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主题的理解。
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必有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所以任务型教学所探究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一、任务型教学的形式:1、真实性即学生能在外部世界中碰到并能完成的任务(real world)2、教学性(pedagogic)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任务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一是真实性,现实性。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任务设计必须给予学生恰当的信息,也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差距,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信息三是设计的任务应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各种语言形式的过程。
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几个阶段: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材料,也为导入课文作准备。
让学生从课堂教学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新课的学习。
执行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巩固阶段:教师围绕着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教学,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材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课例一:Friend s (4A M2 U3) (Story: The lion and the mouse)本课的任务是挖掘教材的内涵,生成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和思考。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任务型教学(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其中一个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
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有他人传递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真实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任务,如购物、问路等,或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任务,如阅读、听力理解、口语交际等。
2. 提供语言输入:教师会在任务启动前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入,包括相关词汇、语法结构、听力材料等。
这些输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被组织成小组或伙伴,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进行讨论、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4. 输出与反馈: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会提供相应的反馈。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5. 反思和总结:在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思考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所学到的内容以及可以改进的方面。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入思考,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具体的任务中主动参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定义啥是任务型教学法?嘿,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您想想,咱平时学习,是不是有时候觉得枯燥无聊,学着学着就走神啦?任务型教学法可不一样,它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在任务型教学法里,学习不再是干巴巴地啃书本,而是要完成一个个有趣又有挑战的任务。
比如说,学英语,不是光背单词、记语法,而是让您去设计一份英文旅行攻略,或者用英语组织一场校园活动。
这就好比不是让您在岸上比划怎么游泳,而是直接把您扔到水里,自己扑腾去,在实践中学会游泳的本事。
这任务也不是随便给的,得有讲究。
得根据您的水平来,太难了容易打击信心,太简单了又没啥效果。
就像给小孩选衣服,大了穿着不合身,小了又箍得难受。
而且这任务还得有意思,能勾起您的兴趣。
要是让您去做个毫无乐趣的任务,那还不如去刷锅洗碗呢!任务型教学法的好处可多了去啦!通过完成任务,您能实实在在地用上所学的知识,这不比死记硬背强多啦?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您还能锻炼各种能力,像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
这就像是练武,光练招式不行,还得实战,才能成为高手。
比如说,小组一起完成一个调研任务,您得跟小伙伴们商量分工吧?得交流想法吧?遇到问题了得一起想办法解决吧?这一来二去的,能力可不就提高啦?再比如说,完成一个数学建模的任务,您得分析数据、建立模型、验证结果,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数学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逻辑思维也更强了。
这不就跟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地积累,最后建成坚固的知识大厦嘛!您说,这样的教学法是不是很棒?它让学习变得有趣又有用,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咱要是能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习,那还不得像装上翅膀的老鹰,飞得又高又远!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知识在实践中扎根,让我们在挑战中成长。
这才是真正能让我们学到本事的好方法!。
教学任务和活动的不同

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不同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能够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手段。
任务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的中心行动;任务教学在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
任务型教学一般由三个阶段构成,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
任务前主要是为任务做准备,包括语言方面的准备和图式方面的准备。
任务中环节是任务教学阶段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学生小组协商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包括任务成果的展示。
任务后环节为聚焦练习环节。
基于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任务展示阶段学生呈现出的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而活动是对任务实施的一种形式,是为任务而服务的。
是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积极性、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更好的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同时,课题教学活动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任务和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都是为教学而服务的,都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合理的灵活的运用,能使教学相得益彰。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积极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任务。
任务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在任务完成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欲望。
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积极参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 1 -。
任务型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

作业潘塘中学黄林1、任务型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2、D.Nuna认为任务具有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背景六个要素。
3、一、教学背景Shopping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购物时如何用英语询问物品的多少和价格,重点运用How many/ much … do you want ?以及不同的回答。
用Do you like something ?来询问某人的喜好。
二、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新标准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1,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购物时如何用英语询问物品的多少和价格,重点运用How many/ much … do you want ?以及不同的回答。
用Do you like something ?来进行交际。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英语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七年级的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善于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乐于与人合作,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巧妙挖掘身边资源并合理运用PPT课件为孩子们营造语言交流的场景,营造真实的情景让孩子们应用所学到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和玩耍,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单词:cheese kilo list 。
句型:How many do you want ?How much cheese do you want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如何询问数量,如何购物。
教学重点:能口头运用How many/much … do you want ? 能够询问他人所需物品的数量,并能用数字和量词kilo, box, bottle等作回答。
教学难点:在情景中区分运用How many/much… do you want?学习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各种情境当中感受语言的交际功能,并让他们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逐步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培养和引导学生与同伴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学习道路上的困惑,分享成功的喜悦。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
这种方法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以下是一个TBL教学法案例。
主题:环保。
步骤:
1.学生分为小组(建议4-5人一组);
2.给每组分配一个环保问题,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3.给每个小组提供资源(书籍、杂志、文章、视频等)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研究;
4.每个小组应该讨论并归纳他们的研究发现,并制作一个展示以便与其他小组共享;
5.每个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6.教师鼓励讨论和分享,评估小组表现。
评估:
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组展示的质量和互动;
2.小组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积极性;
3.在研究和展示过程中的个人表现。
优点:
1.TBL强调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2.学生在TBL中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3.TBL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
不足之处:
1.这个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和实施;
2.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更多的复杂的评估;
3.学生需要适应分组和固定时间表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

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下面我就从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以及它的步骤、优点、特点、意义以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等谈谈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即做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把学生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一种由语法训练转向交际训练的机会。
它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为任务(task-based),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没有失败、没有他人纠错的情况下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
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培养。
“活动、任务、操作”是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三要素。
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是优化交际性教学的具体手段,在设计上应当高于单纯的用于解释语言认知意义的直观手段。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1、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任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任务的设计与评估、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等。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和实践。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任务难度和任务的连续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情境模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真实任务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践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概述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任务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实验、调查、项目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实践分析1. 实践案例(1)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风景、风俗、人物等资料,进行写作。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家人、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任务,提高了写作能力。
(2)初中英语教学:教师以“环境污染”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环保宣传册。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英语词汇和语法,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以“数学建模”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2. 实践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任务型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素养。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任务驱动: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中心: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实践性强: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合性强:任务型教学法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真实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和真实情境,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挑战性原则: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技能提升。
协作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任务驱动、学生中心、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同时遵循真实性、挑战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合适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阅读课

任务型教学法阅读课一、引言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上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上的具体实施。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上的实施1. 制定任务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制定合适的任务。
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信息、理解文本,并能够完成相关的语言任务,如回答问题、总结文章主旨等。
2. 提供材料教师需要准备与任务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文章、新闻报道等。
材料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不过于简单以致于无挑战性,也不过于复杂以致于无法理解。
3. 学生独立阅读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独立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划线标记重要信息,以便后续的任务完成。
4. 分组合作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任务。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任务呈现小组合作完成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呈现他们的任务结果。
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成果,还可以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教师点评教师在学生呈现任务结果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上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提供实际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课上,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还需要进行思考、总结、回答问题等语言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引言: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环境中完成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来进行学习。
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需求和现实任务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实现任务的完成。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1. 学习任务具有现实意义:任务型教学中的学习任务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场景。
2. 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着重培养语言技能: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和表达。
4. 个性化和因材施教:任务型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任务型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习的动机:任务型教学将学习与实际任务相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 提升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4. 增强综合素养: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能力。
四、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准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完整版

互相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借 鉴和分享经验,促进知识和技 能的交流和传递。
集体反思
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集体反思 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后 续学习提供借鉴。
真实情境模拟
01
02
03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案例, 让学习者在类似实际情境 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角色扮演
学习者可在模拟情境中扮 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 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针对当前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加强对 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 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任务型教学 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 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 实际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要素
任务设计
明确任务目标
设计任务时需明确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确保任务 与教学目标一致。
真实性原则
任务应尽可能真实,贴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或工作 场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层次性原则
任务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 学习者深入探究。
学习者自主性
80%
自主选择任务
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 并寻求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能力 。
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某初中英语教师成功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英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02
案例二
某小学语文教师将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设计有趣的阅
任务呈现与说明
任务型教学教学大纲

任务型教学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任务过程中,通过探究和合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的教学大纲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任务型教学。
一、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大纲是任务型教学的基础,它规划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大纲对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大纲应明确任务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任务的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一个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购物对话,并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其次,教学大纲应明确任务的内容。
任务型教学的任务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任务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教学大纲应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和语言功能。
例如,在购物对话的任务中,教学大纲可以包括相关的购物词汇、问句和回答的表达方式。
最后,教学大纲应明确任务的评价标准。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评价标准应包括任务完成的准确性、流利度和合作程度等方面。
教学大纲应明确评价任务的具体指标和评分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任务的要求。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任务型教学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前期准备。
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提问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任务的背景和目标。
例如,在购物对话的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常见场景和交流方式。
其次,教师应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材料、参考模板和实用工具,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例如,在购物对话的任务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购物词汇表和对话模板,让学生参考并运用到实际对话中。
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任务的实际操作和反思。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者全班的合作中完成任务,并在完成后进行反思和讨论。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学生反思与改进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反思 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 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扩展与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任务的难度, 设计一些扩展和延伸的任务,让学 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4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
语言培训
口语交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实际情境中的 口语交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口语表
任务设计难度问题
挑战
任务的设计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任务完成度,如何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方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分级设计任务的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 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 非被动接受。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 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 互,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学习资源和 引导,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与学习是有 区别的,习得更加注 重自然语境下的语言 运用。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练 习写作技巧,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
其他学科领域
历史
通过布置历史事件调查任 务,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和事件,培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地理
通过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 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空 间思维和地图解读能力。
科学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和实验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 过完成任务,模拟真 实语境,促进语言的 习得。
任务型教学名词解释

任务型教学名词解释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数学、科学、语言和社会科学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并主动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
在小组合作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常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教师通常会提供一些指导和支持,以帮助小组完成任务。
在案例分析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并从中得出结论。
在项目式学习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项具体的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任务型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除了传统的任务型教学,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例如基于问题的任务型教学、情境式任务型教学等,这些新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任务型教学?说简单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别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可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任务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从任务完成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不就是“学以致用”的最佳写照吗?比如,英语课上不再是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去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跟人交流,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实际能力。
就像是在做饭,不光是要学会食谱,还得学会掌握火候、调味,最后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2.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点特别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说、学生听,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老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而是任务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就像我们玩游戏,规则是老师设定的,但怎么玩、怎么完成任务,全靠学生的智慧和努力。
这种方式下,学生不再是一个个被动的容器,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的角色变得像是一个“引路人”,在学生迷路时提供帮助,在学生成功时一起欢呼。
所以,任务型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的潜力。
3.任务型教学提倡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本身,而是要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老师布置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任务,学生们不仅仅要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还要思考如何让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困境,转而去面对实际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式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为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实战”,而不是纸上谈兵。
所以,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任务的概念2任务与练习的区别3任务的构成要素4任务型教学的概念5任务型教学的特点6任务设计的原则7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任务的分配方式8任务型教学模式尚非完美,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一些困难学生教师9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注意的问题:Mr. Long (1985)显然这是对任务最原始的定义,这类任务不含学术成分,也无语言意义,与教学多大关系。
Richards, Platt and Weber(1986) .即“任务”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遵循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优先的原则。
Richards, Platt and Weber(1986) :课堂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活动的内涵等阐述不够,因而对于课堂实践操作缺少指导意义。
明确了任务活动并非练习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实质是交际的过程不必过分重视语言形式。
David Nunan(1989): 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它完全有别于语法练习。
这是对“任务”最科学、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定义,David Nunan 全面吸收了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任务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这是我国任务型英语教学最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
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
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
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
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
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
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
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
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
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
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总结,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
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一)目的性强任务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性。
这些目标可能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也可能是教师为学生确定的。
任务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方面的目标,也有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策略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将任务作为中心,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
课堂活动任务化是为了使活动更具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
Widowson (1990)指出,“学生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
”(二)主体性强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任务的设计要能够促使去积极完成课堂任务,通过完成以交际为目的的各种任务,学会尊重人,乐于交往,相互合作,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性强通过设计不同的各种活动,设计不同的真实的生活情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把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深深感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既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和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任务设计的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
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
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
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
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
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Noo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任务的顺序可多种多样,如从接受性技能到产出性技能,或从预备性任务向目标性任务过渡等。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
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
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
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趣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注意的问题:第一、遵循教材,又不唯教材是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标准英语》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及任务型课堂活动的建议。
然而,这些方法、活动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生情况。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选用,而把能生搬硬套。
同时,教师对于选用的教材中活动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动或补充,以求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第二、任务形教学设计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
这就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适时地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三、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真实交际才能完成的交际任务,促使学生运用学到的语言。
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和目前的水平确定活动目的,选择活动类型,设计活动步骤,并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考虑在执行该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活动的形式、学生座位的安排以及活动的监控方式,应力求周到细致,易于操作。
第四、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
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有时,尽管已经把问题讲解、研究、讨论得比较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仍会提出不同层次、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交际,为他们留出拓展的空间。
而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在正确再现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替换简单词汇。
例如:在设计活动用表格时,我通常要求学生按老师提供的语言材料,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填写表格,而在涉及这些表格时,我总是为有能力的学生留出几行空格,让他们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