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项目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

目录

1.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背景 (4)

1.2. 设计目标 (7)

1.3. 设计内容 (8)

1.4. 设计原则 (10)

1.5. 设计依据 (12)

2.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2.2. 环卫管理的需要 (15)

3.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平台系统整体架构 (17)

3.2. 总体架构 (19)

3.2.1. 平台总体架构 (19)

3.2.2. 平台系统网络架构 (20)

3.2.3. 平台性能指标 (20)

4. 运行环境支撑层建设 (22)

5. 源数据层建设 (23)

6. 数据支撑层建设 (24)

6.1. 概述 (24)

6.2. 系统功能 (24)

6.3. 非功能性需求 (28)

6.4. 系统技术架构 (30)

6.5. 系统外部接口 (34)

6.5.1. 接口设计原则 (34)

6.5.2. 数据接口适配 (35)

6.5.3. 与GIS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对接 (36)

6.5.4. 与北斗定位系统对接 (36)

V3.0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6.5.5. 与城市管理局信息平台对接 (37)

6.5.6. 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对接 (37)

6.5.7. 与视频监控系统对接 (37)

7. 功能介绍 (38)

7.1. 智慧环卫基础数据子系统 (39)

7.2. 环卫清扫保洁工作监管子系统 (39)

7.3. 生活垃圾收运监管子系统 (40)

7.4. 环卫车辆清运管理子系统 (41)

7.5. 智能移动环卫子系统 (42)

7.6. 可视化勤务管理子系统 (42)

7.7. 智慧环卫指挥调度系统 (43)

7.8. 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 (43)

7.9. 平台运行维护子系统 (44)

8. 功能介绍平台系统功能、参数及成本估算 (44)

1. 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建设背景

1.1. 设计背景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有10 亿吨,并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全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

众所周知,垃圾物中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

的物质,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抛弃的废塑料不仅会污染

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被动物误食,导致人或者动物中

毒甚至死亡事故等。

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对废纸类、金属、塑料、玻璃、

废纺织品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并且可以对有害垃圾进

行特殊处理,从而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同时垃圾回收还可

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美化城市环境。

2017 年3 月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到2020 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这标注中

国的垃圾分类市场正式拉开帷幕。

按官方计划,全国将有46 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

制分类,并于2018 年6 月提出扩容至全国294 个地级市。

而这些城市户年均垃圾分类服务项目费用约为80-200 元之间,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的总人数为13 亿8271 万人,总户数估计在 4.57 亿户左右。以此估算,中

国垃圾分类远期市场份额估计将突破600 亿元大关,等于再

造一个服务市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如何通

过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环境卫生系统的管理机制,提高环卫

系统的监控、调度等管理能力,加强环卫信息化成果的实战

应用,打造一套服务于环境卫生系统的智能化的管理、调度

平台。

“回收量多少,哪些居民参与,缺少详细数据分析” 、“不同季节、不同小区垃圾的种类、数量都会有差异,产生与回

收之间难以高效对接”——对目前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遇到

的“瓶颈”问题,省人大代表史双凤建议,建立大数据平台,

采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垃圾分类在南京已经实行多年,但在很多小区,垃圾

分类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混装’现象还很多见,居民参

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对此,史双凤建议,充分

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处理中来。

此外,建立集中统一的数据平台,鼓励垃圾回收与处理企业

对回收的垃圾种类、品牌、数量进行记录和有效的大数据分

析,从而了解终端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数据沉

淀到一定规模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定期信息发布,促使相应

的回收企业有针对性地加以回收利用,避免盲目性。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扶持性政策,鼓励互联网企业参

与搭建城市废旧品回收平台,创新再生能源回收模式,提高

企业从事垃圾分类相关环保产业的积极性,为此项工作的开

展提供政策保障。

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参与垃

圾分类回收的家庭设立环保账户,根据垃圾分类回收数量进

行奖励积分,用户可以用积分兑换相应商品和服务。“目前南京已经建立这样的积分兑换机制,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

调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