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提高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B.商——夏——西周C.夏——西周——商D.西周——商——夏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所以先后顺序为:夏——商——西周。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B.手工业兴起C.商业的发展D.畜牧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耒耜,农作”,这是农业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陶器是手工业;原始社会还没有商业;牛羊是畜牧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D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立的,B不符合题意;华夏族在黄帝炎帝时期形成,C不符合题意;所以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体现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秦朝的地方制度,C项是始设于秦朝的中央官制,D项是隋唐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棉纺织品B.景德镇的瓷器C.刻有文字甲骨D.圆形方孔半两钱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确凿的证据。所以C符合题意,ABD项均不是商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一一“女娲补天”
B.出土文物一一司母戊鼎
C.电视作品一一《汉武大帝》
D.明清小说一一《三国演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手资料最可信,出土文物司母戊鼎是第一手资料,故B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电视作品——《汉武大帝》、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均有后人加工过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
【答案】B
【解析】据“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太守”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孔子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体现了他的教学方法是
A.无为而治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法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所以B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法治是法家的主张,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