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体制[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国家行政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
它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一旦建立就制约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因此,教育行政体制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研]
答: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部门结构,它是在对各级行政组织内部工作进行水平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行政组织活动和组织工作日趋复杂,行政组织机构日益庞大、组织功能日益增多所致。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有五种划分方式:①按照业务工作性质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②按照功能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③按工作程序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④按地区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⑤按服务对象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
3.教育计划[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研]
答: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②
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教育计划类型有:①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②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③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
④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4.教育领导[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教育领导是指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赋予教育管理权力的领导者,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采用一定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指挥、引导、协调、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教育任务的一种行为和活动。
也是一个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客观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群体活动过程。
领导者是教育领导活动的主体,其根本特点是运用权力、影响力、指导力、激励等方式引导被领导者的行为,使其符合教育目标要求并能为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教育领导具有共同属性与特殊属性。
其共同属性表现为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在教育实践中,则表现为按照领导者的意志统一指挥教育活动。
权力和服从是其共同属性的一般标志。
其特殊属性则表现为由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质和任务所带来的教育领导的特殊要求。
5.教育管理现代化[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又是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
现代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具有五个特点:①重视学校的效能
管理;②重视职能部门的整体优化管理;③重视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④强调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以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6.教育预测[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
也就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
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
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一样,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和其他预测一样都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
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
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7.学校组织文化[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主要包括的内容有:①成就目标与成就意识。
②成员对学校目标的认同程度及由此所体现的组织凝聚力。
包括师生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程度,承认学校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愿为学校发展付出努力与代价的程度。
③对人的关注。
④对控制的态度与操作。
控制是用于监督和约束学生与教职工行为使之符合规定要求的管理行为,控制在不同的组织、任务和对象面前是有不同要求的。
⑤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校是否勇于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具有开放的态度,有远见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对自己进行革新。
8.教学管理[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管理的重大意义在于:①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
②它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③它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
④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⑤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教学管理的内容有: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②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④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9.教育政策[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
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具有阶级性、公共服务性和过程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①必须体现公共利益和诉求。
②必须面临复杂性的社会情境。
③必须切实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个体的价值选择自由。
④教育政策中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实质上是对发展机会的分配。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充分考虑到教育政策的特殊性。
10.管理育人[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管理育人是现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之一。
相对于传统学生管理将管理者只作为一
个看管作用而言,现代学生管理提倡管理育人,认为管理也是育人,管理者应当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
管理育人的途径有二:一是系统地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二是精心设计、制作育人活动。
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系统地开展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文化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倡自主管理、学生自治等,是学生工作的最佳境界。
11.教育评价[中山大学2014年研]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分类主要有:①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②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③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④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⑤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
教育评价的功能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和育人功能。
12.学校教育制度[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以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是教育制度的主体,简称学制。
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以及单轨型、双轨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治制度;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文化历史传统;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3.情感教育理论[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主要的情感教育理论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金情感教学理论等。
14.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阶段论[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关注阶段根据关注内容的不同,将教师由师范生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教学前关注。
此阶段是职前培训时期,主修教育的师范生仍扮演学生的角色,对教师角色只是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只关注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
此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阶段,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
(3)教学情景关注。
此阶段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
(4)学生关注。
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15.学科课程中心课程论[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学科课程中心课程论是指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门别类从相应学科领域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的理论。
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来进行编制。
这一派理论的特点是:①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②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③强调训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