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推荐】喘证验方、名医经验及医案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喘证

中医医案——喘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肾散寒法治愈喘证病案:罗某,男,40岁。

初诊:1948年1月2日。

主诉及病史:久咳多年。

今早因挑担过于用力遂至大喘抬肩,半卧不起,摇头嘘气,手冷汗出。

求余诊治。

诊查:面色青而喘促不止,呼多吸少,频咳涎沫,半卧而不敢动。

脉浮面紫,双尺弱,苔白质淡红。

辨证:喘无善证。

患者肢冷汗出而大喘抬肩,呼多吸少乃属寒水射肺、肾不纳气之暴喘。

水冷金寒则咳吐涎沫。

治法:温肾纳气,散寒止喘。

处方:细辛6g 熟附子24g(先煎)干姜12g 肉桂3g(焗服)白芍15g 炙甘草9g 法半夏15g 五味子15g2剂复煎。

二诊:服上方药2剂并复煎后喘定汗止,仍有咳唾涎沫。

再剂于上方加入款冬花15g、白果肉15g、柿蒂9g,嘱服3剂后咳嗽消失,诸症缓解而治愈。

按语本例属寒喘。

病者素有咳嗽病史,肺弱可知。

况每日以抬轿挑1担为生,劳则伤肾,过于用力则肺气亦伤,久则肾虚肺寒。

复因汗出当风,引动里寒而发为暴喘气逆之证,故宗仲景小青龙汤之法加减化裁以治之。

重用附子、肉桂温肾阳,取干姜、细辛、五味子暖肺散寒,配白芍、炙甘草缓急止汗,取法半夏以燥痰湿,诸药协同而取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90,吴灼燊医案。

吴灼燊(1901—1971),广东省顺德县麻冲乡人,出生于中医世家。

少入塾读书,聪敏勤奋,常习岐黄古著。

16岁随父习医,自学成才。

1921年起在广州悬壶行医。

1957年应聘到市传染病院工作,1959年奉调市中医医院一直工作到逝世。

吴灼燊为民盟成员,广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广州市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62年获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是医院及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吴氏行医50年,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悉心研究伤寒、温病的辨证施治法则,善用古典经方化裁治疗内、儿、妇科奇难杂证。

力主扶正驱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对中风、臌胀、热病、痛证、血证有显著疗效。

老中医:推荐三则治哮喘秘验单方

老中医:推荐三则治哮喘秘验单方

三则治哮喘秘验单方导读:哮喘在中医学辨证分型中可分为寒哮、热哮、外寒内热型、肺实肾虚等证型,它们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推送选取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治哮喘的秘、验、单方数则,每方列有处方、功效、用法、说明等,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使用方便,疗效可靠。

可使阅者得其要领,易于师法,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及自学中医者使用。

1.截喘汤姜春华经验方【处方】佛耳草15g,旋覆花9g,全瓜蒌15g,五味子9g,碧桃干15g,防风9g,老鹤草15g。

【功效】截喘降逆,止咳化痰,抗菌消炎。

【用法】水煎服。

【说明】本方适用于哮喘治疗,系姜春华先生对支气管哮喘的截治方法进行长期的研究,结合临床实际疗效筛选民间单验方优化而成。

方中佛耳草功专化痰、止咳,平喘;老鹳草功能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民间有老鹳草平喘的单方,能祛痰扩张支气管,老鹳草煎贴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菌、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呼吸道感染;碧桃干酸苦收敛,《饮片新参》有“除劳嗽”记载,民间有治顽喘的经验,上三味除痰镇咳而平喘逆,且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药。

辅以旋覆花开结化痰,降逆止咳;瓜蒌清上焦之积热,化浊痰之胶结,善开胸中痹阻;姜半夏清痰下气去胸中痰满犹能治咳。

佐以五味子补肾纳气,镇咳敛肺,防风《药法类象》谓“治风通用,泻肺实”,是一味抗过敏的有效药,能抑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变态反应,清除过敏原的刺激。

上方共有具清肺化痰,降逆纳气截喘之效。

临床一试再试,疗效尚佳。

对哮喘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2.加味人参蛤蚧散张梦侬《临证会要》【处方】全蛤蚧1对(酥炙)红参、川贝母、炒知母、桑白皮、桔梗、前胡、苦杏仁、甘草、茯苓、广陈皮、党参、北条参各60g,姜半夏30g。

【功效】补肺滋肾,益气生精,止咳定喘。

【用法】上药除蛤蚧酥炙令枯外,余药共炒焦,合研极细末。

发病时,每次服3g,每日 3 次,开水送服。

不发病时,每次服 1.5g,每日饭前服2 次。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引言喘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胸闷气短等症状。

中医药在喘症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案来缓解和治疗喘症。

一、中医理论对喘症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喘症是由肺脏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和气虚两种病理变化。

气道痉挛导致气流受阻,气虚则使肺脏无法正常吸纳气息,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中医通过调理肺气和改善气血循环的方法来治疗喘症。

二、中医方案1. 方剂治疗(1)麻杏石甘汤:该方剂以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为主要组成部分。

麻黄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舒展气道,疏通气息;杏仁能够润肺止咳,缓解气喘症状;石膏能够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甘草则能调和药性,增强药效。

该方剂适用于寒凉型的喘症。

(2)柴胡加陈皮汤:该方剂以柴胡、黄芩、陈皮和生姜为主要组成部分。

柴胡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能够平衡气机,缓解肺火上扰引发的喘症;黄芩和陈皮则能够清热燥湿,舒展气管;生姜则可温中散寒,增强气机运行。

该方剂适用于湿热型的喘症。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机平衡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膈俞穴。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舒展气道,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热熏穴位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关元穴。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改善气机不畅,从而缓解喘症症状。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三、中医调理1. 调养饮食中医认为,喘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肺功能。

此外,还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的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喘症症状。

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喘症患者也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中医医案——咳喘(七)

中医医案——咳喘(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咳喘四例病案一:王某,男,62岁。

主诉及病史:近半年来时犯喘咳,胸闷,痰少色白,饮食睡眠尚可。

诊查:脉沉滑,舌苔微黄而腻。

辨证:肺失宣降,痰气交阻之象。

治法:治以宣降肺气,化痰平喘。

处方:炙麻黄5g 射干6g 法半夏10g 炙紫菀12g 冬花10g杏仁10g 炙苏子10g 陈皮6g 茯苓15g 枳壳6g 竹茹10g二诊:药尽2剂,喘咳略减,仍觉胸部发闷,痰白而少,内热尿黄,喉痒口苦。

脉沉滑,舌苔黄腻。

肺气欠畅而有滞热,再拟平喘止咳而化痰热。

处方:炙苏子10g 杏仁10g 白前10g 紫菀12g 百部10g 桑白皮10g 黄芩10g 橘红6g 瓜蒌皮15g 大贝10g 枳壳5g 竹茹10g 三诊:药尽6剂,喘咳已轻,胸闷渐畅,内热尿黄、喉痒口苦等症均减。

仍用原法。

上方药继服6剂。

按语实喘多属肺失宣降、痰气交阻,初诊喘咳胸闷,脉象沉滑,舌苔微黄而腻,故用射干麻黄汤合温胆汤加减为治。

药后喘咳虽略减轻,但仍胸闷而见喉痒口苦、内热尿黄等肺有郁热之象,故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黄芩、桑皮清肺热,瓜蒌皮、贝母化痰热兼畅肺气。

药证相当,疗效亦显,三诊仍用原法,喘咳等症渐平。

病案二:邢某,女,29岁。

主诉及病史:喘咳3个月,痰多胸闷,口渴、喉痒,形寒自汗。

诊查:脉弦滑,舌苔根部黄腻。

辨证:痰浊内阻,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治法:治以宣降肺气而化痰浊,兼和营卫。

处方:炙麻黄3g 杏仁10g 炙苏子10g 清半夏10g 橘红6g炙紫菀15g 枳壳6g 桂枝5g 炒白芍10g 地龙10g 姜竹茹10g 黄芩10g二诊:药尽3剂,喘咳胸闷减轻,仍觉口渴喉痒,喉间有痰不易咯出,形寒已退,自汗亦少。

脉弦滑而数,舌尖红,苔薄腻。

营卫渐和,痰热内扰,肺失肃降。

原方加减。

处方:炙苏子10g 杏仁10g 炙紫菀10g 橘红6g 炙桑皮10g 黄芩10g 大贝母10g 瓜蒌皮15g 清炙草3g 炙杷叶10g 枳壳5g竹茹10g三诊:药尽6剂,喘咳续减,痰亦减少,唯仍喉间作痒,肺部痰热未清。

经方中治疗喘症的方剂

经方中治疗喘症的方剂

经方中治疗喘症的方剂喘证,中医病名。

喘即气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临床上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喘证辨证施治。

经方论述的喘证的病机不外乎三个方面:1.外有表邪2.里有内热3.痰饮内盛;三者常相互搏结发为喘证。

1. 首先我们来看外有表邪,所致的喘证:典型的方证为麻黄汤证,主症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2. 外有表邪,里有内热所致的喘证:典型的方剂为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

大青龙汤,症见:恶寒、头身疼痛较麻黄汤更重,脉浮紧,同时还有阳明里热的烦躁,伴或不伴有口干;或水气病(溢饮)、身不疼但重,但身重感时轻时重,脉实有力,无精神倦怠的表现。

麻杏石甘汤,主治表证未解而里热已盛的太阳阳明合病,症见:发热,大汗出,喘促,甚者鼻翼煽动,或者动则汗出,烦躁,小儿肺炎易见。

此时,阳明里热已炽,但表证仍未解,脉仍浮,不似白虎汤证的脉洪大有力,表证已解,悉入于里。

3. 外有表邪,里有水饮所致的喘证:典型方剂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为麻黄汤证同时合并水停心下的病机,心下即胃脘部位,因为胃有停水,用麻黄汤发汗而表证未解,进而出现了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的变证,若发汗的同时佐以利饮、祛水气就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变证。

临床中素有脾虚、内有停饮的病人,出现感冒,症见无汗、怕冷,或发热,咳吐白色泡沫样痰涎、或者如唾沫状但稍粘稠、鼻流清涕、打喷嚏,可参照小青龙汤加减,若有口干、发烦躁,可加石膏,或者咳逆倚息、端坐呼吸者符合该病机的也可参照使用。

但小青龙汤亦为发汗峻剂,一般不超过三幅药,若表邪已解,可临证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调理善后。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亦治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喘证、咳嗽、上气病等,与小青龙汤基本相似,但射干麻黄汤病位偏于上,主治喉中痰鸣、水鸡声,与小青龙汤的水停心下即胃脘部不同,射干麻黄汤水饮停留部位偏上、偏于咽喉部,小青龙汤所停为饮,清稀,性质偏寒,没有明显的热相,但射干麻黄汤所停为痰,粘稠、有热,故用性质偏寒的射干清利咽喉,性质相对平和的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化痰。

喘证验案四则

喘证验案四则

喘憋验案四则慢阻肺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动则作喘,甚者不能自主穿衣吃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愚业医六年,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兹录愚验案四则,抛转引玉,望能使同道及患者受益。

案一Mark 男,年过四旬,2014年夏季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

患者哮喘病史多年,本想于医院购买院内制剂“哮喘宁颗粒”(东直门医院武维屏教授方),因药房暂无哮喘宁遂于门诊就诊。

患者系德国人,英语一般,本人医学英语也难满足交流需要,观患者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用手机简单查英语后得知患者喘憋,喉间痰鸣,痰多,平素多饮冷,大便溏稀。

遂考虑饮食不节,形寒饮冷伤及脾肺,遂于射干麻黄汤原方治疗(颗粒剂)。

射干炙麻黄清半夏生姜紫苑款冬花五味子细辛大枣本未随访,后于办公室同冯淬灵老师(现北大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聊天时,知该患者服中药后喘憋明显好转,于冯老师门诊抄方继服。

案二卓某某,男,74岁,云南人,2015年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平素慢性喘憋,于云南昆明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规律治疗。

本次自云南探望女儿,行李甚重,值天炎热,汗大出,至女儿家后冲凉水澡,咳嗽喘憋加重,步行不足50米即需休息,痰多色白质粘多泡沫,身体酸疼沉重,口苦,咽干,口鼻气热,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大便成行,小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小数。

虑其三阳合病,饮邪内伏,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炙麻黄桂枝白芍清半夏五味子细辛干姜炙甘草柴胡黄芩生石膏知母服药七付后,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去柴胡、黄芩、知母继服。

三诊时诉喘憋几无,爬过街天桥亦不觉喘,唯觉北京空气质量远不如昆明,准备回老家,予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继续治疗,后未再就诊。

案三白某某,男,76岁,2015年秋于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住院号150236 患者喘憋多年,明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素规律使用舒利迭治疗,因喘憋加重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静点激素平喘及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未效,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于2015年9月24日住东直门呼吸科。

中医院喘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喘证篇医案选

中医院喘证篇医案选
患者:相某,男,4.5岁,1991年5月3日初诊。

现病史:患儿咳喘2年,过咸、外感可引发,双肺干性啰音,心脏听诊(-),自汗、盗汗2年,纳可。

辨证:肺气阴虚,肺热证。

治则:益气养阴,兼以清肺化痰。

处方:①汤剂:桔梗5g,紫苑5g,百部5g,陈皮5g,白前5g,人参5g,麦冬6g,五味子3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

1剂,水煎服,每日1剂。

②贴剂:五倍子3g,朱砂2g。

1剂,每日1剂,贴脐。

二诊:1991年5月4日。

一剂后咳止,双肺干性啰音消失,自汗、盗汗消失,左肺听诊音粗糙。

上方继服4剂,水煎服,每日1剂;敷贴药3剂,每日1剂。

按语:患儿年龄4岁半,病史2年多,病程可谓不短。

结合脉症,为虚实兼杂之证,应清补并用。

以前6味药清肺化痰以治标,以后4味润肺敛肺潜虚阳,辅以五倍子、朱砂末以醋或凉水调敷神阙穴以收涩敛降浮越之阳,故能收到一剂咳止喘平,自汗、盗汗消失,双肺干性啰音消失之卓效。

近现代名医验案---喘证

近现代名医验案---喘证

近现代名医验案---喘证喘证例一齐XX,男,60岁,初诊日期:1952年8月30日近日因感风热化痰,成为喘咳,或不能起行,亦不安卧,耳内时鸣,喉际旧泊有声。

法当从事清降。

空沙参9克薄荷梗6克西防风6克天花粉9克苦杏仁9克苦桔梗9克知贝母各9克半夏曲6克灵磁石12克(先煎)云苓块12克真郁金9克甘草9克鲜荷梗一尺生姜6克9月10日(二诊):服前方多剂,病去八、九,但痰尚未尽,耳鸣未减,肝胃有热,肺气尚虚,法当从本治。

南沙参12克苦杏仁9克苦桔梗9克天花粉12克嫩白前6克平贝母9克肥知母9克云茯苓12克灵磁石12克(先煎)甘枸杞9克干生地9克生甘草3克生藕节5枚甘菊花6克(张绍重整理:萧龙友医案,《中医杂志》2:115,1958)例二周X,男,34岁,初诊日期:1976年1月24日。

患者婴儿时期曾患奶癣,四岁开始病哮喘,每逢春秋必发,且逐年加重,持续二、三月尚不见缓解,平时特别伯冷,易感冒,不欲饮水。

此次发病,起自去秋,迄今时轻时重,曾用过多种西药,包括激素等,尚不能控制。

半夜后哮鸣气急,舌苔薄白,脉细弦。

一67一辨证:外寒内饮为患,久病体虚,气阳不足。

治法:助阳解表蠲饮,标本并图。

方药:生麻黄6克桂枝6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6克苏子12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炙细辛3克熟附片12克(先煎)磁石30克14剂。

另黄芪片100片,每日3次,每次5片。

1977年2月7日(二诊):药后哮喘缓解,日来喉间稍有哮鸣,胸闷气短,有咳痰。

原方改生麻黄9克,加黑锡丹6克分吞,7剂。

另胆荚片(猪胆汁、皂荚、草河车)两包,每日3次,每次5片。

上方服后哮喘基本控制,咳痰亦轻,嗣后改用丸药,予附桂八味丸温肾扶阳为主,并加用黄芪片、地龙片吞服,三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徐仲才医案,陆鸿元等整理)例三向X,男,33岁。

喘息经常发作已有三年。

秋冬较重夏日略轻。

发作时咳喘心跳,痰唾不出,呼吸有水鸣声,胸廓胀闷,不能平卧,影响食眠。

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喘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5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1.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音高大,伴有痰鸣咳嗽;数而有力;脉象骤而有力;病势骤急。

1.风寒袭肺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起沫,色白质粘;兼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麻黄汤、华盖散等加减。

麻黄汤;麻黄9克(包)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6克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加苏子、半夏、紫菀、白前、生姜。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加减:1.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2.痰多壅盛者,加半夏、紫苑、白前化痰以利气。

3.服上药得汗而喘不平,或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而见喘咳不平有汗、恶风发热者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气4.如内有寒饮,外受客寒而诱发喘咳,痰多粘白呈泡沫状,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加减:1. 如表证不重者,可去桂枝,取三拗汤长于宣肺平喘之意;2. 如风寒重者,加紫苏、生姜以增强疏风散寒之力;3. 痰多者,加陈皮、半夏化痰4. ;胸闷胀甚者,加枳壳、桔梗宣肺理气。

临证参考麻黄、桂枝为辛温发汗之峻药,年老体虚者,应慎用;得汗后喘尚未平,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调营卫而下气平喘。

华盖散;炒紫苏子15克麻黄15克杏仁15克陈皮15克桑白皮15克赤茯苓15克甘草7.5克1.表寒重,加生姜、苏叶、防风、半夏、紫菀、白前、生姜等。

2.鼻塞,加入苍耳子、辛夷花。

3.胸闷,加入枳壳、桔梗、厚朴。

4.咳嗽,加入前胡、半夏、白芥子。

加减:1.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一、病因病机分析喘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肺气不畅所致。

常见的病因有外感风寒、燥热、虚火上炎等,内因有情志不舒、饮食不当等。

病机方面主要表现为肺气失宣、肺气不下、肺气上逆等。

二、辨证论治1. 风寒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多伴有喘鸣音,而且喜欢温暖,畏寒,喜欢用手捂胸部,咳嗽有声音,喜欢喝热水。

通常有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脉浮缓。

中医诊断:风寒喘证属于寒邪偏盛、肺气失宣。

肺主气,寒邪犯肺使肺气失宣,所以出现呼吸急促、喘鸣音等症状。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葛根汤:葛根、麻黄、杏仁、桂枝、干姜、甘草。

2. 燥热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喘鸣声大,口渴喜冷饮,痰黄稠厚,喉干咽痛,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燥热喘证属于燥热邪气壅肺,肺气失宣所致。

燥邪犯肺使肺气失宣,出现呼吸急促、喘鸣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女贞子汤:女贞子、麻黄、杏仁、黄芩、板蓝根、麦冬、生甘草。

3. 气虚喘证症状特点:呼吸短促,声低弱,多无力,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弱。

中医诊断:气虚喘证多由肺脾气虚所致。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脾之气虚,则呼吸无力、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补肺固表。

配方推荐:•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枸杞、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等。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能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食物推荐:•花生:花生具有温肺止咳的功效,可适量食用。

•鸭蛋:鸭蛋性平,味甘,有养阴润肺的功效,适宜患有喘证的人群食用。

•银耳:银耳有滋润肺燥的功效,适用于燥热喘证患者。

2.忌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在喘证症状加重时应尽量避免食用。

•寒凉性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引起寒邪侵袭肺脏,加重喘证症状。

四、生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调整措施也可以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环境调节:•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名医高效良方——喘证(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秘方

名医高效良方——喘证(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秘方

名医高效良方——喘证(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秘方喘证,亦称气喘。

《素问》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诸喘者亦属于肺。

'本病多发在慢性支气管炎之后,由咳嗽加重而演变发展而成。

而现代医学的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亦大多数发生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后期阶段,属于气喘为主证的疾病。

一般痰多为实,即实喘(多属支气管扩张);痰少或无痰为虚,即虚喘(多属肺气肿)。

本病起病缓慢,多逐渐发展而成,病程缠绵,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根治颇难。

喘证属肺、实喘,首辨寒热,虚喘,多责肺肾。

病因宋·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说∶本病多因'燥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坠堕惊恐,度水跌仆,饱食过伤,动作用力,遂使脏气不和,荣卫失其常度,不能随阴阳出入而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通而喘也。

''夫喘者,上气也。

亦有痰停胃脘,痰与气博,肺道壅塞,亦令人上气,此又不可不知也。

'由此说明,致因虽多,总属痰气壅塞气道,致肺气上逆所致。

又病多发生在慢性支气管炎之后期阶段,病由轻转重,由实转虚。

久病及肾而致肾虚。

肾不纳气,只呼不吸而致喘促。

症状咳喘(以喘为主),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气上冲而不得奇息,善太息,呼短吸长或呼长吸短,胸满声粗或声微,喘促气急或短气,或有水鸡声,唇舌支紫,痰多清稀,或泡沫样痰,或黄稠而粘,咯痰较易或不爽,或痰少或干咳无痰,舌淡苔白或少苔,或白腻或黄厚腻,脉浮紧而弦,或弦数,或沉细滑,或细数等。

本病多由轻转重,开始见于体力劳动之后,渐转行动时亦感气喘,甚则在平静状态下亦有呼吸急促,唇舌青紫。

论治凡喘证(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皆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自订麻杏苏茶汤【组成】麻黄3~9克,杏仁、苏子各10克,桔梗6克,茶叶6~10克,干姜3~5克,诃子、炙甘草各 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 2次。

【功用】温宣肃降。

【主治】实喘(寒实证)。

每遇受凉及冬季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痰白而稀,喜暖喜热饮。

喘证针灸医案

喘证针灸医案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

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多由外邪袭肺,或表寒内热,或饮食不当,或情志所伤,或劳欲久病而引起。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包括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以及癔症等发生呼吸困难者。

本节收载田从豁医案1则。

该案对虚喘治以针刺拔罐,培土生金,止咳平喘。

田从豁医案培土生金止咳平喘针罐结合治疗喘证虚性喘证,以培土生金,止咳平喘为法,针罐结合治疗。

李某,女,78岁。

医案编号:089H032。

初诊:2007年1月8日。

喘憋1月余。

患者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憋。

心电图示:T波低平。

现动则气短,不能平卧,夜甚,畏寒,纳可,失眠,二便调。

既往:甲状腺功能低下40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3年;耳聋2年。

舌黯,苔薄白,脉滑。

中医诊断:喘证,虚喘(肺脾不足)。

治法:培土生金,止咳平喘。

针灸处方:大椎、百会、定喘(双)、膻中、期门(双)、曲池(双)、合谷(双)、中脘、肓俞(双)、气海、水道(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大椎穴刺络拔罐。

二诊(2007年1月19日):喘憋减轻,高血压好转,针灸处方:百会、印堂、太阳(双)、膻中、定喘(双)、期门(双)、阳陵泉(双)、外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三诊(2007年1月22日):喘憋明显好转,下肢无力,仍动则喘促,但呼吸顺畅。

针灸处方:膻中、定喘(双)、期门(双)、百会、曲池(双)、天枢(双)、三阴交(双)、期门(双)、足三里(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四诊(2007年1月26日):喘憋好转,病情减轻。

针灸处方:神庭、印堂、太阳(双)、膻中、定喘(双)、期门(双)、曲池(双)、气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4次治疗喘憋基本控制。

喘证

喘证

喘证的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治分析及优化方案2013年喘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点分为实喘和虚喘。

一、实喘(1)风寒袭肺证主要症状: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部喘闷,痰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或滑润,脉浮紧。

治疗:治宜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表寒里热证主要症状: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疗:治宜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3)痰热郁肺证主要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疗:清泻痰热方药: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莲桃仁贝坚杏仁苏子半下)(4)痰浊阻肺证主要症状:喘而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腻痰多,咳喘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疗:化痰降气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常用药有陈皮、半夏、紫苏子)(5)肺气郁痹证主要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着,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治疗:开郁降气平喘,方药: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枳壳等)(二)虚喘(1)肺虚主要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中有鼾声,咳声低弱,咯吐稀痰,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疗:补肺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补肺汤加(人参、党参、黄芪、冬虫夏草等)(2)肾虚主要症状: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呼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唇青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参蛤散(熟地、山药。

中医医案——咳喘(十)

中医医案——咳喘(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纳肾气法治愈咳喘证病案:关某,男,76岁。

初诊:1976年11月20日。

主诉及病史:“文革”期间下放农村劳动,不慎患咳喘证,每年发作两三次。

近日因感冒,诱发咳嗽、咯痰、痰鸣辘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诊查:体温正常,精神不振。

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肾不纳气。

治法:纳肾气以助肺,处方:葶苈子10g 车前子10g 红枣7枚补骨脂10g 杏仁10g 橘红10g 胡桃肉10g 苏子6g 生黄芪15g 炙麻黄2g 炙甘草10g 五味子10g 太子参12g 枇杷叶10g 7剂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已能平卧,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精神有所好转。

再按原意加减。

处方:苍白术各10g 党参10g 橘红10g 炙麻黄2g 炙甘草10g 杏仁10g 葶苈子10g 车前子10g 苏子10g 五味子10g 枇杷叶10g 生黄芪15g 西洋参10g(含化) 7剂服药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转。

追踪至今,咳喘病未再发1作。

偶有感冒流涕,服药即安。

按语中医对“肾”的认识很广泛,本例乃是肾气既虚,肺气从而不健,形体劳倦,邪乘虚而入引致咳喘。

每见现代医学常用激素以治咳喘,与中医助肾纳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在实践中亦得到很好的疗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07,翟济生医案。

翟济生,男,1909年生,山东省沂源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汉族,中医主任医师。

1935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为施今墨先生的高徒。

曾在察哈尔组办了“华北国医学院察哈尔分院”、“中国医院”及“妇产医院”。

曾任北京市同仁医院咨询委员,北京市卫生局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理事长等职。

主要论文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忆先师施今墨办医学教育》。

数十年的医学生涯,始终致力于临床科研和教育事业,广收博采众长,对“咳喘”、“胃炎”等常见病证治疗有丰富经验。

喘证医案——精选推荐

喘证医案——精选推荐

喘证医案虽然中医有“医不治喘”之说,这只是说喘证相对⽐较难于治疗⽽已。

⽽我在临床中,运⽤“纳⽓归根”的理念治疗了不少喘证。

因为本⼈⼀直在⽹络宣传推⼴的是中医⾻伤,在⽅药上不少⼈对我并不了解,今就⼀个⽹络案例给⼤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这⾥需要说明⼀下,本⼈⼀直不喜欢在⽹络上给患者开⽅治疗,⼀个我的粉丝,哮喘三年,多⽅治疗,效果⼀直不理想,最后找到我,因为是我多年的粉丝,我答应为其开⽅治疗。

患者男,哮喘3年。

3⽉26⽇初诊。

⾃述3年来每天早上和晚上就开始⽓粗、有哮鸣⾳,现在每天必须吃平喘的西药,到⼗点后和早上不喘,稍微有点呼吸不畅、喉咙⾥还有声⾳。

如果不吃平喘的西药,全天都会喘的很厉害。

每年夏天天热的时候胸闷⽓喘会加重,有⼀次喘的最厉害的时候,⾛七⼋步时就得蹲下来休息、嘴唇发紫。

晚上睡觉出汗⼀年多,经常会早上起来⾝体下⾯床单都湿⼀块。

现在还有点咳嗽。

⽩天⼲活时感觉⾝体有点发热、⼲时间稍长就会出汗。

以前吃饭少,现在吃饭感觉正常了,⼝不⼲⼤便有点臭,⼩便喝⽔少时发黄。

早上吐痰是黄痰。

前⼀段时间⼤便不成形,近段时间吃其它⽼师开的中药以后,⼤便好多了。

因为不能把脉,只能看看⾆像分析:患者虽然典型的症状是喘,⽽其有⼀个特殊的体征“盗汗”,且每年夏季天热症状会加重。

我们治疗喘证要分阶段,分步骤,从⽬前表现来看,⾸先要解决盗汗的问题;盗汗,中医教材讲的是阴虚,说阴虚盗汗,阳虚⾃汗。

我才不管他阴虚阳虚呢!这现象就是⼀个痞像。

阳不⼊阴之像。

夜间阳⽓本该⼊⾥潜藏,它不能正常⼊⾥了,浮越于表,逼津外泄,就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这个患者,夜间盗汗⼀年多。

⽽且⾮常严重。

这就是⼀个阳不⼊阴(⼼⽕不能正常下归于肾)的问题。

⼼⽕不能下归于肾,浮越于上,就逼津外泄。

夏季阳⽓也是浮越于表,夏季加重,说明夏季患者的阳⽓浮越的更厉害,所以夏季或者天热患者的喘会加重,其机理和盗汗⼀样。

所以第⼀步,先解决这个盗汗问题就可以啦。

法当引阳⼊阴,使浮越的阳⽓潜藏,处⽅:黄芪60g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5g当归20g熟地45g⽣地30g⼭茱萸30g先吃三副,⼀副药熬两次,把药合在⼀起,分三次服⽤,⼀天⼀副。

喘证验方、名医经验及医案分析

喘证验方、名医经验及医案分析
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 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名医经验】
1.严用和
《素问》云:诸气皆属于肺,诸喘者亦属于肺。是以人之一呼一吸谓之息, 呼吸之间,脾受其气,通乎荣卫,合乎阴阳,周流一身,无过不及,然后 权衡得其平矣。将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堕坠惊恐,渡水跌 仆,饱食过伤,动作用力,遂使脏气不和,荣卫失其常度,不能随阴阳出 入以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通而为喘也。诊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 四肢寒者死,数者亦死。谓其形损故也。更有产后喘急,为病尤极,因产 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所主,独聚于肺,故令喘急,谓之孤阳绝阴, 为难治。医疗之法,当推其所感,详其虚实冷热而治之。亦有痰停胃脂, 痰与气搏,肺道壅塞,亦令人上气,此又不可不知。(《济生方总论》)
有阴虚夹痰喘者,四物汤加枳壳、半夏,补阴降火。诸喘 不止者,用刻药一二服则止,刻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刻 药以椒目研极细末一二钱,生姜汤调下。气虚不用。又法: 萝卜子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为末,生姜汁,炼蜜丸如 小豆子大,服五七十丸,嚙化止之。
气实人因服黄芷过多而喘者,用三拗汤以泻气。
若喘者,须用阿胶。 若久病气虚而发喘,宜阿胶、人参、五味子补之。 若新病气实而发喘者,宜桑白皮、苦孽苗子泻之。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2〜3次。
8.参茸黑锡丹
〔功能与主治〕益气温阳,固脱止厥。治疗阴寒内盛,阳气不能内温 脏腑之寒厥、喘证、脱证、腹痛、阳缩症等。用于喘证的肺肾阳虚,心 阳衰微
型,症见喘逆加剧,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1〜2次。
9.止嗽扫痰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2〜3次。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喘证病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喘证病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喘证病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喘证病案的示例:
患者,男性,56 岁。

主诉:呼吸急促,喘促难平 2 天。

现病史:患者 2 天前因受寒出现咳嗽,咳痰,痰液色白清稀,伴恶寒,发热,无汗。

随后出现呼吸急促,喘促难平,不能平卧,胸部胀满,口唇青紫。

查体: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

辩证:风寒壅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处方:麻黄汤加减。

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

医嘱: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食物。

这个病案展示了中医对喘证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当然,这只是一个示例病案,实际的临床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

如果你对中医喘证或其他疾病有更深入的问题,我将尽力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治喘证验方丹参、川芎、赤芍各12克,红花6克,黄芪50克,葶苈子

治喘证验方丹参、川芎、赤芍各12克,红花6克,黄芪50克,葶苈子

治喘证验方丹参、川芎、赤芍各12克,红花6克,黄芪50
克,葶苈子
治喘证验方
丹参、川芎、赤芍各12克,红花6克,黄芪50克,葶苈子50克,泽泻、当归、五味子各15克。

随证加减:咳嗽低热者加地骨皮、桑白皮;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痰涎胶固难咳者加制胆星;长期应用激素者加甘草,可酌减用或停用激素;痰瘀阻碍肺气,痰滞心脉而见心悸、唇甲紫绀、肋下痞块者加五加皮、桃仁以止咳逆上气,活血强心;痰多呈泡沫状加细辛、干姜。

本方经数十年诊疗实践,对喘证(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近数百例观察,疗效满意。

#快问中医超能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