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疾病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
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
本病毒对热、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
病毒能凝集豚鼠、鸡、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
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
急性感染猪的排出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
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
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
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
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有病毒存在。
怀孕母猪被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产出少数仔猪。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间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
怀孕后期(70天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
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
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
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调节酸碱平衡
根据猪只酸碱平衡状况,适当使用酸碱调节剂进行治疗。康复猪的管理 Nhomakorabea01
02
03
隔离饲养
将康复猪只隔离饲养,避 免与易感猪接触,防止病 毒再次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猪舍清洁卫生,提高猪 只的抵抗力。
定期检测
对康复猪进行定期检测, 确保病毒不再存在。
繁殖障碍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期延长、配种率降低等。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出现死胎、畸形胎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影响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健康,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生产能力下降 。
死亡率高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和 仔猪的死亡率上升,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疗并发症。
谢谢聆听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场的影响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母 猪和仔猪。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 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可在猪 群中迅速传播。
案例三:某实验室感染情况
01
感染情况概述
某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慎导致感染。
02
临床症状
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
03
防控措施
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摘要:细小病毒病是通过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
PPV近年来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较多,是导致很多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之一。
由于此病毒不引起猪只的大量死亡,许多的养殖户给忽视了,到发生此病时才知道没有搞好防疫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一些临床症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细小病毒;临床症状;防治猪细小病毒病是通过猪细小病毒(PPV)来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以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孕、流产和初生仔猪死亡为主要特征。
就目前而言,这种病在我国各地的猪群中广泛分布,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一、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
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都具有血凝活性,但后者无感染性。
该病毒(ppv)能通过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或传代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分离。
病毒粒子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对pH适应范围广,能耐受70℃2 小时、56℃48 小时,80℃5分钟则使其丧失感染性,4℃可长期保存。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液、2%NaOH 液 5 分钟可杀死。
二、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猪是十分易感的一种动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野猪和家猪都可被感染。
其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猪和病猪,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的猪中有30%~ 50%是带毒猪,不同种类的猪含有猪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也不相同。
大鼠、小鼠、豚鼠、猫、绵羊和牛中都可以检测到猪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病猪场中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比阴性猪场的鼠类要高;兔在感染之后能够导致其产死、流产,这能够表明猪细小病毒寄生的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感染谱在不断的加宽。
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其能够紧紧的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带的外表面,还有一些猪细小病毒还能够穿过透明带从而进入到卵细胞里面去。
猪细小病毒还可以使母猪的黄体产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分泌孕酮和抑制排卵的功能,影响母猪体中的胎儿,造成死产、流产、木乃伊化胎儿与发情周期回复。
猪细小病毒
感谢您的观看神经症状诊断方法 Nhomakorabea1
临床症状:母 猪流产、死胎、
木乃伊胎等
3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血
清学检测、 PCR检测等
2
病理变化:胎 儿组织器官水 肿、出血、坏
死等
4
治疗方法:抗 病毒药物、提 高免疫力、改 善饲养管理等
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使用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如干扰素、利 巴韦林等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 的营养,如电解质、 维生素等,以维持猪 只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感猪群
母猪:怀孕母 猪、哺乳母猪、
断奶母猪
仔猪:新生仔 猪、断奶仔猪、
保育仔猪
生长猪:生长 猪、育肥猪
种猪:公猪、 母猪
猪群:猪场、 家庭农场、散
养户
流行季节
01 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 02 夏季和冬季相对较少 03 潮湿环境容易传播 04 猪场密度高,卫生条件差,容易爆发
猪细小病毒的预 防措施
03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 不同批次猪群交叉感染
04
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05
加强猪群的营养管理,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 洁卫生
A
加强猪群免疫接种,提高猪
C
群免疫力
加强猪场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疑似病例
E
B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 病毒传播
D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 进出猪场,防止病毒传入
疫苗接种
1
2
3
疫苗种类:灭活 疫苗、弱毒疫苗、
亚单位疫苗等
接种对象:母猪、 仔猪、种猪等
接种方法:肌肉 注射、皮下注射
等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防治策略•病例处理与报告•展望与建议01概述定义与特点仔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仔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主要引起1-3周龄的仔猪发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通常以生殖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仔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则通过感染母猪的胎盘和子宫,导致胎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
病毒对干燥和高温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危害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可导致不孕、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等。
仔猪成活率下降:感染仔猪出现生长受阻、死亡和淘汰率增加。
继发感染:病毒可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
免疫抑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2诊断方法母猪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有的出现黄疸、震颤、体温稍升高,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时,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后,脱水、剖检可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和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采取病猪的粪便和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染色法: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磷钨酸钠负染,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ELISA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
03防治策略针对仔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母猪细小病毒怎么治
母猪一旦患上细小病毒病,几乎百分之百会导致母猪产下死胎,其它的症状可能会包括有仔猪畸形和干胎,母猪难配种等。
许多母猪场母猪表现正常,但是配种配不上可能就是因为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没有做好。
产生干胎的原因是因为,母猪如果患有细小病毒病,在怀孕的早期,胎儿就会死亡,但是无法立即排出,所以母猪自身免疫排斥,钙化的结果。
另外,细小病毒的传染也是十分的厉害,主要原因是因为细小病毒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但是猪细小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细小病毒处于56℃48小时或处于70℃2小时,细小病毒仍然具有感染性,只有在80℃高温下,才能抑制住病毒的活性。
同时猪细小病毒对酸碱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0~9.0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这些消毒剂几乎对猪细小病毒完全没有效果。
2%戊二醛需要20分钟才能一直活性,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
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
在pH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发病都比较隐蔽,如果没有专业的经验,难以发现。
各个年龄段的猪和不同性别的猪,不同品种的猪,甚至野猪都可以携带细小病毒,进行传染。
但是最终表现出症状的,却是在配种的母猪和怀孕的母猪身上。
比如母猪难配种,母猪易流产。
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接着和大家说一下猪细小病毒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预防要从三方面着手: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疫苗免疫。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可引起仔猪的严重死亡。
即便是小猪顺利生产,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死亡,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还会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细小病毒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持续的损失,所以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另外,该病很容易混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要注意鉴别诊断和控制。
1 病原特征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一种。
猪肾、猪睾丸等原代细胞和PKps、ST、IBR2 等传代细胞中均可产生该病毒。
该病毒为单一的血清型,与其它微小病毒没有任何的抗原联系。
可凝集人、猴、豚鼠、鼠、鸡等动物的红血球。
该病毒对热、消毒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对pH 值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耐70℃2h,但80℃加热5min 后,其感染性及凝集活性均消失。
2 感染症状仔猪与母猪感染一般以亚临床表现为主,但在许多组织、特别是淋巴组织中均可检出病毒。
不同的母猪在不同的妊娠期间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死胎、木乃伊胎、流产。
妊娠30~50d 内,感染以产木乃伊胎为主;妊娠50~60d 内,感染多见死胎;感染70d 的母猪一般会有流产的表现。
妊娠中期和晚期感染后,可出现经胎盘感染,但在此期间,胎儿通常可以在没有明显的临诊情况下存活。
由于大部分胎儿在妊娠70d 后会出现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这些小猪往往携带了抗体和病毒。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产仔瘦小、弱胎、发情异常、长期不育等。
对雄性母猪的生育能力和XY 无显著影响。
3 流行特点对热、酸性、碱性有很好的抗性。
消毒可用0.3%的氯酸钠溶液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猪细小病毒会感染怀孕母猪,导致胎猪的发育受到影响,会引起母猪流产、胎猪早死。
同时,由于母猪感染后会以胎盘感染为主要表现。
所以,要严格控制感染后的母猪,避免其扩大病毒的传播。
公猪对猪细小病毒病也易感,很可能会通过配种将病毒传染给母猪,从而波及整个猪群。
公猪、母猪、育肥猪等都易感。
该病多见于春、夏季节,所以,春夏季节应注意防控该病。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最大的受害者是繁殖母猪,如果患有此病,将会引发繁殖母猪滑胎、流产、不孕、生产弱胎或者是畸形胎等状况,毫无疑问,这肯定也会极大地影响生猪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对于整个养猪行业也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危害。
分析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发现,其在猪繁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最为明显,如果猪只患了此病症,将会让生猪品质越来越低,生猪总数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猪肉的市场供应状况。
猪细小病毒病,会借助于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胎盘、空气等都是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路径,患有此病的母猪,生下的小猪仔,体内也会长期携带病毒,这肯定也不利于小猪仔的生长,所以,猪只养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工作。
一、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征猪细小病毒就是该病的病原体,猪细小病毒具体包括弱毒株、强毒株两种,就弱毒株而言,它会感染健康的猪,同时还会在猪只体内发生免疫,但是,它不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强毒株不但能导致猪只发生毒血症,同时也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最终将会导致死胎。
猪细小病毒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它可以在超过50℃的高温环境中存活长达数天,但是,在80℃的环境中,它只能存活5分钟,pH值的变化也不易对其产生影响,且不易被一般性质的消毒液消灭,需要长时间使用乙醚、甲醛等消毒剂才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再就是,如果使用1%~5%的NaOH溶液,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将其消灭干净。
二、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1、流行病学特征猪细小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有种公猪、患病母猪,通常来讲,和后备母猪相比,经产母猪患得该病的几率要小很多,死胎、新生猪仔、子宫分泌物等等都携带病毒,这会大大增加病毒扩散范围。
就猪细小病毒而言,它的传染和猪的年龄、种类都没关系,不管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很有可能引发病毒感染,水、饲料等也都很容易被污染,它们被污染后,也成了该病的传播路径,甚至有时还可通过口鼻传播,感染猪细小病毒之后的母猪,它的所有排泄物中均携带猪细小病毒,所以,病猪猪舍,成了病原体的主要扩散地点,有的时候,甚至是过去了好几个月以后,仍然有猪细小病毒存活,就算是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保证100%将猪细小病毒消灭。
猪细小病毒病治疗方法.doc
猪细小病毒病治疗方法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养殖者平时应注意免疫预防,发病后对症治疗,注意控制继发感染,这样才能在猪发病后及时的控制损失。
猪细小病毒病治疗方法1.怀孕期患病的母猪可以注射头炮注射液,每日用药2次,持续用药3-5天。
2.有延迟分娩的发病母猪应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帮助引产,防止胎儿在发病母猪的子宫内腐败,从而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或不育不孕。
3.对心率不齐的患病母猪可以使用强心药剂,有脱水症状的可以静脉注射补充体液。
以上就是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在猪场有发生母猪流产、木乃伊、死胎症状发生,这可能是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所以不要擅自用药,可以咨询有关兽医医师,在兽医师的指导下治疗。
如何处理感染细小病毒的病猪?1.要妥善处理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器具、场所和环境等。
2.患猪场要进行消毒。
由于该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进行消毒时要采用其敏感的消毒剂,如0.5%漂白粉或2%氢氧化钠。
3.有治疗价值的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进行无害化消毒处理。
猪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控1、防止收带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
引进种猪时,进行猪细小病毒后的血凝抑制试验,当hi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才能引进。
2、人工免疫接种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
3、处女母猪推迟在9月龄后配种,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或将处妇女猪赶到污染猪圈内饲养等方法,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的办法,在流行地区可考虑试行。
4、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同亲,头胎母猪的后代也不宜留作种用。
猪细小病毒病用什么药?.doc
猪细小病毒病用什么药?概述: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细小病毒而导致,母猪比较容易感染,主要特征是繁殖障碍,且病毒能够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感染,并会造成妊娠期母猪发生流产、死产或者产木乃伊胎、畸形胎等,还能够造成空怀母猪屡配不孕,严重损害养猪业的发展。
猪细小病毒病用什么药?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应用对症疗法,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促进康复。
发病后要及时补水和补盐,给予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减少死亡率。
可试用康复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连用3天,对新生仔猪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猪细小病毒是怎么传播的?(1)各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家猪、野猪均易感。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
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
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
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使该病传播扩散。
(2)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场所。
在病猪移出、空圈4-5个月,经彻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仍可被感染。
污染的食物及猪的唾液等均能长久地存在传染性。
(3)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
(4)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一旦病毒传人,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
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
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胎、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
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成正比。
细小病毒不治疗会好吗-猪细小病毒怎么治疗
细小病毒不治疗会好吗-猪细小病毒怎么治疗此病无特效治疗药物,无治疗意义,重在预防。
预防疾病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防止中毒母猪进入猪场;二是在初产母猪获得主动免疫后进行繁殖和繁殖。
为防止感染猪进入猪场,种猪应从无病猪场引进。
木乃伊窝的活小猪可能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不要留着繁殖,也不要在头胎母猪的后代中选择种猪。
在人工免疫方面,我国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对4个月至6个月的母猪和公猪进行两次注射,每次5ml,可预防该病,免疫期可达7个月。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
该病的发生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只要是未进行过健康免疫的犬均可发生。
临床所见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得此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
幼犬有的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
本病的另一个特点是纯种犬及外来品种犬比当地土种犬发病率高,并且死亡率也高对付细小病毒(偏方)主要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
上吐下泻,无食欲,精神差,整体消瘦,多呈肠炎症状,少数呈心肌炎综合征。
肠炎型病犬:多发生于3_4月龄的幼犬,经1_2天的厌食,排出软便,间或体温升高之后迅速发展成为频繁的呕吐和剧烈腹泻,排出西红柿汁样或洗肉水样的血便,味极腥臭,患犬精神沈郁,迅速消瘦,视力模糊,全身乏力,嗜睡,可视粘膜苍白,舌面皱缩,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
体表温度下降,耳、鼻和四肢末端发凉,心率增速,表明机体极度脱水和循环障碍。
心肌炎型患犬:多发生于1个月到1个半月的仔犬。
多突然发病,表现为可视粘膜苍白,衰弱,呼吸困难,听诊有心内杂音,多伴有轻度的腹泻与呕吐。
患犬常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特别是采取补液时,往往在补液中死去,多因心衰与肺水肿所致。
发烧呕吐主要治疗方法:西医的就是打针:1、消炎、止血、止吐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控制肠道继发感染: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肌肉注射抗生素:甲硝唑(静脉注射或直肠灌注)、小诺霉素(肌肉或皮射)、胃复安(止吐)、泻痢宝(止泻)。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和治疗防控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和治疗防控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会引发母猪繁殖机能的障碍,这个猪病在后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很多篇养猪户朋友都吃过大亏。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猪细小病毒的症状以及防控治疗。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会引发母猪繁殖机能的障碍,这个猪病在后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很多篇养猪户朋友都吃过大亏。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猪细小病毒的症状以及防控治疗。
一、猪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导致妊娠母猪繁殖异常或者失去繁殖能力。
患病母猪常发生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者弱胎。
部分妊娠母猪在染病初期会有体温升高,也有可能造成屡配不孕、发情异常等。
未妊娠母猪和公猪感染此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公猪的精液带毒,不影响受精率。
二、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和治疗1.免疫接种灭活疫苗有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种公猪和母猪要在6月龄和配种前半个月进行接种。
成年公猪和经产母猪每年要接种1次,但是此疫苗不适合妊娠母猪。
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可在母猪妊娠前几周接种,可以保证妊娠期都有抗体。
初产母猪在6月龄时母源抗体会消失,应在这时接种疫苗。
如果不打算马上配种,可以先不免疫,在7月龄后再进行免疫。
对于发病的猪场,每年要进行2次抗体检测,对抗体浓度低的猪要及时补接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按时清扫卫生,定期对猪舍和饲喂用具消毒。
猪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来往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模式,如果必须引种的话,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而且种猪需要有检疫证明。
新引进来的种猪需要先隔离一段时间,观察无问题后进行合群。
综上所述,猪细小病毒病传播率高、发病广泛,其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养猪业效益。
此病暂无特效药,所以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养殖人员应提高防病意识,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此病,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和免疫计划,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猪细小病毒怎么治疗效果好
猪细小病毒怎么治疗效果好
猪细小病毒病经常给猪场造成重大捐损失,严重危肋正常生产。
但猪细小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可对种猪特别是后备种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本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怎么治疗。
一、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1)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5天。
(2)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防止胎儿腐败、滞留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及不孕。
(3)对心功能差的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
二、猪细小病毒的防治要点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免疫接种。
原则上实行自繁自养,防止将病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
2、预防接种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可对种猪特别是后备种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本病。
从场外引进动物时,须选自非疫区的健康动物群,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进场后进行定期隔离检疫,确证健康时方能混群饲养或配种。
发生疫情时,首先应隔离疑似发病动物,尽快做出确诊,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制定扑灭措施。
做好全场特别是污染猪舍的彻底消毒和清洗。
病死动物的尸体、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应进行深埋或高温消毒处理。
三、猪细小病毒诊疗失误的常见原因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方面,传染性因素主要与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衣原体和弓形体病引起的流产相区别。
母猪打了细小病毒,几天能配猪,细小病毒用什么药比较好
母猪打了细小病毒,几天能配猪,细小病毒用什么药
比较好
母猪打完细小病毒疫苗15天后能配种,因为15天后才会产生免疫抗体,母猪不宜在打完疫苗后立即配种,否则母猪在配种前极易感染细小病毒,配种后其胎儿的死亡率极高。
细小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当猪发病后要及时补水、补盐以防脱水,同时在使用肠道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高免血清。
一、母猪打了细小病毒几天能配猪
1、母猪打了细小病毒疫苗15天后才能进行配种,因为细小病毒在15天左右才会产生免疫抗体,因而一般都是在母猪配种前15-30天左右免疫细小病毒疫苗。
2、母猪不宜在免疫完细小病毒疫苗后配种,如果母猪在配种前感染了细小病毒,其胎儿的死亡率极高,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感染了细小病毒,虽然胎猪还能存活,但存活的胎猪都会携带细小病毒,成为其新的传染源。
3、母猪首次配种时,尽量在配种前15-30天做完两次疫苗免疫,
而且两次接种时间要间隔20天,因为接种疫苗后15天左右才会产生抗体。
二、细小病毒用什么药比较好
1、细小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般只能对症治疗,当猪发病后要及时补水、补盐以防止其脱水,之后再使用肠道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连用3天,对于新生猪仔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2、对于怀孕期患病的母猪,可注射头炮注射液,每日注射2次,连续注射3-5天。
对于有延迟分娩的发病母猪,需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帮助其生产,以防胎儿在病猪子宫内腐烂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等。
对于心率不齐的患病母猪,可用强心药剂,有脱水症状时,可静脉注射补充体液。
3、使用疫苗时,一般在母猪颈部深部肌肉注射,后备母猪、公猪一般在配种前2-4周注射2次,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导致繁殖障碍。
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
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并能够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进行传播。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春、秋季节都比较容易浮现发病。
我国不同地区的猪群中都广泛存在该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者六角形,衣壳由 32 个壳粒构成,核心存在单股负链 DNA,大约在整个病毒粒子中占到 26.5%。
该病毒能够在猪细胞中无限繁殖,通常原代猪肾细胞比较常见。
只要细胞发生感染就会浮现病变,如裂变、固缩或者变圆等。
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反抗热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其在56℃温度下经过 30 min 热处理依旧无法对其红细胞的凝结能力以及传染性造成明显影响,在70℃温度下也需要经过 2 h 才干够使其感染力降低,在80℃温度下加热 5 min 才干够使其死亡,且其还具有较轻的反抗氯仿和乙醚等溶剂的能力。
流行特点。
目前,已知猪细小病毒的惟一宿主是猪,且任何阶段的家猪和野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初产母猪最容易感染。
普通母猪在交配后容易感染病毒,并对胚胎以及新生仔猪造成较大的伤害。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反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从而在被污染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因此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就很难彻底清除病原,从而导致多年连续浮现发病。
2、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初产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经产母猪、育肥猪、公猪则不会表现出症状。
患病母猪在精神、食欲等方面表现正常,且能够正常发情,但部份尽管能够浮现发情但较难受孕。
在妊娠中期发生感染,有些病猪会表现出腹围缩小,部份发生彻底流产或者足月后产出体型较小的仔猪;部份在产出活仔的同时还会产出不同数量的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该病,部份病猪会产出畸形胎、死胎,往往导致其发生难产而造成死亡或者被淘汰。
猪感染细小病毒病怎么办?.doc
猪感染细小病毒病怎么办?概述: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的一种繁殖障碍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死产。
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主要是初产母猪易感,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且猪场出现此病后很难清除。
那么,一旦有猪感染细小病毒病怎么办?猪感染细小病毒病怎么办?发生疫情时,首先应隔离疑似发病动物,尽快做出确诊,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制定扑灭措施。
做好全场特别是污染猪舍的彻底消毒和清洗。
病死动物的尸体、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应进行深埋或高温消毒处理。
1.只要猪场出现发病,必须立即隔离发病的母猪或仔猪,或全部淘汰,且病猪污染的用具、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
2.对全群猪要进行血清学检查,对检出的阳性猪必须完全淘汰,避免防疫情不断蔓延;同时,猪群要采取紧急免疫接种。
3.对患病新生仔猪,可试用痊愈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天口服10mL,连用3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细小病毒病对猪的危害有哪些?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的主要病原。
怀孕母猪感染本病毒后,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流产。
妊娠早期感染本病毒,胚胎死亡率达80~100%,由于胚胎很小,死亡后溶化,被母体吸收;使母体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有时胚胎死亡而被排出,由于体积很小而不被发现。
怀孕30~50天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时多产出死胎;怀孕70天感染时,则常出现流产症状;在怀孕中、后期感染时,也可发生轻度胎盘感染,但此时胎儿常能在子宫内存活,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地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胎。
猪场发生本病后,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
猪是怎么感染上细小病毒病的?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发病主要原因,病猪的唾液、残食都可以传染猪细小病毒病。
猪进食受污染的饲料,感染生殖道、呼吸道或消化道使猪细小病毒发病。
初产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很有可能是与公猪配种时感染的。
猪细小病毒病的综合诊治措施
4 病 理 变 化
母猪 流产 时 ,肉眼可见 患 病母 猪 有轻 度 子宫 内
膜 炎变化 , 盘部 分钙 化 , 儿在 子宫 内有 被溶 解 和 胎 胎
被 吸收 的现象 。大多数 死胎 、 仔或 弱仔皮下 充血 或 死 水 肿 , 、 腔积 有淡 红或 淡 黄色 渗 出液 。肝 、 、 胸 腹 脾 肾
衡。
失 , 且食欲不振 , 并 日龄愈 小 愈严 重 , 亡 率也 就愈 死
高 。 因此 , 可给 病猪 服 用 口N* 液 盐 , b 以补 充 腹 泻 时
丧失 的各 种 离 子 、 性 物质 及水 分 等 , 强 机 体 免疫 碱 增
功能。
94 疫 苗 防 疫 .
病 毒 性 腹泻 , 可根 据 疾病 的性 质 , 用适 宜 的疫 选 苗 , 规 定 进行 预 防免 疫 。对 于细 菌性 腹 泻 , 按 由于 长 期 大 量使 用 抗 生 素 , 道 内的沙 门 氏菌 、 肠 大肠 杆 菌 产
满 足猪 生 长 、 繁殖 的要 求 , 生 、 毒 、 离 、 害 化 卫 消 隔 无
处理 等疫病 防控制 度不但要 健全更 重要 的是 落实 。 引种 往 往 是 导 致 猪 细 小 病 毒 病 发 生 的重 要 原
因 ,引种 前应 了解 被 引进场 猪群 是 否有 猪 细小 病毒
感 染 , 孕母 猪是 否有 繁殖 障 碍临 床表 现 , 猪 群是 怀 母 否做过 疫 苗预 防接 种 ,不 能单纯 以引进 种 ( ) 母 猪 P V血 清抗 体 检测 阴性 为标 准 , P 引进 的种 ( ) 应 母 猪
短 时 间 胰 酶 处 理 对 病 毒 悬 液 感染 性 不 仅 没 有 影 响
价可 达 1: 50 0 日 持 : 。 1 0 , 角色 数年
母猪细小病毒病治疗措施
母猪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措施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繁殖障碍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猪,母猪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该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发生,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应充分重视该病的防治。
1、流行特点母猪、公猪、仔猪均可感染本病,但以初产母猪最为常见。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母猪交配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发。
病毒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或胚胎。
猪在感染细小病毒后3~7日开始经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环境。
1周以后可测出血凝抑制抗体。
21日内抗体滴定可达1:15000,且能持续很长时间。
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如果消毒不到位,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
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此外,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2、临床特征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是屡配不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所产活仔也较虚弱。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胎儿死亡,死亡胚胎被母体迅速吸收,母猪有可能再度发情;在怀孕30~50天感染,主要产木乃伊胎,如早期死亡,产出小的黑色枯萎样木乃伊胎,如晚期死亡,则子宫内有较大木乃伊胎;怀孕70天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带毒,有的甚至终身带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如果公猪被感染,性欲和受精率无明显影响,但精液可长期排毒。
3、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感染本病的母猪死亡率不高,主要影响下一代。
如果对个别患病严重的死亡母猪进行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受感染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有时胎重减轻,出现木乃伊胎、畸形、骨质溶解的腐败黑化胎儿等。
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等症状。
4、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病和布鲁氏菌病也可引起流产和死胎,应注意与本病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自主型细小病毒,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
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
症状: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
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预防措施: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
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饲养管理工作,对病死尸体及污物、场地,要严格消毒,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治疗:英国多联特(血清抗体)+头孢肌肉注射
黄金多联特进行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续两天,预防可打400斤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