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国外标准化发展进程与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参考文档
国外标准化发展进程与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认为我国应扩大及深化标准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填补标准的空白,在标准新领域抢占话语权。
本文还提出针对国外出现的标准统一适用与地方因地制宜等问题展开思考,防微杜渐,建立对标准客观评价的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建立标准的良性运行机制即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国外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外电子政府与数据标准化现状企业积极性1国外标准化理论
1.1标准的涵义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SO/IEC导则2:1996》中,对标准化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多数国家包括我国沿用或认可了国际组织的定义,明确规定: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然而标准在不同领域中另有别样的诠释。
欧洲有学者这样阐释标准和标准协会——“全球经济中合理的可计算利益的聚集,主体间的共同准则,根深蒂固的权力结构中出现的新形式的软法治理(自愿标准和非正式机构)”。
而在一篇朝鲜语的政治科学杂志中的《标准的力量、协调功能与标准化治理》一文中,这样叙述道,“标准作为一种规范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是全面的、基础性的,标准包含社会规范和法律。
标准的力量也可以说是通过规范共同治理的本质力量,因为它采取多边和互动关系”。
尽管各国对标准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认,标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已经得到了国际普遍认可。
1.2标准的特性
在法国,作为公共政策工具,标准呈现出下面一些特性。
虽然标准本质上通常都是高度技术化的,但他们实际上是经济参与者(竞争者或分包商)之间,以及经济参与者和公民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如消费者或用户群)之间权力权衡的产物。
因此,标准有助于将国家的角色弱化,而强化公民社会的色彩。
标准的合法性来源于科学和技术理性(这有助于中和它们的政治色彩)和一个民主的理性(通过他们的谈判维度)。
因此,他们展现出了非政治性的呈现。
换句话说,标准的发展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政府当局委托给民间组织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没有法律强制力,因而在本质上是不具有约束力的,这个过程看起来却更具有正当性,因为它被起草时的制定过程非常民主,并且它所依据的科学技术数据相当客观。
在某种程度上说,标准化相当于良性的决策过程,因为它离开了利益方的困扰,也没有政治上的干预。
有学者批评性地用“技术上的民主”“技术上的外交”来让标准化过程的特质更加形象,标准化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怎么理解呢?笔者看来,可以这样认为,标准在欧盟,是超国家治理的工具;而标准在法国,就成为了国家转型的工具。
1.3标准的研究视角
关于依法治国和标准的关系上,20PP年有学者在由非政府体制研制的国际社会和环保标准对国际贸易法和世贸组织的合法性产生的潜在威胁上建议制定法律规范,来为社会和环保标准的制定留出跨国监管的空间,让标准化进程有法可依。
关于标准性质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标准的规范性、技术性是其典型特征;但也有人对标准的权力性展开研究,认为标准可以压制强权;近来更有学者尝试从规范、标准、法律的关系角度考察标准的性质,然而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在特定领域的标准的范围内展开,或是针对特定的案例,比如:最近各国纷纷看好标准的国际市场,试图抢占国际标准话语权,于是便掀起了对国际标准研究的热潮。
而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研究,也大多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比如围绕政府公文的标准化进程,政府的行为和道德标准,标准提升公民健康,标准预防和补救自然灾害,标准提高对残障人士的公共服务等问题展开探讨。
从公共服务标准的整体上看,学者大多认为“标准促成更好的政府”“标准是一国政体、文化和市场的标识”“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依笔者看来,其中以德国、法国、英国为首的欧盟国家算是对标准理论研究较为前沿的国家,已有学者开始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等视角开始对标准展开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经济、市场、企业的角度。
尽管如此,标准进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时间并不久,相关研究也大多以标准在各具体领域的实施或基于某个特定的问题展开,对标准的理论探讨并不充分,标准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然而与我国学者大多一致地宣扬标准不同,西方已有学者开始思考标准化的弊端,主张批判地、全面地认识标准化,逐步地推进标准化进程。
2国外标准化发展与创新
从国际上来看,标准最初在企业产品中被应用,后逐渐扩展到工艺流程、服务质量上;而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也从企业的私主体扩展至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机构。
尽管标准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分类和发展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标准在当今世界各国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标准化历史较早的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标准在很多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市场治理领域
优质参考文档
在市场治理方面,国外标准化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渔业的标准化,澳大利亚的渔业通过标准化养殖与捕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其海产品的质量,并且实现了对其海底资源的保护,我国有待借鉴。
在国外,标准还被用于健康、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业革命之后,安全和健康标准便逐渐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等各类采矿和加工过程。
更有评论家指出,“工业标准体系在美国的诞生意味着美国政府在此领域管理的缺席”,尽管此言辞亦有些许文学上的夸大之嫌,但仍可看出标准在美国工业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
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关于劳工保护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在近来矿山、核电、爆炸多发的我国,以标准来规范建设、生产与管理,保护民众人身安全,很值得我国借鉴。
2.2公共服务领域
在公共服务方面,以美国为例,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联邦政府应该向企业学习,将标杆等绩效管理工具引入公共服务体制创新中来。
于是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依据《文官改革法》提高工作效率、数量与质量的目标制定了行为标准。
该行为标准数据被分为9类:效率、文书工作的减少、节约成本、及时性、平等的就业机会、有组织的领导、员工的卓越、表现与品质。
后来标准又被用于评估公共交通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服务标准为公共交通部门提供一个机制来评估其服务客观、一致和公平的程度。
服务标准还被用于评价和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公众的居住条件、军队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等。
1997年美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汇集联邦政府各机构所制定的“服务标准”,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政府的服务标准手册——《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的标准》。
在美国的公共健康领域,也有医院通过标准化报告流程、条件等方式,通过网上信息平台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对报告等作出处理,极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在国际上,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标准作为一种评估体系已经被用于通识教育,通过标准的使用来代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此“标准改革”已经在国际上逐渐地成为一种趋势。
在上世纪末美国也有人倡导将测试——学生测试、教师和行政官员的测试标准化,同时间也有学者讨论是否要设立标准来保护公民的医疗隐私。
“德国的‘公共指标交互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都关注一个特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领域,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优化管理效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日本还制定了养老服务标准,法国的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
澳大利亚政府同样引用了源自企业的服务标准来改善自己的公共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于20PP年采用了新的卓越客户服务(CSE)标准——一个用来支持和推动公共服务以便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实用工具。
“CSE的目标是鼓励、支持和奖励那些在真正地理解他们的顾客和社区的需求和喜好的基础上来提供服务
的组织。
卓越客户服务能够提供机构用来改善当前服务的评估和识别方式的至关重要的工具,来确保机构关注客户需求。
这项标准被用来帮助公共服务完成我们决心所看到的公共服务的文化上的改变。
”
各国推行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方式不一。
以南澳为例,其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方“不能足够好地服务于公众的政府机构将会在一个新的中央体制下被约束来遵守标准”。
由广告人报所做的调查显示,总理和内阁的部门将会斥责那些不遵守行为标准的部门。
协助南澳总理JaPWeatherill的公共管理部门的部长道出了原因,“现在的体制允许机构从内部看他们的表现,而免遭机构外的批评。
”“除非有一个政府的中央部门来监督其他部门是否遵守标准,否则公共服务的质量将不会提高。
”
2.3社会治理领域
在社会治理方面,国外更是早在环境治理,如水治理、汽车排放等方面引用标准作为规范的手段。
好管理、高标准、严格公正的施行,被认为是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
工业革命后,工业一度飞速地发展,使得早期工业革命的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国家均吞食过寻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的恶果。
英国的“雾都”伦敦,曾被严重污染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法国的雾霾城市巴黎均不约而同采用了标准作为其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的空气治理方面,近来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执行标准,雾霾的情况已经改善很多,可见我国已在环境治理方面受益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并且将在环境领域持之以恒地推进标准化工作。
欧洲也在研究通过规范和标准来预防犯罪,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用规范和标准来预防犯罪被指标的硬化所限制,当时在这方面,欧洲规范作为指导方针,开发防盗门和百叶窗。
近来欧洲在此方面的进展还体现在建筑领域中运用标准预防犯罪,并且这些标准也不仅限于技术产品,而是关注城市环境的管理和规划布局,以及这些管理和布局对公共安全的影响。
各国亦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标准的评估工作,将标准优胜劣汰,来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标准,提升标准质量和绩效。
2.4政府自我管理
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美国有学者开始探讨政府各种详细行政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如:美国学者探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脑科技采购行为的标准化的可行性和路径,以及区分政府官员的私人生活中的角色和公共角色,来建立这些政府官员为公共角色时采用的不同标准。
在公共关系方面,有学者研究标准在建立在道德和道德伦理上的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角色和相关性,并推论在以现有的伦理和标准的框架为基础的公共关系实践中的专业性是可实现的。
然而这确是一个复杂的函数,是一个有关固定的纪律管理、
优质参考文档
改善组织内外的信息传播、不强调高回报或者服务费用的、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来实践的更高程度的自由的函数。
2.5国际治理
北欧甚至有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国际层面上公共政策的标准化,甚至还在地方、区域、国家之外,得出了“第四层次的政府——国际治理”理论。
近年来,标准的国际治理理论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认为标准是国际治理的中枢机制,但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角色。
还有学者以简单的类型学的方式来分析他们的不同,即标准化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是由各国根据各自在私人治理和公共治理两个领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根据问题的范围和机构的能力在各自治理国家、区域、全球的不同层次的不同组合的方案来解决。
这些学者最后得出结论,标准化的顺利进行应该是国际标准与本国标准的结合,国际标准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消除偏见;国内标准可以更本土化适合当地情况。
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可以互相检查,确保不会因为私人或国家的利益不适当地阻碍共同的目的。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国际治理——即便是作为国内行为的补充,对政治决策者来说,也不是容易的选择。
随着标准越来越跨越国界,如何更好地实现某些方面的国际治理,值得我们思考。
3对国外标准化进程的反思与借鉴
3.1标准化与法治化
在依法治国与标准化建设方面,不但要强调标准对法律的延伸和补充,量化和可评估;更要强调标准化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能,需要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与指引,需要法治为其提供依据,更需要法治的信仰与配套制度为其保驾护航。
因此,加快标准化的法制化建设,完善标准化的专业立法,把标准化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成为标准化工作更好展开的基石。
3.2标准的应用范围
在标准的应用范围上,可将标准应用到劳工保护、学校、医院、公共交通服务等领域,并加大推进工农渔畜牧产业的标准化力度,用标准化创收,让标准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进一步扩大及深化标准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填补标准的空白,在诸多新领域抢占标准话语权。
3.3标准的因地制宜
在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有学者思考在欧洲公共领域的标准化困境与使标准转化适应地方之间如何抉择。
他们从企业营销中得到启示,尽管营销决策都是由中央统一作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区域的营销项目都要标准化,因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是很不一样的;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上述问题的解决更加容易,
因为互联网使企业可以运用全球资源来创造本地特色。
澳大利亚也有学者反对地方政府用统一的国家标准,而呼吁应该保持地方政府的多样化。
我国疆土如此辽阔,因此在我国各地方进行标准化建设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各个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鉴企业个性化营销的战略,充分利用信息共享资源,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标准体系,促进本地经济、行政、社会各个领域有序快速发展。
3.4标准的评价
在标准的评价上,英国一些民众基于对特定地方政府标准框架的消极分析,来批评所有的地方标准框架,并主张废除地方政府标准框架,然而“理性的民众应该看到地方政府标准框架从整体上带来的诸多好处,而不仅仅是聚焦于某个特定官员的丑闻”。
我国在标准化建设中,其实在任何建设与改革中,都难免有失败和不足的地方,也许会招致许多批评与谩骂,但正如英国政府评论中所说,“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地方政府仍需建立标准框架”。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善和提高,而绝不是否定过去,推翻一切。
标准化是不可阻挡的社会的必然进程。
借鉴英国学者的方法,在提高公众对于标准化认识的水平与知识上,可以通过允许公众参与标准的制定过程的途径,这样既可以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与公开,密切政府和人民联系,提高群众基础,让公民体谅政府工作的艰辛;又能够有效提高公众的标准化知识,促进公众对标准化活动的支持,建立评价标准的标准,使公民“标准专家化”,当然在具体涉及的制度上尚需仔细研究探讨或实证试点。
3.5标准的良性运行机制
另外通过阅读国外标准化文献,笔者感触颇深的是,国外企业对于标准的喜爱程度和信任程度是我国企业所远远不能企及的,例如:很多企业已经改变了他们工业产出的期望,由优秀的产品或巨大的利润转为属于自己的标准;更有很多食品服务企业积极塑造安全规则和标准。
而我国很多标准是政府出资金,官员定标准,企业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出现了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两层皮现象,导致标准制修订与市场需求、人民生活严重脱节。
在政府的培育与主导下,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才能彻底解决目前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这类问题。
这些问题的实质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如何激发企业对标准的热情,理应成为我国标准化建设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4结语
标准化从最初的产品到服务,从经济和市场到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时间并
优质参考文档
不长,相关的理论研究亦不充分,也很难从社会治理角度给标准的性质作出统一的归纳,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点是标准的规范性,标准与社会规范有很多相似之处。
很多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试图从契约理论探寻标准的性质和约束力的正当性,即标准的本质是协商一致,是自愿,这也印证了文章上文提到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政体、文化、市场的反映”,恐怕这与西方的自由理念,契约理论,民主的程度,市场的自由开放状态,标准的自发形成,政府是人们公仆的文化观念等因素均有关系。
也许也正是因此,这类国家中,自愿性标准常常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标准,依其观点,公共服务标准归属于服务标准,如企业引用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一般,并无特殊之处;但同样学者们也注意到了政府这一引用标准的主体,将政府引用标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这举措评价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于标准的权力性的特征至今尚在争论,有学者认为标准具有权威性,代表权力;也有学者认为标准是与政治和权力脱离的,是最大限度的公正客观和自由一致。
除了标准是一种基础性规范的共识之外,近来也有学者提出,标准是一种激励措施,标准服务于政策,标准是一种再管制方式,标准是一种意向的体现,标准是对复杂事务的统一管理。
至于标准在国外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然毋需论证。
从标准的发展及现状来看,标准早早已经深入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并在市场治理、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规范作用,更是对助推开展电子政务、打造电子化政府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至于激发企业开展标准化的积极性,依笔者看来,则要借力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及标准化体制改革的契机,需要我们建立标准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即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要让包括政府标准化机构在内的广大标准化专业机构“有利可图”。
各类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将不再具有行政色彩,而成为标准的“生产车间”,整个标准化生产体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级标准化组织靠生产技术标准这种特殊产品为政府和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回报,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而在政府激励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靠补贴,不仅要通过直接的奖励,授人以鱼,更要通过畅通运行机制,授人以渔,才能全面激发社会各方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将标准应用到劳工保护、学校医院服务等领域,并加大推进工农渔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用标准化创收,让标准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GoverningStandards:TheRiseofStandardizationProcessesinFranceandi ntheEU,ernance,20PP,Vol.20,No.157-84.
[2]Non-StateGlobalStandardSettingandtheWTO:LegitimacPandtheNeedf orRegulatorPSpace,Bernstein,Steven1andHannah,Erin2,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1 1(3),575-608.
[3]CurrentPracticesintheUseofServiceEvaluationStandardsatPublicTransit Agencies,VictoriaA.PerkandDennisP.Hinebaugh,TransportationResearchR ecord,1998,77thAnnualMeetingof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No.9 8-0581.
[4]MachinerPofgovernmentandstandardsinpublicservice:teachingnewdo gsoldtricks,EconomPandSocietP,20PP,Vol.35,No.1,148-167. [5]国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与趋势研究,侯非,中国标准化,20PP,11.
[6]ChangingtheStandards?AssessingtheImpactoftheCommitteeforStand ardsinPublicLifeonLocalGovernmentinEngland,MichaelMacaulaPandAlan Lawton,ParliamentarPAffairsVol.59No.3,20PP,474-490.
[7]ComputerTechnologPProcurement:CanItBeStandardizedforStateandL ocalGovernments?,J.RobertIppolitoG,Stateandlocalgovernmentreview,Vo l.13,No.3(Sep.,1981),pp.84-89.
[8]PrivateManners,PublicRoles:RecognizingDifferentStandardsforPublicB oardService,ScottC.Paine,GovernanceMatters,20PP,44(3),217.
[9]ProfessionalisminServiceMarketing:TheRoleofStandardsandEthics:ASt udPoftheNigeriaInstituteofPublicRelations,OKO,A.E.NDU,NnolimD.A.2andNwaizugbo,C.I.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 nessandManagement,20PP,Vol.9,No.6.
[10]TheFourthLevelofGovernment:ontheStandardizationofPublicPolicPwi thinInternationalRegions,MorteEgeberg,ScandinavianPoliticalStudies,19 80,Vol.3.
[11]International'standards'andinternationalgovernance,KennethW.Abb ottandDuncanSnidal,20PP,8:3SpecialIssue:345-370.
[12]DiversitPinAustralianLocalGovernment:TheCaseagainsttheImposition ofUniformNationalStandards,AndrewWorthington&BrianDollerP,Internat ionalReviewofPublicAdministration,20PP,Vol.6,No.1.
[13]王忠敏.中国标准化的历史地位及未来[J].中国标准化,20P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