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e897fe964bcf84b8d57b8e.png)
红色影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作者:杨美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01期[摘要] 红色影视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独具的特点和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与积极影响,帮助高校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
面对教育教学任务,高校必须充分把握好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发挥其多样性的功能,探索其育人价值,使学生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新高度。
[关键词] 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181-04 [收稿日期] 2020-12-01红色影视是以红色历史革命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是指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讴歌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电视和网络短剧作品[1]。
红色影视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红色经典作品是大学生熟悉历史事实和了解英雄事迹的有效工具,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力武器,高校应将红色经典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红色影视的价值所在。
一、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一)红色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红色影视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纽带,一直以来载负着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
首先,从课程教育内容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精神、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等多种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品运用更直观、更趣味的表达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渗入人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契合。
其次,从传播学上讲,红色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可以充当起载体,实现信息向客体的传输。
红色题材课程设计思路
![红色题材课程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7f671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b.png)
红色题材课程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题材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精神内涵等。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红色题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红色题材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理解红色题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红色题材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红色题材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红色题材的敬意和热爱,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色题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以及红色题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课:红色题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第二节课:红色题材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第三节课:红色题材的地点和文艺作品第四节课:红色题材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讲授法:教师对红色题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红色题材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红色题材的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剖,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法: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和博物馆等,亲身感受红色题材的历史氛围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红色题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研究红色题材。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红色题材的相关内容。
实验设备:如有可能,安排学生参观红色景点和博物馆等,亲身感受红色题材的历史氛围和精神内涵。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76321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c.png)
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摘要: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在传媒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为例,探讨了红色影视作品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路径,以及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究一、引言红色影视作品是中国传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党的主张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如何将红色影视作品有机地融入思政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认同,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是以影视作品为教学内容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对红色影视作品的深入学习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爱国情怀。
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了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二、红色影视作品在传媒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1. 红色影视作品的选取与分析在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中,教师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包括《建国大业》、《红高粱》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讨论和研究,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政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 红色影视作品与传媒理论的对接课程中将红色影视作品与传媒理论相结合,通过学习和分析红色影视作品,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传媒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红色影视作品制作和传播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3. 红色影视作品的情感教育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6df4925c52cc58bd6be49.png)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Appreciation of Classic Red Film 课程英文《选修课名称赏析and Television Works 名称》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课程类别人文素养类 2 36 学分学时主讲教师卢蓉、赵飞选用教材课程开设部门护理学院《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讲义或讲义考核方式考查卢蓉,女,1981年8月出生,云南昆明人,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主要承担《护理心理学》、《基主讲教师简介础护理学》课程的讲授. 赵飞,男,汉族,云南大学硕士毕业,助教,获得二级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认证等,先后发表论文多篇。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开设,是我校针对信仰缺失,这一社会性问题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教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社会的过度竞争,虚无主义盛行,没有友谊、没有信念、没有理想、甚至完整的思考的现代思潮泛滥,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前途未来的无力感,使他们“迷惘”、甚至“垮掉”。
当“平等、自由、民主”被怀疑,当儒道结合的中国文化被怀疑,当马克思主义被怀疑,人们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和焦虑之中。
课程简介课程的确立,就是要以“红色经典”这种主题显豁、爱憎分明、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以强势,最快速的帮助学生重新找回理想、信念和起码的道德标准,重树他们的精神家园。
而红色经典电影,具有电影特有的直观性、细节性、生动性和广泛传播性,使它能最有效的吸引并引导青年学生。
“现代病”、信仰危机,是全社会的问题,有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教改中,我们有现代主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入探讨,更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印证。
同时,通分析具体社会现象,消除困惑、厘清思想,引导同学们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并能影响教育周边的人。
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又身处革命圣地,我校学生有理由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宣讲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是十分必要的。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3fb0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d.png)
影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1.《红色娘子军》:影片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农民女子加入了红军并保卫家乡的故事,在影片中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对于正义的坚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霸王别姬》:影片通过展示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人物命运的无常和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引导学生对于人生意义、爱情和婚姻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3.《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于社会困境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的存在意义和社会问题。
4.《我不是药神》:影片讲述了一个癌症病患通过非法渠道进口救命药物的故事,通过反映社会对于医疗资源不公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社会公正和人道关怀的思考。
5.《沉默的羔羊》:影片讲述了一名女性联邦调查局特工和一名精神病学家合作追踪连环杀手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示主角的坚持和智慧,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邪恶的边界以及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关系。
6.《小时代》:影片根据郭敬明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纠结,影片通过展示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引导学生思考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压力和困境。
7.《中国合伙人》:影片讲述了三位创业者从零开始,最终成功建立起企业的故事,影片通过展现他们的努力和拼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8.《海上钢琴师》: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家的成长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和人生的关系。
9.《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通过展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北京的文化氛围和人物群像,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思考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10.《小鞋子》: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的成长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对于教育的渴望和对于贫困的抗争,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和教育公平。
这只是一部分影视课程思政案例,总结思政资源以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d60f62f705cc17552709a1.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影赏析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课程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在校生开设学期:第二至第八学期制订人:郑皓星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电影赏析》课程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使学生建立起电影赏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此分析电影的艺术形式和价值内涵,掌握影视论文的写作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同时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和产业生态,并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社会观。
能够理性、准确地解读一部电影中的人物、叙事、风格、内涵等方面的文本特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写出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言之有物的影视批评,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系统的认识电影;了解电影美学的发展脉络,电影研究的主要学派,电影批评的形式要点等。
2.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理论:电影发展概述、电影美学概论、艺术片与商业片的界定。
第二章电影艺术思潮(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当代电影史上的几次著名艺术思潮。
2.通过欣赏相关电影代表作片段,解析几次电影艺术思潮的创作观念。
教学内容:理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实践:欣赏影视代表作片段,结合理论进行解读。
第三章动作电影的形式与风格(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电影艺术的相关概念界定,掌握电影文本形式与风格的内涵。
2.通过欣赏一部经典动作电影,分析电影的人物、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价值内涵等。
教学内容:理论:形式与风格。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0537c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f.png)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校本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课程。
该课程以影视作品为主要载体,通过观摩、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特点:
1. 综合性:影视鉴赏校本课程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观摩、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内容:
1. 影视基础知识: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制作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经典作品赏析:选取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视经典作品进行观摩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影视文化研究:分析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批评意识。
4. 影视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影视制作活动,如短片拍摄、剪辑等,让学生了解影视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教学方式:
1. 观摩与讨论: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比较与评价: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优劣,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影视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3. 写作与表达:鼓励学生撰写观后感、分析文章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互动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作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大学音乐鉴赏思政课教案
![大学音乐鉴赏思政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e5cc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1.png)
课程类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建党精神。
教学重点:1. 中国红色电影音乐鉴赏。
2. 建党精神与红色电影音乐的关联。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红色电影音乐中的建党精神。
2. 将音乐鉴赏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电影音乐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电影音乐与建党精神的关系。
二、音乐鉴赏1. 播放《1921》中的《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激昂旋律和歌词的深刻内涵。
2. 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建党精神的起源。
三、案例分析1. 以《井冈山》、《长征》、《延安》等红色电影音乐为例,分析不同时期建党精神的表现形式。
2.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红色电影音乐的感悟。
2.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音乐鉴赏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红色电影音乐与建党精神的关系。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音乐鉴赏1. 播放《红岩》、《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红色电影音乐片段。
2. 分析这些音乐片段中的建党精神,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三、思政教育1. 结合红色电影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建党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2. 强调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意义。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鉴赏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2. 布置作业: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红色电影音乐,撰写一篇鉴赏文章,阐述歌曲中的建党精神。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红色电影音乐的认识和感悟。
红色影视文化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以《白求恩大夫》为例
![红色影视文化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以《白求恩大夫》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f667c7f5335a8103d2207f.png)
3 第2卷第18期十九大专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针对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本文以《白求恩大夫》为例,浅谈红色影视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红色影视文化是指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讴歌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电视和网络短剧作品。
[1]红色影视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红色影视”作用不容忽视。
红色影视主要以红色历史革命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涵盖建党以来主要的历史革命英雄事迹的题材作品。
红色影视艺术文化的内涵既丰富又深邃,其可充分借鉴简明的艺术语言与精彩情节,为人民大众叙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播革命真理,坚定革命信念。
(一)叙述革命事迹大多数红色影视都在将一部部感人的革命故事诉说给人们听。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白求恩就是这样的人。
《白求恩大夫》主要讲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远渡重洋,突破重重阻挠,到达延安,并在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他以忘我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中国的抗战中,但是在一次手术中,白求恩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他把生命里最耀眼的青春都献给了中国。
例如红色影视电影《党员登记表》谱写了齐鲁儿女不惜用生命保护党的秘密、争取民族解放的壮丽诗篇等。
影视鉴赏与评论
![影视鉴赏与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1e513365011ca300a6c39075.png)
《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2191中文名称:影视鉴赏与评论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Film & TV Works授课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学时:36学分:2实验课时:上机课时:预修课程:美学原理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讲授影视艺术的审美基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及评论等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选取部分中外电影经典影片和中国优秀电视剧作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帮助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时数:90 学分数: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精选电影史上能清晰地标示摄影机能不断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且清晰地显示出电影本体特性,电影语言丰富的经典影片和优秀影片,以及近年来的优秀电视剧进行有重点的鉴赏和评论。
通过大量观摩,使学生增加电影阅读量,增强对电影语言的感受,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电影,学会写作影视评论文章,认识到电影和电视剧的多元化,在今后从事影视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影视的鉴赏(3学时)了解艺术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影视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培育影视观念。
掌握影视构成,影视语言。
理解影视的功能类型,创作方法,体裁样式,审美型范。
第二讲影视的评论(3学时)了解影视评论写作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理解影视评论的形态、标准与尺度。
掌握影视评论写作的文体、方法与技巧。
第三讲电影《公民凯恩》赏析(3学时)理解不同的风格样式构成互文本关系的语言现象,叙事动机。
掌握景深镜头的长镜头。
理解“玫瑰花蕾”与评价关系。
重点分析并掌握两个经典段落:小凯恩托付给赛切尔;早餐餐桌上的蒙太奇。
课外观摩影片《公民凯恩》。
第四讲电影《罗生门》赏析(3学时)了解内涵故事和框架故事,“太阳族”电影,“弁士”现象。
《红色经典》校园教程
![《红色经典》校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8b2cca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7.png)
《红色经典》校园教程简介《红色经典》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录片电影,通过记录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伟大人物,向人们讲述了中国的光辉历程。
该纪录片以鲜活的形式展现了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国革命的深厚底蕴,对于激发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目标本教程旨在向校园内的学生群体传播《红色经典》的核心内容,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和信心。
内容1.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 介绍中国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命运- 分析中国内外形势对革命的影响2.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 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介绍的形成和发展3. 第三部分:具体实践- 介绍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讲述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强调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和贡献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展示,向学生讲述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2. 视听材料:- 利用《红色经典》的电影片段和相关音频资料进行教学展示- 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听取具体案例,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奋斗精神3. 活动参与:-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主题讨论、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等校园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研究相关历史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效果评估1. 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统计分析学生对于《红色经典》的认同和情感体验2. 教学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以报告、展板、演讲等形式,分享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评选优秀作品并组织对外展览和宣传结语通过本教程的开展,希望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唤起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红色经典》的传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培育更多有志之士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经典红》校本课程
![《经典红》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1070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7.png)
《经典红》校本课程经典红校本课程介绍经典红校本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提供对红楼梦、红字、红与黑等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和解读。
课程目标经典红校本课程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2. 加深对红楼梦、红字、红与黑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评论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课程特点经典红校本课程的特点包括:1. 全程使用原版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理解和沉浸式阅读体验;2. 采用小组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交流;3. 结合文学历史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4. 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和表达能力训练,通过写作作业和课堂演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水平。
课程安排经典红校本课程的课程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导入与引领- 介绍红楼梦、红字、红与黑等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第二阶段:深入阅读与研究- 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等要素;- 探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
3. 第三阶段:写作实践与表达训练- 开展写作作业,如书评、文学评论等;- 组织课堂演讲,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个人成长和思考,进行课程反思和自我评价。
评估方式经典红校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书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和自主思考的深度;3. 写作能力:书评、文学评论等写作作业的质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 课堂演讲: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经典红校本课程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体验经典红校本课程带来的精彩旅程!。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f016c15102de2bd97058828.png)
价
3。读后习作技能评价(10 分)
活
评定等级:A 格式正确真情实感/B 格式正确/C 格式不正确
4。唱红歌技能评价(10 分)
动
评定等级:A 准确、精神饱满/ B 准确、有精神/ C 不准确
3
二、终结性评价(权重 40%) 评价等级分值如下:A40 分 B30 分 C20 分 学期结束时,举行“唱红歌、走红路”比赛,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评价内容包括: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长征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社会,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
背
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学情分析:
景
1、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但尚未形成独立的阅读能
分
力。
2、 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愿意与人交流,但在交流和讨论中,表达的
同时我校地处革命老区在整合社会资源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教育的同时把红色经典开发成校本课程通过读红色书籍写读书体会讲红色故事和唱红色歌曲以及长征万里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历史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长征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社会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班级学生的参与人数、参与状态和参与效果。 评定等级: A 做到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做到精神饱满,活动结束后交流出自己深刻的感
悟 B 做到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精神风貌不太到位,活动结束后感悟不深 C 不能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精神风貌不太到位,活动结束后没有感悟
主
1、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出版社,2009 年 3 月;
析
语气、内容不准确,表情不丰富。
3、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知之甚少,对幸福生活缺乏来源认知,尚未形成正确的价
红色经典影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经典影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26bdea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4.png)
红色经典影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清华;解世杰;董亚杰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弘扬红色经典影视主题,加强红色经典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红色经典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探索新方法,全方位系统化的实现红色经典教育.
【总页数】1页(P71)
【作者】刘清华;解世杰;董亚杰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经典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研究 [J], 徐光科
2.以红色经典影视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 [J], 苗鹏;姚书志
3.简论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经典影视制作关系 [J], 杨少伟
4.浅谈红色经典影视剧及其传播 [J], 陈青娇
5.红色经典影视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J], 李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
![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f8395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2.png)
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
路径
刘琳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6
【摘要】红色影视主要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内的电影、电视剧和
文献纪录片、政论片等,它们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直观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历史记忆和英雄模范事迹,是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的反映,兼具美育德育的双
重价值,是“大思政课”的重要资源。
善用红色影视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历史
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全面系统和因材施教相统一、史实认知和理论思辨相统一、学习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需要从精选影视片目、用好课堂主渠道、挖掘
衍生资源、创新传播方式与强化联动支持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总页数】7页(P47-53)
【作者】刘琳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究
2.红色文化“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3.新时代“中国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4.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和价值探析——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5.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儒家与道家文化精神(6课时)
5.中国电影史(1905——1930年初创期)(2课时)
6.中国电影史(1931——1937年左翼电影)(2课时)
7.中国电影史(1937——1945年抗战时期的红色电影)(2课时)
8.中国电影史(1945年——49年战后中国红色电影)(2课时)
昆明医科大学选修课课程简介
选修课名称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课程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Classic Red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课程性质
公共选修课
课程类别
人文素养类
学分
2
学时
36
主讲教师
卢蓉、赵飞
课程开设部门
护理学院
选用教材或讲义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讲义
课程的确立,就是要以“红色经典”这种主题显豁、爱憎分明、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以强势,最快速的帮助学生重新找回理想、信念和起码的道德标准,重树他们的精神家园。而红色经典电影,具有电影特有的直观性、细节性、生动性和广泛传播性,使它能最有效的吸引并引导青年学生。
“现代病”、信仰危机,是全社会的问题,有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教改中,我们有现代主义、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入探讨,更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印证。同时,通分析具体社会现象,消除困惑、厘清思想,引导同学们成为社会中积极的一分子,并能影响教育周边的人。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又身处革命圣地,我校学生有理由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宣讲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计划及学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排
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36课时):
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具体影视作品赏析两个板块。从文化对比、历史发展两条线索让同学客
观把握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具体内容和知识点以及课时安排。(36学时)
1.影视鉴赏的层面和影视艺术特点。(2课时)
2.现代主义,信仰危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课程设置的意义(2课时)
4.《青春之歌》电影。(2课时)
5.《雷锋》战后电影(2课时)
7.《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影(2课时)
课堂授课以外,我们要求学生观赏规定的红色经典电影,并布置作业,思考“红色”这种功利化的艺术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当代青年学习红色经典的意义等问题。
备注:“课程性质”栏请填写“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栏请填写“自然科学类”、“人文素养类”、“体育生活类”。
9.“17年”其间新电影的历史背景及客观评价(2课时)
10.红色经典电影给了我们什么,以及关于“红色”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总结(2课时)
此外结合授课,带领学生分析电影6部经典电影。
1.《东邪西毒》,掌握现代主义和中国文化精神。(2课时)
2.《马路天使》,左翼经典。(2课时)
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战后电影。(2课时)
课程简介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开设,是我校针对信仰缺失,这一社会性问题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教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社会的过度竞争,虚无主义盛行,没有友谊、没有信念、没有理想、甚至完整的思考的现代思潮泛滥,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前途未来的无力感,使他们“迷惘”、甚至“垮掉”。当“平等、自由、民主”被怀疑,当儒道结合的中国文化被怀疑,当马克思主义被怀疑,人们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和焦虑之中。
考核方式
考查
主讲教师简介
卢蓉,女,1981年8月出生,云南昆明人,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主要承担《护理心理学》、《基础护理学》课程的讲授.
赵飞,男,汉族,云南大学硕士毕业,助教,获得二级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认证等,先后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