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典故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典故的妙用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运用大量的典故。由于典故是浓缩了古籍中一些历史故事或前人诗赋中的词句,因此前人有的认为辛词有“掉脑袋”的缺点,所谓“掉脑袋”,是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渊博。无庸讳言,辛弃疾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难懂,也确有一些用典堆砌、形象贫乏之作,但总的来看,辛弃疾用典的目的不在于把词句装潢得更典雅富丽些,而是用极少的字表现丰富的内容和较为复杂、深厚的意义。更多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借此增加诗歌形象或意境的内涵和深度,有时还适宜于表达难言之隐。
公元1174年,辛弃疾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抚司参议官,登临建康(今南京市)赏心亭时,眺望祖国壮丽山河,感慨时局、身世,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上片主要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到有情之景,从而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词的下片直接言志抒情,一连用了三个典故:一是晋朝的张翰(季鹰),词里说,休提那张翰,秋风一起,就想起家乡的味美的鲈鱼,弃官回家;二是汉代的许汜,词里说,如象许汜那样只知买田置屋,岂有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三是晋朝的桓温,词里说,可惜年华如流水般地逝去,怎禁得风吹雨打。正象桓温所曾叹息的那样:“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三个典故,分三层意思,用典十分精当贴切。张翰一典,不仅在字面上表明自己不学张翰弃官退隐,而且言外又指自己故乡沦陷,也无法退隐。许汜一典,表面上讲自己不学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骨子里是批判当时统治集团中不顾国事、钻营谋私的人。桓温一典,借以抒发自己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感慨,并在“忧愁风雨”中隐喻国势的危殆。三个典故,一用反问句,一用推测句,一用感叹句,极富错综变化之妙。词人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显然,这些言外之意和难言之隐,如果离开用典,是很难表达的,也不可能具有如此丰富的暗示性的内蕴,达到诗词作为精炼的语言艺术,以少胜多的要求。
再如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辛弃疾的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题为“怀古”,其实是借历史事实抒发自己的感慨——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和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既是怀古之作,当然怀念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迹。提到这些人物,这些事迹,就是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怀念孙权、刘裕,赞扬他们抗敌的实绩,也隐约地表达自己对抗敌救国的心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几句是借刘义隆草草北伐失败的故事,批评韩胄仓卒北伐,向南宋当权者提出告诫,表明了既要武力抵抗,又不可急躁冒进的主张。词的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自比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表明自己同样有报国雄心,竟被排斥不用,以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词人运用较多的典故,实际是借古喻今。这首词中的几个典故都切合当时的现实情况和作者的身世遭遇,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可见词人用典的成功。
再看辛弃疾写的一首《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这一首词的原文是: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这首词是他中年时期,闲住在江西上饶带湖新居,由铅山的鹅湖回来,病愈后写的。上阙写景,闲逸中见出词人心绪的孤寂。下阙由写景转入抒情。“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这三句连用三个典故。“书咄咄”,用《晋书》里殷浩废官后居家,终日用手指向空中比划“咄咄怪事”四个字的典故,表示对朝廷的不满。“且休休”,用《唐书》里司空图隐居不出,建亭名“休休”,以示他的愤愤不平。“一丘一壑也风流”,用东晋时代谢琨的话:说自己搞政治,不如人;赏丘壑,别人却不如我。这句说:就是一座小山丘,一条小河沟,
我住在这里也感到潇洒自在!所谓一丘一壑,即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以上三个典故集中反映了作者废退后内心种种矛盾和苦闷,表面上显得悠闲而旷达,骨子里煎熬着痛苦和忧伤。
由此可见,辛弃疾写词运用典故常常是信手拈来,用得恰当,用得巧妙。与他在词中经常运用比兴、寄托手法一样,起到言约义丰、深沉委婉的艺术效果。这是辛词特点,也是辛词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