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整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语法.ppt
![文言文语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40d1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b.png)
32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33
1.格式:动+以+宾 (二)状语后置 ①我前饰们 ,以知 若篆道 置文, 于山在谓龟现语鸟代之兽汉后之语便形中是。状补(《语语张置。衡于 但传谓 在》语 文)之 言 译文文中:,用处篆于文补山语龟的鸟成兽分的往形往状要来以装状饰语。来理 典解型,例即题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 去翻译。
25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26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典型例题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23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 楚》) 译文:大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39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典型例题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33
1.格式:动+以+宾 (二)状语后置 ①我前饰们 ,以知 若篆道 置文, 于山在谓龟现语鸟代之兽汉后之语便形中是。状补(《语语张置。衡于 但传谓 在》语 文)之 言 译文文中:,用处篆于文补山语龟的鸟成兽分的往形往状要来以装状饰语。来理 典解型,例即题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 去翻译。
25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26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典型例题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23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 楚》) 译文:大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39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典型例题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
《文言文句式》课件
![《文言文句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a839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03
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存在明显差异。
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较为常见,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
省略句式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通过特定词汇或结构来表示,如“被”、“为所”等,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以达到简洁表达的目的。
总结词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非常常见,省略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省略的句子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倒装句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常规顺序不同,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THANK YOU
理解古代文献
提高语言素养
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学习文言文句式能够提高语言素养,培养对古代汉语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的演变过程,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03
02
01
02
文言文句式分类
总结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理解句意
在阅读文言文时,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式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关键。通过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
梳理结构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和逻辑。
体会语言美
文言文句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存在明显差异。
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较为常见,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
省略句式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通过特定词汇或结构来表示,如“被”、“为所”等,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以达到简洁表达的目的。
总结词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非常常见,省略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省略的句子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倒装句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常规顺序不同,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THANK YOU
理解古代文献
提高语言素养
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学习文言文句式能够提高语言素养,培养对古代汉语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的演变过程,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03
02
01
02
文言文句式分类
总结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理解句意
在阅读文言文时,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式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关键。通过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
梳理结构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和逻辑。
体会语言美
文言文句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句式,可以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常见文言句式复习 PPT课件
![常见文言句式复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44bb1c647d27284a735101.png)
。
•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1、宾语前置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2、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定语后置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练一练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 “有何”,有哪些 ?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 苦何 ”,愁什么 。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莲,花之君子者也
3.用“为”、“乃”、“则”、“悉”、“即”等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4、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 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
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有时可作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文言文常见句式大总结 (课件14张)
![文言文常见句式大总结 (课件14张)](https://img.taocdn.com/s3/m/d393c8fc0066f5335b81211b.png)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戈壁滩了。
(前置状语:表目的、时间、地点)
2.三个“的、地、得”
定“的”、状“地”、补“得”
名词的活用
名词一般作主语或宾语,不能直接带谓语。 名词出现在状语、谓语的位置上,或直接带了宾语,即为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直接活用为动词 ① 名词+宾语 ② 副词作状语+名词 ③ 能愿动词+名词 ④ 名词+介宾短语 ⑤ 所+名词 ⑥ 名词在“之、其、尔、汝”等代词前 ⑦ 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 名词作使动词必须带宾语 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以……为”、“把……当做……”
定语后置句
判断关键就是看本应在中心词前的定语是否是放在中心词 后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就是定语后置。 格式: 中心词+之十定语+者” ①马(中心词 )之千里(定语)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 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中心词+定语+者” ②且将军大势(中心词)可以拒操(定语)者,长江也。(况且将 军您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中心词十之+定语” 居庙堂(中心词)之高(定语),则忧其民;处江湖(中心词)之远 (定语),则忧其君。[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 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形容词的后边带宾语,此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使…… 受苦”“使.. ..劳累”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作谓语的形容词的性质或 状态。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认为……美”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5f4b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6.png)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0ccd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a.png)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句式》 课件 (共61张)
![《文言文句式》 课件 (共6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0e09131f12d2af90242e658.png)
倒装句
•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 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 成分顺序来说的。掌握现代汉语句 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 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1.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2.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4. 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 5. 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 6.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三、用副词辅助完成判断。
(一)、用副词“乃”表示肯定判断。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二)、用副词“则”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 胡、曷、恶、安、焉、奚” 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 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 成分顺序来说的。掌握现代汉语句 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 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1.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2.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4. 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 5. 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 6.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三、用副词辅助完成判断。
(一)、用副词“乃”表示肯定判断。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二)、用副词“则”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 胡、曷、恶、安、焉、奚” 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 宰割的鱼和肉
“……为……”
.
6
小结:通过掌握标志词来掌握判断句
(1)用语气助词“者”和“也”帮助判 断:
❖ “……者……也” ❖ “……也” ❖ “……者也” 如: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类句子翻译模式为:……是……
.
7
(2)用动词“为”表判断 “……为……”
.
25
❖ (1)古之人不余欺也! ❖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否定词:不,无
人称代词:余,尔,我
正常语序: (1)古之人不欺余也!
(2)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
26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 “谁”“何”“奚”“安”“孰”“曷”“ 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1)吾谁欺?欺天乎? (2)又何羡乎? (3)彼且奚适也?
.
23
(一)主谓倒装句
❖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 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称心如意,几家能彀?
正常语序:
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
几家能彀,称心如意? .
24
(二)宾语前置句
❖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 情况。
❖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 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 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 定词之后。
(4)而今安在哉?
.
27
3、反问句(陈述句)中,当需要强调宾 语时,用“之”或“是”使宾语前置
❖ (1)无乃尔是过与? ❖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3)何陋之有?
注意:此处“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 标志,无实义。
.
28
(三)定语后置句
❖ 在文言文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常见的以下有两种情况:
.
12
❖ 4、用介词“被”表被动。 ❖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2)忠而被谤
.
13
(二)无标志词被动句
❖ 此类被动句需结合上下文意思进行判别 ❖ (1)戍卒叫,函谷举 ❖ (2)帝感其诚 ❖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14
三、省略句
❖ 省略句一般可分有四种类型: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
.
19
(三)省略宾语
❖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现象。
❖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
以事。 ❖ 屠惧,投(之)以骨。
.
20
❖ 2、省略介词后宾语 ❖ 竖子不足与(之)谋。 ❖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 1、中心词+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9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 主要是“以”和“于”两种情况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30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
.
11
❖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1)信而见疑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2)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3)我害怕被大王(指秦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
15
(一)省略主语
省略主语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 “对话省”
1、承前省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尽死。
.
16
2、蒙后省
❖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了,您 再进去。”
(3)用“乃、则、即、皆、必”等表示判断。
译为“……就是……”“……全是……”
“……是……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8
❖ (4)用“非、匪、未”等词表否定判断 ❖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明确:并非所有的判断句都有明显的标志词,有 的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 表示判断。
.
17
3、对话省
❖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王)曰:“(独乐乐)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
.
18
(二)省略谓语
❖ 相对于省略主语和宾语来讲,省略谓语在文 言文较为少见,但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 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 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 (1)择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刘备天下枭雄
.
9
二、被动句
❖ (一)通过掌握标志词来判断被动句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 者(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不拘于时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0ຫໍສະໝຸດ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 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
3
一、判断句
看看下列三个判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灭六国者六国也 3、族秦者秦也
“……者……也”
.
4
❖ 4、是社稷之臣也 ❖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也”
注意:例4与例6中“是”不是 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
.
5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初为《霓裳》后《六么》
常见文言句式整理
.
1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
2
考纲要求: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句、省略句。
.
21
(四)省略介词
❖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与“以” ❖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 赐之(以)彘肩
.
22
四、倒装句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与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 的。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顺序一般为“主+ 谓+宾”“定(状)+中心语”。文言文中, 一定条件下,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 后颠倒的情况。主要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情况。
“……为……”
.
6
小结:通过掌握标志词来掌握判断句
(1)用语气助词“者”和“也”帮助判 断:
❖ “……者……也” ❖ “……也” ❖ “……者也” 如: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类句子翻译模式为:……是……
.
7
(2)用动词“为”表判断 “……为……”
.
25
❖ (1)古之人不余欺也! ❖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否定词:不,无
人称代词:余,尔,我
正常语序: (1)古之人不欺余也!
(2)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
26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 “谁”“何”“奚”“安”“孰”“曷”“ 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1)吾谁欺?欺天乎? (2)又何羡乎? (3)彼且奚适也?
.
23
(一)主谓倒装句
❖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 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称心如意,几家能彀?
正常语序:
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
几家能彀,称心如意? .
24
(二)宾语前置句
❖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 情况。
❖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 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 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 定词之后。
(4)而今安在哉?
.
27
3、反问句(陈述句)中,当需要强调宾 语时,用“之”或“是”使宾语前置
❖ (1)无乃尔是过与? ❖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3)何陋之有?
注意:此处“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 标志,无实义。
.
28
(三)定语后置句
❖ 在文言文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常见的以下有两种情况:
.
12
❖ 4、用介词“被”表被动。 ❖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2)忠而被谤
.
13
(二)无标志词被动句
❖ 此类被动句需结合上下文意思进行判别 ❖ (1)戍卒叫,函谷举 ❖ (2)帝感其诚 ❖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14
三、省略句
❖ 省略句一般可分有四种类型: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
.
19
(三)省略宾语
❖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现象。
❖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
以事。 ❖ 屠惧,投(之)以骨。
.
20
❖ 2、省略介词后宾语 ❖ 竖子不足与(之)谋。 ❖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 1、中心词+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9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 主要是“以”和“于”两种情况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30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
.
11
❖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1)信而见疑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2)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3)我害怕被大王(指秦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
15
(一)省略主语
省略主语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 “对话省”
1、承前省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尽死。
.
16
2、蒙后省
❖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了,您 再进去。”
(3)用“乃、则、即、皆、必”等表示判断。
译为“……就是……”“……全是……”
“……是……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8
❖ (4)用“非、匪、未”等词表否定判断 ❖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明确:并非所有的判断句都有明显的标志词,有 的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 表示判断。
.
17
3、对话省
❖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王)曰:“(独乐乐)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
.
18
(二)省略谓语
❖ 相对于省略主语和宾语来讲,省略谓语在文 言文较为少见,但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 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 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 (1)择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刘备天下枭雄
.
9
二、被动句
❖ (一)通过掌握标志词来判断被动句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 者(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不拘于时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0ຫໍສະໝຸດ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 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
3
一、判断句
看看下列三个判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灭六国者六国也 3、族秦者秦也
“……者……也”
.
4
❖ 4、是社稷之臣也 ❖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也”
注意:例4与例6中“是”不是 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
.
5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初为《霓裳》后《六么》
常见文言句式整理
.
1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
2
考纲要求: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句、省略句。
.
21
(四)省略介词
❖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与“以” ❖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 赐之(以)彘肩
.
22
四、倒装句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与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 的。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顺序一般为“主+ 谓+宾”“定(状)+中心语”。文言文中, 一定条件下,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 后颠倒的情况。主要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