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继续教育《闽文化概论》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闽文化具有_多元性__、难融性__双向性__、不平衡性和易移性等特点。

2、北宋仁宗时期“闽中四先生”是指_陈寰__、_郑穆__、__陈烈_和周希孟。

3、北宋末南宋初“南剑三先生”是指_杨时__、_罗从彦_和李绸。

4、福建史学家和著名史学著作有:袁枢的__《通鉴纪事本末》_,郑樵的_《通志》_。

5、福建寺庙兼有几种功能:_官驿功能__、__书院功能__、流通渠道、经书功能。

6、福建道教传入于东汉初年,最盛于_宋代__、衰微于清代。

7、台湾本土艺术输入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有台湾的_“歌仔戏”输入福建_。

8、闽国文化的最大特点有三:一是文学兴盛,此内容“文学”章已有论及,此不赘述。

二是_佛教繁荣__;三___沟通海外___。

9、福建地方文献极为丰富,以地方志为例,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可以看到的福建志书(不包括专志),超过300种,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福建方志,是宋代的《三山志》、《仙溪志》、《临汀志》。

10、柳永,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著名词作有:《雨铃霖》、《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诗仅存数首,_《煮海歌》__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建白:元明间德化窑的白釉器俗称“建白”,滋润明亮,油腻坚实,洁白中微见淡黄,纯净无瑕,光洁如绢。

胎、釉浑然一体,温润晶明,无需任何色彩和装饰,却典雅隽永,饶有余韵,美如脂玉,又似奶油、象牙。

在光线映照下,通体呈乳典或牙红半透明,故又被称为“奶油白”、“象牙白”、“中国白”,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

2、天上圣母
天上圣母也称始祖海神,原名林默,是五代闽督林愿的第六个女儿。

相传她逝世后经常显灵护佑过往船只,求助海难,因此被渔民视为航海保护神,在民间被称为妈祖、娘妈。

从宋元到明清多次被统治者褒称升级,直到被尊为天上圣母。

3、三坊七巷:
是福州城内由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起建于西晋晚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中坊制典型代表和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之
4、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因所用石材产于福州市郊寿山而得名。

寿山石石质脂润,斑斓多姿态,颜色有朱、紫、青、黄、黑、白等,也有一块石上五彩皆有。

寿山石雕在1500年前就已问世。

寿山石雕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有花果、人物、动物、古兽、山水等陈列品,也有印章、文具、烟具、花瓶等用品,品种近千种。

其中以具有闽南特色的荔枝、雪藕、佛手、蟹篓、葡萄等为题材的装饰品最为有名。

5、福建渔歌
福建渔歌主要有两种:1、海上渔歌。

主要流行于闽东、闽中沿海各县,内容多为直接反映海上捕鱼生活。

2、水上渔歌。

主要流行于江河纵横的闽中、闽南各县。

在福州一带的闽江渔歌中,有的歌充满豪情。

6、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也称“健康保护神”,也称吴真人,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佑三年(1036年)。

他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医术高明,所治之疾,无不痊愈。

治病时不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以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于闽南一带,赢得百姓的敬仰和崇拜。

他因治病救人,攀崖采药不慎跌落深渊身亡。

人们在他的出生地和炼丹施药处分别修建了“真人庙”(慈济宫)。

7、擂茶
“擂茶”,风行于闽西、闽北的习俗,它用上好的绿茶加白芝麻、花生、绿豆各种佐料及多种中药配在一起,放进擂钵里用擂棒擂碎后,再研成烂泥状,用纱布包裹,扎口滤筛,用烧好的山泉水冲泡。

8、开元寺
位于泉州西街的开元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唐玄宗二十六年(738年),诏改为开元寺。

历代又多次修建。

开元寺是闽南现存众多木构古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三、简答(每题5分,共35分)
1、闽学特点
1、始终是动态、不断发展的;
2、包容性;
3、注重节义,勤政爱民;
4、勤于著述,轻训诂重义理;
5、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2、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1、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
2、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
3、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1、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
2、外地传入;
3、脱胎于戏曲;
4、宗教的影响;
5、多方面的影响。

4、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
1、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
2、剧种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
3、保留不少稀有剧种;
4、赴东南亚演出频繁;
5、演出习俗多。

5、简述福建木偶戏的精华
福建木偶戏的精华所在是木偶头,它不仅是舞台演出用品,也是一种精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供案头陈设。

福建木偶头,有采用“梨园戏脸谱”的泉州木偶头,采用“京剧脸谱”的石码木偶头,采用和以汉调“客家调脸谱”的漳州木偶头这三大类,其中以泉州木偶头最为出色。

6、福建陶瓷的繁荣与哪些原因有关?
福建陶瓷业的繁荣,除了与生活所需有关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二、民俗的影响;三、信仰的影响;四、对外贸易的需要。

7、福建道教的特点?
福建道教的特点有:1、先从名山而后向城市农村发展。

福建多名山,为道教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土壤,东南西北的大山都是道家重镇;2、道禅合混。

这种现象在全国其它地方不多见;3、产于闽地却走向全国及海外的多神信仰;4、与台湾、东南亚联系密切。

四、论述:(每题7分,共21分)
1、福建文学的特点。

在闽文化熏陶下,福建文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福建作家以长于文论而著于世。

恐怕没有哪一个省的文学理论有福建这么兴盛过。

中国的真正诗话产生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或缺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敖陶孙的《敖器之诗话》都是著名江湖派诗论代表作。

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诗学正源》、《杜律心法》都是当时重要的诗话著作。

明代高木秉
的《唐诗品汇》拉开了唐、宋之争的帷幕,引导了整个潮流;王慎中的诗文主张曾被唐宋派奉为圭臬;李贽的“童心说”等文学理论成为明代后期新的文学思潮纲领;谢肇氵制对小说戏曲的精辟论述大大提高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清代和近代。

福建的文学评论也毫不逊色,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梁章钜的《东南桥外诗话》、陈石遗的《石遗室诗话》、严复和林纾的文论等,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擅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纵观唐至近代的福建作家创作的集子,最令人惊异的是山水诗在他们的作品中皆有重要地位和比重。

其中有以写山水诗为主的作家,其大多为隐逸诗人和遗民诗人;还有以诗文而名的作家,如杨亿,刘克庄等以及以文论著名的作家,如严羽、李贽、林昌彝等,甚至连理学家真德秀、黄镇成等也写出了形象优美、感情真挚的山水诗。

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上,福建作家无疑应占有重要地位。

福建山水诗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二是福建远离战乱中心。

三是漫游生活的影响。

2、福建佛教的特点。

福建佛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福建佛教自唐五代后,虽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范围上看,至近代持久不衰。

2、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3、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长期驻锡弘法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有的使寺庙兴盛,大大促进了福建佛教的兴盛和发展。

4、与海外交往密切。

5、寺庙兼有其它功能。

(一)、官驿功能。

官驿是政府设立以供往来经过的官吏夫役膳宿之用。

(二)、书院功能。

福建寺院多在山清水秀的名胜之处,远离尘世,幽雅静谧,有些又多有藏书,且又可随僧斋餐,故不少士子因寺院之便,聚读于山林。

(三)、流通经书功能。

历代皇帝多次赐福建各寺予经书,因福建特殊的地理,经书保存得相对完整,再加上宋元福建刻书业的发达,因此福建许多大寺院都流通经书。

时至今日,全国主要“佛经流通外”仅两处,而莆田广化寺就占一处。

6、独特的出家形式。

(一)、菜姑。

“菜姑”指闽南一带带发出家住寺女众佛徒。

菜姑出家时需投拜一位比丘僧为皈依师父,在佛前举行“三皈”仪式,并摄受《梵网菩萨戒》,便可出家住寺。

(二)、香花和尚。

其特点是一方面进寺当住持,一方面热衷于为社会上宗教信仰者做佛事(祈禳、做醮、填还功果、放焰口等),场面非常热闹,榜疏辉煌,铙钹喧天,科仪细腻,目的是收取“忏资”。

7、寺藏佛学经典浩繁。

福建不少寺庙都藏有珍贵的佛典,虽历经战乱兵祸,但仍保存了不少。

3、试述土楼的独特的魅力
神奇的福建土楼是中国文化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世人争睹的文化珍品。

其独特魅力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楼址选择灵活多变。

中国民居受风水影响,极讲究相地,建宅多经风水师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可定夺。

(二)、充满人情味的内部构造。

(三)、就地取材,不费能源。

福建土楼主要由泥土、石块、木料构成,其中生土(未经焙烧的泥土)是墙体的主要建筑材料。

(四)、突出中心凝聚力和内围间结构的向心力。

(五)、杰出的实用功能。

福建土楼在通风、采光、抗震、防潮、隔热、御寒、防卫等方面有良好的性能。

(六)、楼中各层次和房间作用统一。

福建土楼常见的是二层到四层,以三层居多,单环者多,一般一座楼有100个房间左右。

(七)、一般都有附属建筑。

大型土楼,一般都在前后留有空地,用以建造花园、鱼塘、晒坪、浴室、厕所、猪舍等,许多还在楼内专建学堂,让小孩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八)、外观布局合理美观。

虽然山势高低不平,但有土楼群的地方,楼与楼之间的布局间隔都极有规律,无论是瞰望还是远眺这些土楼群,都显得疏密得体,错落有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