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说文解字_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合集下载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

2023年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间节点。

回望一百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变化是显著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女性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较为低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逐渐提升。

而女部字的演变,则是一个微观的缩影,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

女部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部首,其作用是表示与女性有关的词语。

在演变的过程中,女部字经历了从妇到女的转变,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女部字的演变,探讨女性地位的变化。

一、妇到女:女性地位的嬗变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被称为“妇女”。

而在汉字中,女性相关的词汇多以“妇”字作为部首。

例如,“妇人”、“妇科”等。

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开始追求平等的权利,女性地位开始逐渐提升。

此时,《新华字典》中女部字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新华字典》第二版(1971年)将女部字的解释改为“女性”,不再使用“妇”。

这一变化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嬗变,女性不再仅仅被视为家庭中的“妇女”,而是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角色。

女性可以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贡献的创造。

此外,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女性也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女性职业的广泛发展女部字的嬗变,也反映了女性职业的发展。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的作用,此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女性职业发展的变化,即女性所从事的职业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所从事的职业范围越来越广泛。

如今,女性可以担任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等各种职业。

在艺术方面,女性在音乐、绘画、服装设计等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

女性的职业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也切实地减弱了家务劳动对女性的困扰。

三、公益事业与女性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需要,女性的地位逐渐走向平等,而对于女性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女性在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领域所表现出的能力与任务也越来越重要,成为社会人人敬重的角色。

汉朝的女性地位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

汉朝的女性地位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

汉朝的女性地位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汉朝的女性地位: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在古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常常被压制和边缘化。

然而,在汉朝时期,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较于其他朝代有所提高。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探讨汉朝女性的地位和她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一、政治参与与社会地位汉朝时期,女性在政治参与上有了一些机会,虽然很少能直接参与政治,但她们可以通过介入家族政治和宗族事务来发挥影响力。

在家族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往往以儿子的婚姻为手段巩固和扩大家族的地位。

她们还可以通过远嫁的方式,将家族势力扩展到其他地区,并且以此赢得政治上的支持。

此外,汉朝的一些女性成为了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卫子夫就是一位有名的女性政治家。

她以睿智和才智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并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例子表明,尽管普通女性的政治参与度有限,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类拔萃的女性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贡献和家庭角色在古代社会中,妇女的主要角色是在家庭中扮演,她们要负责照顾子女、管理家务和培养家族价值观。

然而,在汉朝时期,女性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也有所改变。

由于汉朝时期经济的繁荣,一些女性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女性通常会参与农业劳动,例如种植和收获农作物。

她们也经常参与家族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染色和制作家居用品等。

此外,在商业活动中,一些女性也积极参与,例如经营小商店或承接家族企业。

这些经济活动为妇女们提供了一种独立于男性支持的经济来源,并为她们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社会地位。

三、教育和文化活动汉朝时期,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也对妇女的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妇女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妇女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在汉朝时期,一些妇女通过家族的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来培养自己的才华。

_说文解字_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_说文解字_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第25卷 第4期2006年12月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 AST CH I N A I N STI T UTE OF TECHNOLOGYVol 125 No 14Dec .2006收稿日期:2006209215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学院硕士基金项目(DHS0539)作者简介:陈志云(1973—),男,江西临川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语言与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陈志云, 黄振华(东华理工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 要:《说文解字》声训基于汉代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和当时文化背景,其文化蕴涵十分丰富。

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分析《说文解字》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并能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文化环境的合理解释。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声训;汉代妇女地位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5X (2006)0420373203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首部分析汉字形体结构,阐明汉字形、音、义的小学专著。

许慎在说解文字的本义时,大量运用形训,但是基于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或当时的文化背景,则使用声训。

《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拙文在简述《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的基础上,以其女部声训为例,作些分析,以折射汉代妇女地位的概貌。

1 《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以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为基础,以前人成说为依据,溯本穷源,把声训与揭示词的本义结合在一起,是《说文》一书的主要特点。

”[1]9从许慎对文字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窥探其中蕴涵着的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信息。

《说文》“这种形、音、义结合和变幻的内容与方式,交织成了古人对于当时历史文化的认识与反映。

古代的历史文化作为活生生的现实早已逝去,但古人对于这种历史文化的认识,却隐秘地深藏在成体系的汉字形、音、义之中,长久地保存下来了。

从《说文解字-女部》看汉民族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看汉民族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看汉民族女性文化摘要:在汉字构成系统中,“女”部字作为一个较大的部类可简略分为与女性相关的称号、形容以及人生经历三部分。

它所蕴含的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以及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意蕴也跃然纸上。

关键词:部首女义类地位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06-0-01汉字是是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它的形体构造过程便是汉民族对待事物的认知过程及其文化发展历程的客观显现。

本文将据《说文解字・女部》,从“女”部字的义类以及其蕴含文化意蕴着手对“女”部字进行研究分析。

一、“女”部字义类分析《说文・女部》这一部分共收录258个字,可以简略分为表示女性姓氏、称谓等区分性别的字、形容女子姿容或品性的字以及展现女性人生经历方面的字三大类别。

1.表示称号其一为姓氏。

许慎解释“姓”的本意为“人所生”、“因生以�樾铡薄!靶铡弊魑�一个代表生育起源以及人类家族分支的字,其偏旁部首反映出女权制时代下充斥着母系氏族的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有着互相区别的族号。

“姓”的含义最初与女性生子相关,姓区别出身,而出身由女性决定,也就是所谓“因生以为姓”。

女性由于肩负着繁衍后代的重大职责而拥有至高的地位。

因此,尽管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女权削弱男权上升,古代社会的很多大姓仍然带有母系社会的遗留痕迹,例如“姬”、“姒”、“��”、“姜”等。

其二为称谓,称谓用来对不同家族关系或是不同社会层级的女性角色进行区分。

以年龄为衡量标准的区分中,我们称年老的妇人为“姥”、“妪”与“媪”而称年轻的女子为“媛”、“�g”等。

以家族角色为衡量标准的区分中,我们称丈夫或是妻子的母亲为“姑”;称叔父的妻子或是与母亲同辈而年龄较轻的已婚妇女为“婶”;称年辈相当的女性为“姊”、“妹”等。

以社会地位作为衡量标准的区分中,古代宫廷有“妃”、“嫔”、“嫱”、“婕妤”等官职,而女性服务阶层则有“妾”、“婢”等卑称。

《说文解字》女部字反映的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

《说文解字》女部字反映的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
跪 跽 之 姿 . 是要 强 调 其 居 家 以操 持家 务 为 职 的 特 点 。 人 分 析 “ ” 的造 字 思 维 , 就 后 女 字 正与 “ ” 之 形 突 出男 子 以 男 字
农 耕 为务 相 类 似 。 说 文 》 :男 , 《 日 “ 丈夫 也 , 田从 力 , 从 言男 子用 力 于 田也 。 ‘ … 当社 会 进 入农 耕 时代 以后 , 子 由于 男 体 力 的原 因成 为 农 耕 生 产 的 主要 承 担 者 。 与此 相 反 , 子 由于 生 理 条件 的 限制 无 法 胜 任 繁 重 的农 事 劳 作 , 女 只得 退
2 1 O O年 九 月刊
7 2
语 言 研 究
“ , 也 。 酌 二 姓 者 也 。 在 古 代 , 人 在 聘 娶婚 中所 起 的作 用极 为重 要 , 妁 酌 斟 ” 媒 男方 家长 托 媒 说 亲 , 切 安 排 就 绪 , 一 女
方 出 “ ”男 方 迎 “ ”双 方 家 庭 缔 结 为 “ 姻 ” 说 文 》“ , 家 也 。《 》娶 妇 以 昏时 , 人 , 嫁 , 娶 , 婚 。《 : 婚 妇 礼 : 妇 阴也 , 日婚 。” 故 “ ” 为 女 子 一 方 的代 称 , 早 期 黄 昏抢 婚 习 俗在 语 言 中的 痕 迹 。 慎 所 说 “ 人 , 婚 作 是 许 妇 阴也 ” 暗含 男 人 为 阳 , 统 于 , 阴 阳 , 是女 子 对 男 子 的 从 属性 质 。 娶 ” 也 “ 在古 代 写 作 “ ” 《 文 ・ 部 》“ , 取 也 , 又 从 耳 。 取 是 以 武 力 获取 , 取 。说 又 :取 捕 从 ” 从 而 娶 实 际 也 是 上古 早 期 抢 婚 习 俗 的 反 映 。 说 文 》“ , 妇 也 , 女 从 取 , 亦 声 。 王力 先 生 认 为 :取 、 本 同 《 :娶 取 从 取 ” “ 娶

_说文解字_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_说文解字_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INTELLIGENCE人 文 论 坛《说文解字》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河北大学人文学院07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李 清张艳青摘 要:《说文解字》不仅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字书,而且它所包含的古代文化也是气象万千。

通过对《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研究可以洞悉到古代妇女生活的蛛丝马迹。

本文通过对《说文•女部》238个女部字的分类,结合段注及相关文献典籍,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说文解字》 妇女 文化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本文试通过对《说文•女部》中238个字的详细分类结合段玉裁的注释,在具体的文献语言中对词语的运用进行考证,进而挖掘词义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文化信息,较为客观地阐述出中国古代妇女文化的“云崖水痕”。

一、《说文解字》女部字的分类《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全书共收字9353个,分为540部,其中女部字238个(除去重文),占2.5%左右。

其分类情况如下:(一)表示姓氏、字的:《说文》中表示姓氏和女性人名用字的共有30个。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姶,女字也。

”等等。

可归入此类的还有:“姺”、“妘”、“姞”、“嬴”、“姬”、“姚”、“妫”、“妘”、“娸”、“媊”、“娲”、“娀”、“嫄”、“嬿”、“妸”、“媭”、“婕”、“妤”、“孁”“嫽”、“妀”、“妵”、“奺”。

(二)表示婚姻、生育、女性生理特征的字:《说文》中表示古代婚姻状况的字有12个。

“媒,谋也,谋合二姓也”;“媾,重婚也”等。

与婚姻义有关的还有:“娶”、“嫁”、“婚”、“姻”、“妻”、“妃”、“妁”、“媲”、“娉”、“妇”。

《说文》中表示生育的字有7个:“妊”、“娠”、“媰”、“嬔”、“嫛”、“婗”。

另外,还有两个字表示女性生理特征:“婥”、“姅”。

(三)表示称谓的字:《说文》中共有18个表示称谓的字,其中表示一般称谓的有5个,表示亲属称谓的有13个。

181从女部字来看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181从女部字来看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说文》:“始。女之初 也。从女台声。”
桂馥《说文义证》:“言 初生也。”
娲、始:女性化育人类的功勋
二、女部字与父权社会女性的附庸地位
《说文解字》:“婚, 妇家也。礼曰:娶妻 以昏时。从女从昏, 昏亦声。”
《说文》:“娶,娶 妇也。从女从取,取 亦声。取,捕取也, 从又宛声。
《说文》:“嫁,女 适人也。从女家声。” 《公羊传·隐公二 年》:“妇人谓嫁曰 归。”
婚、娶、嫁:女性在 婚姻中的从属地位
《说文》:“妻,妇与夫 齐者。从女,从屮,从又。 又,持事妻职也。”
学者认为,妻又可称为 “帑”。《说文》:“帑, 金币所藏也。”
《说文》:“妾,有 罪女子,给事之得接 于君者。春秋云:女 人为妾。妾不聘也。”
《说文解字·女部》 曰:“妇,服也。从 女持帚洒扫也。”
妻、妾、妇:女性地 位的彻底沦丧
《説文解字》:妄,乱 也。从女,亡声。
《説文解字》:妒, 妇妒夫也。从女, 户声。
《说文》:“姦, 私也。从三女。”
《说文》:“奸。 犯淫也。从女从干, 干亦声。”
《説文解字》: 姝,好也。从女, 朱声。
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 年》_标清.mp4
从女部字看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 变迁
一、女部字与母系社会女性的崇高地位
《说文》云:“姓,人所生 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 生子,故曰天子。从女从生, 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 生以赐姓。”
姓:女性赐姓的专利
《説文解字》:“娲, 古之神圣女,化万物 者也。”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承载着汉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从而为其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

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符号集成,更是文化世界的展示。

《说文解字》女部字共238个,重文13个,新附字7个,共计258个。

一个“女”字统领以下257字,然后根据语义,分门别类:1.关于女子“姓氏”,共11字,占总数4.6%2.关于女子“婚姻家庭”,共16字, 占总数6.7%3.关于女子“容貌品性”,169字,占总数71.5%4.关于女子“亲属称谓”,共17字, 占总数7.1%5.关于女官女奴,6字, 占总数2.5%6.关于女子“名字”,18字, 占总数7.5%先说“女”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在金文中写作,展示的是女子两手交叉于胸前,屈膝跽坐的姿态,有的学者认为这尽显古代女子身份地位卑微,“屈而自处,活画其柔顺而服从”,然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李孝定先生认为“夫男女之别于文字形体上殊难表示,故就男女工作之差异以为区别,女盖象聪而两手有所操作之形,女红之事多在室内。

” 所以,“女”字字形不能体现受歧视和地位低下的意义,只是客观上对女性体态惟妙惟肖的描摹。

一、关于姓氏的女部字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姓的含义最初与女性生子相关,姓是区别出身的,而出身是女性决定的,也就是所谓“因生以为姓”(《说文》段注),“天子因生以赐姓。

”(《春秋传》)《说文·女部》所收姓氏用字(除了“姓”)有姜、姬、姞、嬴、姚、妫、妘、姺等11个,这些古代的姓氏皆因女子的生活区域而得名,其后皆因女人所生,以女旁为姓,这是远古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反映了早期社会女子是婚姻的体现者,担负着繁衍后代的任务,并且处于中心地位的事实。

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毕业论文

从女部字演变看女性地位变化-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要文字研究是窥视一个时代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像汉字这样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字来说,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文讯息,从它的变化发展中我们可以探究社会的发展变化乃至时代的变革,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新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女性地位的改变是否在文字的演变中得到体现,探索不同时期女部字演变与女性地位的变化是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

论文将中国史简要分为分为古代社会和近现代两个时期,以甲骨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现代汉语字典等为依据,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女部字演变与女性地位的变化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女部;许慎《说文解字》;变化;女性地位;引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结绳记事”到现在我们使用的楷书,经历了多个形态的演变,它的演变既有自然流变又有人为改革的过程,但不论是哪种变化,它都是在前一种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发展。

汉字演变的不断层性使我们可以从字的演变往回追溯,通过研究汉字演变来看它背后所展现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等等的变化。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研女及女部字的演变探索从古至今女性地位的变化。

研究不同时代背景下女字部演变所反映出来的女性地位的变化。

通过这项研究来探寻女部字中所蕴含的有关女性的历史文化信息。

一、古代社会(一)、从“姓氏”看古代女性地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以母亲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母系氏族公社,其实行母主导作用,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在氏族外婚制,母系继承、只知其母,这一时期的种种制度都说明了在母系氏民不知其父,故随母所姓。

母系氏族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证明了古代社会前期女性地位的尊崇,而姓氏的产生与母系氏族社会是有密切关系的。

《说文解字》女部中,用于“姓”的字共12个,其中“姜、姬、姞、嬴、姚、嬀、妘、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为天子,从女从生,亦声,春秋傅曰天子因生以赐姓,息正切。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陈志云;黄振华
【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5)004
【摘要】《说文解字》声训基于汉代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和当时文化背景,其文化蕴涵十分丰富.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分析《说文解字》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并能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文化环境的合理解释.
【总页数】3页(P373-375)
【作者】陈志云;黄振华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说文解字》艸部字声训释例 [J], 刘娟
2.从《说文解字·玉部》看汉代对玉的认识 [J], 王京传;刘以慧
3.从《说文》“女”部字探讨我国古代妇女地位形象变化 [J], 孔祥翔;
4.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古代婚俗文化 [J], 许娥
5.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古代婚俗文化 [J], 许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说文解字》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

论《说文解字》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

文丨艺I杂I谈丨■。

夂学輔论《说文解字》女部字及其文化内涵□!"内容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典藏,它不仅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同时也记录了我国生动的历 史文化,是中国文字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

本文从《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入手,分析其分类依据及其深厚的 文化内涵,探讨历史发展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父权制女性地位东汉经学家许慎编纂的《说 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 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作 为一部保存完好的古汉字记载文 献,其对很多汉字的解释和阐述 在现在看来依然是完备的。

《说文 解字》不仅是一部内容详实的工 具书,更能向今天的研究者们展 示传统文化。

《说文解字》中,女部 字是其中最大的部类之一,收录 字238个,重文13个。

通过研究这 女部字的字 分类,T助我们古汉字的度分析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社会观。

《说文解字》女部字的分类《说文解字》中的字 丨形系 类 的部 ,部形者的字在 上也 。

部首的字 在一起,查找更 ',们对 部 字的解与认识,也集中地反映了 部 的文化 部内的字 类 的,部 的字 的,部内字的类也自然地 分 来 类 ,女部字分类(一 字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按照 母系 来区分 ,的含 义最初是由女性出身来决定的,所以“姓”以及一些表示姓氏的字是女的。

《说文解字》记载 ’的来为 也。

古之,天 ,故称天子。

女,生亦声。

”™系氏族社会期女 中心地位的,从中体现 的来。

《说文解字》女部字 记载 的字 本字共有11个,分别是“姜、姬、姑、赢、姚、妫、坛、铣、燃、敢、蜞”。

其中有根据居住地得到的姓氏,例如“姜”。

《说文解字》i农居姜水,为从女羊 %2&有根据历史人物的后代得来的 ,例如“姑”。

《说文解字》:“黃帝之后鰍百姓,后稷妃家也。

队女吉声。

”H此姓为黄帝的后代百鰍的姓。

还有一些普通人的姓.并未多加解释。

例如“撚”,《说文解字》:“人姓也。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摘要】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有体系的字书,也是研究先秦、秦汉历史的宝贵资料。

书中女部字数众多,包含丰富历史信息,本文由此入手分析中国古代女性文化。

少数女部字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崇高的史实,而父权社会中歧视女性的表现则十分突出。

从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女性地位的转变。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女性文化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条理、有体系的字书,全书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字体包括东汉时通行的隶书和一部分篆书(即今天所谓古文字),包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先秦、秦汉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

本文拟从书中女部字入手,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学及民俗学资料,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女部字共258个,是全书中字数最多的部类之一,这从侧面展示了女性文化的重要性。

女部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姓氏、字号、婚姻、家庭、亲属称谓、美貌、德行以及为数不少的贬义词。

由于女性文化内容十分庞杂,分析难以面面俱到,本文只选取几个重要方面加以研究,以窥古代女性文化之一斑。

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女性因在生产劳动中起着更大的作用而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社会地位较高,财产也是按母系继承。

《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时期,但收录了不少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汉字(以小篆为主,附存古文、籀文,可与甲骨文、金文相互参证,如象形的水、子、首等字),此外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保守性和稳定性,因而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见一些母系社会的遗迹。

最明显的就是“姓”字和一些古老的姓氏、名字。

“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说文》)孕育下一代是女性光荣的天职,女性要为此付出无数艰辛甚至是生命。

“女”和“生”合在一起,正是表现了先人们对背负这一重大使命的女性的感激和崇敬。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窥探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窥探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现 出古人 的思 想观 念 和文 化 心 理 , 具 有 很 深 的 文化
1 女 权 时代 的来 临— — 女 性 地 位 的 巅 峰
远古 时代 的原 始 社 会 , 在 人 类 史 上 占据着 重 要
的地 位 。 氏族 社会 正 处 于 初 级 阶段 , 而 女性 则 是 这

第 一 次成体 系 地对 上古 字词 做 了系统 的整 理 。许慎 依 据 自然 、 人事 、 观 念等 据形 系联 , 因义分类 , 把 文字
性 地 位下 降 , 两 性权 利 的角逐 中出现 了暂时 的平 衡 ; 三是 社会 继续 发展 , 妇女 地位 一落 千 丈 , 女 子成 为 了 男子 的 附属物 和繁 衍后 代 的单纯 工具 , 再无 个性 、 人
中图分类号 : H1 6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 2 0 1 5 ) O 1 —0 0 5 4— 0 4
An c i e nt Wo me n S o c i a l St a t us Cha n g e s f r o m Nv Ra di c a l
格而 言 。这些 变 化都 可 以从 《 说文解字》 女 部 字 中 解读 出来 。
分为 5 4 0个 部 首 , 每 部 收字 的 多寡 基 本 可 以反 映 出
人们 对该 领域 认识 程 度 的高 低 , 或 者 该 领 域 与 当 时
人 类 生活 联 系密 切与否 。其 中所 收 汉字代 表 了秦汉 小 篆 的具 体 面貌 。小 篆 体 的构 形 带有 理 据 性 , 能体
A b s t r a c t : S h u o w e n j i e z i — N v b u a c c e p t 2 3 8 c h a r a c t e r s , t h e r a d i c a l w a s a n a l y z e d t o r e l f e c t t h e c l a s s w o r d s o f

《说文解字》女部字谈女性文化

《说文解字》女部字谈女性文化

《说文解字》女部字谈女性文化引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字典。

它不仅创立了按部首排列汉字的字典编纂法,而且书中首次阐释了“六书”内容,并用“六书”理论分析所收汉字的造字结构,奠定了传统汉字学的理论体系。

《说文解字》共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女”部字245个,这些“女”部字,无论是从字形还是字义等方面,都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的女性文化。

从这些“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婚恋观以及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变化。

一、“女”字的字形演变[1]“女,妇人也。

象形,王育说”,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并没有对“女”字留下详细的记载,只是提到了王育说,是一个象形字,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2]时也提到,“不得其居六书何等,而惟王育说是象形也”。

由此看来,对于“女”字人们并没有精确的解释,字源的探究,也只是推测而已。

同其他汉字一样,“女”字经历了长期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中的“女”字“”,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的形象,即两腿屈膝,上身直立,上部两臂交叉下垂,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跪着的女性形象,采用跪姿来创造“女”字字形,反映了女性在古时的卑贱地位。

但是又有人提出,“女”字其实并非跪像而是坐像,古时候没有椅凳,人们只能“席地而坐”,“女”字正是女性席地而坐的象形。

关于古人的坐法,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有较全面而且精当的解释:“古人的坐法有几种,恭敬的屈着两膝,膝盖着地,而足跟乘着臀部,作客和见客时必须如[3]此……”,这也就是说古代无论男女,在会见客人或其他重要场合都会双腿屈膝上身直立而坐,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无论哪种解释,都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人1们对于女性身份、地位的认识。

早期金文中的“女”字“”,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基本无太大差别。

而到了晚期金文中,“女”字“”则在头部位置加上了一横以表示女子的发簪,女子戴发簪是长大成人的标志,它既是女性头饰的一种,也是女性身份的象征。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先秦两汉女性观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先秦两汉女性观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两汉及先秦女性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接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根据字形解说字义的文献。

许慎撰写《说文解字》的目的是为了说字解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探索圣王之治,但书成至今,其客观上的作用即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现象提供大量文化资料,透视古代社会文化等早已远远超越了其主观目的。

文字是记载人们思想和语言的符号,文字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物质、心里、习俗等文化方面的内容。

《说文解字》女部字承载了大量的先秦两汉女性文化信息,《说文解字》女部字收字238个,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首之一。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的字序排列字义报表的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先秦及两汉间社会大环境对女性的观点的变化。

本文主要将以部分女部字为例,分析先秦及两汉的女性观。

一以女为姓,女性是社会的主导《说文解字》女部字开头十三字“女、姓、姜、姬、赢、姚、妫、妘、姞、姺、女然、妞、姺”除女和姓外,全部为姓氏。

远古时期,女性曾为社会的主导,社会制度是母系氏族社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早期的女性崇拜。

远古时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女性在采集活动中表现突出,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来源。

而且社会水平地下,生活条件恶劣,人类生存困难,寿命很短。

因此要保持一个部落的人数,女性作为人类繁衍后代这一意义上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女性的地位得以突出。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婚姻制度即群婚制度的原因,人类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

孩子的血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

《白虎通·号篇》中写道:“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但知其母而未知有父”《吕氏春秋·恃君览》也有相应的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

其民聚生群出,知其母不知父……”。

这些无一不说明了但是社会女性地位之崇高。

但是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看法是崇拜。

从上古神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如女娲抟土造人。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作者:李勇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4期摘要:《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构建和内涵折射出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道德传统和文化观念等社会信息。

通过对出现在经典文献和字书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认为女性在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非主导地位的和非正统的非主流群体。

具体表现在古代女性的名字称谓具有特殊性,表示女性构件的“女”部与表示男性的构字部件具有不平衡性和非对称性,古代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有极其苛刻严格的审美标准等文化现象。

关键词:说文女部;古代女性;非主流群体中图分类号:H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4012604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套汉语辅助性交际工具。

《易·贲》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讲述古代先民创造文字的依据,“天文”是指自然界的万物之相,“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万事之事。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汉字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不断演进、沉淀、积累,因此,汉字具有蕴含很深的人文内涵,本身是一种文化项[2]。

同时,文字还是保存了上古时期中国古代先民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产、生活信息等社会状况的“活化石”[3]77。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和归纳汉字的字典,其中540个部首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汉字构形系统的表义部件。

《说文》收字按照“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4]319的原则,同一部首的字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礼仪制度等。

《说文》“女”部共收录汉字238个,新附字7个,共245个字。

按照傅孟真先生“战国时期的文字好加偏旁”的观点[5],很多汉字加上“女”符构件,折射出古人对女姓这一社会群体的客观现实、生理基础、心智作用、社会文化的认知理念。

_说文解字_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_说文解字_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期的各个层面,又包含历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汉字作 说:“人所生也。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记录了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 吹律定性,故姓有百。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
化,每个汉字都积淀了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文化的一部分。《说文 为姓,从女生,会意。”这里“吹律定性,故姓有百”给我们通常所
我们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也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说
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其在我国 文·女部》:“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娲、化,叠韵为训)
文化史、文字训诂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次完成按 传说她是人类的始祖,曾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天的四
部首检索的字书,部首检字法一直沿用至今,是文字学的奠基之 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人民得以安居,是古代神话中征服自然
从“女”的“好字眼儿”有许多依然是常用字,有些女孩的名
(妊),一朝分娩。婴儿哇哇地哭(女 医没姑儿,婴儿哭貌),女子一边嘴里 字也有从女的,如“媛”字是大家喜欢用的。
不停地哄着孩子,一边把奶头往孩子嘴里送(母)。这从母字的篆
文可以清晰看到。女子从此就为人母了(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
四、从“女”的“坏字眼儿”
一、母权社会的佐证
许多从女的字,卜辞及铭文中记载了众多的女性;《说文·女部》
《说文·女部》第一字就是“女”字,《说文》中说:“女,妇人也, 中保留了许多古代女子的字号用字,例如姑戎,帝高辛之妃仆契母号
象形。”至于如何象形我们从许慎的解释中无从知道。段玉裁在 也;娥,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姑原,台母之女周弃母字也。此外,
CANGSANG
学术探讨
《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从_说文解字_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_赵爱武

从_说文解字_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_赵爱武

·《说文解字》与汉字学研究·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赵爱武(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洛阳471022)摘 要:《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女性地位;变化中图分类号:H 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5)02-0091-04 《说文解字》(段注本,以下称《说文》)收女部字238个,重文14个。

其实,若以现在的标准归类,《说文》所收的9000多字中,应归入女部而《说文》列在其他部首的字还有不少,后起的女部字更多。

为了不把篇幅拉得过宽,本文仅以《说文·女部》的部分字做研究对象,从中窥探女子社会地位的变化。

只有在必要时,兼取少量字词典中有关女性的资料。

一早在农业社会以前,先民们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

由于女性在采集活动中表现突出,因而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

特别是女性作为人类之母,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活动即繁衍后代这一意义上更是备受尊崇。

在人类之初,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

这一方面是由于群婚和乱交,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另一方面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

《吕氏春秋·恃君览》也有相应之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

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对原始社会的描绘应该是较为客观的,这也正印证了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

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王充《论衡·诘术篇》说禹的祖先之母吞薏苡(苡后作姒)而生,商朝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燕卵所生,周朝祖先稷是其母姜嫄履天帝足迹而生;《史记》载伏羲是其母“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炎帝神农氏乃是其母感神龙而生。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

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李勇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构建和内涵折射出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道德传统和文化观念等社会信息.通过对出现在经典文献和字书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认为女性在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非主导地位的和非正统的非主流群体.具体表现在古代女性的名字称谓具有特殊性,表示女性构件的”女”部与表示男性的构字部件具有不平衡性和非对称性,古代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有极其苛刻严格的审美标准等文化现象.
【总页数】5页(P126-129,141)
【作者】李勇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浙江宁波31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
【相关文献】
1.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婚姻 [J], 熊桂楿;
2.从《说文》“女”部字探讨我国古代妇女地位形象变化 [J], 孔祥翔;
3.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J], 赵爱武
4.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窥探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J], 张琳琳
5.从《说文》的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J], 李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4期2006年12月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 AST CH I N A I N STI T UTE OF TECHNOLOGYVol 125 No 14Dec .2006收稿日期:2006209215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学院硕士基金项目(DHS0539)作者简介:陈志云(1973—),男,江西临川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语言与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陈志云, 黄振华(东华理工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 要:《说文解字》声训基于汉代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和当时文化背景,其文化蕴涵十分丰富。

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分析《说文解字》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并能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文化环境的合理解释。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声训;汉代妇女地位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5X (2006)0420373203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首部分析汉字形体结构,阐明汉字形、音、义的小学专著。

许慎在说解文字的本义时,大量运用形训,但是基于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或当时的文化背景,则使用声训。

《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拙文在简述《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的基础上,以其女部声训为例,作些分析,以折射汉代妇女地位的概貌。

1 《说文》声训的文化蕴涵“以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为基础,以前人成说为依据,溯本穷源,把声训与揭示词的本义结合在一起,是《说文》一书的主要特点。

”[1]9从许慎对文字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窥探其中蕴涵着的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信息。

《说文》“这种形、音、义结合和变幻的内容与方式,交织成了古人对于当时历史文化的认识与反映。

古代的历史文化作为活生生的现实早已逝去,但古人对于这种历史文化的认识,却隐秘地深藏在成体系的汉字形、音、义之中,长久地保存下来了。

”[2]216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假《说文》以证史,其间上起黄帝,下逮两汉,逸闻古俗,胥存其中。

”[3]1这虽然有过誉的成分,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说文》的历史文化价值。

《说文》是我国第一部解说汉字本义的字典,它的解说形式和古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就点到为止,但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其声训探究词的本义比较客观,涉及事物的作用、性质、特征等方面,并曲折地体现了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

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可以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合理解释。

2 《说文・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汉代妇女的地位总体比较低下,但汉代毕竟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妇女的地位还具有特殊性。

现代研究妇女学的学者认为,评价妇女个体或妇女群体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不仅要考察该个体或群体拥有的财产、权利、职务,受教育的程度,履行的义务及所起的作用,他人或社会对妇女个体或妇女群体的主观评价及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4]。

而《说文・女部》“声训”法对具有中性色彩的字的诠释,则更隐秘地体现儒家价值观盛行的汉代社会对妇女的主观评价及态度,从侧面显示出妇女当时的大致地位。

2.1 《说文・女部》声训体现的汉代妇女地位汉以前的儒家正统妇女观以男尊女卑的观念为基础,体现了“阳尊阴卑”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

《诗经・小雅》的相关记载就是男尊女卑观念在先秦男权社会中的反映,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汉代。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列女传》和东汉班固的《白虎通》、班昭的《女诫》逐步加深了对女性的规范与约束,并强化男尊女卑和夫为妻纲的观念,并由此规范和影响妇女的日常行为和角色。

从《说文・女部》声训中可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

2.1.1 “妇,服也。

从女持帚,洒扫也。

”(以“服”释“妇”,并纽双声,之职对转)段注:“亦以叠韵为训。

妇,主服家事者也。

”[5]614许慎在对“妇”字本义的说解中,并未遵循其说解的一般顺序,而是以声训为先,这体现了许慎深受当时社会对女性总体态度和评价的影响。

许慎以“服”释“妇”,对妇女群体的卑微地位作了潜意识的规定。

当然,对妇女群体的地位的确定,并非许慎的独创。

在《说文》问世前,就有当时所谓的“公论”。

如《大戴礼记・本命》曰:“女者,如也。

子者,孳也。

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

故谓之妇人。

妇人,伏于人也。

”[6]254再如《白虎通・三纲六纪》:“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

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

”[7]205《白虎通・嫁娶》:“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

”[7]269而许慎在《说文》中的说解,则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许慎的说解并非偶然,它恰恰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的一种流露和体现。

2.1.2 “娶,取妇也。

”(以“取”释“娶”,清母侯韵)“姻,婿家也。

女之所因,故为姻。

”(以“因”释“姻”,影母真韵)“婚”、“姻”条声训,反映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的尴尬地位。

王力先生认为:“取、娶本同一词,后人特为取妇一义造‘娶’字,并改读去声。

”[8]196《说文・又部》云:“取,捕取也。

周礼获者取左耳。

”取字的本义为获取。

因此,娶字本义应为:“抢夺妇女作妻子。

”《诗经・齐风・南山》云:“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

”皆用“取”。

又《礼记》云:“昏礼不贺”,“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可见,娶是古代社会抢婚风俗在许慎的文字阐释中留下的印迹,反映了汉代妇女在婚姻关系中自主性的缺失。

“姻”字条段注云:“因为就。

”“因”为顺从、依靠之意。

所以“姻”字指女子所依托的对象,它所反映出的是汉代妇女对夫家的依赖性。

男权社会中妇女只有出嫁才算有了家,即便妇女有了家,也必须服从丈夫,并不具备独立的地位。

这正如《孟子・滕文公下》云:“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在先秦的男权时代,妇女无独立地位,汉代则又遭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演化为需具“三从”之德。

如班固《白虎通》云:“男女者,何谓也?男者,任也,任功业也。

女者,如也,从如人也。

在家从父母,既嫁从夫,夫没从子也。

”另外,《汉律》、《汉令》中有关婚姻的法规显示,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几乎对全部家庭财产拥有支配权,妻子甚至对自己的劳动所得也不能完全支配,而妻子离婚只能带走自己的陪嫁物,如《礼记・杂记下》郑玄注云:“弃妻畀所遗。

”另外,在夫妻关系方面,丈夫相对自由。

如《大戴礼记・本命》云“妇有七去”,而妻子只有在丈夫品行不良、患有恶疾或家贫无法生活时才可以提出离婚。

虽然《汉书》和《后汉书》中提及王皇后、卓文君、蔡文姬等人的改嫁,但这只是上流社会和下层百姓中的个别现象。

汉代社会,夫死,妻必服丧,改嫁则受到谴责和法律干涉;妻死,夫可不为妻服丧,还可以另娶。

又如班超所言妇德:“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但班超并未说明何谓“夫德”,而是在《女诫》中神化男子的地位。

这种夫妻关系中男女权利与义务的严重失衡,也是汉代女性卑微地位的体现。

另在汉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这种鲜明的写照。

如张衡《同声歌》,新妇向其夫自陈要恪尽妇职,表达的是对自己附属地位的认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说文・女部》声训虽揭示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但亦隐秘地体现了汉代社会对女性低下地位的规定与认同。

2.2 《说文・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的特殊性总体而言,《说文・女部》声训显示出汉代妇女的卑微地位,但妇女地位的演变有其历史的渊源,汉代妇女地位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的独特性。

以下就此展开讨论。

2.2.1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从女咼声。

”(以“化”释“娲”,化为晓母歌韵,娲为见母歌韵,叠韵为训)远古时代形成的女性主导意识和社会主导地位,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到了汉代社会仍然留有痕迹。

《说文・女部》“娲”、“姓”条声训就体现了对远古妇女地位的追崇。

在人类繁衍这一层面上,女性备受尊崇。

桂馥《说文义证》引《风俗通》:“天地初开,未闻有人。

女娲抟黄土为人。

”女娲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之中,为化生万物之神,而《说文・女部》之说解,则是远古时期女性崇拜的延续。

2.2.2 “母,牧也。

从女,象怀子形。

”(以“牧”释“母”,明母双声,之职对转)段注云:“亦以叠韵为训,牧者,牧牛人也。

以473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譬人之乳子。

”清段玉裁明确指出此条为声训,并就许慎说解的形象性作了说明。

就“牧”的引申义而言,有养育和驱使等意义。

如《广雅・释诂》:“牧,养也;牧,使也。

”这说明东汉后期,虽然有“三从四德”等对女性的束缚,但母亲在家庭结构中也有独特的地位,受到尊敬。

“汉代妇女不仅未被夫权完全束缚,‘夫死从子’在她们身上也不能兑现。

相反,父亲去世后,倒是母亲和姐姐对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有很大的干预权”[9]112,母亲能够决定子女的行为处事和婚姻大事。

这在《汉书》之《叙传》、《元后传》、《隽不疑传》和《后汉书》之《蔡邕传》、《崔寔传》、《胡广传》中有相关记载。

另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中也有鲜活的反映。

母亲的这种特殊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女性能够繁衍后代,而且也和汉代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大力推行儒学孝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2.3 “妻,妇,与夫齐者也。

从女从屮从又,持事妻职也。

”(以“齐”释“妻”,清从邻纽,脂部叠韵)此声训表明妻子只是在人伦中与夫平等。

《礼记・内则》郑玄注:“妻之言齐也,得与夫敌体也。

”又如《白虎通》:“妻者,齐也。

与夫齐礼,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

”而桂馥《说文义证》中引蔡邕《月令问答》曰:“妻者,齐也。

唯一适人曰妻,其余皆妾,位在最下,是以不得言妻也。

”这说明妻和妾有别,在名分上和丈夫“齐”。

此外,据学者彭卫考证“在汉代男子写给男子与男子写给女子的信,在语气、格式、用辞诸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10]由此可见,汉代的夫妻关系在特定的礼仪上还比较平等。

3 结语汉代妇女地位低下有其社会根源,因“语言学和社会学可以交互启发”[11]10,且许慎《说文》“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分析其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能够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

[参考文献][1]崔枢华.说文解字声训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宋永培.《说文》体系与中国上古史[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程树德.《说文》稽古篇[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4]韦惠兰,杨琰.妇女地位指标评价体系[J ].兰州大学学报,1999(2).[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7]班固等.白虎通[M ].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8]王力.同源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贾丽英.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J ].四川大学学报,2001(6).[10]贾丽英.汉代婚姻关系中妇女地位考察[J ].求索,1988(3).[1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S heng Xun ”i n N üB u o f S huo W en J i e Zi and the S ta tu so f W om en i n Han D yna styCHEN Zhi 2yun, HUANG Zhen 2hua(College of Chinese L aw and A rts,East China Institu te of Technology,Fuzhou 344000,Ch ina )Ab s trac t:Basing on the disl ocati on of the relati ons of the for m and the meaning Chinese of characters and the cul 2tural backgr ound in Han Dynasty,the cultural i m p licati on of “Sheng Xun ”of Shuo wen J ie zi is very rich .Analy 2sing “Sheng Xun ”in N ǖBu of “Shuo wen J ie zi ”and referring t o relevant hist orical documents,we can describe the outline of the s ocial status of wo men in Han Dynasty,and come up with a reas onable exp lanati on cultural envi 2r onment by discussing the point of vie w of ideas and knowledge Xu Shen .Key W o rd s:“Shuo W en J ie Zi ”;sheng xun in n übu;the status of women in Han Dynasty573第4期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