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毕业论文论文资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c2a15dcc22bcd126ff0cff.png)
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中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英文):R 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学生:×××学号:×××××系部:教育科学系专业年级:应用心理学2012级指导教师:×××职称:×××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 words: (4)1.前言 (2)1.1研究现状 (4)1.1.1人际关系 (5)1.1.2主观幸福感 (6)1.1.3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概述 (6)1.2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8)1.2.1问题的提出 (8)1.2.2研究意义 (8)1.2.3研究假设 (9)2.对象与方法 (9)2.1研究对象 (9)2.2研究工具 (9)2.3施测程序 (10)2.4 统计方法 (10)3.结果 (10)3.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 (10)3.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12)3.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14)3.4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14)4.讨论 (15)4.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 (15)4.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15)4.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6)参考文献 (17)致 (19)附录1 (20)附录2 (21)诚信声明 (20)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6个因子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专业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忧”.“精力”.“松弛与紧”.“幸福感总分”上,都表现为理科生有更高的困扰与更低的幸福感;存在地域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忧”,“精力”,“松弛与紧”,和“幸福感总分”上,表现为:总体上城市学生的幸福感都比农村的高。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5f03f7168884868762d6d1.png)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
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
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a0ea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7.png)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特点心理素质结构是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特点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未来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高校中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停留于表面,而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使得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缺乏未来规划等问题。
文章将结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代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想信念,却存在着行动力较差的问题。
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突出,但是心理素质却普遍较差,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急能力相对不足。
由于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问题,情感较为丰富,但是对人际关系较为淡漠。
另外,由于当前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也会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需要在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指导。
二、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划分为认知维度、个性维度以及适应维度三个层面。
1、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在现代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够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以及行为特点,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基础性组成元素。
传统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将认知维度与智力测试相联系,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与局限性特点的。
现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反应和知觉,对信息的加工和创造,对信息的输出与反应以及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四个环节。
2、个性维度个性维度是人们行为的内部倾向,能够有效展现出人们的实际思想特点、情感特点以及行为特点等等,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特点。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2d86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a.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标题:心理学领域的健康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摘要:本论文对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健康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范畴,强调了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然后,概括了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应对与适应、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接着,重点探讨了健康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等方面。
最后,对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一章:引言健康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个体身心健康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1.2 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第二章: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2.1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2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3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3.1 心理健康促进3.1.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评价3.1.2 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3.2 心理应对与适应3.2.1 应对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3.2.2 应对策略的培养和训练3.3 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3.3.1 心理疾病的分类和病因3.3.2 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四章:健康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4.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4.2 健康教育与宣传4.3 干预计划与项目评估第五章: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与展望5.1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局限性5.2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本论文对健康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强调了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潜在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提高健康心理学在实践中的效果,实现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080f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4.png)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1. 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 该选题旨在探索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研究可以通过量表测量心理健康状态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并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 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 在当今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论文选题旨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中介或调节变量。
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以期提供针对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实际建议。
3. 儿童早期创伤经历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关联- 儿童早期的创伤经历(如虐待、家庭暴力等)与后续精神健康问题存在密切关联。
本选题旨在探索儿童早期创伤经历与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比如焦虑、抑郁等症状。
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工作特征对个体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
本选题旨在探究工作特征(如工作负荷、工作控制权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的调节作用。
研究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并提供对组织管理者和员工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建议。
5. 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如学习、记忆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紧凑、休息不足的情况下。
本选题旨在研究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机制和调节变量。
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脑科学技术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综上所述,以上选题涵盖了心理学专业的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媒体使用、儿童发展、组织行为等。
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研究能力的选题,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实证意义。
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参考毕业论文3000字
![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参考毕业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9ea830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9.png)
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参考毕业论文3000字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人的复杂决定了心理学的多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的参考论文3000字篇一《论心理学的分裂和对心理学发展的展望》[摘要]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支撑该时代发展的学派观点,并且各个学派观相互之间很难融合,在当代都自成一体,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派观点。
通过对英文的discipline的解析,不难发现心理学的各个学派正处于危机之中。
虽然早期的心理学家也曾经试图融合其他学派的观点到自己的学派中来,但是由于这些融合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融合,或者说融合的很少,其作用也只是昙花一现。
近年来,进化心理学以一种融合各个学派的姿态呈现,并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与此同时,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也提到心理学应该融合,他的范式学说在学术界有不小的影响。
展望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似乎已经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心理学的学说,使心理学在整个学术界都能被不同的人们所认可,使它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关键词]分裂融合学派进化心理学一、各个学派的纷争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踏上了科学的道路,人们开始围绕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各个学派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学派观点。
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来源于感觉印象,而感觉所提供是一些简单的观念或元素。
这是一种元素主义的学派观点,使心理学更加科学化的同时,也成了其他学派争相反对的目标。
机能主义学派是第一个与构造主义学派相对立的学派,以意识为研究对象,大力提倡意识流的学说,强调动物与人之间的连续性,并对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意识具有适应性。
1913年华生发表《在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学派诞生,将机能主义心理学推向了极端。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91ad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d.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三个领域,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系统梳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和重要成果。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关注人们是如何感知、学习、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聚焦于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机制。
例如,Hayes等人(2018)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不同组分在大脑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Blackwell 等人(2019)的研究发现,分散注意力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业成绩,这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本节将以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为重点,综述相关研究。
在婴幼儿期,研究人员关注婴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互动和语言习得等方面。
例如,Woodward(2017)的研究发现,婴儿在早期就对社会行为有着敏锐的感知,他们可以识别并理解他人的意图和目标,这对于我们理解社交认知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青少年期,身份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是研究的热点。
例如,Berenbaum和Beltz(2016)的研究发现,性别发展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对于性别认同的研究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节将以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例,综述相关研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研究人员关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一项由Smith等人(2018)进行的系统综述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疗效最显著的方法。
而在焦虑症的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聚焦于神经生物学机制和心理治疗。
例如,Lee和Telch(2017)的研究发现,颞叶癫痫手术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焦虑症,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92ee4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1.png)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c证论文—心理学毕业论文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用过了解可以发现,中学时期的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和矛盾的,心理也是比较薄弱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迫在眉睫,不可或缺的。
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原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或者说身强体壮。
1999年教育部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许多人只是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同时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健康的中学生.因此中学教育也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原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加快,中学生周遭的一切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不见得会比他们的父母辈要少,据我观察,,认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中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能够在考试中去个好一点的成绩,回家后只要有父母一句认可的肯定或者加菜的奖励就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现在,物质丰裕了,还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小康家庭,家长平时没有较多精力去管理小孩,过分宠爱小孩,基本上对于自己小孩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导致有的小孩对受表扬、鼓励表示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在中学时期,更是表现为任性,叛逆,心理不正常的各种症状。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e6f8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a.png)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负面事件,如失败、失恋、亲人离世等。
这些事件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痛苦,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探讨应对负面情绪的策略及其影响。
一、不逃避问题许多人对负面情绪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他们可能选择去酒吧喝酒、看电视剧或浪费时间。
然而,这样做只是暂时逃避现实,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研究表明,积极面对负面情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意味着要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你因失恋而感到沮丧,那么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与朋友聊天、想办法让自己忙碌起来、寻求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方式,你可以更好地面对并处理负面情绪。
二、积极情绪的作用尽管面对负面情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仍然需要积极的情绪来缓解痛苦。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工作效能和创造力。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在应对负面情绪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寻找快乐的事情、积极看待未来和寻找获得感等,可以增强积极情绪。
这些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缓解痛苦。
三、放松技巧的应用放松技巧是缓解应对负面情绪的重要工具,例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研究显示,深呼吸可以帮助人们平静下来,降低心率,放松身体。
这有助于人们缓解负面情绪,恢复内心的平衡。
冥想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焦虑和压力。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获得内在的平静和稳定,对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减少。
渐进性肌肉松弛是一种放松身体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紧张的肌肉。
通过这种放松,人们可以减少身体的紧张程度,消除疲劳和不适感,从而缓解负面情绪。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于人们无法通过自我努力处理负面情绪的情况,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解决情绪问题。
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缓解负面情绪和症状。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9284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d.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心理学领域,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
本文将对心理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者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而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心理疾病的研究也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探讨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心理学与教育研究心理学与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研究者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心理学研究将更加关注跨学科研究,比如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以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心理问题和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c2ce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论文旨在探讨应用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咨询、教育、健康、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结构如下:对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概述;分析应用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再次,探讨应用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应用心理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教育;健康;企业管理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心理咨询、教育、健康、企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应用水平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因此,深入研究应用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分析其在心理咨询、教育、健康、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应用心理学的认识,促进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和谐与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应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应用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1 应用心理学的定义应用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学科。
2.2 应用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2.1 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理论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
2.2.2 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动机理论、智力理论等。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1e3fe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3.png)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引言人际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社交适应能力和情感福祉。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如同纽带,将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和探究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对于人们改善社交技巧、增进人际互动以及建立长久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下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几个主要因素: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在人际关系中,自我意识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高度自我意识的人可能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感到不安和自卑,从而影响其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相反,低度自我意识的人通常更专注于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更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情绪智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回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情绪智力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重要,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处理冲突、培养同理心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3. 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且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需求。
有效地沟通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因此,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4. 社交技巧社交技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所展现出的各种能力和行为。
良好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个人轻松地与他人相处,增进亲和力,并建立起深入的人际关系。
社交技巧包括倾听技巧、表达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5.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
一些人格特质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而另一些则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外向性格倾向的人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内向性格倾向的人可能更喜欢独处。
心理学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心理学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63af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0.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项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如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压力,包括学业任务繁重、升学竞争激烈等。
这些压力往往导致大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2.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
就业不确定性和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产生担忧、挫败感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大学是一个社交的场所,与陌生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一些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
人际关系的不顺利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孤独感、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
4.身份认同问题:大学时期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重要阶段。
一些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感到困惑,这种认同危机可能引发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关心,提供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的相关资源,如心理咨询服务、学习指导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等。
2.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信息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对能力,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3.促进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4.心理辅导与指导: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5.心理教育的普及:学校可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为学生提供相关心理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与预防能力。
6.社会支持的建立: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和帮助机会,争取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52da8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d.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是关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可以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综述等不同类型。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心理学毕业论文的专题:
1. 压力与应对:探讨压力源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社会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
2. 焦虑与抑郁:研究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 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探讨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如饮食、睡眠、运动等)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心理干预与治疗:介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心理干预对于不同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估,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
5. 学习与记忆: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机制,探讨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改善方法。
6. 社交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社交心理学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7. 心理测量与评估:介绍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常
用的心理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等。
8.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的影响。
以上仅是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毕业论文的专题建议,具体选题应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
同时,在选择论文专题之后,还需要确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具体的研究设计和论文结构。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ed25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7.png)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心理健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心理健康数据,结合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文还讨论了大数据分析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可能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心理学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心理学领域也不例外。
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评估与干预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法往往受限于数据规模和精确度,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
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法应运而生,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大数据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2.1 数据收集与整理采集大量的心理健康相关数据是进行评估与干预的前提。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个体的心理问卷调查、生理指标采集、社交媒体信息等。
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并清洗,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2.2 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大数据,可以应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得出心理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并构建可靠的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状态的评估,帮助提前发现异常情况。
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3.1 个性化干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可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通过分析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历史数据,可以为其量身定制适合的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3.2 社交支持网络建设大数据分析在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应用,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交支持网络的建设。
通过分析个体的社交关系和交流信息,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社交支持资源,促进社交互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大数据分析在心理学中的问题与挑战4.1 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个体的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9b9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7.png)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68b9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3.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导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心理学领域,毕业论文是学生们展示他们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机会。
本文将以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为主题,探讨心理学毕业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一、引言在心理学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例如,一个心理学学生可能选择研究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在引言中,研究者可以介绍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并指出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普遍性。
此外,引言还应提出研究的目的,即探索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信息。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研究者需要回顾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
对于社交媒体使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列举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总结这些研究的主要发现。
例如,一些研究可能发现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其他研究则可能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自尊心和社交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研究者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三、方法在心理学毕业论文的方法部分,研究者需要描述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参与者。
对于社交媒体使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可以选择使用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收集工具。
在描述研究设计时,研究者应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横断面研究还是纵向研究,并解释他们的样本大小和参与者的特征。
此外,研究者还应详细说明他们的问卷调查内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在心理学毕业论文的结果部分,研究者需要对他们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呈现结果。
对于社交媒体使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可以使用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来探索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结果部分,研究者应当清楚地呈现他们的结果,例如通过表格或图表。
此外,研究者还应解释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并讨论结果与现有研究的一致性或差异性。
临床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b865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f.png)
临床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临床心理
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理解和处理个体心理健康问题。
本
文旨在探讨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了个案研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临床心理学在治
疗抑郁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升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临床心理学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
解自己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可
行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患
者可能对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实践中,临床心理学师需
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得以更好地管理和克服抑郁症,并提升他
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治疗方法
之间的比较,以及心理治疗对长期康复的影响。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aa48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f.png)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本文,,就心理学毕业论文较为热门的讨论方向,整理归纳如下:方向一:感知觉讨论这类讨论多为试验心理学的讨论方向。
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讨论。
这类讨论可以反映当时前沿学科水平,社会的进步状况等。
但近几年在这类讨论的人数削减许多。
方向二:思维讨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讨论始终是该方向讨论的热点,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心理学者用汉字假设测验模型,并对概念形成设计试验讨论,问题解决作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众多心理学工关注的重要问题。
方向三:共性讨论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讨论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
毕业实习也是高校生从事科学讨论的最初尝试,对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独立从事科研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毕业论文讨论是对所学学问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不高是当前高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学问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学问,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有肯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阅历,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
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高校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导、自己调研与思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方案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心理学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此文在前人对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以河南大学234名同学为被试,采用王登峰先生编制的自我和谐问卷和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了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1 引言1.1研究现状心理学对自我和谐(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Rogers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andcongruence)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关于整合的自我一致性(selfcompatibility)、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等归根结底都是指心理上的自我和谐。
关于自我和谐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Prescott首先提出人的内心是由各种观念和态度构成的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如果内部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严重冲突, 就会逐步实现内部和谐或一致性。
威廉·詹姆斯提出自我和谐是物质、精神、社会和纯粹的和谐统一。
霍妮认为自我和谐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接轨。
当个体为逃避冲突而脱离自我就造成自我不和谐。
而Rogers认为自我和谐是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及其自我与经验的相互协调,即自我和谐实际上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的一致或接近。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自我的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一个人现实中的自我与他所想达到的最终目标也就是理想的自我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自我和谐的人则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进行自我的整合,以达到自我的和谐,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Wanner Wilson于1967年撰写的一篇幸福感综述《自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同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研究修正了以往过度强调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研究,使得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硕果累累,形成了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描述阶段,研究者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描述他们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主要采用单项目测验。
有些研究试图对导致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某些推断。
第二个阶段是理论建构阶段,所形成的理论大致有(1)目标理论 (2)活动理论(3判断理论第三阶段是测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对观幸福感的研究侧重于主观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研究者采用多维的幸福感测量标准,通过实验操作和纵向设计试图揭示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基本过程和内在的心理机制,构建整合的幸福感模型。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描述性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卫牛情况,其它年龄阶段的涉及很少。
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其它年龄阶段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才逐渐开展,如池丽萍,辛自强引对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余鹏,宿淑华,李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郑雪,严标兵刚对大学生主观幸福的一系列研究。
但关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相当缺乏,采用的研究工具和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主要有:王晖关于高中生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研究工具采用的是总体幸福感量表,这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调查工具,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
目前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方面综述性的分析较多,从测量方法和工具上看,多采用自陈量表调查法,研究工具也多为国外现成的量表。
并且对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解释较少。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现状:当前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证据来自于遗传,明尼苏达关于分离的双生子的研究表明,过半数的正性和负性情感的变异源于遗传变量。
而相同的家庭环境对负性情感和lE性情感都具有很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有微弱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也表明,人们先天的生理因素为个体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快乐液",就会导致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强弱。
这就足以说明人格特征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而有效的因素之一(Diener,1984),DeNeve和Cooper(1998)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因素有137个,如信任、情绪稳定性、自尊与外向等。
这些素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
1.2研究目的该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1)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2)探索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便提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建议。
1.3研究意义本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提供参考。
1.4研究假设结合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河南大学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年级差异。
(2)河南大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年级差异。
(3)河南大学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对象与方法2.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大学230人为调查对象,被试分布在大一至大四。
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06人;城市生源69人、农村生源138人;大一学生47人、大二学生53人、大三学生59人、大四学生48人。
被试年龄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岁。
共回收问卷225份,回收率为97.8%。
问卷回收后删除无效问卷18份,剩下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为92%。
2.2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对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然后由每个学生按照顺序先填写自我和谐量表(SCCS),再填写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并在学生完成后现场收回。
2.3研究工具2.3.1 自我和谐量表研究采用了王登峰等人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37]由35个陈述句和相应的问题条目组成,包括3个分量表:(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量表,共有16道题目。
(2)自我的灵活性量表,共有12道题目(3)自我的刻板性量表,共有7道题目。
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分别为0.85,0.81和0.64。
采用5点式(1一5)评分,计算总分时先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映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
“自我的灵活性"与敌对和恐怖相关显著,反映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程度[38]。
2.3.2 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 ){3}该量表式由美国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验工具, 由段建华( 1996) 修订。
该量表由 33 个问题组成, 包括 6个因子: 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5]。
得分越高, 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测试样本包括79名男性和119名女性,他们均为大学心理系一年级学生。
此量表前18项的平均得分在男性为75分,在女性为71分(标准差分别是15和18)。
该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相关为 0. 48至0. 78 , 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在0. 56和 0. 88之间。
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O.91、女性为0.95.间隔3个月后重新测查了其中的41名学生,发现重测一致性为0.85,效度指标较好[6]。
3研究结果3.1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基本状况3.1.1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分通过计算自我和谐的总分,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最高分为116分,最低分为49分。
在大学生中,将自我和谐总分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分一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
据此,在本次调查中,低分组的学生有27人,占总人数的13.0%;中间组的学生有158人,占总人数的76.3%;高分组的学生有22人,占总人数的10.6%,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分基本呈正态分布。
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是比较和谐的,自我非常和谐和自我非常不和谐的学生只占少数。
表1 207名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不同程度分布情况频数占总人数的﹪低分组27 13.0中间组158 76.3高分组22 10.6注:(74分为低分组(包括74分),75.102分为中间组(包括75分),)103分为高分组(包括103分)3.1.3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比较为了了解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进行了T检验。
(结果见表2)表2 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比较男女M SD M SD T P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44.24±7.199 44.03±7.718 0.202 0.840自我的灵活性46.50±5.345 46.66±5.103 0.228 0.820自我的刻板性16.89±3.310 17.02±3.693 0.262 0.793自我和谐84.94±8.722 88.26±13.647 2.071 0.40*P<O.05,**P<0.01.下同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维度以及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性别可能不是影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和谐的因素。
3.1.4不同生源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比较为了进一步了解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我们对大学生的生源地(注:本研究中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生源地,下同)的自我和谐的情况进行了T 检验,(结果见表3)。
表3不同生源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的差异比较城市农村M SD M SD T P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43.23±6.141 44.58±8.011 1.228 0.221自我的灵活性46.20±6.218 46.77±4.639 0.735 0.463自我的刻板性17.54±3.346 16.67±3.556 1.691 0.092自我和谐86.62±13.228 86.64±10.713 0.013 0.990*P<O.05,**P<0.01.下同从表3可以看出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维度以及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O.05),说明生源地可能不是影响“自我和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