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
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解析:选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解析:选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选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两条相邻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
5.下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
C.田螺的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
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解析:选A 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3+19+16+14+18)÷5÷4=4(只/m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6.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解析:选B 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7.(2019·宜昌模拟)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B.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
C.1930~1934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天敌数量增加
D.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化的
解析:选C 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驼鹿无法自由的迁入和迁出,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分析表格数据计算可知,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1930~1943年间,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环境容纳量改变引起的;K值指的是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环境条件改变,K值也会变。
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
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
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C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解析:选D 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属于数学模型,而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图中的C点对应的是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9.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