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1)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分析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注家乡发展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乡的变化、为家乡发展提建议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学生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PPT。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考察活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示了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乡人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家乡人的优秀品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兴趣,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地域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家乡人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要点。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家乡文化、风俗和人物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如勤劳致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人的优秀品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人的尊敬之情。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风土人情3. 家乡的历史人物4. 身边的家乡人5. 家乡的发展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等。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等。
2. 准备课件、黑板等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名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3. 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师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俗、美食等。
4. 学习家乡的历史人物:教师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品质。
5. 身边的家乡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家乡人,如父母、亲戚、邻居等,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特点。
6. 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师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8.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其他特色,下周分享。
9. 板书设计: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土人情:民俗、美食历史人物:贡献、品质身边人:父母、亲戚、邻居发展变化:历程、现状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要关注学生对家乡人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在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提升。
教师应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家乡人的尊重态度。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了解身边的人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3.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概念。
2.通过故事和漫画的形式,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3.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漫画,让学生感受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2.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故事讲解法;2.图画演绎法;3.问答互动法;4.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教师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在你们的心目中,谁是可以亲近、可敬的人?”2.让学生展开讨论:他们心目中的人是谁,为什么?Step2:讲解(25分钟)1.通过阅读故事《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通过漫画展示家乡人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爱和温暖。
3.贴近生活,让学生思考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出的贡献和付出。
Step3:互动(20分钟)1.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究身边人的善行。
2.学生会分组展开讨论,描述身边曾经对他们帮助很大的人和事,并通过小组互动分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将他们回忆起来的善行写下来,并张贴于班级的善行墙上,提高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Step4:总结(5分钟)1.回顾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概念和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人际关系中的人性化和社会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和行为。
3.结合实例,让学生感悟可亲可敬的品质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六、板书设计: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 学会感恩和尊重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教案)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身边的许多人都是很亲切、可敬、值得尊重的,家乡人也是如此,让学生积极地爱护家乡。
学情分析本课程为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学生年龄约为7-8岁,正处于好奇心强烈、接受能力强的阶段。
针对此层次的学生,本课程提供了许多生动、实际的事例,将看似抽象、空洞的教育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
同时,本课程也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家乡人”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人,认识到身边的许多人都是如此。
2.能够说出家乡人的一些奉献和贡献,如农民、医生、警察等。
3.能够具体描述一位家乡人的形象及其所做的事情,并表达对其的尊重和爱护之情。
能力目标1.能够感受到家乡和家乡人的价值和重要性。
2.能够感受到尊重和爱护他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让学生积极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让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家乡人”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人。
2.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许多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护他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教学方法本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等。
其中,情景模拟环节为本课程的重点,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尊重和爱护他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互相问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教师分享一个关于家乡人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步骤二:讲解1.教师讲解何为家乡人,家乡人的重要性及其奉献和贡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职业的家乡人在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人的工作和贡献。
步骤三:情景模拟1.教师设计情境,模拟学生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场景(如老人需要过马路等),要求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示范教案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体验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尊重与感恩。
2. 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体验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尊重与感恩。
难点: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导入师导语:家乡人是可亲的,家乡人又是可敬的,走到哪里,我们都忘不了自己的家乡人。
出示任务:一起朗读赞美家乡人的诗歌。
反馈指导:课件出示赞美家乡人的诗歌。
各行各业的人你是那么的平凡可是在每一个地方我都能看到你忙碌的身影家乡因你更美丽人土地因你更富饶我终于知道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可爱的家乡人教师总结:浓浓的乡情把家乡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导入方式揭示课题,能够渲染浓浓家乡情氛围。
一、寻找身边的家乡人活动一:小小交流会师导语:家乡人总是让我们有种亲切感,这来源于亲切的家乡话,亲切的交流和互动。
身边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温暖和期待,而我们也习惯了和他们默契的相处。
出示任务1:看一看图画中的小朋友正争先恐后地夸赞谁呢?夸他们的什么呢?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出示课本第五十八页情境图。
教师总结:是的,他们有的在夸亲戚,有的在夸自己的邻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家乡人。
出示任务2:提起身边的家乡人,你会想到谁呢?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吧。
反馈指导:学生开始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总结过渡:我发现每个同学都能给同桌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
那我们完成以下填空来说说你们的故事吧。
学生填写:我最熟悉的身边人是,他对我们。
有一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这些熟悉的身边人一直在无私地帮助自己,是那么的可亲可敬。
二、感恩默默奉献的家乡人活动二:一起来感谢师导语: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也许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在默默地为家乡人作贡献,他们是谁呢?出示任务:根据情境图回答问题。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人,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人的可亲可敬之处。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家乡人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人的优秀品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相关家乡人的案例资料。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案例分析展示一组家乡人的优秀案例,如勤劳致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引导学生分析家乡人的共同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身边的家乡人,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家乡人的特点,如朴实善良、热情好客、勇敢坚强等,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乡人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家乡人的作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人的传统手艺和文化传承。
2.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参观家乡传统手工艺品的活动,如刺绣、陶瓷、木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探讨家乡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2. 活动设计:让学生收集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通过PPT展示和分享,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家乡人的社会贡献。
2. 活动设计:开展一次“家乡人物迹”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杰出人物及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尊重和学习的意识。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三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情景—“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通过讲述“我与家乡的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让学生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4.能用不同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重点: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收集家乡的名人名事。
2.教师准备:丽江古今名人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给予我们帮助,带给我们微笑,温暖着你、我、他,这些人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生活在我身边的人活动一:我身旁家乡人的故事(展示课件)1.这些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做了些什么?2.你的生活里还有这样的人吗?(讨论、交流、说一说)3.小结:这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在无私地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祖国出着自己的一份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二:1.面对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呢?2.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名人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了解可敬的家乡人1.走近古代名人。
家乡除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外,还有一些古代现代的名人,(课件展示)你知道这些古人吗?2.走近现代名人:出示课件名人:宣科、和志刚、和志强,简介他们事迹,让学生了解并谈谈在你眼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3.你能找到这样的家乡人,来介绍说一说。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的优秀品质、贡献以及如何与他们交往的礼仪。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家乡人的尊重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心家乡,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通过分享家乡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思考家乡人的品质,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家乡情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人的优秀品质和贡献。家乡人是我们的身边人,他们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等特点构成了家乡的独特魅力。了解这些品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尊重和欣赏家乡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家乡人在抗击疫情中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明白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家乡人的优秀品质和贡献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案例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家乡人的伟大。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从他们的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非常热烈。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也让我认识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家乡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尊重、欣赏家乡人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
2. 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尊敬。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展示。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提高观察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3. 学生通过创作展示,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民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特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文化传统: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传统艺术、特色美食等。
3. 家乡的代表性人物: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杰出人物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
2. 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尊敬。
3. 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展示。
难点1. 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时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采访和观察时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展示时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图片或实物: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
3. 采访工具:录音机、摄像机等。
4. 展示工具:展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代表性人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理特点、文化传统或代表性人物。
4. 实地考察和采访: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收集家乡的信息。
5. 信息整理和展示: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如展板、报告等。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案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家乡人,明白他们的可亲。
2、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意识。
3、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家乡人的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三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第一课时。
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家乡人”,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起与家乡人共存的生态关系。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感,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为家乡服务的不同行业家乡人的工作,从而产生理解、尊重、认同。
难点:培养理解、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师【课件:播放《以纪录片镜头欣赏祖国》】孩子们,请欣赏《以纪录片镜头走遍全国》,这是我们的祖国,你的家乡在哪里?师:是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努力工作的人创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课,去探寻《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二、生活我们身边的家乡人第一环节:观察身边的家乡人1.谈话: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的家乡人。
2.课件出示书本3副图片并提问学生。
3.小结: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4.提问:请你观察身边温暖的家乡人,分享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吧!我最熟悉的身边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话要求:说清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温暖?5.老师分享温暖故事并小结:老师讲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的脚受伤了。
早上打出租车去上班的时候,因为脚疼不方便,每次司机看见我都会立即下车,帮我开门、拿拐杖、扶我下车,让我感动极了。
二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二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生活和工作,感受家乡人的勤劳、善良和智慧,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的尊重和敬爱之情。
2.通过观察、采访、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家乡人的贡献与付出,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之处,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鼓励学生学习家乡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感受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的尊重、感激和敬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人的优秀品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家乡人的情感和价值,将对家乡人的尊重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调查访问法、小组合作法、故事讲述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家乡的一天》视频展示家乡从清晨到夜晚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如农民在田间劳作、环卫工人清扫街道、教师在学校上课、医生在医院看病、警察在街头巡逻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场景和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家乡的人,他们在为我们的家乡做着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二)新课讲授1.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家乡人,他们都从事着什么工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提到的不同职业写在黑板上,如农民、工人、教师、医生、警察、商人、服务员等。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讨论这个职业的人们在工作中都做些什么?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家乡有什么重要意义?例如,讨论农民时,学生可以说农民种植粮食和蔬菜,为我们提供食物;讨论教师时,学生可以说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家乡的发展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总结,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家乡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着。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人的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1.2 教学内容:家乡人的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1.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家乡人的性格特点,如豪爽、热情、善良等。
1.4.2 探讨家乡人的价值观,如家庭观念、亲情至上等。
1.4.3 分析家乡人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
1.4.4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人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章:家乡人的传统技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技艺,传承家乡文化。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
2.4 教学步骤:2.4.1 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土陶、编织等。
2.4.2 讲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如戏曲、民歌、舞蹈等。
2.4.3 示范家乡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2.4.4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制作心得。
第三章:家乡人的历史贡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在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遗产等。
3.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参观考察。
3.4 教学步骤:3.4.1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如名人、英雄等。
3.4.2 讲述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战争、改革等。
3.4.3 分析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等。
3.4.4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的历史遗迹,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第四章:家乡人的现代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事业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调查、访谈。
4.4 教学步骤:4.4.1 介绍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经济增长等。
4.4.2 讲述家乡的科技创新成果,如专利技术、科研机构等。
4.4.3 分析家乡的社会事业进展,如教育、医疗、环保等。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可亲可敬的家乡人》2.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年级:小学四年级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b.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人的情感c.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a. 教师出示家乡的特色物品,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风土人情b.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名人、英雄事迹等2. 课堂探究:a.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家乡名人或英雄进行深入了解b.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搜集有关家乡人的信息c.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3.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从家乡人的事迹中,感受他们的可亲可敬之处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对家乡人的尊敬和热爱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项关爱家乡人的活动b. 各组汇报活动设计,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c. 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关爱家乡人的活动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人的可亲可敬之处b. 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爱情感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四、教学资源1. 家乡特色物品展示2. 家乡名人、英雄事迹资料3. 采访工具(如录音笔、笔记本等)4.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五、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2.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表达3. 教师在情感体验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之处4. 实践活动要注重实效,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关爱家乡人的实际行动中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纪念馆、故居等地,深入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和精神。
2. 开展“家乡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担任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讲述家乡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人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尊重他人的认识和实践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3.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2.故事教学法:讲述家乡人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包括家乡人的真实故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礼品、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家乡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家乡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和优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家乡人的故事,学会欣赏和尊敬他们。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人的了解和尊重他人的认识。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人,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乡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人的特点:性格、职业、生活习惯等。
2. 家乡人的优点:勤劳、善良、热情等。
3. 家乡人的事迹:感人故事、突出贡献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优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提高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家乡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人的特点、优点和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人的品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人的认识和感受。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家乡人,体验家乡人的生活,增进对家乡人的了解。
教案设计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家乡人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家乡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人有什么了解?二、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家乡人的特点,如勤劳、善良、热情等。
2. 分享一些家乡人的感人故事或突出贡献,让学生感受家乡人的美好品质。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的认识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家乡人的优点。
四、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的特点和优点,如何与家乡人沟通交流呢?2. 引发学生对家乡人交际能力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与家乡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
2. 分享一些与家乡人沟通交流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家乡人沟通交流的经历。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与家乡人沟通交流的要点。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1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家乡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学习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家乡的基本知识,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家乡情怀。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家乡,培养家乡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感受家乡的知识和文化。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乡案例和资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教案和课件,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操练(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巩固(10分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5可亲可敬家乡人》教学设计 教案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知识与能力】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身边家乡人的生活。
2、感受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3、感知家乡人的可亲可敬,树立为家乡服务的决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去调查、寻访了解家乡人的生活,感受其可亲可敬之处。
【重点】了解家乡人的生活,明白他们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体会他们的可亲,能尊重他们,培养尊重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难点】懂得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家乡人交往,明白怎样向家乡人表示尊重。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收集身边熟悉的家乡人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活动。
1、交流什么是家乡人。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我们都是哪里人?我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我们都是家乡人,老师是你们的家乡人,你们也是老师的家乡人。
师:在前面几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美丽的家乡荣昌,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荣昌的美丽景色,一起回顾荣昌著名的物产。
2、学生欣赏荣昌美丽风景图片。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荣昌的景色美吗?这些荣昌名小吃你们都吃过吗?爱吃吗?(生答)我们一起生活在坏境幽美的荣昌,吃着香喷喷的家乡美食,你们觉得幸福吗?(生答)我们真幸福呀!但是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家乡是由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起来的,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奉献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让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走近身边的家乡人。
(一)走近身边熟悉的家乡人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出示课件教材58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8页,我们一起观察图片,想想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生答)2、师:同学们猜猜,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王阿姨给他理发?(生答)王阿姨和蔼可亲,技术也好,他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大家都很喜欢她理发,听说她生病了,小朋友就会关心她,希望她快点好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秋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2)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事迹,培养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感知家乡人的可亲可敬,树立为家乡服务的决心。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明白这些可爱的家乡人值得敬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2.难点
萌发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走访不同阶层的家乡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