wide application in pharmaceutical field,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It has particular advantages in cancer treatment,bacterin immunity and pro tein administration for its specific charac teristics.In this paper,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sphere in terms of targeting or un targeting administration was revie wed,and its current problems which limited its applic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also introduced briefly.[Key words ] Microsphere;Cancer treatment;Bacterin immunity;Protein administration;Targeting prepa ration微球(microsphere)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粒径为1~40 m 的微小球状实体,而粒径在10~1000nm 之间的通常称之为纳米球(又称毫微球、纳米粒)。

注射制剂中的微球制剂研究

注射制剂中的微球制剂研究

注射制剂中的微球制剂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射制剂成为了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其中,微球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注射制剂形式,具有诸多优势。

本文将针对微球制剂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加深对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第一节:微球制剂的概述微球制剂是一种以微球为载体的注射制剂形式,具有微粒小、溶解度高、可控性强等特点。

在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挥发法、溶胶聚合法、凝胶化制备法等。

微球制剂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特殊的释放模式,如控释型、靶向型、缓释型等。

第二节:微球制剂的应用领域2.1 肿瘤治疗微球制剂作为一种具有控释功能的载体,可以将抗肿瘤药物包裹在微球内部,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糖尿病治疗微球制剂可以用于胰岛素的缓释和控释,实现持续的胰岛素输送,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传染病防治通过将抗菌药物包裹在微球内部,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抗菌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三节: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3.1 溶剂挥发法该方法是将药物和聚合物共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搅拌的同时,使有机溶剂慢慢挥发,形成固态微球。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部分药物的包裹。

3.2 溶胶聚合法该方法是将聚合物和交联剂溶于水相,然后将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溶胶-凝胶转化过程,使有机溶剂渗入水相中,最终形成固态的微球。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药物的包裹。

3.3 凝胶化制备法该方法是利用聚合物的凝胶化特性制备微球。

首先将聚合物水溶液悬浮在油相中,再将药物溶液加入油相中,通过凝胶化过程形成微球。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物在油相中溶解度较高的情况。

第四节:微球制剂的性能评价微球制剂的性能评价包括药物包封率、药物释放度、微球粒径、微球形态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判断微球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結論:微球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注射制剂形式,具有诸多优势。

药物制剂的微球化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微球化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微球化技术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药物制剂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微球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制剂技术,可以将药物封装在微小的球状颗粒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制剂的微球化技术及其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微球化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微球化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颗粒中的技术,使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稳定和持久。

微球化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静电吸附、凝聚作用、溶胶凝胶法、喷雾干燥法等多种方法。

1. 静电吸附法静电吸附法是通过静电吸引使药物吸附在微球表面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选用合适的载体材料,如聚乙烯醇、明胶等。

通过调整药物和载体的比例、pH值等参数,可以控制微球尺寸和药物的负载量。

2. 凝聚作用法凝聚作用法是通过药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凝聚成球状的方法。

常见的凝聚作用法包括溶剂蒸发法、沉淀法和喷雾冷凝法等。

其中喷雾冷凝法可以将药物溶液喷射成微细液滴,并在冷凝器中加以冷却和固化而得到微球。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药物与溶胶凝胶剂混合,然后通过快速升温或凝胶剂的凝胶特性使药物在凝胶中凝聚成球状。

常见的溶胶凝胶法有回流沉积法、凝胶分离法等。

4.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药物溶液通过喷雾器均匀喷雾成微小水滴,随后通过热空气吹干使水分蒸发,形成微球。

此方法可用于制备呼吸道给药微球等。

二、药物制剂微球化技术的应用药物制剂的微球化技术在药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分别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和口服制剂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控释制剂通过微球化技术制备的控释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缓慢持续地释放,从而降低用药频率,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例如,利用微球化技术可以制备出长效避孕药、糖尿病慢释放剂等控释制剂。

2. 靶向制剂靶向制剂可通过微球化技术在药物微球表面修饰相应的靶向分子,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选择性作用。

例如,通过修饰抗肿瘤分子的微球,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副作用。

聚乳酸微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聚乳酸微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聚乳酸在载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重点介绍了几种载药聚乳酸的载药方式和应用,其中包括聚乳酸微球、聚乳酸纳米微粒和聚乳酸纤维等。

首先,介绍了聚乳酸微球的制备、降解和应用。

其次,阐述了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和载药应用,并且介绍了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和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最后,论述了静电纺丝制备载药聚乳酸纤维膜和载药聚乳酸超细纤维以及载药聚乳酸纤维膜和载药聚乳酸超细纤维的应用。

关键词聚乳酸;载药;应用;研究进展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ly-lactic acid in the field of drug-loading. It is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several drug-loading poly-lactic drug-loading modes and application, including poly-lactic microspheres, poly-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and poly-lactic acid fiber and so on.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degradation and applica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oly-lactic acid drug-loading nano-particles drug-loading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polyethylene glycol of poly-lactic nano particle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domestic.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electro-spinning prepares drug-loading poly-lactic acid fiber membrane and drug-loading poly-lactic superfine fibers and poly-lactic acid fiber membrane drug-loading poly-lacti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fine fibers.Key wordsPoly-lactic; drug-load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载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2)1.1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1.1.1 复乳-液中干燥法及其应用 (2)1.1.2 喷雾干燥法及其应用 (3)1.1.3 低温喷雾提取法及其应用 (3)1.1.4 相分离法及其应用 (3)1.1.5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应用 (4)1.2 端羟基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降解 (4)1.3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性能 (5)1.3.1 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5)1.3.2 靶向性 (5)1.3.3 控释性 (6)1.4 载药聚乳酸微球应用现状 (6)第二章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应用 (7)2.1 载药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 (7)2.1.1 溶液蒸发法 (7)2.1.2 自乳化溶剂扩散法 (8)2.1.3 盐析/乳化扩散法 (8)2.1.4 超临界流体技术 (9)2.2 聚乳酸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 (9)2.3 聚乳酸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9)2.4 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应用 (11)第三章载药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13)3.1 静电纺丝的研究进程及现状 (13)3.2 载药聚乳酸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13)3.2.1 载药聚乳酸超细纤维的制备 (13)3.2.2 载药聚乳酸超细纤维的应用 (14)3.3 载药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 (15)3.4 载药聚乳酸纤维应用 (16)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孙海东摘要:微球制剂一直是近些年来药剂学研究的热点。

微球制剂不仅具备传统药物载体的分散、保护功能,又有缓释作用,作为当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理想的药物载体应具备以下特性:1.靶向性;2.药物释放可控性;3药理学应是稳定且易于药物释放4.无毒性;5可降解。

应用中的微球制剂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加快微球制剂的研究开发,使载药系统的研究更加完善,将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球;载药;研究药剂学上关于微球(microspheres)的定义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球形或类球形,一般制备成混悬剂供注射或口服用。

微球粒径范围一般为1~500um,小的可以是几纳米,大的可达800um,其中粒径小于500nm的,通常又称为纳米球(nanospheres)或纳米粒(nanoparticles),属于胶体范畴。

微球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载体通过微囊化技术制得微球,再按临床不同的给药途径与用途制成的各种制剂。

具有能及时释放药物、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给药途径多样化、疗效持久、安全的优点。

这类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发展缓释与靶向给药系统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国际上的一些研究,对载药微球的一些前沿进展进行概述。

1 海藻酸钠(AL)/碳纳米管(CNT)微球1.1.1 海藻酸钠微球海藻酸钠制备的微球,具有优良的生物黏附性、生物相容性,并且无毒副作用,特别是当海藻酸钠溶液滴入钙离子溶液时,很容易形成微球,该过程在非常温和的环境进行,并且是无毒反应。

海藻酸钠的这种良好的成型和成膜特性,使其适于作为释放包埋药物、蛋白与细胞的微球,因此常被用作pH敏感的药物控释载体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1.1.2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结构类似于由碳原子形成的六边形网络片层所组成的管状中空体。

碳纳米管有着不同纳米的级别: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在0.4—2.0 纳米,长度可达20~1000 纳米;多壁碳纳米管直径在1.4—100 纳米,长度达几个微米。

碳纳米管有着非常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结构有序、机械性能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具有金属或半金属性能以及大的表面积。

这些性状使得CNT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应用于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中。

碳纳米管用作药物、抗原和基因载体系统,是利用其细胞穿透性,并最大限度降低毒副作用。

1.1.3 海藻酸钠/碳纳米管微球这项研究主要是将碳纳米管(CNT)掺入作为药物载体海藻酸钠(AL)微球中来改良原有海藻酸钠微球。

传统的海藻酸钠微球具有包封率低、药物渗漏大、机械稳定性差和容易发生药物突释的缺点。

掺入碳纳米管后,凭借碳纳米管强大的机械性能,海藻酸钠微球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强。

除此之外,碳纳米管的高能憎水表面增强了微球对被包埋的药物吸收性,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药物的突释效应,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于得到加强的微球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对药物较强的吸收性,使其释药周期得到了延长,达到了一个较好的缓释效果。

1.2 制备海藻酸钠/碳纳米管微球的制备一共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获得均匀的CNT混浊液,这里需要用到一个三嵌段共聚物可发性聚乙烯(EPE),将质量10倍于CNT的EPE与CNT混合,再给混合物带上电荷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用超声波处理半小时左右。

第二步是将获得的均匀的伴有EPE的CNT混浊液与海藻酸钠混合,制成AL/CNT溶胶。

第三步将获得的溶胶注射入0.35M的CaCl2水溶液中,就制得AL/CNT微球。

最后,收集得到微球并用蒸馏水多次冲洗以除去吸附在表面和内部孔内的多余离子。

1.3 应用经过X.L Zhang等的实验发现,AL/CNT微球很好的继承了AL微球的pH敏感性。

在pH为1时即胃酸水平,微球几乎不发生膨胀而在pH为6.8和7.4时即肠道的pH水平,能够很快地膨胀并崩解。

而加入CNT后释药过程更加平缓作用周期更长。

这样这种AL/CNT微球在胃肠道的持续给药方面将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 两亲接枝共聚物载药微球2.1.1 两亲接枝共聚物两亲共聚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对两种相都有亲和性的聚合物,一般指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油和亲水基团的共聚物。

两亲接枝共聚物则是将分别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两种分子结构聚合接枝到一起使其具有两亲性。

两亲接枝共聚物在载药微球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

2.1.2聚丙烯酸-2-羟乙酯(PHEA)-g-聚乳酸(PLLA)两亲接枝共聚物PHEA-g-PLLA两亲接枝共聚物主要是将疏水的聚L乳酸序列接枝到亲水的PHEA骨架上。

这种两亲接枝共聚物合成过程是以PHEA作为高分子引发剂并伴有聚L乳酸的开环加成,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剂。

经过细胞活性检测,PHEA-g-PLLA两亲接枝共聚物具有非常低的毒性。

2.1.3 超声分离法筛选微球众所周知,微球粒径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时具有被动靶向性,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如乳化-溶剂蒸发法,喷雾干燥法等对微球粒径的控制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而且这些方法一般步骤比较烦,条件比较苛刻难以控制,并且制出来的微球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超声分离法克服了这些传统方法的缺点,被证明时一种快捷、无毒并且能很好控制微球粒径的方法。

2.2 制备Y.X. Zhou等使用泼尼松醋酸盐作为模型药物,将PHEA-g-PLLA两亲接枝共聚物和泼尼松醋酸盐共同溶解在装有二氯甲烷的烧瓶中,然后将溶剂蒸干。

此时在烧瓶里留下了一层薄膜状的物质。

再向烧瓶里加入6毫升的乙醇。

最后用超声仪处理5分钟左右就能得到微球了。

处理得到的微球一般还要经过透析以除去多余的药物。

2.3 应用使用超声分离法筛选微球需要微球能够溶解在特定的溶液中如乙醇等,一般的物质很难做到,而两亲接枝共聚物就能满足这个要求。

PHEA-g-PLLA两亲接枝共聚物微球使用超声分离法制备后,所得微球的粒径大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样制得的微球具有很好的被动靶向性,对于一些特定部位如肿瘤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3 载药脂质体微球3.1.1 脂质体脂质体(1iposome)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

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靶组织吸收。

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特点。

脂质体作为新型的药物剂型可以达到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目的,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

3.1.2 载药脂质体微球(LIM)载药脂质体微球是指将载药脂质体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封装进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大分子中形成的LIM系统。

目前存在的载药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聚合物为基础的,例如微球、纳米粒、药丸等;另一种是以脂质为基础的,例如脂质体、胶束和其他一些乳剂。

这两种系统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前者往往比后者稳定性高,而后者往往比前者生物相容性好。

考虑到这两种中目前发展的最好的分别是微球和脂质体,而且脂质体要比微球系统要小,我们可以将载药的脂质体封装进微球中,这样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例如微球能够很好地保护脂质体,双层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药物渗漏提高药物封装率,脂质体的引入大大减少了单独用微球封装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损失。

3.2 制备3.2.1 脂质体的制备S.S. Feng等采用薄膜水化法来制备脂质体。

将一定量的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转移到一个小瓶子里并用氮气干燥在瓶内壁上形成一液体薄膜。

再将这层液体薄膜放置在温度为4摄氏度的真空环境中一昼夜除去剩余的有机溶剂,接着这层液体薄膜用适量的钙黄绿素溶液进行溶解并旋转混合5小时,这样便得到了尺寸比较大的脂质体。

最后用脂质体挤出器处理就能得到尺寸较小的脂质体了。

将得到的脂质体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一层壳聚糖保护层,保护脂质体在下面LIM制备的过程中免受有机溶剂的破坏。

3.2.2 载药脂质体微球的制备S.S. Feng等通过修改常用的复乳法成功地制备了载药脂质体微球。

在W/O乳化过程中,通常要用超声波进行处理,这对脂质体的完整性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这里他们选择了比较温和的旋转混合的方法。

还有一点改进就是在制备微球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的选择上,PLA-PEG-PLA和乙酸乙酯的选择将有助于增强W/O体系的稳定性。

制备过程主要是将PLA-PEG-PLA和脂质体溶解在乙酸乙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形成W/O乳剂,这些W/O乳剂接着被逐滴滴入到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搅拌2分钟形成W/O/W体系。

在向其中加入大量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并搅拌直至形成固体的微球。

最后将得到的微球过滤、洗涤和冷冻干燥。

3.3 应用这种实现了优势互补的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传递和基因治疗方面将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LIM系统可以用来实现肿瘤治疗基因的靶向传递,将带有肿瘤治疗基因的脂质体封装入20-50微米的微球中并将它们注射入肿瘤部位,由于肿瘤的化疗栓塞效应,微球将被肿瘤血管吸收,脂质体从微球中释放出来进入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还有治疗用的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微球在制备和储存以及在体内的时候经常遭到破坏。

用脂质体封装药物能够将药物很好的保护起来。

这都体现了LIM系统的优点。

参考文献1.韩敏,苏秀霞,李仲谨等.载药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2007,5:493-4952.单连海,郭海霞,张志斌.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对BSA控制释放的实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0,9:3-43.但志刚,蔡建明,倪瑾.碳纳米管在纳米医药中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8,43(10):985-991.4.X.L. Zhang et al.Alginate microsphere filled with carbonnanotube as drug carri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0,47: 389–395.5.陈永春等.PSt-g-PEO两亲接枝共聚物溶液的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01,17(5):471—476.6.Y.X. Zhou et al. Fabrication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study of microspheredrug delivery systems based on amphiphilic PHEA-g-PLLA copolymers.Biointerfaces 2008,61: 164–169.7. 孙欣欣,金楠.脂质体研究进展[J]. 2009,38(12):20-21.8. S.S. Fe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anovel drug delivery device liposomes-in-microsphere(LIM). Biomaterials 2004,25: 5181–5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