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采访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专业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学》参考书目1、《创造性的采访》,(美)梅茨勒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2、《当代新闻采访》,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3、《新闻采访学新论》,罗以澄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4、《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周胜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5、《专业采访报道学》,蓝鸿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6、《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周海燕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版7、《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刘勇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8、《当代西方财经报道》,(美)安雅·格芙琳,格雷海姆·瓦茨著,张倞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9、《报道如何深入》,张志安著,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版10、《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胡润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11、《调查性报道》,(美)盖恩斯著,刘波,翁昌寿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12、《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13、《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014、《新调查:新京报调查报道精选》,新京报编,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版15、《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新世纪传媒大视野》赵世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16、《军事新闻的采写与制作——专业新闻采写与报道丛书》,温国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5月版17、《文化娱乐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与报道丛书》,李幸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版18、《揭开真相:《南方周末》知名记者报道手册》,谢春雷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版19、《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陈燕,刘东平主编,外文出版社,2007年4月版20、《行走在火上: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骆汉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21、《国际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江爱民、寒天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版22、《调查<新闻调查>》,张洁、吴征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23、《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12月版24、《中国媒体记者调查》,凌非著,光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1月版25、《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李子迟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永井田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信号与象征符:1)信号(signal)的特点P44;2)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二)非语言符号【三类】P45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声调等)2.体态符号(手势等)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P46表述&理解、传达、思考(四)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意义的分类1)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2)语言符号的暧昧性:本身意义的模糊&多义性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五)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P51;2.象征行为的特点:智慧性,社会性,约定性,价值型,动机性,行为取向性;3.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P521)[米德]倡始人《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2)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近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布鲁默]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4)三个前提:意义,社会互动,解释4.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5.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对符号演义的共同理解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1)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2)客我: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4)“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5)体现人与社会互相制约的关系7.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六)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1.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P54-551)“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2)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2.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3.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P57(二)过程1.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P59A.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P60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P60B.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62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P633.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P64(三)系统结构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a)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P66b)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67(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1.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P692.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精神交往,考察精神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辨证运动,精神生产联系精神交往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2.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3.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外部环境,社会实践,积极能动,基础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A.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a)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是无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b)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c)主我客我的关系P79B.布鲁默的“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理论a)《象征性互动论》1969b)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c)“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C.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的观点P80-81(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有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考点梳理、经验分享
2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1 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1、 简述"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及实质什么是全球传播,该如何 理解? 2、 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3、 什么是信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 4、 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信息富有国”与“信 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 二、 “新世界秩序”论争: 第一阶段: 《阿尔及尔宣言》 (1973) 第二阶段: 《大众传媒宣言》 (1978) 、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1980) 、 《塔瓦罗宣 言》 (1981) 第三阶段: “信息主权” “文化冲突”等新问题 P247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 P248 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 “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 6 个结论 P249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 P251、发展中国家 学者的主张 P252 一、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 P253、研究媒介 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 P253-254 课后练习题: 1、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和主体 ①定义: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②主体:国家。另有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 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及理解 ①定义: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既包括传统国际传播的各个领 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②理解:a.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b.传播主体 多元化; c.大众传媒是传播主体,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d.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重视;e.政治性很强,文化接触、冲突及其世 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3、全球性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政治全球化的加速;③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 冲突的全球化; ④传统的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改变;⑤文化输出和文化传 播的比重增大。 4、“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论争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 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 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 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 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 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的参考书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科目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书目建议:
1. 政治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类:
《新闻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
《媒介与社会》。
《新闻传播学导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
3. 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类:
《新闻写作与编辑》。
《新闻采访与报道》。
《媒介经济学》。
《传媒与社会》。
《媒介与社会变迁》。
4. 专业选修类:
《传媒与文化研究》。
《网络传播学》。
《媒介批评与分析》。
《广告学》。
《公共关系学》。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辅导书籍,如《考研政治学习指导与题库》、《考研英语真题精析》等,以帮助提高备考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些建议的参考书目,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课件、学术期刊和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人民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人大新闻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
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4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招生情况招生院系:新闻学院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01 无02国际新闻传播(只推免)学制:2年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二、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新闻写作《新闻写作精要》高钢《新闻写作教程》张征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新闻评论案例》马少华刘洪珍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案例》蔡雯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中国新闻社会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王辰瑶《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尹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学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学》张辉峰南方报业出版社《传媒的语法革命》喻国明(碎片化)《传媒竞争力》喻国明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近三年) 学硕: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最新录取情况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经验首先是新闻传播史论,里面包含着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理论、新闻理论和传媒经济学5门,我当时也觉得简直数目巨大,妥妥是要看死的节奏。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随着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新闻采访和写作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职业梦想。
然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除了拥有扎实的写作功底,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采访技巧和广阔的知识储备。
在此,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帮助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1. 《新闻写作与采访》(作者:王爱民)这本书对新闻写作和采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讲解。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采访经验,教会读者如何进行高效的采访交流,以及如何撰写准确、生动的新闻报道。
2. 《新闻学原理与方法》(作者:陈大明)这是一本经典的新闻学教材,对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解读了新闻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新闻价值、新闻传播、媒体伦理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新闻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3. 《新闻学与新闻写作》(作者:吴忠波)这本书既适合新闻专业的学生学习,也适合职业新闻工作者参考。
作者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闻写作的艺术和技巧。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模板和写作方法,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4.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作者:顾飞)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新闻采访和写作。
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准备采访、如何提问、如何调查和分析资料等技巧。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了优秀新闻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命题思路,对于提升采访和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5. 《新闻采访与写作经典案例解析》(作者:刘宇峰)这本书通过剖析一些经典的新闻案例,让读者深入了解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实践技巧。
书中列举了一些知名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介绍了它们采访的过程和写作的技巧,帮助读者学习优秀行业标杆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研读这些优秀的参考书籍,能够帮助新闻从业人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核心技巧。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1.人大新传考研简介2.人大新传考研的重要性3.参考书目在考研中的作用二、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概述1.官方推荐参考书目2.其他推荐参考书目3.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三、官方推荐参考书目详解1.《新闻学概论》2.《传播学教程》3.《中国新闻传播史》4.《新闻采访与写作》5.《新闻编辑学》四、其他推荐参考书目及理由1.《新闻传播法教程》2.《新闻伦理学》3.《新闻摄影教程》4.《网络传播学》五、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1.关注学科前沿动态2.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六、总结1.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如何科学选择参考书目3.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正文:人大新传考研,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选拔环节。
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学子来说,备考人大新传考研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大新传考研的官方推荐参考书目。
根据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人大新传考研官方推荐参考书目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编辑学》。
这些书籍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历史、业务等方面,是备考人大新传考研的基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推荐的参考书目。
如《新闻传播法教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新闻伦理学》关注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新闻摄影教程》和《网络传播学》则分别涉及新闻摄影和网络传播这两个重要领域。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进行阅读。
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找到平衡;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避免走弯路。
考研 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
考研参考书目新闻采访《记者的国学通识》-王煜全《记者手册》-洛厄尔.伯格曼《新闻采编学》-房建华《新闻编辑学》-付忍《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王彤《新闻采访与报道》-白石满《新闻采访手册》-周先明《新闻学导论》-董正《新闻学研究方法》-阎子平《采访与报道实务》-李庆华、毛大庆、金森林《政治学概论》-孙中山《世界史概论》-延安出版社《新闻学原理》-尤茨《新闻学》-符向阳《新闻采编学教程》-刘海亮《国际新闻学》-徐友渔《新闻与传媒导论》-刘建龙《新闻法学》-王加林《媒介科技与新闻学》-夏杨力《新闻学常识》-杨力行《新闻职业道德与伦理学》-厉源、赵乐、刘勋、范卫东《新闻学导论》-管涛《新闻学概论》-严明《媒介经济学》-周洪波《新闻学》-王彤《中国现代新闻学史》-郑连起《新闻传播学导论》-于广洲《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徐安《新闻摄影与采访技巧》-汤英耀《新闻学实操》-《新华社》纪实文化中心《新闻采访与写作》-潘向东《新闻学重点难点解析》-曹之成《新闻学概论》-郑建宏《新闻写作与采访》-邱磊《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史》-赵延军《文献检索与写作技能》-余丽凤《新闻写作教程》-徐安《新闻学原理与方法》-高邦硕《国际新闻学概论》-聂秀南《新闻采访与写作》-黄友明《新闻采访与报道》-孙武滨《文案创意写作实务指南》-陈安《新闻学原理与实践》-鲍强《新闻学传统与发展》-刘宇新《新闻学基础教程》-曹李钟《新闻学概论》-黄艳萍《新闻编辑技巧与案例分析》-黄韡《心理学简明课程》-刘超、杨兴中、唐晓华《广告学基础》-苏伟《综合新闻写作》-马涛《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与技巧》-伍赞春《新闻报道与写作》-江滨《视觉传媒语言与表达》-吴辑《新闻传播学概述》-林晓立《视觉传媒创意与实践》-赖艺激《新闻采访与写作》-曲少瀚《新闻摄影》-郭晓光《新闻学原理与方法》-宋爱国《新闻学》-马涛《信息与新闻学》-姜维乾《新闻写作与实践》-杨左岸《当前国际新闻学原理与实践》-罗传洁《新闻与传播学教程》-尹玉林《新闻学原理与实践》-白中芳《新闻与传播学原理》-严鸿炜。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重难点分析、题型、习题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参考书目、重难点分析、题型、习题解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重要贴士】1、全程做好计划:楼主的考研复习计划已经记满了一个小本,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每天做完就在计划本上划掉,看着一整天的计划全部完成会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说下计划的重要性,首先它会保证你的复习进度,不会落下什么。
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调整你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大家心态较浮躁,会出现没信心或学不进去的时候,楼主就是开始没信心能考上,复读一年的心都有了,后来每每看到计划本就有了一分踏实,心想这么多努力都做了,结果总不会太次,这份踏实一直延续到考场。
2、学会放弃: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请你放弃出去逛街、看电影、唱K等想法,女孩子也就不要化妆啦,反正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身边都是同样灰头土脸的考研狗们。
还有,该翘的课也赶紧翘吧,跟老师打好招呼,奖学金什么的也别想了,什么志愿者啊实习的机会啊就眼睁睁地放过吧,等你考上了这些全都是浮云!一心考研,别无他想。
第九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主要特点P168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奥特伽观点)P169;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曼海姆观点)P179;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的观点)P170;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P172-173;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一、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P178-179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二)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三)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几个受众观,受众的基本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研究的第一节应该不算是太重点的东西,特别是第二部分“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难理解的,系统看看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完整参考书目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
力》完整参考书目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推荐初试参考书目】
0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0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03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0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06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07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5
08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9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1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3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传媒经济学张辉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1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或者杨保军的《当代新闻理论》
16传媒变革力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1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广告学教程倪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公共关系学熊源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考点分析、重难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框架梳理、重难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控制分析)(一)媒介控制形态1.外控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A.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B.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C.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D.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2)利益群体和经济实力的控制(垄断资本)A.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B.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及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C.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的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A.个人的信息反馈B.结成受众团体C.诉诸于法律手段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2.内控(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产生的背景P135;2)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A.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6;b)主要原理原则P136B.社会责任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8;b)主要原理原则P1339C.民主参与理论a)产生的背景P139;b)主要观点P1339-140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1)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2)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4.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2)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生物性而非社会性3)“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1)“电视人”[林雄二郎]P1522)“容器人”[中野牧]P1523)媒介依存症P1524)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性欲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3.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1)特点: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b)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c)媒介资源的丰富化d)信息传播的全球化2)“电子乌托邦”思想teletopiaa)“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b)“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c)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二)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1)特点:a)地位稳固b)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c)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d)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具有“把关人”的作用2)优势:a)能力,效率b)可信性,可确认性c)规范,道德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P1592)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发表言论&组织报道)P1603.制约因素:公共性与功益性1)三个依据P160;2)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3)“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4.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1)卢因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2)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3)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九要素)a)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b)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c)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4)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1.大众的概念1)大众mass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 群集crowed 公众public2)大众的主要特点:a)规模的巨大性b)分散性和异质性c)匿名性d)流动性e)无组织性f)同质性✧心里隔绝,非人格化,组织松散,个性凸现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1)早期的贵族主义的观点a)19世纪上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制》b)19世纪末法勒朋“暴徒”c)20世纪西班牙奥特伽《大众的造反》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20世纪30年代之后曼海姆P179;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20世纪50年代之后a)密尔斯:“新中产阶级”(白领阶层)+蓝领劳动工人=大众大众与权力精英的矛盾→社会病理现象b)李斯曼:传统型→内向型→外向型(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趋同倾向→自主性↓均质性↑无个性的一般大众c)孔豪瑟:<双重性质>非精英大众→压力影响→←操控←精英人物4)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六个基本条件)P1713.当代认识1)大众社会论的“被动”受众观2)清水几太郎3)“拷贝支配”社会及其形成原因4)“拷贝的支配”转化为“心理的暴力”的两条原理(利润原理&政治或宣传原理)P172-1735)近年受众观的转变(强调其能动性)P173(二)受众观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克劳斯的受众规模三个不同层次观点P1741.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2)IPP指数[拉扎斯菲尔德]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 P1753)“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2.作为“市场”的受众1)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2)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3)“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4)“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传播权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P178-179(三)“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oach1.“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P180倒11-13行2.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赫尔卓的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三种心理需求P181b)收听肥皂剧的动机P1812)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贝雷尔森的读书动机论(实用、休憩、夸示、逃避)P181b)对报纸六种使用形态P181-1823)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a)“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过程P182b)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3.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1)施拉姆的少年儿童电视接触行为研究的结论P1832)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P1834.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a)能动性→受众绝对被动b)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制约c)基本效用:“适度效果论”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a)行为主义,功能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b)脱离传媒生产提供过程c)有限的能动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初试: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新闻十讲》(陈力丹);《当代新闻理论》(郑保卫);《解析中国传播学》(2011陈力丹);《解析中国传播学》(2012陈力丹);《解析中国传播学》(2013陈力丹)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刘海龙)传媒经济:《传媒变革力》(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传媒新视界》(喻国明);《网络传播概论》(彭兰)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参考资料:《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FT徐达内的《媒体札记》新闻实务:《新闻编辑学》(蔡雯)这本非常之重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时评十讲》(曹林);《广告学教程》(倪宁);《公共关系学》(熊源伟);《公共关系案例》(熊源伟)论文:《国际新闻界》以及陈力丹、喻国明、蔡雯等老师近两年的论文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中传等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索玉柱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同学们可以关注凯程公众号“凯程考研”择校择专业:有疑问,您咨询凯程老师。
为您详细专业解答。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的主要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时数1、开课时间:第五学期;2、规定学时:68课时;3、规定学分:4 学分。
(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五)面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传播的责任,掌握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传播的责任与面临的危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新闻采访的认识。
重点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责任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3、高扬爱与人情味,健全社会。
第二节 理解新闻采访的可能理论空间一、什么是新闻采访二、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1、人人是演员2、剧班3、前台与后台4、演员品性三、在新闻采访中验证1、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社会互动在两种角色进行2、新闻采访中的双主都会以较为理想的方式展开对话四、欧文•戈夫曼的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1、采访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2、采访中的“表演”因素永远存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的教学方法教学。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章 记者纵横(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记者的历史和记者的类型,掌握记者的责职和素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记者的发展历史,中外现代记者的出现及发展,记者的类型划分以及记者的责任。
人大新闻学采访写作参考书目
采访写作参考书目:《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新闻发现论纲》;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全能记者必备》;美莱特尔著;宋铁军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美杰里.施瓦茨著;中央编译社;2002;《后台》;邓科主编;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美里奇著;钟新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著;李丽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学》;沈爱国;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特写与报告文学卷》;刘海贵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新闻与正义修订版Ⅲ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美李普曼等著;展江主译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调查性报道》;美盖恩斯著;刘波;翁昌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著;李丽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与英美报刊主编对话》;王尔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内容提要、知识点梳理、重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内容提要、知识点梳理、重难点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二章报纸设计1、报纸的特点是什么?2、试对报纸的发展条件加以分析。
3、什么是报纸的编辑方针?4、对某一家报纸的定位与设计作出分析评价。
5、 [综合练习之一]:设计办一份面向大学生的报纸,并写出方案(课堂演示与讨论)。
第三节报纸设计的内容与操作过程一、报纸设计内容报纸设计是将报纸的编辑方针具体落实为操作方案的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报纸设计的内容包括整体规模设计、内部结构设计和外部形象设计几个方面。
报纸的整体规模主要由报纸的版面总量构成,如日均出版多少版面,每周版面总量有多少等;报纸的内部结构是指报纸全部版面的分工与组合形态,如报纸由多少块新闻版、专版专刊、副刊、广告版面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的顺序、出版时间的安排等;报纸外部形象则主要由报纸的报头、版式、色彩等视觉性元素组合而成。
无论是报纸的整体规模、内部结构还是外部形象,都是根据报纸的编辑方针确定的。
报纸规模与内部结构的设计不仅是一种定性的考虑,而且要进行精确的定量安排。
在许多报社,这种设计最终是以"版面运行图"表现出来并具体付诸实施的。
报纸的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象的阅读需求,以争取更高的阅读率和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对报纸进行了整体规模与内部结构的总设计之后,还要进一步对报纸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也就是设计报纸的每个版组、版组中的每个版,以及版中的各个专栏。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参考书籍,它们涵盖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各个方面,对于希望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的人来说,这些书籍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源。
1.《新闻采编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采访对象、如何设计采访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如如何写好新闻标题、如何组织新闻结构等。
2.《新闻写作的艺术》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新闻写作教材,它不仅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还深入探讨了新闻写作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
3.《深度报道》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深度报道的经典教材,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深度报道的特点和技巧。
4.《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写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技巧,包括如何写好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新闻。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新闻摄影与摄像》对于需要进行图片报道的记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籍。
它详细介绍了新闻摄影和摄像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包括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如何拍摄出好的照片或视频等。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图片编辑和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读者更好地进行图片报道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总之,以上这些书籍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
新闻写作 参考书目
新闻写作参考书目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参考书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新闻写作的参考书目,可以帮助你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1.《新闻学理论与方法》- 荣有信这本书是新闻学经典教材之一,详细介绍了新闻的定义、新闻传播理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等方面内容。
它提供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新闻的本质和新闻写作的要求。
2.《新闻写作与传播写作》- 秦春华这本书主要针对新闻写作和传播写作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新闻标题的撰写、新闻导语的写作、新闻内容的组织和结构等。
它还通过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3.《新闻现场写作实践指南》- 龚建华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新闻写作指南,主要介绍了新闻现场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它详细解读了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在现场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并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4.《大众传媒写作技法与实务》- 宋健明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传媒写作教材,涵盖了新闻写作、公关写作和广告写作等方面。
它从实际案例出发,介绍了传媒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读者掌握多种类型的写作技法。
5.《新闻写作: 原理与实践》- Anthony Adornato这本书是一本面向数字时代新闻写作的指南,介绍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新闻报道和写作。
它探讨了新闻写作的技术和挑战,讲述了如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进行多媒体报道等。
以上是一些新闻写作的参考书目,它们涵盖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写作技巧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提升新闻写作能力,写出更优质、准确的新闻报道。
人大推荐书单
基本书单罗列如下:关于新闻传播史论(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传媒经济学五门学科):《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著《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等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传媒变革力》喻国明《传媒新视野——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喻国明《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陈力丹(每年一本,各位童鞋请注意2012年的,大约五月就会上架)《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中石化出版社关于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关于杂志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新闻与写作》关于各书目大致介绍:(1)《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是新闻传播考研学子必读首选教材,更是各位跨专业考生的入门之作,因其浅显易懂,案例丰富,故而大家阅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也会由此产生些许对新闻传媒业的兴趣哈。
这本书是陈力丹老师于2008年所著,而从2009年开始,便已有考研试题皆出自此书,而且所占分值均不少。
所以,能够熟读、精读此书,对于考研拿分甚为划算,对于你建构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认识也善莫大焉。
在下以为,这本书请细心看过5遍以上,对于每一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在考试前应做到烂熟于心。
(2)《新闻理论教程》:这本书是杨保军老师苦心孤诣之作,因其学习哲学出身,故而重视逻辑思维,故学科框架脉络较为清晰。
但这本书较为抽象深奥,且与新闻工作一线联系不甚密切,案例也不甚丰富,故而阅读起来常觉枯燥难耐,但对《新闻理论十讲》不失为较好的补充,相信看过此书,你不会再认为新闻无学哈,这本书请至少认真阅读一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参考书-笔记分享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试题考试科目: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5分)1、闭合式提问2、史沫特菜二、论述题(15分)试述毛泽东新闻报道作品的写作特色三、简答题(15分)简述三篇毛泽东撰写的社论的篇名及其中心论点四、分析题(20分)评析毛泽东评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论述特色(1000字以内)附文: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
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
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
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新闻发现论纲》,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全能记者必备》,【美】莱特尔著,宋铁军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美】杰里.施瓦茨著,中央编译社,2002;
《后台》,邓科主编,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美】里奇著;钟新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著,李丽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学》,沈爱国,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特写与报告文学卷)》,刘海贵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新闻与正义(修订版)Ⅲ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美】
李普曼等著,展江主译评,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9;
《调查性报道》,【美】盖恩斯著,刘波,翁昌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
《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著,李丽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与英美报刊主编对话》,王尔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