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新闻传播法规:
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于调整人们在新闻法规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2、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3、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
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4、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
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
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填空
1、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意义有两点:
一是确保媒体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
二是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2、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报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由新华通讯社统
一发布的制度,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3、重大政务新闻主要是指:①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②重要文件;③重要会议新闻;
④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⑤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
问题的谈话;⑥重要人事任免;⑦领导人去世等。

4、在我国,有关地震、传染病各类天灾人祸,以及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新闻与信
息的发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均有国家指定的部门统一发布,新闻传播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以保证新闻与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不实传闻影响社会安定与秩序,给公众带来惊扰与损失。

5、证券信息的发布与报道,要做到:①要公开、公平、公正;②要真实、准确、完整。

6、两种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①以言论煽动危害国家安全;②非法窃取后泄露国家秘
密。

7、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
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其范围:①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②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③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⑤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⑥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⑦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8、各国新闻传播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其产生和发展手本国经济、思想和政治等个方面条件
的制约。

9、清政府与1906年7月公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新
闻传播法规。

简答
1、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是“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三是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的内涵:①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机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还包括公
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表现为舆
论监督。

②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

(2)“两个服务”,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宪法》规定的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传播活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具和手段,
必须坚持“两个服务”的方向。

⑶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的内涵:一是指国家发展新闻传播事业,二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

2、广告发布的原则与行为准则:
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三条基本原则,在《广告法》第3条等有关法律、法规中由明确的规定。

①广告必须真实,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首要原则。

广告的真实性,是提高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商业信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

②广告必须合法,这是广告发布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广告合法性,是指广告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符合强制性的法定要求,不得违背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③广告必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特有原则。

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国有关广告法规的独特之处,表明我国对广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的高度重视。

3、新闻侵害公民权利的常见形式:
①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是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②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作品披露了公民与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生活秘密。

③新闻侵害姓名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姓名。

④新闻侵害肖像权:指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造他人肖像、擅自拥有他人肖像以及以不当方式使用他人肖像等。

⑤新闻侵害著作权:未经著作人认可,又无法律许可,擅自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剽窃、篡改、假冒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从而损害著作权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4、我国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⑴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新闻必须真实、客观与公正,是所有的新闻传播事业都认可的一条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①新闻必须真实,其含义:一是力求准确;二是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

②新闻必须客观、公正,其含义:一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二是要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三是要保持平衡。

⑵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要做到:
①要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去服役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
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
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
④不得从事商业、广告活动,严禁将新闻传播活动和商业经营活动混为一体。

⑶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有: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
③不得上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⑷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⑸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论述(结合案例)
1、司法新闻的发布于报道。

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与报道司法新闻时,报道什么、不报道神门、何时报道,必须尊重政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信息发布程序,服从司法部门的指引。

有关审判活动的新闻报道,还要尊重审理案件中的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任何人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任何公民涉及刑案,在交付法庭审判之前称“犯罪嫌疑人。

在交付法庭审判后称“被告人”,判决有罪后称“被判决人,交付执行后称“被执行人”,判决有罪生效后才能称“罪犯。

司法新闻的采访与报道,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司法独立,维护法制尊严。

新闻报道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被称为“媒介审判”。

主要表现是,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期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其事实往往是片面的、夸张的以至是失实的,其语言往往是煽情的,其后果足以影响法庭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而且,“媒介审判”还直接违反了有关司法独立的法律规定,“媒介审判”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

当然,尊重司法独立,维护法制尊严,并不是说不要舆论监督。

司法机关作为国家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中包括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揭露和批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违法违纪现象,有助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有助于促进司法工作的公正、廉洁、高效,有助于维护司法制度和纪律,有助于遏制和清除司法腐败。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的主要威力在于公开。

对于审理程序和工作纪律等问题,明显违法乱纪的,如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实行“暗箱操作”、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泄露办案秘密等,也可进行必要的议论与批评,但绝对避免对实体问题进行评论。

2、虚假新闻的现的原因
客观原因:
1、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2、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不完善。

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量薄弱,虚假新闻产生后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外,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案,是虚假新闻得不到有效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3、受众特殊的心理需求——猎奇心理。

4、科技发展,网络发达,为虚假新闻的发布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主观原因:
1、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

新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而个别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国家、政府决策没有很好的理解把握,曲解或者片面理解相关政策,写出的报道往往有失公正。


外,法律知识贫乏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的一个表现。

2、利益驱使记者造假。

这里的利益包括精神和经济两方面。

记者为了获得名誉编造假新闻。

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宣传自己,会给记者一定的“好处”,有时也能够左右记者手中的笔,隐瞒那些对采访对象不利的事实。

3、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乏。

任何行业和个人都有它的社会责任,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

社会责任感缺乏,往往导致报道的角度把握不准,从而使受众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心理。

4、媒体非正常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轰动效应,不惜刊发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展开恶性竞争,新闻事件怎么“轰动”怎么写,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