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章多组分精馏
![第3章多组分精馏](https://img.taocdn.com/s3/m/27e1ab3e50e2524de4187ee6.png)
1、溶剂的稀释作用:当被分离物系的非理想性较大,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难以分离时,加入溶剂→原有组分 浓度均下降→减弱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溶剂 浓度足够大,就可突出两组分挥发度的差异。
2、溶剂的选择性:当原有两组分 A和B的沸点相近, 非理想性不大,加入溶剂后,溶剂与A形成具有较强 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B 形成负偏差溶液或理想溶 液,从而提高了A对B的相对挥发度。溶剂的作用在 于对不同组分相互作用的强弱有较大差异。
在同样压力下,共沸精馏的操作温度通常比萃取精 馏低,故共沸精馏更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料;
共沸精馏可连续操作,也可间歇操作,萃取精馏一 般只能连续操作。
2021年6月
9
二、特殊精馏简介
3、反应精馏
1)加入C物质,使之与原体系中的A发生反应,从 而削弱A与B的结合力。
通过反应强化分离
2)反应与分离在塔内同时进行,生产另一种物质 的过程-耦合技术。如乙醇、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 酯与水,是可逆反应。在塔内反应的同时,将产物 从塔顶采出,提高了反应转化率。
25
一、萃取精馏流程
溶剂的加入位置: 1)若加料混合物是最低 恒沸物,一般在进料口 以上,塔顶几块板下加 入。溶剂进口以上部分 称为溶剂回收段。 2)若进料是最高恒沸物, 溶剂与加料一块加入。
加入位置还与萃取剂的 性质有关。
2021年6月
26
二、萃取原理-溶剂的作用
-增大原有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2s
如果 xs =0
ln(
1 2
)
s
A21 1 2x1
或
ln = ln(
p
s 1
ps2
)T2
A21 1 2x1
忽略温度对蒸汽压比值的影响,在x1 x1时,可得出:
2、溶剂的选择性:当原有两组分 A和B的沸点相近, 非理想性不大,加入溶剂后,溶剂与A形成具有较强 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B 形成负偏差溶液或理想溶 液,从而提高了A对B的相对挥发度。溶剂的作用在 于对不同组分相互作用的强弱有较大差异。
在同样压力下,共沸精馏的操作温度通常比萃取精 馏低,故共沸精馏更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料;
共沸精馏可连续操作,也可间歇操作,萃取精馏一 般只能连续操作。
2021年6月
9
二、特殊精馏简介
3、反应精馏
1)加入C物质,使之与原体系中的A发生反应,从 而削弱A与B的结合力。
通过反应强化分离
2)反应与分离在塔内同时进行,生产另一种物质 的过程-耦合技术。如乙醇、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 酯与水,是可逆反应。在塔内反应的同时,将产物 从塔顶采出,提高了反应转化率。
25
一、萃取精馏流程
溶剂的加入位置: 1)若加料混合物是最低 恒沸物,一般在进料口 以上,塔顶几块板下加 入。溶剂进口以上部分 称为溶剂回收段。 2)若进料是最高恒沸物, 溶剂与加料一块加入。
加入位置还与萃取剂的 性质有关。
2021年6月
26
二、萃取原理-溶剂的作用
-增大原有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2s
如果 xs =0
ln(
1 2
)
s
A21 1 2x1
或
ln = ln(
p
s 1
ps2
)T2
A21 1 2x1
忽略温度对蒸汽压比值的影响,在x1 x1时,可得出:
多组分精馏专
![多组分精馏专](https://img.taocdn.com/s3/m/0f60ce235901020207409ca0.png)
3.3 最少理论板数 Nmin
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将塔顶蒸气全部冷凝, 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将塔顶蒸气全部冷凝,其 凝液全部返回塔顶作为回流,称此操作为全回流, 凝液全部返回塔顶作为回流,称此操作为全回流,回 流比R为无穷大(R=∞)。 此时通常不进料,塔顶、 流比R 为无穷大( R=∞) 此时通常不进料, 塔顶 、 塔底不采出。故精馏塔内气、液两相流量相等, 塔底不采出 。 故精馏塔内气 、 液两相流量相等 , L = 两操作线效率均为1 并与对角线重合。 V,两操作线效率均为1,并与对角线重合。由于全回 流操作时,使每块理论板分离能力达到最大, 流操作时,使每块理论板分离能力达到最大,完成相 同的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最少, 同的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并称其为最小理 论板数Nmin 。
即
ϕ l=DxD,l/Fzl
某精馏塔进料中含n-C600.33, n[ 例 ] : 某精馏塔进料中含 , C700.33, n-C800.34。 要求馏出液中 , 。 要求馏出液中n- C70 含量不大于0.011,釜液中 含量不大于 ,釜液中n-C60含量不大于 0.015(以上均为摩尔分数 。 若进料流率为 以上均为摩尔分数)。 以上均为摩尔分数 100kmol/h,试求馏出液和釜液的流量及 / , 组成。 组成。
W,x W,i ,w i
总物料衡算式: 总物料衡算式: F=D+W 组分物料衡算式: 组分物料衡算式: fi=di+wi 对于轻组分i w =0; 对于轻组分i: i=0;di=fi 对于重组分j:j=0;wj=fj 对于重组分j d =0; 馏出液的流量 D=∑di+dl+dh=∑fi+dl+dh 塔釜液流量 W=∑wj+wl+wh=∑fj+wl+wh 1≤i≤l- 1≤i≤l-1 h+1≤j≤c
化工分离过程(第7讲)(3.2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化工分离过程(第7讲)(3.2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182a701711cc7931b71612.png)
x1
y2 y 1
* TB
1.0 B7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精馏是多次简单蒸馏的组合。
精馏塔底部是加热区,
温度最高;塔顶温度最低。
精馏结果,塔顶冷凝收 集的是低沸点组分,高沸 点组分则留在塔底。
8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1 从塔的中间O点进料; 2 组分B的液、汽相组 成分别为 x3 和 y3; 3 每层塔板都经历部分 汽化和部分冷凝过程;T
4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简单蒸馏以及二组分精馏的原理图 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清晰分割 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复杂性
二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 三组分精馏实例:苯(LK)-甲苯(HK)-异丙苯 四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LK)-二甲苯(HK)-异丙苯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浓度分布上的区别
22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2、关键组分
①若无LNK:HK分别在二段出现两个最高点,LK 表现像LNK。 (图3-7) ②若无HNK:LK分别在二段出现两个最高点,HK 表现像HNK。 (图3-8) ③有LNK、HNK,且都不同时出现在顶、釜时: LK在精馏段出现一个最大值,然后降到所规定的浓度; HK在提馏段出现一个最大值,然后降到所规定的浓度。 (图3-9)
甲苯为LK,二甲苯为HK,两 者的浓度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相 同,方向相反。 在 塔 底 处 , 主 要 分 离 HK 和 HNK,所以此处HK浓度向上 增大;同理,在塔顶处,主要 分离LK和LNK,所以此处LK 浓度向上减小。
图3-9 苯-甲苯(LK)-二甲苯(HK)-异丙 苯液相浓度分布
苯为LNK,在进料板以下浓度 快速减小,最终全部进入塔顶; 异丙苯为HNK,在进料板以上 浓度快速减小,最终全部进入 21 塔釜。
第三章 精 馏(分离工程,叶庆国)
![第三章 精 馏(分离工程,叶庆国)](https://img.taocdn.com/s3/m/1d8fe7dead51f01dc281f1f4.png)
第三章 精 馏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精馏:distillation
精馏是多组分分离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它
是利用组分挥发度差异,借助“回流”技术 实现混合液高纯度分离的多级分离操作,即 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实现精馏操作的主体设备是精馏塔。
Nm
L K , D H K ,W lg (1 L K , D )(1 H K , w )
lg L K H K
Fenske公式计算Nm注意事项
• Fenske公式适用于双组份精馏,也适用于多 组分精馏(可以用一对关键组分来求,也可 用任意两组份来求)。 Nm与进料状态、组成的表示方式无关
i ,n i ,n i ,n
Fenske公式计算Nm
对于任意组分
塔顶为全凝器:x i , D 第一个平衡级 平衡关系:y i ,1 K i ,1 x i ,1 操作关系:x i ,1 y i , 2 联立两式:y i ,1
K i ,1 y i , 2
y i ,l
精馏塔的任务:
LK尽量多的进入塔顶馏出 液; HK尽量多的进入塔釜釜液。
关键组分的指定原则
由工艺要求决定
例:ABCD(按挥发度依次减少排列)混合物分离 ◆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工艺要求先分出A: 则:A为LK;B为HK
分配与非分配组分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可分为分配 组分(distributing component)和非分配组分 (nondistribution component)。 分配组分:塔顶、塔底同时出现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活塔底出现的组分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精馏:distillation
精馏是多组分分离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它
是利用组分挥发度差异,借助“回流”技术 实现混合液高纯度分离的多级分离操作,即 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实现精馏操作的主体设备是精馏塔。
Nm
L K , D H K ,W lg (1 L K , D )(1 H K , w )
lg L K H K
Fenske公式计算Nm注意事项
• Fenske公式适用于双组份精馏,也适用于多 组分精馏(可以用一对关键组分来求,也可 用任意两组份来求)。 Nm与进料状态、组成的表示方式无关
i ,n i ,n i ,n
Fenske公式计算Nm
对于任意组分
塔顶为全凝器:x i , D 第一个平衡级 平衡关系:y i ,1 K i ,1 x i ,1 操作关系:x i ,1 y i , 2 联立两式:y i ,1
K i ,1 y i , 2
y i ,l
精馏塔的任务:
LK尽量多的进入塔顶馏出 液; HK尽量多的进入塔釜釜液。
关键组分的指定原则
由工艺要求决定
例:ABCD(按挥发度依次减少排列)混合物分离 ◆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工艺要求先分出A: 则:A为LK;B为HK
分配与非分配组分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可分为分配 组分(distributing component)和非分配组分 (nondistribution component)。 分配组分:塔顶、塔底同时出现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活塔底出现的组分
多组分精馏-简洁计算PPT课件
![多组分精馏-简洁计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d9b329b89680202d825cc.png)
lglh
W
要求分离度越高,
xl xh
D
xh xl
反之相N 反m 。
W
关键组分挥发度相近,lg lh N反之m 相反。
.
48
3、Fenske公式计算Nm (2) Fenske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讨论:
*全回流,恒摩尔流,α在全塔范围内变化不大为基
础。一般取 顶•釜 或 3顶•进•釜
*任意一对组分,适用于二元精馏,也适用于多元精馏。
.
7
一、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
8
.
9
• 简单塔
.
10
.
11
二、设计变量(简单塔)
1、独立变量数
Ni= Nv-NC Nv为独立变量数, NC为约束方程式数, Ni为设计变量数
条件:C个组分,N块理论板的精馏塔
.
12
(1)总变量数N0 : 令下标i---代表i组分
j---代表j第块理论板
变量
F, 进料量
.
5
多组分精馏过程:
• 多次单级分离的串联,简称精馏
•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采 用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 汽液间的传质过程,使汽液相间浓度发生变 化
• 并结合应用回流手段,使各组分分离
.
6
多组分精馏塔:
多次部分冷凝和多次部分汽化的串联设备,与 二元精馏和单级分离过程一样,多组分精馏的 计算的基本方程仍然是物平、相平和焓平三个 方程,计算方法有简捷法、逐板法和矩阵法等。
1
Σ
C+3
还有三个变量
没有给出呢????
.
16
剩下三个变量一般从下列四项中, 根据设计任务的需求进行选择。
W
要求分离度越高,
xl xh
D
xh xl
反之相N 反m 。
W
关键组分挥发度相近,lg lh N反之m 相反。
.
48
3、Fenske公式计算Nm (2) Fenske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讨论:
*全回流,恒摩尔流,α在全塔范围内变化不大为基
础。一般取 顶•釜 或 3顶•进•釜
*任意一对组分,适用于二元精馏,也适用于多元精馏。
.
7
一、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
8
.
9
• 简单塔
.
10
.
11
二、设计变量(简单塔)
1、独立变量数
Ni= Nv-NC Nv为独立变量数, NC为约束方程式数, Ni为设计变量数
条件:C个组分,N块理论板的精馏塔
.
12
(1)总变量数N0 : 令下标i---代表i组分
j---代表j第块理论板
变量
F, 进料量
.
5
多组分精馏过程:
• 多次单级分离的串联,简称精馏
•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采 用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 汽液间的传质过程,使汽液相间浓度发生变 化
• 并结合应用回流手段,使各组分分离
.
6
多组分精馏塔:
多次部分冷凝和多次部分汽化的串联设备,与 二元精馏和单级分离过程一样,多组分精馏的 计算的基本方程仍然是物平、相平和焓平三个 方程,计算方法有简捷法、逐板法和矩阵法等。
1
Σ
C+3
还有三个变量
没有给出呢????
.
16
剩下三个变量一般从下列四项中, 根据设计任务的需求进行选择。
化工原理精馏PPT课件全
![化工原理精馏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d12c9f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4.png)
用饱和蒸气压表示的气液平衡关系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 ☆挥发度定义
某组分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
的摩尔分率之比
挥发度意义
vi
pi xi
某组分由液相挥发到气相中的趋势,是该组分 挥发性大小的标志
双组分理想溶液
vA
pA xA
pAo xA xA
pAo
vB
pB xB
pBo xB xB
pBo
☆相对挥发度定义
pA pyA
pB pyB p(1 yA )
p
o A
xA
pyA
yA
p
o A
xA
p
pBo xB pyB
yB
pBo xB p
yA
p
o A
x
A
p
xA
p pBo pAo pBo
yA
pAo p
p pBo pAo pBo
xA
p pBo pAo pBo
,
yA
pAo p
p pBo pAo pBo
解 (1)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xA
p pBo pAo pBo
yA
p
o A
x
A
p
t/℃ x y
80.1 84 88 92 96 100 104 108 110.8 1.000 0.822 0.639 0.508 0.376 0.256 0.155 0.058 0.000 1.000 0.922 0.819 0.720 0.595 0.453 0.305 0.127 0.000
xF,y,x---原料液、气相、液相产品的组成,摩尔分数
y
1
F D
x
《多组分精馏》PPT课件
![《多组分精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a954e80912a216157929a6.png)
VN
分配器D
LN+1
LD
N LN
VN-1
F
NF
L3 V2 2
L2
V1 部分
再沸器
LB
QB
1.多组分精馏塔的设计变量
QC
全凝器 LC C
VN
分配器D
LN+1
LD
N LN
VN-1
F
NF
L3 V2 2
L2
V1 部分
再沸器
LB
QB
固定设计变量: ➢所有进入物流的变量
(每股物流C+2个): C+2 ➢所有组件和单元的压力:N+2 ➢所有组件和单元的传热流率 (除冷凝器和再沸器外):0 合计:
1.关键组分
high
轻非关键组分(light nonkey component, LNK)轻组分
轻关键组分(LK) 中间组分(intermediate component, relative volatility between the two key components) 重关键组分(HK)
重非关键组分(heavy nonkey component, HNK)重组分 low
Rectifying section 精馏段
Stripping section 提馏段
泡沫
Countercurrent 逆流
1.多组分精馏塔的设计变量
QC
全凝器 LC C
VN
分配器D
LN+1
LD
N LN
VN-1
F
NF
L3 V2 2
L2
V1 部分
再沸器
LB
QB
1.多组分精馏塔的设计变量
第三章 精馏3-1多组分精馏
![第三章 精馏3-1多组分精馏](https://img.taocdn.com/s3/m/4af4ce01e87101f69e3195bd.png)
⑵名词解释
3.1
多 组 分 精 馏
① 轻、重关键组分 在设计或操作控制中,有一定分离要 求,且在塔顶、塔釜都有一定数量的组分 轻关键组分,指在塔釜液中该组分的 浓度有严格限制,并在进料液中比该组 分轻的组分及该组分的绝大部分应从塔 顶采出 重关键组分, 塔顶 重 塔釜
⑵名词解释
② 非关键组分
3.1
多 • 计算平衡级N、回流比R、进料位置NF 等 组 将多组分溶液简化为一对关键组分的分离 分 物料衡算按清晰分割计算,求得塔顶和塔釜的 精 馏 流量和组成;
用芬斯克公式计算最少理论级数; 用恩德伍德公式计算最小回流比; 用吉利兰关联图求得理论级数N
参考文献
⑴清晰分割的物料衡算
3.1
多 组 分 精 馏
一、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 distillation process)
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的区别
简单蒸馏
3.1
多 组 分 精 馏
⑴精馏操作流程
• 3.1 • 多 • 组 分 精 • 馏 分析: 平衡蒸馏以及简单蒸馏只能使混合液得到 部分分离 简单蒸馏操作是对液体的连续部分汽化, 釜液组成沿t—x(y)相图的泡点线变化,其 结果可得难挥发组分含量很高的釜液 在一定压力下,将混合蒸汽进行连续部分 冷凝,蒸汽相的组成沿t—x(y)相图的露点 线变化,结果可得到易挥发组分摩尔分数y很 高的蒸汽 精馏过程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多 组 分 精 馏
小 结
3.1
多 组 分 精 馏
★流量分布 分子气化潜热相近,可视为恒摩尔流 例:苯—甲苯物系(图3-1) 苯—甲苯—异丙苯物系(图3-2) 分子气化潜热不相近,V、L有变化, 但L/V变化不大。 ★温度分布 泡点与组成密切相关,温度分布接近组 成分布形状。(图3-1),(图3-2)。
精馏PPT课件
![精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9e64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4.png)
3.1.2 最小回流比
R Rm时, N 塔中出现恒浓区
恒浓区——精馏塔中全部浓度不变的区域
1R. m 时,恒浓区出现的情况
二元精馏:
e
恒浓区
Rm
xD ye ye xe
y
恒浓区:一个,出现在
xW x xD
进料板
<页脚>
多元精馏:
定义:顶釜同时出现的组分——分配组分 只在顶或釜出现的组分——非分配组分
1. 在[l r ,hr ]中设 b式 试差确定 2. 将代入a式 Rm
注意:若LK、HK挥发度不相邻,可在
l r , hr之间试差出几个 ,解出
几个Rm,最后取平均值。
例3-1 试计算下述条件下精馏塔的最小回流比。 进料状态为饱和液相q=1.0。
本计算所用到的数据列表如下(组成:摩尔分数)
编号 组分
<页脚>
精馏塔的任务:
LK尽量多的进入塔 顶馏出液;
HK尽量多的进入塔 釜釜液。
对于精馏中的非关键组分:
设 ih 为非关键组分i对HK的相对挥 发度。
若:i h l h :
— i为轻组分,表示: LNK
i h hh :
— i为重组分,表示: HNK
lh ih hh :
— i为中间关键组分
二、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 定义:K i yi xi
实际上由设计者指定浓度和提出要求的那两个 组分,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其它组分的浓度。
这两个组分称为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和重关 键组分。
(1)关键组分的概念
关键组分的选则是根据塔顶和塔底产品工艺要求的组成来选择 的,通常选择挥发度相邻的两个组分。
例如,石油裂解气的组成如下。深冷分离工艺要求塔顶回收乙 烷97%,塔底回收丙烯99%。
第3章-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第3章-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https://img.taocdn.com/s3/m/20be2a233169a4517723a3ec.png)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 殊精馏
主要内容
3.1 多组分精馏
重点掌握
3.2 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掌握
3.3 反应精馏
了解3.4 加盐精馏自学来自3.1 多组分精馏过程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最小回流比 3.1.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3.1.4 实际回流比、理论板数、进
料位置
一、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F
余下的2个可调设计 变量一般用来指定 某个组分在馏出液 和另一个组分在釜 液中的浓度。
i、j为在精馏中起关键作 用的组分,称关键组分。
i:挥发度大的组分,称轻关 键组分,表示:LK,下标:l j:挥发度小的组分,称重关 键组分,表示:HK,下标:h
对于精馏中的非关键组分:
设αih为非关键组分i对HK的相对挥发度。 若:α > α : ih lh — i为轻组分,表示: LNK
Na=串级数(2)+分配器(1) +侧线采出(0)+传热单元(2)
=5 (不论有多少个组分)
已被指定的可调变量: (1)进料位置 feed stage location ; (2)回流比 reflux ratio ; (3)全凝器饱和液体回流或冷凝器的传热面积或馏 出液温度。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condenser or condensate temperature( i.e., saturated liquid)
α
i
h
<
α hh
:
— i为重组分,表示: HNK
α >α >α : lh ih hh ���������������������������������������������������������������
主要内容
3.1 多组分精馏
重点掌握
3.2 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掌握
3.3 反应精馏
了解3.4 加盐精馏自学来自3.1 多组分精馏过程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最小回流比 3.1.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3.1.4 实际回流比、理论板数、进
料位置
一、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F
余下的2个可调设计 变量一般用来指定 某个组分在馏出液 和另一个组分在釜 液中的浓度。
i、j为在精馏中起关键作 用的组分,称关键组分。
i:挥发度大的组分,称轻关 键组分,表示:LK,下标:l j:挥发度小的组分,称重关 键组分,表示:HK,下标:h
对于精馏中的非关键组分:
设αih为非关键组分i对HK的相对挥发度。 若:α > α : ih lh — i为轻组分,表示: LNK
Na=串级数(2)+分配器(1) +侧线采出(0)+传热单元(2)
=5 (不论有多少个组分)
已被指定的可调变量: (1)进料位置 feed stage location ; (2)回流比 reflux ratio ; (3)全凝器饱和液体回流或冷凝器的传热面积或馏 出液温度。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condenser or condensate temperature( i.e., saturated liquid)
α
i
h
<
α hh
:
— i为重组分,表示: HNK
α >α >α : lh ih hh ���������������������������������������������������������������
第三章 3.4 多组分精馏2
![第三章 3.4 多组分精馏2](https://img.taocdn.com/s3/m/3f1247dfc1c708a1284a4479.png)
当R Rop,总费用随R的减小而急剧增加 当R Rop,总费用随R的增大而增加 故通常取 一般取 R = 1.2 ~ 1.5 Rmin R = 1.3 Rmin
R↑=>N↓ 塔径、再沸器、 冷凝器增大
15
刘志伟. 回流比对操作费和设备费的影响. 现代化工. 1997(3):34~36
2、理论板数
4
五、最小回流比(Rmin): Underwood方程
1. 二元精馏:最小回流比下,出现1个恒浓区或称夹点。
典型理想体系,夹点位于进料级
1.0
P x=xD x=zF x=xB
1.0 (a)典型理想系统
5
y
0
x
恒浓区位置
二元精馏 恒浓区
典型非理想体系,夹点位于进料级以上
1.0
P x=xD x=xB x=zF x
(4)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all components distributed)
少 见
7
3. Underwood方程:计算Rmin
假设: 1、各组分相对挥发度是常数 2、塔内汽液相流率为恒摩尔流
(3-3b)
(3-3a)
8
3. Underwood方程:计算Rmin
首先,用试差法解出式(3-3b)中的θ 值。 分配组分只有轻重关键组分两个时,则θ 只 有一个,且αH,r < θ < αL,r。 分配组分不止轻重关键组分时,则有m个θ 值,m比分配组分数小1。且θ 位于分配组分 的两个相邻相对挥发度之间。 实际计算中,xi,D常近似用全回流条件下的馏 出液的组成
最小理论板数(Nmin)和最小回流比(Rmin)是两 个极限条件,它们确定了塔板数和操作回流 比的允许范围,有助于选择特定的操作条件。 回流比影响操作费用 理论板数影响精馏塔设备投资 N↑ R↓
03- 精馏.ppt-266页PPT资料
![03- 精馏.ppt-266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9d03c9c77da26925c5b0d4.png)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采用 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汽液间 的传质过程,使汽液相间浓度发生变化,并结合 应用回流手段,使各组分分离
2、精馏操作流程
精馏系统一般由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及 各种泵等设备组成
精馏装置举例
精 馏 段
简单塔 提 馏 段
3、双组分和多组分精馏的异同
x L,D K x L,W K
0 .99 0 .0 92 098
组分物料衡算
w1d4 d5 0
w4 f4 0.68k6mohl
d1f10.038kmohl w5 f5 0.01k9mohl
d2D2,D x16 .27 00.999 10 6 .073 k3 mhol
普通精馏塔,设组分数为c,
F、zi、D、W c3
xi,D、xi,W
c2
可列出方程式数 物料平衡式 FizDi,D xWi,W x
Nv 2c5
归一方程 zi 1 , xi,D 1 , xi,W 1
Nc c3
设计变量 N i N v N c 2 c 5 c 3 c 2
第三章 精馏
3.1多组分精馏 3.2.恒沸精馏 3.3 萃取精馏 3.4.加盐萃取精馏
第三章 精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多组分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
馏、加盐精馏等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 点,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塔内的 流率、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3.1多组分精馏
1、两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 多次单级分离的串联,简称精馏
给定:进料量F,分离要求XDH、XWL; 计算:平衡级N、回流比R、进料位置NF 等 将多组分的分离简化为一对关键组分的分离; 物料衡算按清晰分割计算,求得塔顶和塔釜的流量 和组成; 用芬斯克公式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用恩德特伍德公式计算最小回流比; FUG法 用吉利兰关联图求得理论板数N
2、精馏操作流程
精馏系统一般由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及 各种泵等设备组成
精馏装置举例
精 馏 段
简单塔 提 馏 段
3、双组分和多组分精馏的异同
x L,D K x L,W K
0 .99 0 .0 92 098
组分物料衡算
w1d4 d5 0
w4 f4 0.68k6mohl
d1f10.038kmohl w5 f5 0.01k9mohl
d2D2,D x16 .27 00.999 10 6 .073 k3 mhol
普通精馏塔,设组分数为c,
F、zi、D、W c3
xi,D、xi,W
c2
可列出方程式数 物料平衡式 FizDi,D xWi,W x
Nv 2c5
归一方程 zi 1 , xi,D 1 , xi,W 1
Nc c3
设计变量 N i N v N c 2 c 5 c 3 c 2
第三章 精馏
3.1多组分精馏 3.2.恒沸精馏 3.3 萃取精馏 3.4.加盐萃取精馏
第三章 精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多组分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
馏、加盐精馏等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 点,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塔内的 流率、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3.1多组分精馏
1、两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 多次单级分离的串联,简称精馏
给定:进料量F,分离要求XDH、XWL; 计算:平衡级N、回流比R、进料位置NF 等 将多组分的分离简化为一对关键组分的分离; 物料衡算按清晰分割计算,求得塔顶和塔釜的流量 和组成; 用芬斯克公式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用恩德特伍德公式计算最小回流比; FUG法 用吉利兰关联图求得理论板数N
化工原理 蒸馏课件(精品课件).ppt
![化工原理 蒸馏课件(精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a3fc2202d276a201292e36.png)
2020年7月24日
第三章 蒸馏
9/121
3.1.1.1 相律
F=C-φ+n 组分数C=2(A,B) 相数=2(汽,液) 影响因素n=2(温度,压力) ∴ Therefore, for binary mixture, freedom of distillation process is 2.
2020年7月24日
2020年7月24日
第三章 蒸馏
11/121
3.1.1.2 汽液平衡的函数关系
1.利用饱和蒸汽压计算汽液平衡关系
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关系符合拉乌尔定律
Raoult’ pB0 (1 x)
理想气体混和时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Dolton’s
law : P pA pB p0A x pB0 (1 x)
✓精馏。适合于待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相 差不大且对分离要求较高的场合,应用最广泛;
✓特殊蒸馏。适合于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 度相差很小甚至形成共沸物,普通蒸馏无法达到分 离要求的场合。主要有萃取精馏、恒沸精馏、盐熔 精馏、反应精馏及水蒸气蒸馏。
2020年7月24日
第三章 蒸馏
4/121
按操作流程分为:
y
p
0 A
P
x
p0A P
p pB0 p0A pB0
——露点方程
〖说明〗
✓上式表明当P一定时,温度t与汽相组成y及液相组
成x之间的关系,t~x~y。
✓露点:混合汽开始冷凝时的温度。
✓P。=f(t)关系确定:
❖实验测定,查手册;
❖安托尼经验公式计算:
lg p A B tC
2020年7月24日
第三章 蒸馏
✓ 减压蒸馏。(真空蒸馏)适用于常压下沸点较高 或热敏性物质,可降低其沸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串级数(2)+分配器(1)
F
+侧线采出(0)+传热单元(2)
=5
已被指定的可调变量:
(1)进料位置;(2)回流比; (3)全凝器饱和液体回流或冷凝 器的传热面积或馏出液温度。
余下的2个可调 设计变量往往用 来指定组分在馏 出液和釜液中的 浓度。
2
对于两组分精馏,指定馏出液中一个组分的浓度, 就确定了馏出液的全部组成;指定釜液中一个组分 的浓度,也就确定了釜液的全部组成。
10
3.2 多组分精馏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2.2 最小回流比 3.2.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3.2.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3.2.5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方法
11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由设计者指定分离要求的这两个组分称为 关键组分。
相对易挥发的组分称为轻关键组分(LK), 相对难挥发的组分称为重关键组分(HK)。
16
计算最小回流比的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 假设:
1、各组分相对挥发度是常数; 2、塔内汽液相流率为恒摩尔流。
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
Rm
i (xiD )m 1 i
(3-3a)
i xiF 1 q
i
(3-3b)
17
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中参数的含义:
对于多组分精馏,待定设计变量数仍是2,所以 只能指定两个组分的浓度,其他组分的浓度则相应 确定。
由设计者指定分离要求的这2个组分称为关键 组分。
相对易挥发的组分称为轻关键组分(LK), 相对不易挥发的组分称为重关键组分(HK)。
轻非关键组分(LNK),轻组分
多组分精馏物系组成:
轻关键组分(LK) 中间组分
轻组分恒浓区
图1
14
(2)重组分为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图2
(3)重组分为分配组分,轻组分为非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图3
15
(4)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
重组分恒浓区 轻组分恒浓区
图4
最小回流比条件下出现 恒浓区,区内无分离效 果,需无穷多理论板。 如何计算最小回流比?
下面通过实例分别对二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 过程分析进行比较。
5
二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
图3-1 二组分精馏流率、温度、浓度分布
6
三组分精馏实例:苯(LK)-甲苯(HK)-异丙苯
图3-2 三组分精馏流量分布 图3-3 三组分精馏温度分布
7
四组分精馏实例:苯-甲苯(LK)-二甲苯(HK)-异丙苯
图3-6 四组分精馏液相组成分布
(若采用分凝器,则分凝器为第1块塔板); 2、所有板都是理论板。 从塔顶向下排序,由相对挥发度的定义有:
yA yB
1
1
xA xB
1
xA xB
D
(1)
对第1块板作物பைடு நூலகம்衡算:
全回流下, D=0
V2 y A2 L1 x A1 Dx AD
21
因此: y A2 x A1
同理: y B2 xB1
多组分精馏 物系组成
轻非关键组分(LNK),轻组分 轻关键组分(LK) 中间组分
重关键组分(HK) 重非关键组分(HNK),重组分
非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塔顶和塔釜均出现的组分。 12
3.2.2 最小回流比(Rm)
二组分精馏: 最小回流比下,进料板上下出现恒浓区或夹点。
恒浓区
多组分精馏: 最小回流比下,也有恒浓区,但由于非关键
组分的存在,恒浓区出现的部位要较二组分精馏 复杂。
13
多组分精馏中的恒浓区
(1)轻、重组分均为非分配组分: 进料板以上必须紧接着有若干塔板使重组分的 浓度降到零,恒浓区向上推移而出现在精馏段 的中部。同理,轻组分恒浓区出现在提馏段中 部。
重组分恒浓区
重关键组分(HK)
重非关键组分(HNK),重组分
3
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 可分为分配组分和非分配组分。
清晰分割: 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之外,没有其它
重组分; 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之外,没有其它
轻组分。
4
二、多组分精馏过程特性
对于二组分精馏,设计变量被确定后,可从任一 端出发,作逐板计算,无需试差。 对于多组分精馏,由于不能指定全部组成,所以 需先假设一端的组成,再通过反复试差求解。
Rm
i (xiD )m 1 i
i xiF 1 q
i
(3-3a) (3-3b)
i —组分i 的相对挥发度;
(xiD)m —最小回流比下馏出液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xiF —进料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q —进料液相分率;
—方程的根。 取LK>>HK的根
18
[例3-3 ] 计算最小回流比
两式相除,可得:
yA yB
2
xA xB
1
代入(1)式得:
x A
x B
D
1
x A
x B
1
1
y A
y B
2
22
再由相平衡关系可得:
yA yB
2
2
xA xB
2
由物料衡算:
yA yB
3
xA xB
2
可得:
xA xB
D
1 2
xA xB
2
1 2
yA yB
3.2 多组分精馏过程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2.2 最小回流比 3.2.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3.2.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3.2.5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方法
1
3.2.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就是分析精馏塔内的温度、 流率和浓度分布。
一、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s)
8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
(1)关键组分含量存在极大值; (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
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 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 (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 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 (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 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9
精馏过程的内在规律: 在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 流的组成,而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 主要反映了热衡算的限制。
19
3.2.3 最少理论板数(Nm)和组分分配
最少理论板数对应全回流操作,全回流下无产品采 出,因此正常生产中不会采用全回流。 什么时候采用全回流呢?
1、开车时,先全回流,待操作稳定后出料。 2、在实验室设备中,研究传质的影响因素。 3、工程设计中,必须知道最少理论板数。
20
计算最少理论板数的Fenske(芬斯克)方程: 推导前提: 1、塔顶采用全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