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直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当前市直国企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少数企业已提取预留的职工安置补偿费兑现不够及时。据2005年5月末初步统计,进入改制的234家市直企业应兑现职工安置补偿费21.58亿元(包括离退休、内退职工的社保、医保及生活费),其中应一次性支付给职工的安置补偿费7.5亿元,已兑现职工一次性安置补偿费5亿元(含安置费转股1.2亿元),占应一次性支付给职工的安置补偿费的66.7%。除应一次性支付买断下岗职工的安置补偿金外,离退休、内退职工的相关费用企业基本上是按照规定逐年逐月在支付。改制企业承诺在3至5年内支付买断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补偿金、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离退和内退职工的相关费用。但有少数改制企业以负资产没有弥补、资金调度困难等种种理由推迟兑现和支付,由于职工的大部分安置补偿费是以国有实物资产的形态带入改制企业的,一旦改制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这部分职工的安置补偿费将会落空,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会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还存在部分企业将职工正常上岗与发放安置费挂钩、长期扣发职工安置费,对内退职工的生活安置费多提少发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

(二)少数企业有效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安置资金存在较大的缺口。据市国企改革办反映,市直已改制改革的工业企业中,还有毛纺厂、荆州毛巾厂、荆纺织、鑫汇织布厂、灯芯绒厂、三印、助剂厂、绒布厂、宏达纸品厂、金属家具厂、食品工业公司、二制药厂、电缆厂、制漆厂、精细化工厂等15家企业有效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安置职工的资金缺口达6000多万元,如将部分非工业企业计算在内,资金缺口在9500万元以上,目前通过多方努力筹措到位的资金仅2000万元。由于安置职工的资金有缺口,企业的改革难以到位,特别是除毛纺厂、鑫汇织布厂、宏达纸品厂、精细化工厂外的其它11家实施整体破产的工业企业难以真正终结。

(三)部分破产、关闭企业的退休职工的医保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市直28家已实施整体破产的工业企业中,除合纤、床总、沙印、一针、造纸、啤酒、精密钢管、红帆、钢厂、化研所、荆海实业等12家企业退休职工的医保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外,其余16家企业的11000多名退休职工因无资金来源医保问题不能落实。

(四)分离改制后的存续壳企业依法破产进展慢。市直40家存续壳企业(工业企业26家,非工业企业14家)中,除纺织站、沙市油脂、建材供销、江机、洗衣机厂、齿轮、九龙、地毯、磁材、恒泰医药等10家企业基本上与主要债权人达成协议、已进入法律程序或已经具备进入法律程序的条件外(其中纺织站、沙市油脂、建材供销、齿轮4家企业已进入破产司法程序),其它企业推进破产的工作尚无实质性的进展。造成壳企业破产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与主要债权人达不成偿还债务的协议,不能进入法定程序;也存在金融资产经营公司等主要债权人违规转移、处置债权的行为,给空壳企业的破产带来了新的障碍,影响了新的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壳企业的自身管理也不规范,资产的随意处置、出租,财务滥开支的情况也较突出。

(五)改制企业负资产的弥补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直近100家已实施民营化改制的企业共有负资产约18000万元,据初步统计,近几年已通过土地、房管、财政、国资、税务部门共弥补负资产近6000万元,还有12000多万元负资产没有弥补。改制企业负资产弥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负资产的弥补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改制企业已通过债务缩水(含金融债务和其它债务)、土地增值、税收减免、划转资产、豁免财政周转金等途径弥补和部分弥补了负资产,但由于跟踪监管不够,致使企业弥补负资产的情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二是弥补负资产的具体政策有些难以落实到位。虽然土地、房管、财政、国资部门于2002年联合下发了87号文件,提出了弥补负资产的9条意见,但在执行过程中真正能落到

实处的只有土地增值部分冲减和处置老企业资产弥补两条途径,荆发[2000]12号文件提出的由企业实现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弥补政策由于与现行政策不一致一直难以落实。(六)部分企业的股票与集资问题不能兑现,对社会稳定存在一定影响。市直目前存在股票和集资问题的企业有荆江水瓶、仪表、佳鹰、荆大公司、神电、津奉、大田、博尔德、沙棉、津汇、恒丰、九龙、恒泰医药、物兴等近20家企业,涉及金额约25000万元。当前,一部分企业已无能力支付股票和集资款,如荆江水瓶、仪表、佳鹰、物兴等;一部分企业改制时将股票转作了新企业的负债,没有将还款纳入议事日程,长期无偿占有和使用债权人资金。对此,社会反映很大。

(七)规范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全市国资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3]96号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的有关精神,在规范企业改制,促进国有产权顺畅流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作了大量工作,要求企业改制必须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要求产权转让必须公开征集受让对象、进场交易、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新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构建还有一个过程,有关部门和企业认识还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在企业改制、产权转让和资产处置时,与当前国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政策有不一致的地方,出现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职工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和纠正。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对与职工安置补偿费及有关费用相对应的国有资产实行保全措施。除改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兑现协议外,应切实落实对改制企业提留的职工安置补偿费及有关费用的监管和保全措施,改制后企业须用不低于职工安置补偿及有关费用总额的土地、房产等流动性强、易变现的不动产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抵押,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兑现或故意拖欠职工安置补偿费及相关费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采取进场交易的方式处置这部分资产,用于安置职工。今后,改制企业不再采取在转让前将职工安置补偿及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提留的方式,应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提取职工安置补偿费及相关费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必须进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户,主要用于弥补企业改制时职工安置补偿费和生活补助费的不足部分,未经批准,不得用于再投资等经营活动。

(二)多法并举解决部分破产企业、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的缺口。对资产变现难或有效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的改制企业、破产企业,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对土地难以变现的企业通过市土地储备中心按商业用途进行土地储备变现一部分资金;二是对有效资产安置职工有余的破产企业的剩余资产,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通过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参与托管清算的形式,调剂处置一部分资产用于其它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三是还有不足的通过市财政分年兜底解决。

(三)对改制企业负资产的弥补实行动态管理。市国资委要随时掌握改制企业负资产的弥补情况,弥补工作要在市国资委的监管下有序进行,主要采取四种办法:一是对改制企业无偿占用原国有企业的商标权、生产许可证、商誉、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市场网络、人才资源等无形资产,按国务院办公厅(2003)96号文件的精神进行重新估价冲减负资产;二是用改制企业带入的金融债务和其它债务缩水而产生的收益冲减负资产;三是用改制企业带入的土地由工业用途改变为商业用途而产生的级差收入冲减负资产;四是用原国有企业的其它国有资产冲减负资产。对上述冲减负资产后有余的收入要收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户,对冲减负资产不够的由改制企业用以后年度的利润弥补;对改制企业带入的土地评估值高于土地出让金的差额部分,要作为国有资产,由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改制企业签订租赁合同,按期收取国有资产占用费。

(四)加强对存续壳企业的管理,依法推进企业破产进程。主要做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荆州市市直分离改制存续壳企业的管理办法》,组织专班实施对壳企业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