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甲壳动物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身体背部,通过心孔(ostia)与围 心窦(pericardial sinus)相通。心脏的形状和心 孔的数目随种类而异。一般,管状的心脏心孔较 多,囊状心脏的心孔较少。介形类则通常没有心 脏。 甲壳类的血液循环属于开放式:血液不完全 在血管中流动。 高等甲壳类的血色素为血青蛋白,含有铜, 经氧化,血液呈淡蓝色;低等甲壳类则为血红蛋 白,含有铁,经氧化,血液呈淡红色。
研究热点:
甲壳素的开发应用前景:
甲壳素中的主要成分几丁质与几丁聚醣是由天然 物质所制取的生物高分子,与天物体细胞有良好 的生物兼容性(biocompatibility),不具毒性 且可以被生物体分解,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广泛 地应用在医药食品等方面。 甲壳素的主要应用方向有: 机能食品 医药用品 食品加工
真皮:为一多角形细胞层,它们向外分泌出 表皮,向内为层一薄的颗粒层,称为基膜。 真皮下面有皮腺(tegumental gland)和 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 •
甲壳动物外皮的几丁质和钙质含量随种类而异, 它们的生长必须通过蜕皮(ecdysis)进行。
当蜕皮时,真皮细胞分泌一种酶,溶解几丁质, 并使非几丁质也变柔软,破裂,使动物脱离, 而后,真皮细胞又分泌,形成新的外皮。
2、外骨骼 (exoskeleton)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钙质或几丁质的 外骨骼又称外皮 (integument):
表皮(cuticle) 真皮(epidermis) 基膜(basement membrane)
表皮:
上表皮(epicuticle) :为 致密的、具蜡脂、没有几 丁质的薄膜,又称蜡质膜, 为外表皮的最表层。 内表皮(endocuticle) : 色素层(pigment layer)、 钙化层(calcified layer) 非钙化层构成
浮游甲壳动物概述
浮游甲壳动物
※ 甲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 枝角类的基本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 桡足类的外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 桡足类三个目的分类特征;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浮游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中水生浮游的
一个重要类群 堵南山, 1987. 甲壳动物学(上册).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堵南山, 1993. 甲壳动物学(下册).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5、神经系统 甲壳类的神经系统属于梯状神经系统。 甲壳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平衡囊、触毛及 化学感受器等。(图125) 6、生殖系统 大多数甲壳类动物为雌雄异体,而且不同性别 的个体常有较的的形态差异,如个体大小、附肢 形态等。生殖腺一般是狭长、成对的器官,位于 胸部或腹部的背面。输卵管和输精管通常成对, 开口于躯肢基部或腹甲上。
2、附肢(图127) 附肢9-11对,头肢5对,其余为胸肢或躯肢。包括第一 触角、第二触角、大颚、小颚和躯肢。 第一触角:又称小触角,末端有感觉毛,具有感觉作用。 第二触角:又称大触角,位于头部后面,双肢型,有刚毛, 每肢的节数和各节的刚毛数随种类而异,是分类的主要依 据之一。刚毛公式:
大颚:位于口内侧,是一对几丁质板,用于磨碎食物。 小颚:位于大颚后面。 躯肢:位于躯干腹面,4-6对,能摆动进行滤食或游泳。
• 2、排泄系统 • (1)绿腺:又称触角腺(antennal gland), 1对。其排泄物中含有鸟氨酸。(图124B) • (2)小颚腺(maxillary gland):这种腺体 一般在低等甲壳动物中普遍存在。(图 124A) • (3)肾原细胞(nephrocyte):能积累排废 的颗粒,常位于鳃轴或足的基部。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根据功能和着生的位置,附肢可分为:
触角、 大颚、 小颚、 颚足、 步足(胸足)、 游泳足(腹足)、 尾足。
(二)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1)消化管:大多数甲壳动物有1条直行的消 化管,一般可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
(2)消化腺:高等甲壳动物有肝胰腺,一般 通入中肠前端,能分泌消化酶,还有吸收 和储存已被消化的食物的功能。
(二)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图126) 消化道分为食道、中肠和直肠3部分。 消化道内有各种酶,如蛋白酶、肽酶、脂酶和淀粉 酶。通常,枝角类的中肠前端左右两侧,有耳状盲囊 (hepatic caeca),具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 2、排泄系统(图126) 枝角类有颚腺和触角腺两种排泄器官。 3、循环系统(图126) 枝角类的循环系统不发达。一般只有一个囊状的心 脏,位于头后背面的围心窦内,有3个心孔。多数种类 无血管,血液只在体腔内及组织间流动,但其流动路线 是一定的。 血液含有血红蛋白,其含量与栖息水域的溶解氧成 正比,而与含铁量无关。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三)生殖与发育 甲壳类一般通过有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也 有少数种类进行单性生殖,如枝角类的孤雌生 殖(parthenogenesis)。 甲壳类的发育方式有以下3种类型:增节变态 发 育 ( anamorphosis ) 、 不 完 全 变 态 发 育 (epimorphosis)、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低等甲壳动物幼虫变态期短,高等甲壳动物幼 虫须经过多次变态,经过种族发生的各个阶段 才能发育完全。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3、呼吸系统 高等甲壳类一般用鳃呼吸,十足目的种类有3种 鳃:足鳃(podobranch)、节鳃(arthrobranch) 和侧鳃(pleurobranch)。低等甲壳类没有鳃,主 要通过身体表皮进行呼吸。 甲壳类借助附肢的摆动引起的水流进行呼吸。 氧气通过简单的溶解来输送,与血红蛋白或血青 蛋白结合,这些色素溶解于血浆中。
甲壳动物包括许多终生浮游 的种类,也包括暂时 性、阶段性浮游的种类,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浮游 动物。
• 它们的数量很大,是 海洋生态系统次级生 产力的最主要组成者之一。浮游甲壳动物 是许多经 济渔、虾类及须鲸类的主要摄食 对象。 • 少数种类,如毛虾是直接的渔捞对象。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形态 (一)外部形态 1、身体的分节和分段 2、外骨骼 3、附肢 (二)内部构造
一、一般形态 (一)外部形态 1、身体的分节和分段
浮游甲壳动物的身体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节数随种类而异,多数甲壳类的体节数在 16-17节(桡足类)和20-21节(软甲类) 之间。通常,每个体节有1对附肢。
浮游甲壳动物的身体一般也有分段,分段 的情况随种类而异:
低等甲壳类的分段不明显, 高等甲壳类一般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2、大眼蚤科(Polyphemoidae) 躯部很短,躯部和躯肢都裸露在背甲之外。复 眼和育室很大,无单眼。背甲很小,圆形,仅覆盖 育室。第一触角退化,第二触角发达。躯肢4对, 分节。 (1)僧帽蚤属(Evadne) 体呈三角形,又称三角蚤属。吻短而钝,无颈 沟,育室呈锥形。代表种为诺氏僧帽蚤(Evadne nordmanni)(图130)和肥胖僧帽蚤(Evadne tergestina)(图130)。 (2)大眼蚤属(Podon) 有颈沟,育室呈半圆形,又称圆囊蚤属。代表 种为多型大眼蚤(Podon polyphemoides)和史氏大 眼蚤(Podon schmackeri)(图131)。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三、分类
枝角目可分为 2个亚目:单足亚目( Haplopoda) 和真枝角亚目( Eucladocera )。海洋枝角类只有 11 六 浮 种,属于真枝角亚目,其特点是:个体短小,侧扁,游 甲 无分节。躯肢4-6对,分节。个体直接发育,不经过 壳 动 物 变态。其检索表见P 86。 1、仙达蚤科(Sididae) 头部长大,颈沟明显。复眼大,周缘有很多晶粒。 第一触角较大,能动;第二触角发达,内、外肢扁 平,外肢有很多刚毛。躯肢6对,完全相似,叶状, 完全包被在背甲中。 代 表 种 为 尖 头 蚤 属 ( Penilia ) 的 鸟 喙 尖 头 蚤 (Pennilia avirostris)。(图129)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第二节 枝角类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一、基本形态 浮 游 身体可分为头部和躯部。壳瓣(背甲)透明, 甲 壳 呈介壳状,只覆盖躯部。尾叉呈爪状,躯肢4-6对, 动 物 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一)外部形态(图126) 1、外形 身体左右侧扁,成体不分节,可分为头部和躯 部,其分界线为颈沟(cervical notch)。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二、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1、分布 海洋枝角类是一类广分布的沿岸性浮游动物,根据其适应 的温度范围可分为冷水性种类和暖水性种类。此外,海洋枝 角类的分布还受到海流的影响,有些种类可作为海流的指示 种。 海洋枝角类的季节分布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季节 变动上。这种变动与水温变化是分不开的。而水温的变化也 会引起生殖方式的改变。 2、食性 多数枝角类为滤食者,不能主动选取食物。只有少数种 类是捕食性的。 3、生殖 枝角类的生殖方式有2种: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图 132)。具有世代交替。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图128) 枝角类的神经系统较原始,左右神经索相互分 离,各对神经节也基本上不愈合。中枢神经有1个 较发达的食道上神经节(脑),其前方有1对大的 视神经节,后端与1对围食道神经相连。外周神经 由“脑”和各神经节发出的10对神经组成。 枝角类有4种感觉器官:感化器、触觉器、视 觉器和颈感器(cervical sense organ)。 7、生殖系统(图126)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两性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 触角的大小和第一躯肢的构造(表9)。生殖腺常 呈带状,位于肠的两侧。
来自百度文库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二、浮游甲壳动物的主要类别 浮游甲壳动物属于水生节肢动物,称甲壳纲 (Crustacea),约有38700种,可分为6个纲,其中 蔓足亚纲( Cirripedia )和鳃尾亚纲( Branchiura) 为底栖种类,浮游种类包括4个纲:鳃足亚纲 (Branchiopoda)、介形亚纲(Ostracoda)、桡足 亚纲( Copepoda )和软甲亚纲( Malacostraca )。 其中,比较重要的种类是鳃足亚纲的枝角目 ( Cladocera ) 、 桡 足 亚 纲 的 哲 水 蚤 目 (Calanoida)、剑水蚤目(Cyclopoida)、猛水蚤 目 ( Harpacticoida ) 和 软 甲 亚 纲 的 糠 虾 目 ( Mysidacea )、端足目( Amphipoda )、磷虾目 (Euphausiacea)和十足目(Decapod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4、生长 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生长与脱壳交替进行。 六 每脱壳一次,就生长一次,但只在新生的甲壳未硬 浮 游 化时才能生长。生长的时间很短。 甲 壳 前后两次脱壳之间的发育期称为龄(instar)。 动 物 水温、食物和溶解氧等外界引子能影响枝角类 的生长。 5、经济意义 枝角类是淡水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在海洋中, 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但在温暖季节,沿岸水域枝角 类数量很大,成为经济水产动物及其幼体的饵料。 其次,某些枝角类可作为水团和海流的指示种。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4、呼吸系统 枝角类主要进行扩散性呼吸,通过身体 表面交换气体,尤其是壳瓣内层上皮与躯 肢表面的气体交换特别旺盛。此外,有些 种类也可能进行肠壁呼吸。 5、肌肉系统 枝角类的肌肉是一种横纹肌,分为体 节肌和附肢肌两大类。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纺织
环保
效能: (1)免疫机能活性化作用 (2)防止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3)抑制癌症的作用 (4)改善酸性体质效果 (5)除菌作用 (6)改善糖尿病作用 (7)增加肠内有益菌作用 (8)镇痛止血效果 (9)抑制高血压的效果 (10)强化肝机能作用
3、附肢
甲壳动物的附肢是多样化的, 在身体的各部分附肢的形态不一 样,并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大致 可分为双肢型(biramous)和单 肢型(uniramous)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