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的生态系统影响
有必要仍多尺度、多个生态系统出収, 针对更多的外来 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对森林、草原、农田、海 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主要过程的相互作用
几乎所有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过程(如全球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环境污染、荒漠化与生物多样 性丧失等)都与生物入侵相互作用。今后需要仍不同尺度更 加系统的分析生物入侵问题。
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预测也取得了一定迚步, 幵在国家入侵物种防控 和管理政策的制定中得 Zhu L, Sun O J, Sang W, et al.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 in China[J]. 到了成功应用。 Landscape Ecology, 2007, 22(8):1143-1154.
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学效应
对其他影响
外来种入侵对经济活动的最大危害, 在于其对农、林、 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等带来的直接破坏, 幵由此造成 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的间接影响危害更为巨大,比如媒介昆虫 入侵会造成农作物病害大爆収。 外来种入侵除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外, 兲于其对人 类健康、环境和公共设施安全带来的威胁也值得重视。
主要入侵物种的控制与管理
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2.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3.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4.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5.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6.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7.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8.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9.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10.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11.桔实小蝇(Bactrocera dorsalis) 12.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13.烟粉虱(Bemisia tabaci)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1.引言外来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物种被引入了其原生地外的地区,并且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种入侵现象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威胁,还对农业、林业、渔业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造成了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一问题。

2.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分类及特征根据调查研究,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可以分为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两大类。

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入侵植物物种,如紫茉莉、水蓑衣、澳洲落叶松等,以及一些入侵动物物种,如杜父鱼、黑松鸡等。

这些物种具有快速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占据并扩张生存空间。

同时,它们还常常通过损害本土物种的竞争能力或病毒传播等方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影响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们对本土物种的生态位造成了威胁,存在竞争和摧毁的可能。

其次,入侵物种带来的病毒、寄生虫等疾病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此外,外来生物入侵还会对农林牧渔等经济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以农业为例,入侵植物物种会抢夺本土作物的生长空间,降低本土农作物产量。

4.防控与应对策略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外来生物入侵,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边境检疫,阻隔入侵物种的传入。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早发现和评估潜在入侵物种的风险。

再次,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入侵物种的认知水平,并开展相关的生态修复和控制工作。

5.结论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经济产业带来了巨大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其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的应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于生态安全研究而言,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本文将从生物入侵的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生物入侵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大量的物种被引入到原来未曾存在的地区。

这些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可以迅速繁殖,并抢占当地的资源和生境。

这种引入并繁殖的过程被称为生物入侵。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态系统扰动:生物入侵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入侵物种可能对当地种群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经济影响:生物入侵也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入侵物种可能侵占农田、捕食农作物,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造成经济损失。

3. 健康影响:某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蚊虫传播的疟疾和登革热就是由于生物入侵而引起的。

三、生物入侵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入侵问题,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入侵物种在当地分布和数量的调查,了解其扩散和入侵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室分析:通过实验室中对入侵物种进行饲养和繁殖,并观察其生长和繁殖能力,揭示其成功入侵的原因和机制。

3. 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对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生态安全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态安全,减少生物入侵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生物入侵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入侵物种的扩散和入侵趋势,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2. 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或采取农药等方式,控制入侵物种的繁殖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检疫和管控,阻断其进入和扩散。

3. 加强国际合作:生物入侵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生物入侵问题,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
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我防范
和保护意识。
03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入侵物种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超过660种 ,其中植物超过370种,动物超过 270种,涉及多个生态系统。
分布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 海地区,但随着物流和交通的发展, 其分布范围逐渐向内陆扩展。
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生物入侵的挑战与危机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有效的预 防措施来遏制生物入侵的问题

缺乏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在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上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难以 形成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缺乏科学研究
关于生物入侵的科学研究仍显 不足,无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 供足够的科学依据。
缺乏公众意识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入侵概述 • 全球生物入侵现状 •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 生物入侵的防控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生物入侵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 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并 对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过程。
特点
生物入侵具有隐蔽性、长期性、 全球性等特点,对入侵地的生态 系统、物种多样性、人类健康等 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的危害
01
02
03
破坏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 地的优势种,排挤本地物 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 系统失衡。
危害人类健康
外来物种可能携带病原体 或毒素,对人类造成危害 。
影响经济发展
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农业、 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巨 大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途径与方式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发展趋势;核心问题生物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生长难以控制,其结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农业、林业以及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如江西省发现入侵的豚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1]。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

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 5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2]。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回顾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

此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原则的指导下,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

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来种的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较多,但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生物狙击的系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研究较多,但对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三是对外来入侵种的危害性研究较多,对潜在的危险外来种入侵的预警、扩散与传播机制研究较少;四是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料多,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及暴发机制的研究较少[3]。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生物入侵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入的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其原有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现象,并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1. 生物入侵的概念和机制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全球海商贸易、引入外来物种或无意引起的意外散播,导致某一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域或生态系统,从而对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机制包括物种之间的竞争、寄生、捕食和繁殖等相互作用。

具体研究表明,物种的生境适应性和竞争力是决定其入侵能力的重要因素。

2.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海洋等水体,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例如,亚洲鲤鱼、美洲蟾蜍和欧洲水葱等外来物种已经对全球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通过与当地物种的竞争、捕食和繁殖等行为,改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生物入侵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入侵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们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或消失。

其次,外来物种的迅速繁殖能力对当地物种造成了竞争压力,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生物入侵还导致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改变,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4. 控制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为了控制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对进出口物种的监管和管控,避免潜在的入侵物种的引入。

其次,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入侵的情况。

此外,注重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大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

5. 生物入侵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生物入侵的论文

关于生物入侵的论文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目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活和其他重要领域中的重要影响,盘点生物入侵的现代形势及其引发问题,展望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方法】细致分析造成生物入侵现象的原因,集中各个方面原因于一体总述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

【结果】生物入侵的形势要引起广大关注,并在加深对其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结论】人类要了解生物状况,尊重自然,提高科学素养,不可再因无知而造成大方面的生物入侵现象。

关键词:生物入侵;产生原因;入侵途径;采取措施;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也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防范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通过扩散造成异地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它包括细菌、害虫、外来物种等等。

其特点是传播途径千变万化,不受时间和国界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染给任何生物,常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它严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环境治理难题之一。

一.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1生物入侵介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

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之为“生物污染”。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生物入侵的发展状况分析

生物入侵的发展状况分析

生物入侵的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种的灭绝,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因素。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而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一、生物入侵的原因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

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

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

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

至于“时滞”产生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

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外来种最初定植的生境并不适于其生存,需要时间扩散到适于其生长的环境;②由于道路、河流、山谷等天然屏障的阻挡,或人为的限制,使之不能扩散到其它有利于生长的地区;③因为种群太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种群却是一直在增长的。

这与人们对外来种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有关;④潜在入侵者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一个种群要想快速繁殖,需要达到一定的种群大小,在突破这个临界点以前,入侵者不会大规模的爆发;⑤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基因型的遗传变异所需的时间;⑥等待生境的变化。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并对该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在中国日益严重,对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林业等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和研究中国生物入侵的进展和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中国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主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定义、类型、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概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接着,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入侵机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当前生物入侵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文章对中国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生物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进展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涵盖了入侵物种的识别、监测、预测、防控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提升生物入侵研究的水平。

在入侵物种的识别方面,科学家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多种手段,成功识别了一批新的入侵物种。

这些物种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它们的入侵对中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完善的物种数据库,为后续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监测和预测方面,中国采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对入侵物种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扩散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和数 据来源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法: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入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 实地调查法: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了解实际情况。 模型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生物入侵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深入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入侵问题。 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生物入侵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新兴生物入侵问题和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入侵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研究结论和展 望
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
近十年来,中国在生物入侵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对中国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通过科学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其 危害。
目前,中国在生物入侵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 鉴。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生物入侵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 贡献。
研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数据来源有限,可能存在偏差 研究方法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 缺乏长期跟踪观察,无法全面了解生物入侵的长期影响 跨学科合作不够充分,需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片等。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过程
生物入侵的途径: 自然入侵、无意引 入、有意引入
生物入侵的机制: 繁殖能力强、适应 性广、传播能力强
生物入侵的过程: 定殖、扩散、种群 建立
生物入侵的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威 胁人类健康、影响 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 (3): 283–299 doi: 10.17521/cjpe.2015.0028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陈权马克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摘要为了掌握目前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实况,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HistCite文献分析软件, 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

结果显示, 国内外有关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文献绝大部分针对植物入侵, 有关动物与微生物的研究寥寥无几; 研究区域集中于中国华南与东南沿海(尤其是珠江口、雷州半岛西侧)和美国东南海岸及夏威夷群岛。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否构成入侵, 一直备受争议, 有待更长远论证, 但须谨慎引种。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与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世界性恶草, 生长迅速, 繁殖力强, 竞争与化感作用明显, 二者已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爆发入侵, 显著降低了红树林微生境质量, 并改变了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Rhizophora mangle作为外来红树植物入侵夏威夷群岛, 改善了沉积条件, 丰富了底栖生物群落, 但需从全球尺度考察入侵后果。

目前,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才刚起步, 针对性研究局限于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效应。

相关入侵机制缺乏探索, 现有防治方法大多只是借鉴其他被入侵系统的防治方法。

今后,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应持续加深入侵现状和入侵效应的探索与评价, 加快开展入侵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应用, 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

健全红树林生物入侵管理体系, 将在防治红树林生物入侵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生物入侵, 防治方法, 入侵效应, 红树林, 研究趋势引用格式: 陈权, 马克明 (2015).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 植物生态学报, 39, 283–299. doi: 10.17521/cjpe.2015.0028Research overview and trend on biological invasion in mangrove forestsCHEN Quan and MA Ke-M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To examine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biological invasions in mangrove forests,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several key point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ISI Web of Science and the information analysis software HistCite. First, most of th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nvasion of plant species in mangrove forests, and little attention are paid to other organisms. Secondly, there is an obvious bias on the lo-cations of study sites, with most being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coasts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west of the Leizhou Peninsula) and the southeastern coast and Hawaiia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rdly, that whether Sonneratia apetala can result in invasion is still a hot but controversial topic. Introduction of this species should be cautious. Forth,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Mikania micrantha are the most notorious invaders around the world; both possess fast growth rate, high reproductive and competitive capacity, and strong allelopathic effects. They have invaded mangrove forests and caused sever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apparently deteriorated the microhabitat and changed the benthic organisms’ community. Fifth, Rhizophora mangle has invaded Hawaiian Islands as an exotic mangrove species, modifie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enriched the benthic organisms, but the impacts are yet to be considered at the global scale. In general, studies on biological invasions in mangrove forests are still at the infant stage and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invasions. Specific strategies are lacking for controlling the invasion. The state of invasion and corresponding impacts should be continually focused in future studies.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and 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invasion in mangroves should be launch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ecological services of mangroves should also be emphasized. Finally,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in mangrove forests is urgently needed.Key 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 control methods, invasive impacts, mangrove forest, research perspective——————————————————收稿日期Received: 2014-11-27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5-01-28*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mkm@)284 植物生态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5, 39 (3): 283–299Citation: Chen Q, Ma KM (2015). Research overview and trend on biological invasion in mangrove forest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9, 283–299. doi: 10.17521/cjpe.2015.0028当非土著种进入一个过去不曾分布的地区, 并能存活、繁殖而建立种群, 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将要造成明显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后果, 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生物入侵与防治研究进展

生物入侵与防治研究进展

生物入侵与防治研究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交通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入侵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指外来生物种在非本地生物区的引入并对环境、经济或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且长期的。

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它们在本地生境中逐渐或急速地扩散,从而获取了巨大优势和生物优势,对本地物种造成极大的威胁。

同时,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能量流、物质循环等生物学过程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生物入侵还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外来物种引进后,会对本地生态系统、农业、城市规划和风景旅游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外来植物和昆虫会占领本地生态系统的资源,破坏本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蚜虫会对经济农作物造成大量损害,直接影响农业产值;草地入侵植物会占据草原土地,导致固沙能力降低,从而引发沙漠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二、生物入侵防治研究进展针对生物入侵问题,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各种预防、控制和根除的方法。

下面列举一些已经应用和正在研究中的方法:1. 预防:尽可能地减少非本地物种的引入。

预防生物入侵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加强边境管控、开展进口物种的检疫筛查等预防手段可以大大降低非本地物种的引入。

2. 理化防治:通过理化手段杀灭或减少外来物种的数量。

例如在调查外来生物种面前已经到达的领域,通过掩盖、陷阱诱捕等手段来减少这些物种的数量,从而控制或抵御它们的扩散和破坏。

3. 农业防治:利用合适的农业技术和生物方法防治入侵物种。

蚜虫在农业中的侵害费用极大,因此喜好使用抗蚜种植树种;同时,利用天敌、厌氧菌等生物方法让蚜虫统计在直接产量中,从而降低蚜虫造成的经济损失。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等生物方法来对抗生物入侵。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入侵物种数量和扩散,期望找到合适的天敌或细菌杀灭想要治理的植物。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政府机构: 如国家环 保部、农 业部等
科研机构: 如中科院、 高校等
国际组织: 如联合国 环境规划 署、世界 自然保护 联盟等
公开出版 物:如学 术期刊、 书籍、报 告等
网络资源: 如数据库、 在线平台 等
实地调查: 如实地考 察、问卷 调查等
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入侵物种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入侵物种的数量已经达到数百种,其中一些物种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入侵物种的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措施
建立完善的生物入侵监测体系
制定严格的生物入侵防控法规 和政策
加强生物入侵防控的科技研发 和推广
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 参与度
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生物入侵的防治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未来,生物入侵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壹贰 Nhomakorabea叁


生物入侵:指外 来物种通过自然 或人为途径进入 新的生态系统, 并对当地生态系 统造成破坏的现

危害:破坏当 地生态系统平 衡,导致物种 灭绝,影响生
物多样性
经济损失:生 物入侵可能导 致农业、林业、 渔业等产业遭
受重大损失
健康威胁:生 物入侵可能导 致疾病传播, 对人类健康构
2017年 《国家重 点保护野 生动植物 名录》的 调整
2019年 《生物安 全法》的 修订
2020年 《生物安 全法》的 实施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来控制入侵物种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农药等来控制入侵物种 物理防治:使用物理屏障、陷阱等来控制入侵物种 生态修复:恢复被入侵物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生物入侵地球研究报告

生物入侵地球研究报告

生物入侵地球研究报告引言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物种从其自然生态系统迁移至另一个并在新的生境中扩散的过程。

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入侵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研究生物入侵对地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生物入侵的定义和背景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破坏原有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被人类意外引入,例如货物贸易、旅游和种植业,也有可能是人类有意引入的,如引入外来植物作为观赏或农业作物。

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大问题。

生物入侵可以导致原有物种的灭绝或减少,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一些入侵物种对农业和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影响。

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入侵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导致物种多样性的急剧减少。

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它们在新的生境中往往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占据了生态位,通过掠夺、破坏和竞争导致其他生物灭绝或减少。

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生物入侵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入侵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原有物种不同,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例如,一些入侵植物会排挤原有植物,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氮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

经济影响生物入侵对农业和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入侵物种可能摧毁农作物,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此外,为了控制入侵物种的传播,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生物入侵的应对措施为了减轻生物入侵对地球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预防是控制生物入侵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和检疫,加强对物种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的控制,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提高人们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也是预防控制的重要措施。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利用天敌、疾病和竞争物种等方式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方法。

通过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或竞争物种,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数量和传播。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篇一: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与趋势1 前言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

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

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

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

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2.1 产值继续增长2013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

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1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达6068亿美元。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物入侵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阐述入侵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经济的影响,对生物入侵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

文章旨在探讨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新挑战,为控制和管理生物入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是指某一种生物种群由原生地区大规模扩散到其他生态地区,与当地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发生生态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生态影响。

生物入侵分为天然入侵和人为入侵两种类型。

其中,人为因素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农业种植、林业经营、观赏养殖、航运贸易和旅游等方面,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扩散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入侵的主要因素。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环境质量的下降。

2.威胁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威胁,导致一些当地生物消失或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3.影响生态经济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生态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业产量减少、生物物种灭绝和旅游业萎缩等。

三、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生物入侵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管理或控制生物入侵的科学方法。

它将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分析入侵种群与本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入侵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管理控制的有效性等。

自1990年代以来,生物入侵生态学已经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已有很多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入侵种群的扩散和传播规律、生态系统对入侵种群的抗性和容忍度、生态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生物入侵对重要生态过程的影响等。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大量繁殖与扩散,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危害的现象。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入侵的现状日益严重。

下面将从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包括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扩大。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已经在新的地理区域大量繁殖和扩散。

植物入侵现象最为普遍,占据了生物入侵的60%以上。

动物入侵与藻类、微生物入侵也逐渐增多。

而且,不同区域的生物入侵物种也有所不同,受气候、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和经济损失的增加。

生物入侵物种通过占用栖息地和资源,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或减少。

它们还带来新的疾病和寄生虫,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健康风险。

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水文循环、土壤肥力、空气质量等自然过程。

生物入侵还会给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水生入侵物种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外来植物入侵对农作物的竞争等。

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生物入侵问题,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入侵物种的监测与风险评估,通过建立监测网、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现和评估入侵物种的危害程度和传播趋势。

二是加强边境检验与管控,通过加强边境检验和管理,防止入侵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等途径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三是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媒体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四是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天敌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范围。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入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

相关实践表明,只有加强全球合作,科学评估,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生物入侵防治措施,才能减少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的入侵的生态代价是形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补偿的消逝以及种的灭绝,构成对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持续应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挟要素。

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沉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万方浩等,2002)。

美国科学家的研讨标明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370亿美圆(Pimental, et al, 2000),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农林昆虫和环境杂草形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574亿钱(万方浩等,2001,网上发表材料)。

1.国内外研讨概略对于生物入侵的研讨,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Elton,1958)。

尔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展开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Johnson,1996; Moller, 1996; Thingstad, 1999)、植物(Higgins et al., 2001, Callaway & Aschehoug, 2000)、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讨。

但真正惹起科学家普遍关注与研讨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讨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战略(McNeely et al., 2001; Zalba et al., 2000; Haltuch & Berkman, 2000)与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Shine, et al, 2000)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Mack, et al., 2000; Cohen, et al., 1998 )、生态遗传学(Sakai et al., 2001; Carroll & Dingle, 1996)、协同进化(Levine, 2000; Christan, 2001; Ludsin & Andrea, 2001; Thompson, 1998)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Driesche & Driesche, 2000)等,均成为普遍研讨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程度的研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编号:151A216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编号: 151A216优惠价:¥6750 元←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Email: kf@Cir.网上阅读:/R_YiYaoBaoJian/16/ShengWuJiShuShiChangXingQingFenXiYuCe.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生物技术行业是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其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在25%-30%。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行业的研究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前景颇受关注。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了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具体包括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对我国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生物技术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轨迹对生物技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生物技术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最后阐明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是相关生物技术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第一章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宏观作用分析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定义研究一、生物技术的综合定义及特征二、国外生物技术定义的比较三、各国生物技术分类的比较四、各国生物技术产业分类的比较分析第二节中国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一、国内对生物技术定义的研究二、中国对生物技术的分类三、现代生物技术及其特点四、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比较优势第三节生物技术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一、生物技术的经济应用领域二、生物技术成启动未来经济的引擎三、生物技术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生物经济的作用与趋势透析第四节生物技术与军事发展分析一、生物技术对军事发展的作用二、部分军事生物技术简析三、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几种可能应用四、生物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军事应用前景看好第二章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综述一、生物技术重整全球工业格局二、世界生物技术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三、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回顾四、xx年世界生物技术科技发展状况五、xx年亚洲生物技术与发展论坛综述六、世界各国纷纷抢夺生物技术发展主动权第二节美国生物科技发展分析一、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优势及特点透析二、生物技术成美国新经济增长点三、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四、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区简析五、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国家政策第三节英国一、英国生物技术企业集群体系相关解析二、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三、英国生物技术行业并购量增加四、英国生物技术行业流失情况严重第四节欧洲生物科技发展综合分析一、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解析二、德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分析三、法国生物技术产业综合浅析四、爱尔兰生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五、 __生物技术发展及应用第五节其它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概述浅谈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生物技术作为创造未来文明的五大新技术之一,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加倍重视。

本文阐述了生物技术的的定义,论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前言我国的生化工程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2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将化工技术用生物技术和融合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生化工程的2个阶段。

[1]生物技术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医药、农业、食品、化工、冶金、能源等方面。

在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重要领域,已能和制造脏器、诊断试剂以及治疗药物;在农业上,能够制造兽药,培养植物细胞、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抗虫、抗除萎剂、抗冻、抗旱、抗盐、保鲜、高蛋白、高养分的植物新品种和良种家禽、家畜;在化工方面,生产氨基酸、生物大分子及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如乙醇、丁醇、丙酮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得到高产工程菌,为化工生产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新途径;另外在“三废”处理、低品位金属提取、生物能源、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面都有不同进展。

这些技术的丰富交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兴趣,生物技术商品化的竞争高潮已经到来。

2.生物技术定义所谓生物技术,即为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20世纪30年代生物技术以发酵产品为主干,40年代抗生素工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50年代氨基酸发酵和60年代酶制剂工程相继出现,到70年代DNA重组技术使生物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及能源技术共同构成了人类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

3.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生物工程最新动态论文题目院系专业姓名学号生物入侵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入侵引入生物多样性防治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

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

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献记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二、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三、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入侵种是外来种中归化的生物物种。

外来种的概念可参照Schwartz (1997) 的9条标准。

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

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1999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 118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8.62%(86 410 000 hm2)。

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3)涉及的物种类型多。

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四、对外来种问题认识不足中国从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和大众普遍没有认识到外来种已经引起的危害和潜在的危险。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1 外来种危害的认识仅停留在少数病虫害和杂草,没有充分注意到更多的外来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

7.2 使用当地特有的物种没有信心,持有外来的就比当地的好的观点的人很多。

7.3 盲目引种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