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防治支气管哮喘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4e68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6.png)
中医养生之道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方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的慢性炎症和过敏反应。
虽然现代医学在哮喘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养生方法在预防和缓解哮喘方面也拥有独到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的养生之道,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哮喘。
1. 调节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态中医强调人的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加重哮喘症状。
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态、积极的情绪对于预防和缓解哮喘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参与喜爱的户外活动、听音乐、练习冥想等方法来调节心情。
2. 合理饮食,养肺护肺中医认为,肺主呼吸,是气机的重要器官。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养肺护肺,预防和缓解哮喘。
推荐食用一些养肺益气的食物,如糯米、山药、莲子、枣子、梨等。
此外,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煎炸食品等,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3. 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
中医推荐一些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但是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哮喘症状。
4. 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哮喘具有一定的帮助。
5. 食疗调理,辅助治疗中医的食疗调理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哮喘。
例如,在哮喘发作时,可以饮用一些草本茶水,如薄荷茶、板蓝根茶等,以缓解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调理,如常用的杏仁、枇杷叶等。
6. 预防过敏,避免致敏因素哮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过敏对于预防和缓解哮喘至关重要。
中医推荐避免接触和吸入过敏源,如花粉、灰尘、宠物毛发等。
此外,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定期清洁床品和室内环境等也是预防过敏的有效方法。
总之,中医养生之道是一种独特且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方法。
通过调节心情、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良好的作息习惯、食疗调理和预防过敏等手段,可以帮助哮喘患者减少发作次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调理建议
![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调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8d32a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0.png)
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调理建议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气机失调、痰热壅肺引起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以及平时的调理建议。
一、中医治疗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认为,哮喘的病机与痰火、气滞有关。
草药的治疗常采用清热、益气、化痰的方剂。
例如,可以使用葶苈子、防风、白芥子等药物制成的方剂,可以改善气机,减轻哮喘的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对哮喘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常见的针灸穴位包括肺俞、肺经、足三里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哮喘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通过按摩胸前、背部等部位,可以促进气机畅通,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二、调理建议1.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改善哮喘的病情。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同时适量摄入蔬菜水果。
此外,要避免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以防止痰火生成。
2. 环境调理哮喘患者对环境敏感,因此需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湿度的调节。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积尘、花粉等过敏原的影响。
另外,室内湿度过低也容易刺激呼吸道,患者可以适当购买加湿器来维持室内湿度。
3. 心理调节哮喘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从而改善哮喘症状。
4.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呼吸功能。
但是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避免剧烈运动引起呼吸困难。
一般来说,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哮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需要进行调理,改善环境、饮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和进行调理时,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哮喘治疗
![中医的哮喘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03ab4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1.png)
中医的哮喘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哮喘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医理论、治疗方法和中医药的使用。
一、中医理论中医哮喘治疗基于中医理论,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虚弱、气滞血瘀或肺燥热等导致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 辨证施治中医辩证是一种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史等,确定病人的证候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的过程。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常见的中医证候包括肺气虚弱、气滞血瘀、肺燥热等。
- 肺气虚弱:患者常常感到气短、气促,容易疲劳,形体消瘦。
中医师通常采用益气补肺的方法来治疗。
- 气滞血瘀:患者感到胸闷、咳嗽,痰多而黏稠。
中医师会选择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 肺燥热:患者常感到咳嗽、喉部干燥,口渴,痰黄而稠。
中医师常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来治疗。
2.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预防为主。
对于哮喘患者,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史,给出相应的调养方法,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发作。
中医药的理念是以“调整整体”为基础,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二、治疗方法中医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汤剂中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
常用的中药包括麻黄、杏仁、连翘等药物,可以通过舒张支气管、祛痰止咳等方式缓解哮喘症状。
2.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病情。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俞穴、肺腧穴等。
3.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通过揉捏、推拿患者的身体,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的功能,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捻、推、拨等。
4. 呼吸训练中医强调呼吸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哮喘患者可以通过中医的呼吸训练方法,改善肺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d55f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b.png)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式,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总结一些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
一、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强调调理整体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首先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二、药膳调理,缓解症状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食疗的方式调理身体。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一些药膳调理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等,煮成汤或炖煮,有助于清热润肺,缓解咳嗽和气喘。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痰、止咳作用的食材,如冰糖、苏子、蜂蜜等,制作成药膳或茶饮,有助于舒缓呼吸道症状。
三、穴位按摩,舒缓症状中医药强调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足底中央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按摩太渊穴位可以舒缓咳嗽和气喘,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在胸骨下缘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此外,还可以按摩风池、肺俞等穴位,以缓解呼吸道不适。
四、中药调理,改善病情中医药中有很多经典的方剂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改善气喘、咳嗽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单味中药进行调理,如白芍、黄芪、连翘等,具有清热、祛痰、止咳的作用。
五、调理情绪,减少诱因中医药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中医学中的哮喘与调理
![中医学中的哮喘与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c4a8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5.png)
中医学中的哮喘与调理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呼吸道慢性炎症引起的阵发性喘息和呼吸困难。
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气滞、痰湿、阴虚等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学在哮喘的治疗中注重调理整体身体的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一、中医理论对哮喘的解释根据中医理论,哮喘的发生与人体肺脏、脾胃、肝脏等多个脏腑有关。
中医认为,肺脏主气,充当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如果肺气失调,人体的呼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呼吸困难和喘息。
脾胃则与运化水谷,产生气血有关。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引起痰湿的产生和聚积,进一步导致哮喘的发生。
此外,肝脏在中医理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肺有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也是引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中医调理哮喘的方法1. 药物调理:中医药物在调理哮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草药有黄芪、百部、半夏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解毒、温中、补气等作用,能够缓解气喘症状,恢复肺脏的功能。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调理。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调理哮喘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和整体的气机运行,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肺腧、足太阴脾经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患者背部、胸部等部位,调理肺脏和脾胃功能,以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效果。
按摩时可以用手掌、指腹等部位轻柔地进行按摩,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改善肺脏的通气功能。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哮喘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应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含糖、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和均衡。
三、中医调理哮喘的注意事项1.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对哮喘的发作有一定的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哮喘症状的加重。
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调理哮喘
![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调理哮喘](https://img.taocdn.com/s3/m/217486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8.png)
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调理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过中医的养生方法和调理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失和所致,主要治疗方法是调理肺气,增强体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的养生方法和调理哮喘的有效措施。
一、饮食调理在中医养生中,饮食调理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饮食要遵循平衡营养、清淡易消化的原则。
1. 少食多餐:哮喘患者应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而不是大鱼大肉一次性进食。
这样有助于减少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引发的哮喘加重。
2. 避免过敏食物:某些食物可能引起哮喘患者过敏反应,如海鲜、花生、牛奶等。
要根据个体情况避免或限制食用这些食物。
3. 增加蔬果摄入:蔬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益于提高免疫力和肺功能。
哮喘患者可以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猕猴桃等。
4. 合理搭配膳食:中医讲究食物的性味搭配,哮喘患者可多选择具有清热、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等。
二、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调理哮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调理方法:1. 补气药物:哮喘患者往往气虚,可以使用参术汤等补气药物来调理。
参、术有补气、健脾益气的功效,能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对抗哮喘的能力。
2. 化痰药物:哮喘患者的痰液较多,使用化痰药物有助于减少痰液的生成和排除。
常用的中草药有麻黄、杏仁、菊花等。
3. 清热药物:某些哮喘患者可能有热毒的表现,使用清热药物可以减轻症状。
中草药如金银花、薄荷、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以上的中草药调理要根据个体情况,由中医师进行具体的草药处方和医嘱。
三、气功调理哮喘患者可以通过气功练习调理肺气,增加肺功能和抵抗力。
1. 腹式呼吸法:这是哮喘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气功练习,有助于调整呼吸方式。
患者应该放松腹部,深吸气时让气息进入腹部,并缓慢、均匀地呼气。
2. 嗅控法:哮喘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植物精油,如薰衣草、迷迭香,通过嗅闻植物的气味,有助于舒缓呼吸道。
谈谈哮喘的中医防治
![谈谈哮喘的中医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dffec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3.png)
谈谈哮喘的中医防治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
中医认为哮喘与肺气虚、痰湿阻肺、半湿半燥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哮喘方面有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哮喘在中医里主要分为寒哮、虚哮、痰哮、热哮四种类型。
寒哮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不节等引起,主要特征为发作时呼吸困难伴有冷战、寒战等症状。
虚哮则多由肺脾肾气虚引起,病情多为慢性,发作时呼吸急促无力,喘息长久。
痰哮则是由湿浊痰液阻滞肺脏所致,发作时痰液多且黏稠,呼吸困难明显。
热哮多由外感风热或体内阳明火热所致,发作时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症状明显。
中医防治措施1. 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哮喘患者的重要性。
在平时应少食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辛辣等,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
2. 调理情绪情绪波动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强调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生气、悲伤等强烈情绪,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如针灸、按摩等来缓解情绪问题。
3. 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草药等中药治疗哮喘。
常用的中药包括麻黄、杏仁、桔梗等,这些中药有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等作用,可以调理肺部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调理经络气血,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可以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风门、百会等。
5.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通过呼吸练习、体位变换等方法,可以增强肺部功能,增强体质,预防哮喘的发作。
总结中医对哮喘的防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包括调理饮食、调理情绪、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气功调理等。
患者可以结合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中医的方法,患有哮喘的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防治哮喘,中医有什么妙招?
![防治哮喘,中医有什么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5e9783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7.png)
防治哮喘,中医有什么妙招?一、哮喘发作期辨证治疗1、寒喘通常遵循温肺散寒、祛痰平喘的治疗原则,并采用小青龙汤或苏子降气汤加减进行使用。
其中小青龙汤主要包括了:麻黄5g、桂枝5g、白芍6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3g、半夏10g、炙甘草3g等药物。
若患者咳嗽较为严重,则在其中加入地龙;若痰多则加款冬花。
苏子降气汤主要使用到的药物包括:半夏10g、苏子6g、肉桂3g、前胡6g、陈皮6g、甘草2g、厚朴5g、当归10g、生姜10g。
该方剂能够实现温阳补虚、化痰降气、定喘的目的。
若患者为寒不甚,则可将上述肉桂去除,并将沉香加入其中;若患者为血虚不甚,则将当归去除;若患者属于脾气虚型,则将党参12g和五味子2—10g加入方剂中。
2、热喘治疗时主要对清肺泻热、化痰定喘的原则进行遵守,并对定喘汤加减进行采用。
定喘汤主要由麻黄10g、苏子6g、杏仁10g、白果6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黄芩10g、半夏10g、甘草3g等药物构成。
如果患者存在发热的症状,则将金银花15g和连翘15g加入方剂中;若患者有口渴症状,则将天花粉12g加入其中;若患者有较为粘稠的痰,且无法有效咳出,则将海浮石15g、海蛤壳15g 等加入方剂中;若患者气闷且痰多,则在其中加入葶苈子10g和川贝母10g;若有黄痰,则加入鱼腥草20g;气喘严重,则加入地龙15g。
二、哮喘缓解期的辨证治疗1、肺虚型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补肺固表、益气定喘的原则,并对玉屏风散加减进行使用。
玉屏风主要由黄芪20g、白术12g、防风6g构成。
通过服用该方剂,可以达到补肺气和固表益气的作用。
想要实现定喘祛痰的效果,则将海浮石10g和苏子10g加入其中;若有显著的肺气虚情况,则将党参10—15g、五味子10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为肺阴虚,可对生脉散进行使用,同时将沙参10g、玉竹6g、贝母10g加入方剂中。
2、脾虚型通常遵循补脾益气的原则进行治疗,所选的方剂为六君子汤加减。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26190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a.png)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中医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过敏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肺脏、肾脏、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机包括肺气不足、肺热壅盛、痰湿阻碍等。
二、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则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则是以调整脏腑功能为核心,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结果,中医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清热化痰法:对于痰热壅盛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常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浙贝母、枇杷叶等,可以清热化痰,舒肺止咳。
2. 补肺益气法:对于肺气不足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常采用补肺益气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百合、麦冬等,可以滋补肺气,增强机体抵抗力。
3. 消风止咳法:对于风寒或风热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常采用消风止咳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防风、桑白皮、连翘等,可以祛风散寒,止咳平喘。
4. 祛湿利水法:对于痰湿阻碍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常采用祛湿利水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苦参等,可以利水渗湿,化痰止咳。
三、中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医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医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正确对待疾病,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健康教育还可以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同时,应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适量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2.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支气管痉挛,加重哮喘症状。
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压抑。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4de0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c.png)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引起气道阻力增加,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
目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药干预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一、中医药干预措施1. 中药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常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葶苈子、杏仁、桔梗、蜜炙甘草等,这些中药可以清热祛痰、润肺止咳,对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还可以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于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舒缓支气管痉挛,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关元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缓解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中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也有一定的帮助。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经络,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气血循环,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拨法、按摩、揉捏等,可以通过刺激肺脾经络,调畅气血,促进痰饮排泄,提高支气管的扩张能力,缓解支气管收缩。
二、临床观察1. 症状改善:通过中医药干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包括呼吸困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胸闷感减轻等。
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得到症状完全缓解,恢复正常呼吸。
2. 肺功能改善:临床观察还发现,中医药干预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呼气峰流速、肺活量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中医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道通畅度。
3. 复发率降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
中医对哮喘的防治
![中医对哮喘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f11c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8.png)
中医对哮喘的防治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性气喘、喘息和胸闷。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哮喘的防治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哮喘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等方面,以期给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哮喘的中医病因与病机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与外感风邪、情志不畅、脾肺虚弱等有关。
1. 外感风邪:中医认为,哮喘起因于外感风邪,也就是外界的寒、热、湿、燥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机紊乱、气道痉挛,从而引发哮喘发作。
2. 情志不畅:情志不畅包括情绪波动过大、悲喜欲怒不节等,它们会导致气机郁滞、气血不畅,进而影响肺脾的正常功能,造成哮喘的发生。
3. 脾肺虚弱: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肺主气机肃降,脾肺功能虚弱时,会造成体内湿邪积聚、气机不升等情况,从而导致哮喘的产生。
二、中医对哮喘的治疗原则根据哮喘的病因与病机,中医对哮喘的治疗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祛风散寒、疏肝理气、温肺化痰、健脾益气等。
1. 祛风散寒:对于寒邪所致的哮喘,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温阳化气的药物来驱散体内的寒邪,如葛根、草果等。
2. 疏肝理气: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疏肝理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理肝气的运行,可以舒畅情绪、平定肝气,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等。
3. 温肺化痰:中医认为,肺脏的功能虚弱和痰湿的滞留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内在原因。
因此,温肺化痰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杏仁、藿香等。
4. 健脾益气:中医认为,脾肺功能虚弱是哮喘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健脾益气是治疗哮喘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三、中医常用药物及其功效1. 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温肺化痰的治疗。
中医帮你赶走支气管哮喘
![中医帮你赶走支气管哮喘](https://img.taocdn.com/s3/m/11ab03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1.png)
中医帮你赶走支气管哮喘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环境的变化,很多人会遭遇各种健康问题。
其中,呼吸道问题显得尤为常见。
一提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支气管哮喘。
那么,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我们又该如何在中医的指引下,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呢?一、认识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涉及气道的慢性疾病。
其特点是气道的炎症反应异常,使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变得过度敏感。
这种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狭窄,使患者感到呼吸不畅、胸闷、气促等症状。
这种情况在夜晚和清晨时段更为明显,并在某些情况下,如遇到某种特定的刺激,症状可能会突然加重。
在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并不低,特别是在成人群体中,约有1.24%的人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
而某些特定的人群,如肥胖者、吸烟者、有哮喘家族病史者、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以及长时间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某些变应原的人,更容易罹患支气管哮喘。
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药治疗1.寒哮证。
此证状况下,患者常出现咳嗽与呼吸困难,伴随着明显的喉部有如煮沸水般的声音。
这些症状表明体内存在过多的寒湿,痰的性质也比较稀薄。
另外,他们的面部可能显得较为苍白,舌头的颜色偏淡,而舌苔会显得湿润且白色。
治疗这类哮喘,目的是增加体温,驱散寒气并减少痰液。
经典的处方为小青龙汤结合三子养亲汤,并根据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涉及到的主要药材有麻黄、桂枝和细辛等。
2.热哮证。
与寒哮证相反,这一病证的患者体内存在过多的热邪。
他们咳嗽时咯出的痰黏稠且呈黄色,同时感觉胸闷并伴有口干舌燥。
观察他们的舌头,通常为红色,并带有黄色的油腻舌苔。
对于这样的哮喘病人,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化痰、缓解咳嗽与呼吸困难。
典型的处方为麻杏石甘汤,并会加入或减少一些药材,例如葶苈子和桑白皮。
3.外寒内热。
外部表现为怕冷,内部则有明显的热邪,如鼻塞、喷嚏、清涕,但痰又粘稠且黄色。
这需要同时解决外部的寒和内部的热。
治疗上常用大青龙汤进行调整,并加入像白芍和五味子这样的药材。
中医养生如何预防和缓解哮喘
![中医养生如何预防和缓解哮喘](https://img.taocdn.com/s3/m/51e3f7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0.png)
中医养生如何预防和缓解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导致病人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不适症状。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失和、肺肾不交所致。
而中医养生方法能够帮助预防和缓解哮喘。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预防和缓解哮喘。
1. 调理脾胃中医养生强调身体的整体调理,而脾胃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器官。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哮喘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适当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调料和煎炸食品。
此外,合理控制饮食量和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饱。
2. 颐神养心压力是哮喘发作的一大因素,中医强调通过颐神养心来缓解压力。
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瑜伽、散步和听音乐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颐神养心的重要方面。
晚上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摄入过多的咖啡因。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中常用的养生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增强体内气的流动。
中医认为,哮喘患者的症状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气功练习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哮喘。
其中,著名的气功练习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和五禽戏等。
通过定期练习气功,可以增强肺功能,加强体内气血的运行,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4. 中药调理中医药常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哮喘。
根据个体病情的差异,中医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巴豆、连翘和百部等,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化痰的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耐受力,从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但是,中药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5. 环境调节中医养生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保持清洁和舒适的环境对预防和缓解哮喘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房间,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尘螨和霉菌滋生。
此外,注意空气湿度的调节,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4554d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6.png)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一、中医药干预措施1. 中医辨证施治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发展与机体的阴阳失调、气机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干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对于气虚型的患者可采用益气祛痰的药物,对于痰湿型的患者可采用祛湿燥痰的药物,对于气逆型的患者可采用平肺祛瘀的药物,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师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制定。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干预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中药包括桔梗、款冬花、杏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清热化痰、平喘宣肺,对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药干预支气管哮喘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调节人体气血的流动,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退,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照海、合谷等,可以选择针刺、灸法或针刺结合灸法等治疗方法。
4. 中医药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在中医药干预支气管哮喘中也非常重要,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肺部功能,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气功、太极拳、游泳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哮喘发作。
二、临床观察结果针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医药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医药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通过中医药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最大呼气流量,降低气道阻力,减轻支气管痉挛,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2. 中医药干预能够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药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延长哮喘发作的间隔时间,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儿科学孩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6a99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6.png)
中医儿科学孩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理孩子患上支气管哮喘,家长们总是心急如焚。
这种疾病不仅让孩子备受折磨,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支气管哮喘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中医认为,孩子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孩子往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寒冷的空气,或者是花粉、灰尘等过敏原,都可能引发哮喘。
对于孩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理,首先得从饮食入手。
饮食要有规律,营养要均衡。
要避免孩子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
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益肺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百合等。
山药能健脾补肺,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百合则润肺止咳。
在起居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时刻,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完善都非常关键。
还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尤其是季节交替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中医调理还少不了推拿按摩。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比如揉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揉这个穴位可以补肺益气。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按摩它能健脾和胃。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揉按肾俞可以补肾纳气。
每天给孩子轻轻按摩这些穴位,每次100 下左右,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中药调理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给孩子用药一定要谨慎,剂量和用药时间都要严格掌握。
如果孩子是肺气虚弱型的哮喘,表现为容易感冒、自汗、气短等,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来益气固表。
要是脾肺两虚,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痰多等症状,可以用六君子汤加减来健脾补肺。
而对于肾不纳气型的哮喘,孩子常有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等表现,金匮肾气丸加减则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疗法,比如艾灸。
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治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治支气管哮喘](https://img.taocdn.com/s3/m/e12695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看似好像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实际上以我国成人支气管哮喘患病率1.24%来看,患病群体绝对不少。
以全球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环境空气污染的进一步恶化,这个数值也绝对会继续进行攀升,因此了解和认识支气管哮喘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尽快进行预防保健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结束的当下,就更需要加以注重!一、以中西医认识来看,究竟什么是支气管哮喘?以现代医学较为学术的话来讲,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就是由于可逆性气流受到限制,出现喘息气促的现象,除了哮喘的典型症状,患者还可能会感受到胸闷和咳嗽。
中医则认为哮喘主要是因为宿痰内伏于肺,因此出现了气机的阻碍。
相比较于其他炎性疾病,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大多数患者虽然也可以自行缓解,但相比较于其他炎症多数还是需要专业治疗,尤其是反复发作并在夜间清晨加剧发作的情况下,严重患者影响日常生活。
二、哮喘难道不是先天遗传吗?为什么要进行预防?很多人对哮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哮喘主要出现在先天遗传情况下,因此正常健康人群离哮喘很远。
但实际上随着环境恶化,哮喘的后天形成概率在不断提高,而周围之所以好像没有很多哮喘患者,只是因为当前我国正规诊断和正确治疗哮喘患者,仅占总校长人数的3%不到,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有哮喘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
这是由于很多哮喘患者在出现哮喘前,会有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泪等一些症状,很多患者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这也就使哮喘很狡猾地逃过了正常的常规治疗。
三、在中西医看来,哮喘的病因是什么?现代医学认为哮喘主要是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①遗传如果亲属中有哮喘患者或者过敏性鼻炎患者,那么你们亲缘性越高,你患哮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②环境如果你是过敏体质,本身对于螨虫、蛔虫、霉菌、牛奶、花生、青霉素等有过敏反应,那么你可能也会因为空气污染,吸入冷空气和吸烟等诱发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7b59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6.png)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导致呼吸道痉挛、黏液过度分泌,使得患者出现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肝郁、痰浊、肾虚等,中医药干预可通过舒肝理气、祛痰止嗽、温肾固表等措施来缓解症状,本文主要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
一、中医药干预措施1. 调理肝气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之一,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机不畅,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
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选用柴胡、枳壳等药物调理肝气,疏解气机,缓解气道痉挛。
2. 祛痰止嗽痰浊是支气管哮喘的另一个重要病机,痰湿阻碍了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可选用半夏、陈皮等药物祛痰止嗽,清理气道,有助于缓解症状。
3. 温肾固表肾主藏精,精主统摄,肾虚可导致气道失于濡养,易受外邪侵袭,引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在缓解期,可选用肾气丸等药物温肾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症状的发作和复发。
二、临床观察1. 观察症状改变在中医药干预下,可以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 观察体征变化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常伴有胸闷、气促等体征,通过中医药干预后,可以观察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肺部听诊声、呼吸音、心率等,以评估疗效。
3. 观察病情复发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如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加重等症状,及时调整药物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006600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0.png)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支气管哮喘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简称为“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如今在临床上尚未有根治的手段,为了缓解该疾病,临床上以往主张采取西医治疗,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流行,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减轻疾病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那么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中西医结合方法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就来给大家进行一一科普。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被问到“什么是支气管哮喘疾病”这个问题时,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够清楚该疾病,下面就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来介绍此疾病。
在中医方面,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病”的范畴,在中医上认为哮病是因痰积于肺,在饮食、劳累、外感、情志等作用下,导致痰液瘀滞于气道内,使得发作气喘痰鸣病患。
同时中医上也认为,哮病的发病与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因哮病之症,再加上饮食之伤,情志之伤后,导致哮喘疾病发作[1]。
在西医方面,支气管哮喘又称为哮喘疾病,是因慢性气道炎症而导致的,发病因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等有关,环境因素包括花粉、尘螨、药物等,还与吸烟、环境污染等有关。
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呈现出呼吸困难的情况,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病程时间不一,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天,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可进行缓解[2]。
中西医结合预防支气管哮喘1、饮食预防1)中医食疗预防:中医上认为预防支气管哮喘疾病,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等食物,应当多摄入维生素,以此增强身体免疫力。
2)西医饮食预防:饮食方面要注意,一定要避免吃一些过敏性的食物,比如说海鲜、牛肉、羊肉、狗肉,能够有效避免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
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搭配,清淡合理的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多样化,不要过于单一。
并且还要及时的调整一下饮食的结构,多吃新鲜的水果,绿色的蔬菜,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够增加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比如说鸡蛋、瘦肉、牛奶、苹果、香蕉、猕猴桃。
中医养生养肺预防哮喘病
![中医养生养肺预防哮喘病](https://img.taocdn.com/s3/m/28a633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d.png)
中医养生养肺预防哮喘病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
哮喘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预防和治疗哮喘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养肺的方法,以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饮食调理饮食在维护肺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强调营养平衡和膳食清淡,对于保护肺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要注意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类食物。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肺部组织的氧化损伤。
此外,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和肉类等。
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加重哮喘病的症状。
二、中草药调养中医药方面有许多草药可以养护肺部,预防气道炎症和哮喘的发生。
常用的具有养肺作用的中草药包括杏仁、百合、沙参和麦冬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清热、化痰、润肺,对于改善肺部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采用煎药或者配制成草药制剂进行服用,但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确保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三、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肺部的抵抗力。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跑、太极拳和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有助于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在进行运动前,应该做好热身准备,并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剧烈的呼吸困难。
四、情绪调节情绪的稳定对于哮喘病的患者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肺气郁结,进而引发哮喘病的发生。
因此,调节情绪对于养肺非常关键。
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训练、冥想和艺术欣赏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对于肺部健康非常重要。
五、环境调理良好的环境是预防哮喘病的关键。
中医强调避免各种有害物质对肺部的损害,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等。
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烟草烟雾会增加哮喘病的风险,因此要尽量远离吸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防治支气管哮喘方法
文章整理:/
摘要:攴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喘范畴。
中医预防哮喘强调从病因入手,即“平时治本”原则;中医治疗则遵循“发时治标”原则,强调发叶攻邪治标,正虚邪实者叉当兼顾,重者须采取西医救治,否则危及生命。
积杈防治加以正确护理方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呼吸系统疾病,西医认为它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反应增高引起广泛气道狭窄或阻塞,出现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
常由吸入花粉、尘埃、冷空气或上呼吸道炎症诱发,偶有运动和药物诱发。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喘病范畴。
中医认为哮喘乃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水湿内聚为痰饮,遇外邪引动而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肺失宣肃而出现咳喘痰呜,甚则不能平卧,胸闷,咯痰不爽等症。
本病有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的特点。
本人在中医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现就该病的中医防治谈一点体会。
中医预防支气管哮喘要从病因入手。
导致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1)外感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属病因范围。
除六淫外,自然界还有不少物质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如花粉、灰尘、动物毛屑、冷空气、化学物刺激和某些药物激发(如心得安片、阿斯匹林片等)。
(2)内伤饮食所致。
合理膳食,脾胃功能正常,有益健康。
若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恣食肥甘、辛辣、生冷,吸烟或过度饮酒,食用过敏食物(如蟹、虾、蛋类、牛奶等),可致支气管哮喘发作。
(3)七情内伤引发。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亦为人之常情,若人的情绪不稳,激情过度或情绪低落,致脏腑气机失调引发支气管哮喘。
(4)劳欲久病诱导。
纵情纵欲,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之真元耗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出多入少而发病;若久病迁延不愈,肺、脾、肾虚也可使支气管哮喘频发或加重。
针对病因,遵循“平时治本”的原则,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质及免疫力,减少复发的有效途径。
其措施为:
(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改善肺换气功能,预防日后形成肺气肿;其次,有助于减轻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的痉挛,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使支气管内的黏液稀释,容易排出,从而减轻气喘。
支气管哮喘的体育锻炼包括发音训练、矫正呼吸(主要是腹式呼吸,加强呼气)、放松练习、健身运动(最适宜是游泳)等。
但在体育锻炼时须注意几个问题:
①哮喘频繁发作,体力比较弱时不宜进行;
②不宜一次较长时间(5分钟以上)剧烈运动,因这会引起气管缩窄,增加气道阻力,以致加
重气短和喘息等症状,而短时间(1至2分钟)的间歇剧烈运动则能减轻气道阻塞;
③做操前应清除鼻涕,使鼻道畅通。
如需作较长时间的健身运动,为预防运动引起气管痉
挛,可在运动5分钟后吸入气管扩张剂;
④在做操过程中如胸闷或气急,可暂休息片刻。
(2)防寒保暖。
防寒保暖可保持人的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运转,维持其各自的功能活动,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患者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根据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情况增减衣被。
春天注意防风,夏天注意防暑,秋天注意防燥,冬天注意防寒。
劳动或锻炼出汗后要及时更换内衣。
(3)避免诱因。
诱发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因素很多,从内外两个因素来看,寻找外在诱发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①避免吸入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冷空气、灰尘;②避免接触动物毛屑、螨虫、花粉;
③避免参加激烈的运动和防止过度疲劳及情感刺激;
④避免摄入易致过敏的食物(如蟹、虾)和药物。
(4)推拿按摩。
经常推拿按摩有效的经络和穴位,调动机体对血液成分、器官和组织的调整,使人体机能由不正常恢复到正常水平,祛病强身。
推拿按摩的部位主要是上肢内侧,穴位有尺泽、列缺等。
(5)服用中药。
支气管哮喘反复频发,正气必虚,故在平时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肺、脾、肾三脏着手调治,采用补肺、健脾、益肾三法。
属肺虚证型的用“玉屏风散”加味,属脾虚证型的用“六君子汤”加味,属肾虚证型的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哈散加味。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应遵循“发时治标”的原则。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
若支气管哮喘发作程度较重,应积极采取西医救治,否则危及生命。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中医辨证治疗,通常分为:
(1)支气管哮喘(寒哮)。
呼吸急促,哮呜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予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加味。
(2)支气管哮喘(热哮)。
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喘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痰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滑;予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用定喘汤加昧。
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本病虽有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三期之分,但病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而咳嗽一症,始终为三期所其见,故在各期论治中,宣肺止咳必须贯彻始终。
只有在积极改善肺功能基础上,兼及脾肾两脏之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否则,弃肺咳于不顾,单用补益脾肾之品,不仅补益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肺中痰浊因补益而固涩,咳喘反见增剧,不可不知。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本病必须重视之点。
凡咳嗽气喘发作阶段,应以宣肺化痰、止咳定喘为法;一旦咳喘得到控制,应积极培植脾肾之本。
(3)三分医药,七分调养,哮喘也不例外。
一要如宜知避:预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动内饮;二要
劳逸结合:过劳和久卧皆可伤气,久病之人,尤应禁房事,以顾护本元;三要节其饮食:以清淡为佳,辛辣、膏梁厚味足以导致湿热,皆宜节制。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即祖国医学所谓“治未病”的原则。
只有积极祛除诱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合理用药,正确护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