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精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
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
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
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
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
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
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
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
吃东西。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
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
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
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
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
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
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
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到达陕北后仅剩9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650多位红军烈士。但是,650位
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200多本,为什么?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
领了!
当年红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1929年,老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
军牺牲了,1930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都没了!他为了什么啊?!
我们镇的长窠头村,当年是钟屋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村里上松毛岭战场最便捷的通道刘坑口,百来户人家,400来人口,他们参加革命牺牲117人,红军家属被杀35人,60多户
绝户。
这个村里有位退休干部钟宜龙,今年88岁,老人还自办家庭红色展馆,天天在讲红军、
讲传统。老人他生在五杭村,本姓华。1929年,他的生父、生母因为他的大哥当红军被反动
民团杀害。母舅们不忍心5个月大的他饿死,把他抱回长窠头村的钟家。由于他的三个亲舅
舅没有老婆,就把他交给已经结婚的堂舅做养子。他的三个亲舅舅和养父当了红军,先后都牺牲了。我想钟宜龙老人就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典范,虽然他的家族因为革命总共牺牲了40人,但他经常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
我以前访问过很多老红军、老战士,问得最多的就是五年苏维埃里,牺牲那么多人,几乎每家都有,明明明白可能会死,为什么你们还跟着红军走呢?!他们都用十分朴实的话回答我:共产党、红军来了,我们有了活路、有了活的期望!我们跟着共产党有出路!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的起始点,前年来访的游客有10多万,去年有15万多,今年到10月份就已经超过20多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就抱着一个目的:缅怀革命
先烈,重走长征之路,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村里有四个红军烈士纪念碑:两个无名,两个有名的。因为很多乡亲的亲人牺牲在外面,他们不明白在哪里,就把烈士纪念碑当亲人们的坟墓,常常过去祭奠。80多年过去了,
他们还没有忘记这些先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次讲解你都充满激情?我想,就是时常呈此刻我脑海里的红军英烈的精神不断在激励我。我深深感到,发扬长征精神就是遵从习总书记教诲: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在新长征路上走好每一步!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四):
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征故事50字左右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我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21岁。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五):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齐,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
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
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六):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但是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貌,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