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弱围岩隧道塌方机理及处理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发布时间:2021-04-28T12:38:19.37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月3期作者:吴阿林[导读]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

吴阿林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

公路隧道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塌方处理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处理措施。

容易引起塌方的隧道段落为浅埋段,易于塌方的围岩主要在断层破碎带、松散碎石土层、节理裂隙发育的破碎岩层,这些是公路山岭隧道常见的围岩,其处理方法在很多手册以及论文都有较好的论述,对于软弱风化严重的页岩围岩隧道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难以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

本文就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塌方处治引言我国正在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的隧道开始不断的修建,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其地质灾害非常频繁,在施工环节中常常会出现软弱围岩,导致隧道发生塌方,围岩在外界的压力下产生破碎,导致围岩的抗压能力下降,围岩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出现塌方等地质灾害。

塌方是隧道穿越富水软弱围岩施工的常见灾害,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非常大。

1软弱围岩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1)隧道的施工因素。

由于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省市的高速公路施工队的技术水平也高低不一,这些都造成了在道路的修建工程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操作。

目前我国在修建公路隧道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新奥法,这种方法是将初支护的柔韧性和围岩的联合支护相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经常会出现隧道围岩超挖的情况,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有一些施工队在用混凝土填补超挖的围岩部分时,不是用同标号的混凝土而是用碎石、片石,石棉瓦这些材料,这就使初支护出现了许多的缝隙和破洞,导致围岩和初支护不能整体受力,使塌方的风险增加。

(2)软弱围岩的岩体因素。

软弱围岩的岩体受到其结构构造的影响,断层带的结构面无规则,有角砾、裂缝等结构,在其中充满泥质或岩屑,使得其本身自稳能力差,强度差。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一、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坍落,大则引起坍方。

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极易发生坍方。

(3)水是造成坍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

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

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按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4、隧道塌方的一般前兆(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可能发生塌方的前兆;(2)拱顶不断掉块,甚至较大的喷砼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3)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4)喷锚支护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塌方。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事故。

一旦发生,不仅延误工期、增加工程费用,而且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程质量遗留隐患,给后期维修养护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在隧道建设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隧道塌方进行预防和防治。

同时,在隧道塌方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善后,使隧道塌方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出现由于延误处理救援时机而导致更大事故发生。

地质因素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中起决定性的是地质因素。

在勘探和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清,造成施工时出现了塌方。

(1)在开挖的过程中,围岩的地质条件发生突变。

(2)在隧道施工范围内或隧道周边出现的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结构不利面、岩层的不整合接触带等。

(3)出现特殊的不良地质,如膨胀岩、溶洞、涌水等。

(4)地下水是使隧道围岩丧失稳定的重要原因,其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软化围岩,软质岩石(土)体受水饱和后,其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浸入无水石膏或以蒙脱石为主要成份的粘土,地层膨胀而对隧道产生极大的膨胀压力;二是软化结构面,泥质充填或具有软弱夹层的软弱结构面遇水后,即发生液化变软或填充物被冲走而降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岩体易于滑动;三是承压水作用,围岩受到水压作用后,更易失去稳定。

设计因素1、选线不合理。

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城市地铁,有时过多考虑投资等经济因素,线路的选择和确定不能百分百从技术、地质、实际功能需求和可行性来考虑,出现一些选线不合理的情况。

如果线路不合理,隧道穿越地层就有可能由好地层变为不良地质地段,就容易出现隧道塌方。

2、洞口的位置选择不恰当,如位于较大的滑动体、断层之中,或存在偏压,从而引发洞口塌方。

3、设计的支护参数偏小,无法保证围岩从开挖后到二次衬砌施作这段时间内的稳定。

4、针对特殊不良地质地段,设计上给出的处理措施不当。

施工因素1.开挖面积小于100m²隧道:Ⅱ、Ⅲ级围岩一般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台阶法开挖。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目录一、隧道塌方的原因1二、塌方处理一般程序2三、塌方处理实例3(一)隧道概述3(二)塌方过程4(三)塌方段原设计情况5(四)塌方可能原因分析5(五)塌方处理措施6(六)进度计划及人机配置9(七)施工注意事项10(八)处理效果10四、经验教训总结10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一、隧道塌方的原因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隧道工程中,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塌方现象,给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在此,根据新奥法原理分析隧道塌方形成的可能原因。

新奥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岩体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以及莫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围岩自稳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确定爆破强度、开挖速度、初支参数以及辅助施工方法等。

其力学机理是利用围岩自稳能力,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并与围岩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从此原理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如下:(一)洞身工程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能力低,施工时没来得及进行初期支护即发生坍塌。

如掌子面围岩软弱、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洞身埋深浅。

或隧区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褶皱带、膨胀岩地区以及高应力岩层等。

这些复杂地质条件往往有不可预见性,给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困难。

见图1。

(二)设计过程中未能准确判断隧区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及时与现场实际地质条件进行跟踪分析,导致在围岩分级、支护参数设计以及开挖进尺要求等不合理。

(三)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诸如软弱围岩、浅埋地层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注浆、超前支护预处理,保证不了围岩足够的自稳能力和自稳时间;开挖爆破效果差,导致围岩应力集中,出现滑塌现象;没有按照设计和规X要求进行施工,如初支背后有空洞、初支厚度不够、锚杆的长度和数量不足以及钢架的间距过大等,致使围岩岩体间不能连成整体受力结构,保证不了支护强度与围岩滑移的力学平衡。

(四)新奥法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是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很多隧道塌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因就是监控不到位。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铁路隧道建设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例如地形复杂性、地质条件复杂性、地下水分布等等。

其中,隧道软弱围岩塌方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案进行处理。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隧道软弱围岩塌方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在隧道工程设计之前,应对周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探,特别是对软弱围岩地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监测: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应设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隧道周边地质监测,及时发现隧道软弱围岩的变化。

3. 强化支护:针对软弱围岩进行相应的加固和支撑,强化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况,具体的处理方案如下:对于轻度塌方的情况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轻度塌方的情况,我们需要首先进行勘探,评估软弱围岩的情况,以此判断隧道工程的建设方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隧道结构的加固和支持。

具体方案包括:1. 对软弱围岩进行喷射加固,使用钢筋网格、喷锚、水泥等方式加固围岩,使其能够承受轻度塌方的压力。

2. 开展水泥悬浇节点固结,加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3. 做好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隧道内外的水流畅通,降低软弱围岩灾害的风险。

对于重度塌方的情况重度塌方的情况更为复杂,需要更为完善的方案来进行防治。

具体方法包括:1.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盾构隧道进行系统仿真,预测软弱围岩的强度和位移变化。

2. 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使用锚杆、杆索、喷锚等方式,加强隧道结构的支撑力,以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与抗震能力。

3. 使用预留孔洞、垂直注浆、混凝土填埋技术进行加固,强化围岩的支撑压力,提高抗地震能力。

4. 开展隧道采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使隧道内外的水流畅通,减少塌方风险。

总结在对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问题进行解决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对应的处理。

软弱围岩隧道坍方问题与控制

软弱围岩隧道坍方问题与控制

软弱围岩隧道坍方问题与控制摘要:软弱围岩坍方事故以其高发性、高危性严重威胁着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一定要采取措施控制塌方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坍方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软弱围岩;坍方;超前支护;二衬一、工程概况某隧道穿越山区,地质以构造剥蚀、风化侵蚀为主,左右幅处于相同地貌单元。

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幅起止桩号为ZK4+243~ZK5+178,全长935m,出口端位于R=1300 米的右转圆曲线上,进口端位于直线上,纵坡为-1.7%,最大埋深149.1 米,隧道出口端横坡为+2%,进口端横坡为-2%;右幅起止里程为K4+247~K5+128,全长881m,隧道进口端位于R=1750 米的右转圆曲线上,出口端位于直线上,纵坡为-1.7%,最大埋深143.4 米,隧道进出口横坡均为-2%。

岩性为片岩、变粒岩、片麻岩、泥岩,风化程度高,多为强风化,局部夹全风化透晶体,强风化层片岩岩芯多呈碎石~角砾状、砂土状,局部构造发育,强风化,岩体极破碎,大部分为Ⅴ级围岩。

隧道多处地下水丰富,隧道围岩为软质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形成软弱结构面,降低岩体的层间结合力,因此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安全是本合同段控制重点之一。

二、软弱围岩隧道坍方问题原因(一)地质原因本隧道出口端偏压大,全隧道大部分地段开挖面为平行于隧道走向的断层破碎带,在构造影响下,片麻岩被挤压成粉末状,豆腐渣状,局部呈弱胶结的沙土状,自稳能力差。

断层残存构造应力较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随着应力的释放,逐渐加大了对初期支护的压力,进而产生持续的变形。

由于断层滑面有基岩裂隙水渗出,豆腐渣及泥饼状的断层泥富含高龄土,遇水膨胀崩解,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围岩对初支的压力。

隧道出口山体表面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多条沿隧道纵向的裂缝,裂缝随着掌子面的开挖向前绵延长达160m,最宽的一条位于隧道中线靠山侧,缝宽达30cm,自中线向山侧50m 范围内裂缝均有分布。

隧道软弱围岩坍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隧道软弱围岩坍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隧道软弱围岩坍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摘要:坍方是最为常见的隧道施工事故,且多因软弱围岩大变形引起。

本文以杜家营隧道为例,阐述杜家营隧道活动断裂带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对隧道出口坍方冒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并对坍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类似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理提供参考。

Abstract院Tunnel collapse is the most common accid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ten caused by deformation of weaksurrounding rock. In this study, the writers take Dujiaying Tunnel as example, briefly elaborate transform breakage characters of surroundingrock activity fault zone in Dujiaying Tunnel, and do reason analysis of collapse and roof fall at the tunnel exit, and also put forwardcorresponding remedial measures,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unnel collaps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olution for similarengineering accidents.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坍方;处理Key words院weak wall rock of tunnel;tunnel;tunnel collapse;solution 中图分类号院U4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120-03 0 引言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越来越多。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坍方问题的探讨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坍方问题的探讨
量超过 15 。 .m时,采用将水泥一 水玻璃 由10 5 :. 调整 为10 3 :. ;
比I类 围岩仰拱 高10 m I . 4 ,在施工边墙及仰 拱时,必将造成
钢 支 撑 的 “ 空 ” ,改变 了受力 情 况 , 即钢 支 撑 成 为 了 悬 “ 悬臂 梁 ”,加之 侧压 力大 ,很 容易造成 围岩失稳 ,从而 诱发坍 方,在 隧道 结构 设计时应 该注意和 吸取 的教训 。对 于隧道施 工尤其是 长大 隧道 的施 工,应该将 防坍方 作为重 点 ,应 该树立 “ 坍方就 是效益 ”的指导 思想 ,重视 对长 不 大隧道地 质 、水 文等方面 的调查 、监测 以及 超前地 质预报 工作 ,仰拱应尽 量超前施 工 ,二 次衬砌应尽 快施 作,使隧 道尽快 形成封 闭的受力 结构 。坍 方处理 中必 须确保 工序质 量 ,采用 稳固后部 ,支护 宁强勿 弱,逐步推 进等措施 ,并 尽量减 少对坍方 体的扰动 。
@ . 10 m×1 0 。 架 设 一 榀 钢 支 撑 即 喷射 2 0 钢 纤 维 砼 覆 盖 .m 每 0# 将 其 纵 向 连 为 一 体 。二 次 衬 砌 应 及 时 跟 上 , 为 确 保 安 全 , 先 灌 注 D 7 + 4 ~5 4 K 1 54 5 ,再 灌 注 D 7 + 6  ̄ + 7 ,最 后 灌注 K 15 5 5 2
l 工程概况 某 铁 路 隧 道 起 讫 里 程 为 D 7 + 7  ̄ D 7+ 5 , 全 长 K 150 K662
反填 的洞碴上 ,在 下部绑扎 主筋为 2 的钢筋 ,护墙 内设 2 钢支 撑 ,问距 为0 6 。对D 7 + 4  ̄+ 0 段 采用 环 向小导 .m K 150 60 管进 行注浆加 固,拱墙采 用 5m ,L 5 钢管进 行注 浆 , 0m =m 钢 管 间距 l X l ,梅 花 形 布 置 。浆 液 为水 泥 水 玻璃 双 液 m m 浆 , 配 合 比 为 : 水 : 泥 : 玻 璃 = . : :. 5 对 水 水 O 5 10 3 。 D 7 + 5  ̄+ 0 段墙部 喷2 0 钢 纤维砼 进行 加 固,喷 射厚 K 15 5 6 0 0# 度 为2 c ,护墙段 除外 ,该工作 在接板 处加 固后 进行 。对 0m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摘要: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省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在地质上属扬子地台及其东南大陆边缘,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

贵阳市位于贵州中部山原,为一较大岩溶构造盆地,广泛分布着三迭系和二迭系碳酸盐类岩石,出露和分布面积达60%以上,局部地段有碎屑岩分布。

第四系土层多为残坡积成因的红粘土,冲洪积成因的亚粘土、粘土、碎石类土和泥砾零星分布于洼地、河谷阶地及缓坡地带。

第四系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数米至10余米。

本文结合贵开铁路王家沟隧道的施工情况对贵阳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各部位施工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进行简要的介绍,是笔者在施工中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软弱围岩;塌方;原因分析;处理方案1 工程概况及施工情况1.1 设计情况贵开铁路王家沟隧道进口里程DK24+342,出口里程DK26+045,中心里程DK25+193.5,全长1703m。

本隧道位于三江农场-羊昌区间。

隧道所在地域属于峰丛沟谷溶蚀地貌,地形起伏大,沟槽切割深。

隧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红黏土。

下伏基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石冷水组白云岩夹页层。

隧区为单斜构造,岩性单一,出露岩层层理较稳定。

节理间距0.5m左右,多为张开型,延伸性较好,节理面较光滑,少数有薄层黏土填充。

隧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岩溶中等发育。

1.2 施工情况王家沟隧道从出口单口掘进,DK25+520~DK25+440段设计为浅埋段,最小埋深仅有26米。

该段开挖后,掌子面处岩体破碎,呈碎石角砾状结构,结构松散,自稳性差。

因岩层层面较平缓且陡倾延伸性好的平直状填充型溶隙发育,致使围岩整体完整性差,特别是层间结合较差,开挖过程中掉块现象严重,掌子面潮湿,有少量地下水下渗,拱部呈滴状下渗。

该段于2012年10月10日发生塌方事故,出现冒顶。

塌方时王家沟隧道掌子面里程为DK25+440,下台阶里程为DK25+455,仰拱里程为DK25+469,二衬里程为DK25+493,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为29m,二衬距掌子面距离为43m,均符合铁道部[2010]120号文安全距离要求。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软弱地层隧道塌方原因及治理方法

软弱地层隧道塌方原因及治理方法

软弱地层隧道塌方原因及治理方法摘要:结合云寿公路红岩隧道和二庄科隧道工程实际,主要从地质方面和施工方面阐明了隧道塌方塌方的影响因素,提出隧道塌方预防和治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处理措施Abstract: Combined with Yun Shou highway red stone tunnel and Er Zhuangke tunnel engineering practice, mainly from the geological and construction to introduce the impact factor of tunnel collapse , put forward the prevent and control method of tunnel collapse.Key words:Highway tunnel Collapse Processing measures引言:随着隧道工程的建设的需要,隧道建设向长大隧道发展,隧道就难以避开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往往需要穿越自稳性差的工程地质地段,虽然有时已经对相应地段采取了预加固和预支护措施,但是施工过程中的塌方却常常发生,所以在软弱地层或不良地质条件的隧道塌方原因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塌方产生的一般因素1.1设计的失误隧道在设计时,由于业主担心勘察费用过高或勘察设备方法的简陋,对隧道所在区的地质情况了解不清,地质资料不详细,对可能遭遇断层、富水、岩爆、瓦斯情况估计不足,对可能遭遇塌方以及产生塌方后的处理缺乏思想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工期安排不合理,盲目追求进度,对不稳定围岩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支护;另可能为减少工程投入,安全支护参数过小,未能取到支护稳定围岩的作用,而最终导致较大塌方的发生。

1.2地质原因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下工程难免会通过褶皱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地带,或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和已切割成碎块而强度低,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并且支护的不及时而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

铁路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塌方处理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加速,铁路隧道的建设也日新月异。

由于我国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隧道施工面临的围岩情况各不相同,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浅埋软弱围岩”的存在,这种围岩的特点是固结性能差,极易发生塌方。

为了保证铁路隧道的安全通行,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一、围岩钻孔灌注法治理浅埋软弱围岩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围岩钻孔灌注法。

该方法是通过钻孔将混凝土灌注到软弱围岩中,将其强化和加固,增加其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首先需要对隧道周边的软弱围岩进行勘测和分析,确定固化混凝土的灌注层数和间距等参数。

随后,对预先规划好的钻孔位置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和直径根据围岩的情况进行调整,然后在钻孔中注入混凝土,使得软弱围岩得到加固。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效果较为明显,但是需要考虑土质状况和施工质量,以免造成二次塌方。

二、锚杆加固法另一种解决浅埋软弱围岩塌方的方法是采用锚杆加固。

该方法是钻孔后将锚杆埋入围岩中,然后注入砂浆,以增加锚杆和围岩之间的摩擦力和黏结力,从而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防止其发生塌方。

锚杆加固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围岩性质进行选择锚杆的类型和规格。

但是需要注意,当锚杆的数量和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需要对隧道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固,以保证隧道的安全。

三、开挖框筒法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开挖框筒法加固浅埋软弱围岩。

该方法是在开挖时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将周围的围岩夹紧,使得围岩受到一定的约束,从而增强其稳定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相对而言施工难度较小,且适用于软弱的围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安装框筒的长度和密度需要根据围岩等级和稳定性进行调整。

同时,在进行隧道开挖前,也需要对围岩进行充分的勘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当遇到铁路隧道建设中出现浅埋软弱围岩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围岩钻孔灌注法、锚杆加固法和开挖框筒法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选择方法需要根据当地的围岩情况和技术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以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畅通。

云贵段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云贵段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云贵段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本文结合成贵铁路11标姚家坪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软弱围岩含承压水隧道塌方处理成功的案例。

为以后此类型地质段隧道施工提供经验。

标签:隧道;不良地质;塌方1地质概况1.1软弱围岩一般是指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工程地质特点有:(1)岩体结构面软弱,易滑塌。

主要是存在于受结构面切割影响严重的块状岩体中,由于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2)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

一般以页岩、泥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由于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开挖暴露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形变形,造成洞室内挤。

2工程实例2.1工程概况姚家坪隧道位于罗布-镇雄区间,为时速250km的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隧道全长8836m。

本隧属于低瓦斯隧道,穿越灰岩、泥灰岩、灰质页岩、砂岩、页岩,白云岩等底层,软硬相间,岩层产状较缓,节理延伸性较好,隧道洞身地层复杂,岩性变化大。

姚家坪隧道出口D3K317+905~D3K317+895段围岩为奥陶系下统页岩、泥岩夹砂岩、灰岩,岩层近水平状发育,地下水类型以潜水-承压水为主,该段围岩为Ⅳ级,采用台阶法施工。

2.2塌方基本情况2017年6月2日,姚家坪隧道出口掌子面施工至D3K317+870,仰拱里程D3K317+903,二衬里程D3K317+930。

现场进行仰拱开挖作业,下午16:00时,D3K317+897处右边墙拱脚至拱腰出现环向裂缝,裂缝宽约1mm,长6m。

下午22:00时,完成D3K317+903~899段仰拱初期支护。

仰拱施工过程中,该段右拱腰及拱顶初期支护掉皮剥落,为确保安全,掌子面暂停掘进,并撤离施工人员。

6月3日10:00时,D3K317+903~899段仰拱进行浇筑作业。

12:00时现场技术人员发现D3K317+905~895右拱腰及拱顶有初期支护掉皮剥落现象严重,现场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塌方安全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塌方安全施工技术

施工前准备:进 行地质勘察,了 解围岩情况,制 定安全措施
开挖方法选择: 根据围岩等级和 隧道断面大小选 择合适的开挖方 法,如台阶法、 全断面法等
支护措施:及时 进行初期支护, 采用钢拱架、喷 射混凝土等措施, 确保隧道结构稳 定
监控量测:对隧 道围岩和支护结 构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掌握隧道变 形情况,采取相 应措施确保施工 安全
锚杆支护:对围 岩进行加固,提 高其整体稳定性
钢拱架支护:在软 弱围岩中设置钢拱 架,增强隧道结构 的稳定性
注浆加固:对隧道 围岩进行注浆加固, 提高其承载能力
隧道防排水原则: 采取“防、排、堵、 截”相结合的方针
防水材料选择:选 用耐久性好、粘结 力强的防水材料
排水系统设计:合 理布置排水沟和排 水管,确保排水通 畅
软弱围岩隧道的 特点是岩石强度 低、岩体结构松 散、稳定性差, 容易发生变形和
破坏。
在施工开挖过程 中,由于围岩应 力释放和支护结 构的不及时或不 当,容易造成隧
道塌方。
软弱围岩隧道的 地质条件复杂多 变,存在大量的 地下水和不稳定 岩体,增加了塌
方的风险。
隧道穿越的地质 环境、施工方法、 支护结构的刚度 和密度等因素也 会影响塌方的发
生。
软弱围岩隧道容易发生塌方,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和量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软弱围岩隧道的 特点是岩石强度 低、承载能力差, 容易发生变形和 塌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对存在的安全 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和消除。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摘要:软弱围岩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软弱围岩的岩层结构面发育良好,但是岩层地质十分容易破碎,构建不够紧密,大面积的断层带和被风化强度十分大的岩体绝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型的;另一类软弱围岩是岩体本身的强度不大,比如泥岩和黄土。

因此软弱围岩整体的抗压力度较低,承受拉应力的强度也不大,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围岩就可能因为拉应力而造成岩层的破碎而产生塌方。

本文基于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展开论述。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塌方处治与防治引言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规模的隧道工程。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地质条件、设计参数、施工和管理措施等,公路隧道发生塌方事故越来越频繁。

大多数隧道塌方位于隧道进出口浅埋区域、隧道洞身破碎带,围岩破碎、风化、强度低、结构差,易发生塌方。

当发生塌方时,作业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造成施工设备的损坏,工期的延误,工程费用的增加等。

塌方治理的关键是做到安全施工,快速施工,可操作性强,不留隐患。

1软弱风化严重的页岩围岩特点软弱风化严重的页岩围岩的稳定性介于黏土围岩和松散碎石土围岩之间,黏土围岩整体稳定好于软弱风化严重的页岩围岩,软弱风化严重的页岩围岩的稳定性好于松散碎石土围岩。

虽没有碎石土松散,但也没有黏土粘聚力好。

开挖后掌子面可以直立稳定性好,随时间延长围岩水分逐渐蒸发,大约在3h后,围岩随着水分的散失粘聚力急剧下降,变得松散,风化加重,围岩岩土开始慢慢剥落,剥落物为较细小的页岩,含部分泥岩。

它的基本特点为开挖时围岩稳定性较好,开挖3h后随时间延长稳定性逐步降低,不及时进行支护很容易出现塌方。

2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控制工艺的重要性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在公路隧道中出现相关问题,在2010年就连续发生三场事故,主要包括贵州公路隧道出现塌方事故和张集公路隧道初期支护出现变形,导致岩体破碎,以及集包公路隧道出现塌方问题等等。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及案例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及案例

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及案例摘要:铁路工程建设中积极做好隧道塌方处治及预防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隧道施工安全性,本文就隧道围岩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后以某铁路隧道工程塌方处治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铁路隧道建设同仁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案例引言隧道施工中由于围岩结构的支撑性能变化,部分围岩结构会发生失稳现象,而围岩失稳就会导致部分结构出现应力集中问题,进而出现塌方。

铁路隧道施工推进中做好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才能够为隧道整体结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否则会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加剧,进而威胁隧道行车的安全性。

一、隧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通常来说每一种岩体在自然条件下都始终在初始应力状态中。

在进行地下洞室开挖工作时,这种外力的冲击一定会破坏岩体的应力平衡,让岩体的每一个质点都能够在回弹应力作用下,向消除阻力的表面移动,最后重新分布了岩内应力,与初始应力状态完全不同,达到新的平衡。

这个变化过程,让围岩变形,也会破坏围岩的原本结构。

一般来说,洞室的周边是围岩变形的开始,尤其是那些容易造成松动的围岩,更是很可能形成不必要的松动。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重视围岩的变化情况,有的应力状态重新调整之后就会形成应力降低区,相对应的,一些掩体的深处又会出现应力升高区,这样的落差会导致围岩失稳,让整个围岩工作的推进面临到巨大的危害,形成临空面。

通常来说围岩失稳有两种形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状况:第1种情况是,隧道开挖的时候形成了临空面。

岩体隧道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自重的原因出现坠落,成为掉块,影响围岩的稳定性。

第2种情况是,围岩本身的强度不够,以至于在生产工作中会因为支护结构刚度问题,而出现围岩大面积坍塌的情况。

它会极大程度的破坏围岩本身的结构形态,给围岩岩体的应力状态、洞型等等造成巨大的损害。

从整体来看,围岩本身的岩性结构、初始应力状况以及动型都会成为影响围岩稳定状况的因素,决定了围岩是否会出现破坏变形的情况。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分析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分析

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分析摘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极容易遇到一些软弱围岩,进一步的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时极容易出现一些塌方事故的发生。

因此,本文通过对软岩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软弱围岩中隧道的变形特点和破坏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塌方预防对策和治理措施,提高隧道修筑水平、减少施工风险,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预防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塌方;处理措施;1 软弱围岩的概述1.1 软弱围岩的定义及分类简单来说,围岩指的是在挖开隧道之后,出现应力状态变化的隧道周边岩土体。

其中,根据岩土体的强度,可以将划分为坚硬围岩和软弱围岩。

软弱围岩也可以继续划分,一种是岩层结构性较好的,但是岩层极容易受到破碎。

另一种是岩体自身强度较差,但是极容易因为拉应力而造成岩层的破碎。

常见的岩石结构较为坚硬,自身的强度也较高,但是如果受到了外界的激烈撞击之后,便会使得自身的结构出现裂缝、断层等,进而使得自身的强度下降。

1.2软弱围岩地质特点软弱围岩一般是指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弱且承载力低的围岩,工程地质特点有以下特点。

1.2.1岩体破碎松散、粘结力差一般为土层、全风化岩层、挤压破碎带等构成的围岩,洞室开挖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和微弱胶结作用成拱,这类岩体极不稳定,尤其是在浅埋地段容易发生坍塌。

1.2.2 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由于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开挖暴露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造成洞室内挤。

1.2.3岩体结构面软弱、易滑塌受结构面切割影响严重的块状岩体中,由于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

2 软岩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2.1 软岩隧道塌方的原因2.1.1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掘进过程中,遇到前方突变的地质条件,比如从III级围岩突变过渡到V级围岩。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叙述了隧道施工中常见塌方原因及一般处理措施,并结合塌方情况,提出施工预防措施。

关键词:隧道塌方原因;处理措施隧道工程作为一项地下工程,由于地质勘探技术及地形条件的限制,对地下地质情况的钻探分析不可能做到详细了解,造成设计阶段对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仅仅局限在钻探资料的理解和分析之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实际施工出现的地质与设计存在差异,往往造成设计衬砌结构无法满足实际地质衬砌需要而造成塌方现象,加之施工水平的差异,隧道施工中出现坍方现象较为普遍,要完全避免坍方,在目前施工条件和掘进水平下是很难做到的。

目前对塌方的处理基本按照“小清理、大封堵”原则。

现就隧道施工中普遍出现的塌方及处理措施分析如下:1、塌方对隧道结构影响隧道坍方是由于围岩失稳或衬砌结构无法抵挡围岩周边收敛变形或围岩应力释放等原因而导致的围岩塌落或衬砌结构变形破坏造成的衬砌结构坍塌现象。

由于塌方体下落无形中加大了对临近塌方体的围岩或衬砌结构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所以在一般的塌方体处理过程中,除了处理塌方体本身影响范围外,必须对塌方体前后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或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

2、隧道塌方原因分析2.1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造成的塌方2.1.1由于隧道地质钻探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出现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新的地质变化,该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了原设计衬砌结构不能满足新地质条件的支撑需求,但施工时没有及时根据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且新的地质条件变化后,由于施工单位依赖于设计单位的衬砌结构调整阶段而无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造成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隧道塌方。

2.1.2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工艺、操作工艺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塌方:(1)超前小导管长度不足、数量不够,注浆效果不明显或未注浆;(2)锚杆长度、间距、数量不足,拉拔力不够;(3)锁脚锚杆打入长度、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且与拱架未有效连接;(4)支撑拱架间距偏大,拱架连接采取直接对接焊,未采取钢板搭接焊;且拱架加工时在拱顶正中部位设置了对接点;(5)拱架纵向连接钢筋等不能有效连接,普遍造成每榀拱架间纵向钢筋断开;(6)排水不及时造成拱脚长时间浸泡而导致围岩软弱;(7)核心土的留设体积偏小,不能有效发挥核心土支挡掌子面稳定而失去核心土作用;(8)仰拱采取半幅浇筑手段,不能及时封闭造成边、拱墙变形;(9)边、拱墙开挖及拱架相接时间较长而造成上拱墙长时间处于失稳状态;(10)忽视安全距离的控制而造成掌子面、仰拱和二衬之间的距离偏大而导致围岩完全依赖于初期支护;(11)围岩爆破药量控制不当,造成围岩破碎失稳;(1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准确预报掌子面前面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变化情况,失去施工指导作用。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前小导管两种。 ●超前大管棚:超前大管棚一般是在对
沉降有严格要求时使用,适宜于浅埋洞口、 堆积体、砂土质地层、断层破碎带地层,以 及下穿公路、铁路、地面建筑物时采用。大 管棚一般采用φ70mm~φ159mm的钢管,纵 向长度10~100m根据工程需要设置。
41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洞内大管棚照片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前期管棚工作间照片
44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一是为施作工作间,隧道断面加大后,开挖难度加大,
开挖安全风险增加。 二是若循环注浆后未能按设计开挖到位,工作间尺寸
将满足不了要求,将无法进行正常管棚作业。 三是由于管棚工作间采取扩挖断面方法,既增加了开
挖费用,又增加了回填混凝土的费用,浪费大。
2009年发生事故7起,造成12死3伤6人受困
18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2010年 1月14日:南广线白云隧道突水突泥,5人死亡。 3月19日:集包线新旗下营隧道坍方,10人死亡。 7月11日:南黎线那适2号隧道坍方,10人死亡。
截止目前,2010年发生事故3起,已造成25人死 亡
19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45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无工作间管棚施作技术:在标准断面采用顶进器将管棚 顶到开挖断面外。该技术不需要扩大断面,不切割大量 的管棚,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投资, 应大力推广。
无论是全断面注浆,还是局部注浆,都 要求必须配备先进的钻孔注浆设备,必须采 取信息化注浆。
30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别岩槽隧道F1断层全断面注浆照片
31注浆照片
32
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隧道 的塌方现象与原 因分析 , 隧道作为典型
的地质工程 , 地质条件在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 , 岩石 即开挖对象 , 而洞室周 围部分与支护又组成共
9 8




第3 0卷
同承载 体岩 石开挖 后原 有 的岩石 结构 和受 力平 衡被
破坏 , 岩体在 自 重 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重分布 , 形成新 的受力平衡体系, 有一定的 自 稳能力 ; 如果不及时支 护或不支护, 在重力 、 高 地应力 、 不对称荷载 的作用
岩体破碎 : 对于一些坚硬的岩石 , 如坚硬 的岩浆岩 、 石灰岩、 砂岩等, 虽然其岩石强度较高 , 但若受到强 烈的构造运动影 响, 导致 节理 、 裂 隙、 断层等结构 面 发育 , 特别是结构面充填软弱填充物的场合 , 会造成
围岩 强度 降低 很 多 , 其 自稳 性 变 差 ; 3 ) 岩 体赋 存 环
面 向前推 进 时 , 隧道 围岩 的 破坏 会 因隧 道 开 挖 卸荷 而产 生 围岩应 力 的 重新 分 布和 岩 体 的应 变 软化 , 这 时会 在软 弱 围岩 内部产 生裂 缝 和破坏 或 因 围岩 内部
岩体作为一种经历 了地质构造运动的变形与破 坏, 包含各种结构面的复杂地质体 , 岩体在某个初始 应力 状 态下处 于平 衡稳 定状 态 。隧道 的开挖 打破 了 上述平衡状态 , 使围岩发生卸荷回弹和引力重分布,
( 庆 阳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甘肃 庆阳 7 4 5 0 0 0 ) 摘 要: 软弱 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软弱 围岩 隧道大变形 及塌方机理 的分析 , 总结研 究了软弱
围岩隧道施工 防坍塌技术措施及 隧道塌 方处理技术 措施 , 为 以后 软 弱围岩隧道 施工 防坍塌 以及坍 塌处理提供 了技 术支 持和经验支持 。

步 总结 软 弱 围岩塌 方 的机理及 治理 技术 措 施 。
围岩引力状态变化大 , 或因岩体强度低 , 围岩适应不
1 软弱 隧道塌方机理分析
1 . 1 软 弱 围岩 的含 义 围岩 是指 受 隧道 开挖 影响 而发 生应力 状 态改 变
了回弹应 力 和重分 布应 力作 用 而丧失 稳定性 。当隧 道 的掘 进面 向前 推进 时 , 隧 道 围岩 的破 坏 会 因隧 道
度不同于岩石 的强度也不同结构面的强度 , 岩体强
度受岩石强度 , 结构 面强度 , 岩体强度 , 岩体赋存环 境等多种因素 的控制。对 于软弱围岩来说 , 导致其 强度低的主要原 因有 以下 三点: 1 ) 岩石强度低 : 根 据我 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铁路
为: 开挖一 围岩塑性变形 支护过大变形一支护局 部破坏 支护与围岩破坏失稳 塌方。
关键 词 : 软弱围岩 ; 隧道 ; 塌方机理 ;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 U 4 5 5 . 7
近 些 年来 , 在 我 国铁路 隧道施 工过 程 中 , 因复 杂
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工况或爆破扰动等因素均引起隧 道塌方, 而软弱围岩大变形引起 隧道塌方居多。造 成 了严 重 的安 全事 故 和 巨大 的财 产损失 。 岩体作为一种经历 了地质构造运动的变形与破 坏, 包含各种结构面的复杂地质体 , 在初始应力状态 下 处 于平 衡稳 定状 态 。隧道 的开 挖打破 了上述 平衡
下, 则 会发 生塌 方 。 因此 影 响 隧道 围 岩稳 定 性 的 因 素主 要有 地质 环境 因素 和施工 因素 。
1 . 2 . 2 软 弱 围岩 变形 力学机 制
方体为松散破碎岩体 , 不停从拱部外漏 , 累计塌方量 约为 2 5 0 m 。 , 塌方高度约 8 1 0 m 。由于受塌方影响 D K 2 8 8 +1 3 8一D K 2 8 8 + 1 4 6 段初期支护开裂 , 拱架 变形 , 拱顶下沉 , 掉块 。由于人员撤离及时, 未 造成 人员伤亡事故 。塌方体如图 1 所示。
开挖卸荷而产生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岩体的应变
软化 推 进 , 这 时会 在 软 弱 围 岩 内部 产 生 裂缝 和破 坏 或 因 围岩 内部 已有 的层 理 和节 理 等 松 弛剥 离 , 岩 体 将会 发 生坍落 进 而发展 为塌 方 。故 隧道塌 方 的过 程
的周围岩土体 。根据岩土体 的强度 , 可将 围岩分为 坚 硬 围岩 和 软弱 围岩 两 大类 。这里 所指 围岩 强度 是 指包含结构面岩 土体 的强度。对于岩体来说 , 其强
第 3 O卷 第 3期 2 0 1 4年 2月
甘 肃科 技
Ga ns u S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l f . 3 0
Ⅳ0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e b . 2 01 4
浅 谈 软 弱 围岩 隧 道 塌 方 机 理及 处 理 技 术 措 施
张 铂
如果 围岩 足够 坚强 , 不会 因 为卸 荷 回弹 和应 力 状 态 的变化 而发生 显 著地 变 形 和 破 坏 , 但 是有 时 因隧 道
已有的层理和节理等松弛剥离 , 岩体将会发生坍落
进 而 发展 为塌 方 。通过 对 实际 隧道工 程塌 方过 程 的
分析并结合已有关于隧道坍塌机制的研究文献。进
状态 , 使 围岩 发 生卸荷 回弹和引 力重分 布 , 如果 围岩 足 够 坚强 , 不 会 因为 卸 荷 回 弹 和应 力 状 态 的 变化 而
隧道设计规范等资料 , 一般将单轴饱 和抗压强度低 于3 0 MP的岩 石 称 为 软 岩 , 软 岩 主要 包 括 为 成 岩 的
岩石 、 已风 化 的岩 石 及 含 有 软 弱 矿 物 质 的 岩 石 ; 2 )
境差 : 隧道围岩 由于赋存与富水 , 地应力等不 良地质 环境 中, 而引起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 , 赋存与这种地
质环 境下 的 的 围岩 也称 为软 弱 围岩 。
1 . 2 软 弱围岩 塌方 机理
1 . 2 . 1 岩体塌 方机 理
发生显著地变形和破坏 , 但是有时因隧道围岩引力 状态变化大 , 或因岩体强度低 , 围岩适应不 了回弹应 力 和重 分 布应 力作 用 而丧失 稳定 性 。当隧 道 的掘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