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流信息系统分类:按照起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企业级物流信息系统和公共物流信息系
统(物流信息平台)
①仓储管理系统:仓库订货、货物入库、货物管理、货物出库等(包括仓库资源管理、
物品属性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统计分析、费用结算等子系统);
②运输管理系统:运输业务接单、运输资源管理、运输任务计划、运输过程的监控、
费用结算等子系统;
运输计划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配载等
运输过程的监控涉及运输任务状态监控与分析、实时调度等
③配送管理系统:集货、储存、分拣、配货、配装、配送和流通加工等子系统
④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接口和桥梁。

包括网上下单、货物跟踪、信
息查询、合同更改、网上支付等功能。

2.物流信息交换与传输技术主要解决物流信息读写时的信息传输问题,以及传输过程自动化的问题,包括网络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3.物流信息系统的地位与作用:①大幅提升企业形象,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体制;②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办事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监控;③实现各部门间协作,无纸办公;④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使用权限明了,杜绝推诿现象;
⑤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图形化、报表化市场分析数据);⑥预留标准的EDI接口,便于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⑦通过Internet全天候实时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⑧全面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扩展业务,利润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4.要想建立合理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应当在突出信息共享、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强调供应链基础上的资源整合,开发出符合物流企业现状与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

1.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系统化原则、标准化原则
2.物流信息的分类:(根据物流活动的特征,将物流信息的对象分为)①物流对象(商品及包装单元);②物流作业主体(参与方);③物流作业结点(位置);④物流设施设备;⑤物流单证;⑥物流信息属性(时间及计量)
1. ①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②
③码制:是指条码符号的类型,每种类型的条码都是由符合特定编码规则的条和空组成;
④字符集:指某种码制的条码可以表示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的集合;
⑤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每个条码字符之间不存在间隔与存在间隔;
⑥双向可读性:指条码从左、右两端扫描都可以被识别的特性;
⑦自校验性:若在一个条码符号中,一个应耍缺陷不会导致替代错误,那么这种条码
就具有自校验功能;
⑧条码密度:单位长度条码所表示条码字符的个数
2.一维条码:25码、交叉25码、39码、库德巴码
二维条码:行排式二维条码、矩阵式二维条码
3.商品条码的编码是形成商品标识代码的过程,以达到唯一标识商品的目的
4.EAN/UCC条码识别系统:通过赋予产品、货运单元、资产、位置与服务的唯一标识对全球的多行业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的一套开放式的国际标准。

5.物流条码:为了表示处于“一般配送”状态中的商品或物流单元,通常使用ITF—14条码或EAN/UCC—128条码进行标识。

如果需要表示附加信息,就一定要选择EAN/UCC-128条码进行标识。

(1)ITF—14条形码,连续定长、具有自校验功能,且条和空都表示信息的双向条码。

EAN/UCC—128条形码,连续非定长,唯一能表示应用标识的条码。

6.特殊贸易条码:(1)图书:ISBN 978/979 (2)期刊:ISSN 977
7.物流单元条码
物流单元是在供应链中为了便于运输和/或仓储而建立的包装单元,是在供应链中需要管理的对象
(1)应用标识符——指示气候的数据域为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使每个物流单元的标识在全球范围内唯一。

(2)物流单元的标识:物流单元采用SSCC即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进行唯一标识SSCC由扩展位、厂商识别代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共18位数字代码组成
1.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射频标签)并读写
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2.EPC系统的构成: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核心和关键)、射频识别系统(功能模
块)和信息网络系统组成
网络信息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Savant系统以及对象命名解析服务(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ML)实现全球“实物互联”。

3.EPC系统的工作流程:①识别器对出EPC标签上的一个信息执政;②都这个信息参考从Internet找到的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上存放的相关信息,采用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解读器读取一段信息;③通过ONS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找到与该EPC相匹配的信息,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④Savant系统复制该文件,产品信息传送到供应链上。

1.EDI电子数据交换:是商业贸易合作伙伴之间,按其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在计算机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过程。

2.EDI的特点:①适用对象是不同的计算机系统;②EDI传送的是业务资料,为了满足商业目的;③采用共同的标准化结构数据格式;④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无需人工干预;⑤可以与用户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平滑连接,,直接访问数据库或从数据库生成EDI报文。

3.EDI成本效益分析:硬件成本、软件成本、通信成本、其他成本
(1)效益:①单证处理的成本降低;②人为错误的有效排除;③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④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⑤更有效的客户服务;⑥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⑦更好的完成供应链管理。

4.EDI系统的构成:EDI软件(前提)、通信网络(基础)、EDI标准(关键)
5EDI系统的工作方式:①用户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上进行信息的编辑处理;②通过EDI 转换软件将原始单据格式转换为中间文件;③通过翻译软件变成EDI标准文件;④通过通信软件发送到增至网络或直接传给对方用户。

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受的文件格式进行收阅处理。

5.EDIFACT标准保温结构:一次连接包括一次或多次交换,一次交换包括一个功能组或仅是报文,一个功能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报文。

6.EDI在现在物流中的应用:①在零库存中使用EDI,使运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②在零售供应链中使用EDI,减少交易费用并降低存货;③海关单据使用EDI,使承运人和跨国的产品流受益;④EDI可以为市场设计一些附加超值服务等。

1数字通讯的优点:①抗干扰能力强,通讯质量高,可以通过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积累;②数字设备集成度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效率高;③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将语言和数据通信融合成综合业务数据网;④保密性能好。

2.动通讯的特点:①电波传播条件恶劣;②环境噪声、干扰和多普勒平移影响严重;③组网技术比固定通讯复杂;④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增加的矛盾突出。

3.卫星通讯:是将通讯卫星作为空中中继站,将某一地球站发射来的微波无线电信号转发
到另一个地球站,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域之间的微波通讯。

4.移动通讯技术在物流配送管理中应用的好处:①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无线指令下达和客户无线收签功能,体好了信息交换的时效性;②授权客户能随时跟踪查询货物运送状态、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③货物收发全部电子化,配合条形码控制,精确、快捷,减少扯皮现象;④配送公司管理层可随时掌握公司配送资源的利用情况,保障及时调度,运筹帷幄;⑤可以支持及时处理配送中出现的延迟等意外,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⑥配送公司能够随时跟踪配送人员的工作形成,对其工作效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考察。

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购、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GIS的构成(一个使用的GIS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人员和应用模型。

3.GIS的功能: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查询与分析。

⑤数据显示与输出。

4.GIS在物流中的应用:①物流系统监控;②物流系统规划;③物流系统模拟与优化;④物流信息图形化查询。

5.依托GPS的实时位置信息采集能力,以及GIS的图形化位置信息展示和自动化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实现物流领域中移动车辆、人员、货物等的实时跟踪与调度。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资源调度、降低物流系统能耗,确保物流过程安全等。

)6.全球定位系统GPS特点:①全球范围内连续覆盖;②实现实时定位;③定位精度高;④静态定位观测效率高;⑤应用广泛。

7.GPS系统的构成: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用户设备。

1.结构分析的方法是要从事物变化多端的过程和现象中找出一些不变的、不能在还原的成分,从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组织形式与整体过程和现象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2.生命周期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

3.生命周期的特征:①用户第一的观点;②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③严格划分工作阶段;④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⑤项目文件的标准化;⑥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


4.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面向过程发、数据流建模法。

采用结构化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全面规划分析,从而确定简明的、易于导向的系统方式。


5.特征:(1)优点:①严格区分开发的阶段性;②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③遵循用户至上原则;④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2)缺点:①系统开发周期长;②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并不是十分现实的;③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6.面对对象的开发方法的特征:①对象的唯一性;②分类性;③继承性;④多态性;7.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1)物流信息系统开发CASE体系结构:阶段划分:上游CASE、下游CASE、支持物流项目管理并贯穿整个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CASE。

(2)物流信息系统开发CASE的组成:①物流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工具;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工具;③物流信息系统代码生成工具;④测试工具;⑤维护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规划:是以企业物流活动的目标、战略、处理过程以及信息为基础,识别与选择物流业务以及确定实施时间进度的过程。

它是关于企业物流业务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计划,既可以看成企业战略规划而得一部分,也可以看作一个专门性规划。

(1)特点:①全局性;②高层性;③宏观性;④交叉性;⑤适应性。

(2)行业特征:①全球化;②标准化;③实时化。

(3)原则:①战略性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独立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

(4)开发步骤:①问题提出;②高层决策;③因素识别;④可行性分析;⑤选择开发方案;
⑥规划结论。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首先自上而下物流企业的各个层次识别将要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目标,于此同时识别物流业务过程和相关的各种数据,根据得到的业务过程和相关数据类,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最后形成独立于企业结构的数据类,建立数据库。

(1)步骤:①确立项目;②规划准备;③调查研究;④定义物流过程;⑤定义数据类;⑥已有系统分析;⑦高层决策;⑧评价企业收益和评价信息资源管理;⑨总体结构定义;⑩确定优先顺序。

3.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物流信息系统规划BRP
(1)特点:①信息需求的创新性;②信息需求的明确性;③信息需求的一致性。

(2)步骤:①通过分析企业战略,正确调整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流程改革的关系;②使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改革相互促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

③选择核心的流程进行改革作为突破口,树立典范;④以业务流程为基准,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数据规划和功能规划。

(3)阶段:①系统战略规划阶段;②系统流程规划阶段;③系统数据规划阶段;④系统功能规划阶段;⑤系统规划实施阶段。

4.关键成功因素规划法CSF
(1)特点:①CSF是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②CSF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
③CSF可以用于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2)步骤:①目标识别;②识别所有成功因素;③识别关键成功因素;④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与评估标准。

(3)CSF的来源:①行业结构的特殊结构;②竞争策略、行业地位与地理位置;③环境因素;④暂时性因素。

1. 物流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三个层次。

(2)业务流程分析;
(3)数据流程分析:按业务流程图理出业务流程顺序,将相应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一边整理绘图,一边核对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模型等。

2.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硬件、软件、算法和语言的综合性概念。

(1)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2)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3)B/S 和C./S混合结构。

3.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①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②物流信息系统的这些模块之间的层次关系;③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块内部是怎么处理的;④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怎样的。

(1)模块的四要素:①输入和输出②处理功能③内部数据④程序代码
(2)特点:易于实施和测试、易于维护和更改。

(3)模块质量因素:耦合性和内聚。

4.系统划分的原则:①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③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④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⑤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⑥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5 系统测试A.步骤:单个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B.方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包括白箱测试和黑箱测试。

黑箱测试:通过列举和各种不同和可能情况来设计测试用例,通过执行测试用例来发现错误的测试方法。

白箱测试:已知程序和内部结构和流向,根据程序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通过执行测试用例来发现错误的测试方法。

6 人员培训的内容: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网络的操作与使用,系统的功结构,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等系统软件,系统事务型也许功能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系统维护型功能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系统统计分析型功能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初始数据输入功能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汉子的输入方法,系统的使用权限与责任,系统的文档管理规范等。

7 系统切换的方式:直接切换方式、并行切换方式、逐步切换方式、试点切换方式。

8 物流信息系统维护的步骤:提出维护修改要求,制定系统维护计划,系统维护工作的实施,整理系统维护工作的文档。

9 软件体系结构的类型:以数据为中心、以应用功能、面向对象、基于中间件的体系结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