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5.1复习笔记
一、概论
汇率决定理论所阐述的是什么因素决定汇率的大小,又有哪些因素影响汇率的上下波动。
1.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当一国外汇收入多于支出时,汇率下降;反之,汇率上升。借贷平衡,汇率便不发生变动。
2.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购买能力,汇率的变动也是由于货币的购买能力产生了相对变化而导致。
3.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人们对这两种货币价值的主观评价,而外币价值的高低又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中的边际效用的大小为转移的。外汇供给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汇率下浮;反之,边际效用递增,汇率上浮。
4.利率平价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汇率剧烈波动,远期外汇业务也发展起来。1923年,凯恩斯首次系统提出了远期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
5.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汇率理论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又趋于剧烈,相继出现了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理论。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一价定律
1.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国外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等。因此,两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的交换,即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2.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理论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当货物按同一货币来计算价格时,由于套购的存在,会导致国际上货物价格趋于一致。这一理论运用了一价定律。一价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种货物在不同的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算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如果在本国和外国同时选取相同的一篮子货物,并对其价格水平进行比较,假如此时可以通过汇率转换,按同一货币来计算货物价格,那么两国的价格水平应该是相等的。用代数方法来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即为:
S=P/P*
这里的S代表汇率,即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折算为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P代表所选取的一篮子货物的本币价格,而P*则表示在外国选取的相同的一篮子货物的外币价格。
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说,相对于外国而言,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必然会导致本币对外币同比例的贬值。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国经济间通货膨胀率差异的变化会引起汇率的调整,运用代数方法可以描述如下:
%△S=%△P-%△P *
其中,%△S 代表汇率变化的百分比,%△P 代表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而%△P *代表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展表述
由于贸易品的价格更倾向于由国际竞争决定,而非贸易品的价格则主要是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的,购买力平价模型更适用于贸易品。
1.扩展模型的推导
在考虑到总价格指数由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部分构成之后,考察这种区分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性。假定这一模型适用于贸易品,因此可以将原来的购买力平价公式加以改写:
P r =SP r *
其中,S 是汇率,P r 是贸易品在本国以本币计算的价格,P r *是贸易品在外国以外币计算的价格。
在本国经济中,总价格指数P I 由贸易品P T 和非贸易品P N 按本币计价来加权平均后得到。其中,α代表非贸易品在国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例。
I P =(1)N T
P P αα+-同理得到外国总价格指数P I *表示为:
*I P =**
(1)N T P P ββ+-整理得:
***/(1)[]/(1)
N T I N T I P P P S P P P ββαα+-=+-2.扩展模型的意义
(1)扩展模型强调了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区分,这种区分使购买力平价公式更为合理了,计算出来的汇率也更接近于实际汇率。
(2)扩展模型表明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将会影响汇率。
①如果非贸易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于贸易品而言上升了,必然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当总价格指数保持一定时,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贸易品价格的下降,进而又引起了本币的升值,即汇率S 下降。
②贸易品价格的上升一定会导致本币的贬值,即汇率S 上升。
3.扩展模型的缺陷
(1)区分标准模糊。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同时,也存在着能够将二者价格联系在一起的机制。
(2)适用范围不清。在实践中,对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检验的时候,常常会面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适用于贸易品,还是适用于讨论由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价格共同构成的一般价格指数这一困扰。
(3)适用范围有限。购买力评价模型仅适用于两国选取了类似的货物篮子的情形,但一国的价格指数通常会对不同类的货物赋予不同的权重。
五、对购买力平价的经验验证及其解释
1.对购买力平价的经验验证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购买力平价及其经验验证问题时,得到以下的结论:
(1)购买力平价对于地理上彼此接近的国家效果较好,因为在这种情形中其贸易关联度较高。
(2)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有较大且时期较长的偏离,而且在几年中这种偏离经常逆转。
(3)汇率的波动要甚于相应国家的价格水平波动。这又与购买力平价假说相悖,因为购买力平价假说设想汇率与相关价格具有同等的波动性。
(4)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汇率水平,从短期来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与实际汇率产生较为明显的偏离;但是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汇率却接近于实际汇率波动的情况。
(5)购买力平价是决定其汇率的关键力量。
(6)购买力平价对于贸易品比对于非贸易品更加适用。另外,如果将其价格换算成一种货币的话,非贸易品在富裕国家比在贫穷国家更贵。
2.对购买力平价经验验证的解释
(1)统计问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两国同等的货物篮子的理念之上,然而研究者在建构价格指数的时候,不同国家会对不同种类的货物与服务设立不同的权重。因此,在验证购买力平价的时候,很难找到同样的标准进行比较。
(2)交易成本和贸易障碍
由于运输费用、信息不完全、关税的扭曲作用以及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等条件的限制,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可能总是有效。
(3)不完全竞争
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一个观点是,存在足够的国际竞争,以阻止一个国家的价格与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