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世纪文学与古典主义

一、历史与文学概况

十七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时期。英国法国

王权

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君王专制国家。

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理性主义兴盛,出现了霍布士、笛卡儿、迦桑迪、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接触的思想家,对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巴洛克文学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来用来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崇尚豪华、动感和装饰美。在思想上偏重于表现信念危机和悲观颓丧的情绪;艺术上刻意追求怪诞,偏于雕琢,以至被历史学家称为夸饰主义。

清教徒文学

清教徒运动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主张“清除”国教中天主教旧制和种种繁文缛节,反对王公贵族的荒淫,倡导清洁、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因此得名。以表现清教思想为特征的清教徒文学,显示出强烈的批判锋芒。

班扬(1628——1687)写的讽喻小说《天路历程》描写一个基督徒从毁灭之城出走,经过绝望泥塘、名利场、怀疑堡等地,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天国,以宗教性梦幻故事的方式讽喻现实。

弥尔顿(1608——1674)《失乐园》是其最重要的作品。长诗共12卷,取材于《圣经》。写叛神撒旦造反的故事和亚当、夏娃违反上帝禁令偷吃禁果而被赶出乐园的故事。诗歌中最动人的形象是撒旦。他反抗上帝,不屈不挠,岁处于失败的地位,被囚禁于地狱的火海受煎熬,但仍不动摇,而是继续战斗。另外,对亚当和夏娃,他既同情他们对知识与自由的追求,也批评他们不能以理智克制情欲。这些都可以说是诗人对于1642年革命的反思和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

二、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这是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流行于西欧达二百年之久的一种文学思潮。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仿古的风气,但是,这种风气形成为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却与17世纪法国专制君主制有密切的联系。

波榜王朝的亨利四世、路易十三等力图加强王权。他们在镇压各种反对王权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王权在本质上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王权为了消灭封建割据,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拉拢资产阶级的政策。这样既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阶级,又可以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得大量钱财,以满足宫廷的挥霍,共给庞大的军队。所以几代国王都实施一些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政策,甚

至给予一部分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在这种阶级力量暂时平衡的情况下,对封建王权采取妥协的态度。因此,王权成为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到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即50——80年代,法国专制王权发展到极盛,宫廷成了国家政治生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政治上的集中统一,要求文艺创作也有统一的法则,有必须遵循的权威。王权有意排斥各种不利于专制统治的活动而扶持古典主义,以推进思想文化的统一。在这样的条件下,古典主义思潮在法国得到迅速的发展。

17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文坛一片混乱,那些依附王权的封建贵族以贵妇人的沙龙(法文客厅)为中心,自命高雅,雕琢词句,写一些田园、爱情小说,美化骑士生活,缅怀封建社会,借以显示自己特殊的地位。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维护王权,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的文艺思想。这种主张很快得到王权的支持。王朝采取奖金、年俸等制度来吸引作家。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还注意从组织上来控制文学艺术。1635年,他把一个私人文学集会加以改组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作为推行他的文化政策、控制文学艺术的官方机构。黎塞留从人文社科领域选拔锄40名不朽者(意为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且为终身制)做院士,让他们专门研究文化艺术问题,指定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法规。学士院的决定如同法律,全国都必须遵守。在国家的倡导下,到17世纪60年代,古典主义已经成法国文学的主流。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笛卡

儿的唯理主义理论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古典主义文学主要特征如下:

1有极其鲜明的政治倾向。在政治上拥护、歌颂王权,反

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提倡家庭义务必须服从公

民义务,在作品中常常通过个人感情与公民义务之间的

冲突来表现这个思想。因为十七世纪法国专制王权以资

产阶级和贵族势力的调停人身份出现,具有保护资产阶

级的一面,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正是

借助王权曲折地反映了自己的特点,反封建,反教会,

打击贵族势力,同时又带有保守倾向。这些特点都突出

地反映在高乃移、拉辛、莫里哀的作品中。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力图用理性同封建贵族的反动性

和教会的神秘主义斗争。3、在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摹仿古

代,崇尚希腊、罗马的作家,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中

选取题材,这表明古典主义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

联系。

最后,在艺术形式上,对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都有严格

的界限和文学法规。悲剧与喜剧不可混淆,严格遵守三

一律等。这时期的名作:拉辛戏剧的《安德洛玛克》、莫

里哀戏剧的《伪君子》、《》等。

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古典主义者认为这是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规定的,其实这是对亚里斯多德的误解。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但它的缺点是束缚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高乃依的《熙德》

这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表现了个人感情与封建义务的尖锐冲突。作品通过这一冲突的展开与解决,颂扬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观,也赞美了主人公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这部悲剧的思想内容主要通过贵族青年罗狄克和施曼娜的爱情波折表现出来的。罗狄克是宫廷老臣狄哀格之子,他与伯爵高迈斯的女儿施曼娜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国王任命狄哀格为太子的师傅,高迈斯不满,打了狄哀格一个耳光。狄哀格要求儿子为他报仇。罗狄克在爱情和家族荣誉的问题上陷入矛盾。最后,他还是忍痛牺牲爱情,在决斗中杀死施曼娜的父亲。作者对罗狄克的态度持赞赏态度,因为罗狄克的选择不仅维护了家族荣誉,而且也符合专制君主和封建制度的利益。施曼娜爱着罗狄克,但她为了报父仇,要求国王严惩罗狄克。失去施曼娜的爱,罗狄克十分痛苦,但当外族入侵,他克制个人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