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浅谈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浅谈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的根本保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1]。
在实际工作中,对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工作较为重视,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份合格的患者标本,检验人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份反映患者真实状况的检验报告。
因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及运送等。
本文将临床检验分析前各环节因素对检验分析质量的影响作一阐述。
1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申请)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由于每一种实验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有的用于筛选,有的用于诊断,有的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因此,根据患者病情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第一步。
例如,当怀疑心肌梗塞时,如果不是根据发病时间来选择试验,即使化验结果再准确也不可能为临床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除病理原因外,每种试验还受生理因素,试验方法等影响。
因此,临床医生要对所选试验的各方面因素充分了解,才能针对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
2告诉患者作好采集标本前的准备(患者准备)在试验前要根据需要对患者做好准备。
因为许多非疾病因素,如空腹与否,运动,服用药物等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对患者做适当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1空腹多数试验,尤其是血液化学、免疫学检查,采集前应空腹12h,因为吸收的饮食成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测定吸光度(如甘油三酯造成的混浊),而且也可以改变血液成分,影响测定结果。
例如高脂肪饮食后甘油三酯较空腹时可升高10倍之多。
高糖饮食后血糖迅速升高,3h后才能恢复正常,高蛋白饮食使尿素增高等等;大便潜血检查前患者须素食3d。
另外,不应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16h),否则会改变某些成分的浓度。
如血清白蛋白、补体C3、前白蛋白、运铁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
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
2.2休力活动运动能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轻度运动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继之引起皮质醇及胰岛素的上升,许多与肌肉有关的酶如CK、LDH、AST、等都可在运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浅谈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浅谈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日期:2016-01-20 00:48:44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224 次【摘要】在医学实验的分析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中质量控制和检验后质量控制。
综合报道显示: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发生在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70%以上,由此可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全部分析过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检验前进行全面的规范操作,从而减小实验的差错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检验前;准备;质量控制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process)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定义: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包括项目选择、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检测分析的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1]。
1 临床的准备1.1 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
例如,有些水肿患者,尿蛋白有可能达到+~3+,但肾功能却是正常的,这时尿蛋白检测是首选。
1.2 医师在申请检验时务必考虑采样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免造成对治疗的误导。
例如,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在浓药中毒初期可能会是正常值,随着浓药在体内的吸收,会进一步降低甚至为零值。
所以需要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
1.3 临床医师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务必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门诊号或住院号、送检科室、送检标本类型、临床诊断。
申请检验项目、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尽量注明。
外送标本还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2]。
2 患者的准备采样前患者的准备情况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
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变化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在因素。
浅谈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抽血问题

内蒙 古 中医药
浅 谈分 析前 质 量控 制 中的抽 血 问题
鲁 美茹 米 明仁
摘
要 : 代 医 学检 验 自动 化程 度 高 , 剂 商 品化 , 过 室 内 、 间质 控 的 建 立使 医学检 验 分析 前 、 后 的质 量 控 制 已经规 范化 。 现 试 通 室 中、
分 析 中和分 析后 的 质控 已被 检验 工作 者 所重 视 , 实验 前 的 质控 却 容 易被 忽视 , 但 这其 中抽 血 又 是 分析 前 的 重要 部 分 。 血液 标 本 的 质 量是 医 学检 验 分析 结 果准 确 的基 础 。 临床反 馈 不 满足 的检 验 结果 绝 大 多数 的报告 可 溯源到 标 本 质 量不 符合 要 求 。 章 阐述 了 在 文
高 , 以患 者抽 血前 最 好素 食 3 所 天空 腹 8 1 小 时 为宜 。但 特 3 送检 时 间对 检验 结果 的 影响 到 2
殊 项 目如测 定葡 萄 糖耐 量及 胰 岛素释 放实 验 时 ,应 详 细 告诉 病
减 少运 动 , 免影 响 测定 结果 。 避 将新 鲜抽取的抗凝血 置 2 o ,分别 于 1 、h4 、h 5 C h2 、h6 测定 时
否则 也 位不 当会 影 响检 测结 果 , 常见 的钾 、 等 的测 定 。静 脉 输人 一 避免 一 切 干扰 因素 , 影 响检 测结 果 的正确 性 , 可 以是 检验 如 糖 所 用 定 量 的物 质 ,在局 部范 围内或 全身 范 围内有 一 过性 的 该物 质 升 结果 并 不反 映患 者 当前病 情 。 以 “ 不 符 合质 量 要求 的标本 进 不 『 严格 控 制 检测 项 目血 液 标本 抽 3 , 高【 若 病人 急 需 抽 血 检 验 时 , 在静 滴 该 物 质 后 2 在 静 滴 行检 验 , 如不进 行 这项 检验 ”1 I 】 , 应 h或
分析前质控

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科经常接到临床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被指责质量管理不过关。
实际上,造成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并不都是检验这一环节的原因。
据统计,临床检验结果不准确有50%以上是与送检标本不合格有关。
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医生开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检测及测定后的结果计算、填写、分发到临床医生的解释等全过程。
检验结果常受病人(如饮食、活动和药物)、医师、护士(如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和病人体位)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检验科为了提高检验质量,不断更新和使用精密的仪器、标准的方法、合格的试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但有些临床医生单纯一味地追求检验结果,却忽视了病人准备、标本留取、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环节对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以下几点供大家参阅:一、标本的采集;1.检验申请单填写完整。
应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室、症状、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楚,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分析。
同时,临床医生在开检验单前,应考虑临床的参考意义、选择的项目和标本采集的时间是否恰当。
2 .充分了解患者情况。
在患者采集标本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的饮食情况、生理情况、病例变化等有详细的了解,如有些检验项目采集前必须空腹。
同时,要准确记录采集时间,以减少体内各项指标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如血液中激素含量和昼夜有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
3 .采集血液标本要迅速。
止血带的使用不宜过长,时间长会引起血氧过少和酸中毒等,影响检测结果。
同时,医务人员在采集前要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采集前几小时患者禁止喝咖啡或浓茶饮料、禁止喝酒。
4 .注意检测项目所需的附加信息。
如内生肌酊清除率应附加24h尿量、身高、体重、孕周、出生日前等信息。
二、标本的接收、运输和处理1 .检验人员在收取标本前,应建立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对不合格的标本严格拒收,并注明原因。
同时严格执行查收制度,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必须保持一致,绝不可弄混。
浅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浅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是医生对患者所患有疾病的重要判定依据,医学检验重要分为检验前期、检验中、检验后期等三个部分。
医生在进行医学检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严肃认真的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的质量,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并耐心的等待检验结果。
每一个步骤的进行都是保证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1.医学检验前期的基本环节在医学检验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这些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控制检验质量控制的最基本保证,检验工不能只依靠检验阶段来控制检验的质量,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检验中有着重要地位。
1.1医学检验的申请医学检验的申请首先要以患者病情为前提,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详尽的了解。
该了解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因素,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各种因素适当的调节患者进行的检验项目,做出最合理的检验安排,做到不多检不漏检,应检必检,保持最优的安排最佳的效果。
标明以往病史与烦扰源,如有外送标好基本信息。
1.2患者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对自身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医生需要仔细研宄患者的状况,需要注意的项目医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为检验做好准备。
将人为因素对检验的影响降到最低,将检验的大致流程告知患者与家属,使患者心中有数,在进行检验时可以节约时间,流畅顺利的完成检验为患者提供方便。
1.3检验样本的采集与运送检验样本的采集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项目众多。
正确样本采集十分重要,检验样本的采集重要举措两个最基本原:一是检验结果一定要真实、客观反映患者具体情况;二是一定要符合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各项标准。
样本采集时一定要按照该项工作的标准严格执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
样本采集后一定要按照标准放置,避免样本被外界环境干扰。
样本时一定要按照医院标准妥善存放与运输,将检验样本及时送达,及时检验。
2.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在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整个检验的最主要部分样本的检验,在样本检验这一环节中也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检验的结果,该项目是控制检验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采集样本前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样本的运送,样本到达实验室后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分析前的处理结束。
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因此分析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2 患者的准备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可变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
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 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
4 标本的正确传送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
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浅谈生化检验检测前后质量控制

浅谈生化检验检测前后质量控制生化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质量控制的难点,如果做得不到位,整个质量控制工作就无法做好。
将导致检验结果不能有效运用于临床。
【关健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1 首先做好分析系统的选择(1)仪器的选择自动化程高、方法学先进、测试速度、及试剂位及样本装载与医院规模相适应。
cv%<5%、偏差系数<5%。
(2)试剂的选择目前我们使用的试剂都是成品试剂,要有良好的朔源性、有相应的校准品、高、中、低值质控品并制定规范操作程序(sop文件)。
(3)自动化分析仪的维护和保养严格按保养菜单的要求指定专人进行保养维护并痕迹记录。
要求设备供应商定期进行巡检。
建立设备使用(sop文件)。
2 检测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留取注意事项制定标本采集运输守则;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唯一标识。
收取标本时严格按制度执行。
(2)采血部位和体位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从股静脉或颈静脉采血。
采血时以坐姿或卧姿为宜,应注意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能超过1min,防止局部发生淤血及溶血影响检验结果。
采完血立即拔出针头,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试管内及时送检。
(3)标本送检后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要认真核查申请单所要求填写项目是否否填写完整。
化验单存根号应粘贴在标本上。
血清分离后溶血、乳糜血等情况以及急诊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3 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杜绝在输液的同侧采血、空腹采血、空腹时间一般在12~16h。
(2)送检时间: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①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等。
②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③采样后1~2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脂类、酶类、等。
(3)采集部位与体位:一般从肘靜脉采血,必要时也可以从颈静脉或股静脉采血,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坐姿或卧位为宜如:醛固酮类测定要求采集立位和卧位各一管要特变注明。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摘要】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 个阶段的控制过程。
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检验学科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综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
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现实中,不合格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严重的影响了检验的质量,降低了医院的诊断及治疗的水平,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起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的纠纷。
因此医院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员应该重视对医学检测的质量控制,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与可信和及时的检验报告,文中归纳了临床上在检验样品的采集中经常出现的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问题、医学检验过程中的试剂与检验设备的问题、医学检验中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的人为问题、因抗凝剂使用错误而造成的检验误差的问题等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原因与其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标签:医学检验;样品采集;问题;控制与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其特有的准确、可靠、快速等性质,在临床应用中也为更多的患者争取了治疗的时间,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
但是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院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出的结论来探讨提高其检验质量的措施。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临尿医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整个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质量问题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及促进当地医学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
1医学检验的重要性医学检验为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手段、物理学、化学以与生物学方法来进行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学科,它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怎样利用实验室的检测技术与先进的科学医学诊断的设备从而为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与施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它包括被检测人的血型方面、被检测人是否贫血、被检测人的肝功能、人体的四肢及躯干X线片的检验,和CT扫描的检验等等。
从事医学检验的医务人员应熟练运用各种化学试剂与现代先进的光电仪器进行生物化学水平的分析,也要对人体各种分子水平的生理参数进行良好的掌握,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检验的质量。
医学检验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可能直接影响着该院的诊断及治疗水准。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摘要】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并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
质量控制也是保障患者诊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而且,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实验室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引发患者投诉或法律诉讼。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医学检验工作将更加可靠和有效,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大的保障。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准确性、工作效率、患者安全、医疗事故、法律法规、临床诊断、保障1. 引言1.1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此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可以确保实验室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还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质量控制还能够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
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情况,从而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合规运营。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个实验室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浅谈如何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

浅谈如何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
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
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
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
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一、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
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
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
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医学检验前质量控制重要性论文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摘要】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保证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核心部分。
分析前质量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它贯穿于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因此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对策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72-01要想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
所谓分析前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前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
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1]。
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取得高质量检验标本,对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显得尤其重要。
1检验申请必须根据就诊者的病情为前提,要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分清主次,优化组合检验项目,选择必备的检验项目,做到应检必检,减少和杜绝盲目开具检验单的现象和行为,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尽量注明。
外送标本还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2患者准备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前提条件。
临床医师应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及心理、情绪的变化,把检验前需要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大致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变化等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等外在因素对检验结果都能产生影响。
3标本的采集3.1正确的采集标本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2]:①必须满足临床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2-10-28T03:15:20.28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2期6月作者:马菁[导读] 目前我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马菁身份证号码:65232519840715****摘要:目前我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检验医学领域也应用有更多的先进理念与技术,而涉及到各种专业,知识交叉的范围愈加广泛,检验同医学临床之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医学检验工作已成为诊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确保流程规范的重要环节,只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本文围绕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要点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医疗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随着大众对于自身健康问题更加关注,对医疗领域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指的是通过对检验前个环节展开质量控制工作,从而确保其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医学检验分析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更有价值的医疗参考。
一、加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质量是检验的生命”,在医学检验工作中,“质量”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检验理念下,检验实验室愈发关注同临床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这是二者谋求共赢、共同助推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
医学检验是一项有着规范化流程的工作,可将其分为分析前中后这三个部分。
而从实际工作来看,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往往受到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借助操作的规范,时间的管控等方式来提高质量及效率,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摘要】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发展认识交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检验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检验项目1 前言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检验方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高度重视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分析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明显改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最重要因素,而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检验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使用,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要主动及时了解医院开展的新的检测方法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检查的项目,它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所以,检验科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师进行沟通,向临床医师提供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对于临床需求但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已淘汰项目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推荐新项目,介绍临床意义,注明不同仪器不同方法参考值以及收费不同,以便合理利用资源。
3 重视临床医护人员作用临床医生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熟悉检验科的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和疗效监控需要正确选择检查项目,这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例如“三P”试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为阳性,而晚期为阴性,如果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实验窗口期的情况下选择该检查,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4 加强与患者沟通标本采集前患者准备是分析前重要组成部分,在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有详细的了解,熟悉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患者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医学检验作为医学治疗的一个步骤,其最终结果会对临床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
医学检验分析根据其过程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步骤,而分析前质量又是这些步骤中最关键的一项,因为他是后续两个步骤的基础,只有分析前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才能够给后续的步骤提供质量基础,所以分析前质量是关键。
可是实际工作当中,因为医学检验人员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的不重视,将注意力集中于分析中和分析后,让医疗结果出现了偏差。
分析前质量控制需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分析,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来让其得到有效的改善。
标签:医学检验;分析钱;质量控制;因素前言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检验科一些高新精密的仪器引进,对检验人员的管理应更加严格。
所有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都必须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使用仪器前,检验人员必须要岗前培训。
所有仪器的调试、保养、维护必须由专人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确保仪器的最佳使用,才能取得最好、最准确的检测结果。
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或错误,要想做好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临床检验人员需要认真负责,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将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
所以对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必须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真实的实验依据。
一、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申请单不规范检验申请单是进行医学检验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检验申请单才可以进行医学检验。
检验申请单是检验人员进行医学检验的依据,因此对于检验申请单的书写就必须清楚规范。
但是在现实中的操作过程,很多检验申请单常常存在这样的错误和问题,比如检验项目不完整、患者就诊信息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抗血凝标本质量不合格等,也会存在有的医师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字迹过于潦草而让检验人员难以辨认,也会影响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简述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简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的诊断治疗离不开准确的医学检验结果。
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越精确,那对于医生的治疗就越具有参考作用,就越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水平,能准确定位患者疾病的产生原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症治疗,从而提升医院的治疗服务水平。
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这对于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及时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重要环节前言:临床医学检验环节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对临床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质量的控制,从而确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与措施。
1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1.1加强对检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为了有效提升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就要对受检标本以及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从而保证受检标本资料的准确性。
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要求空腹抽血进行检测的项目,必须要严格相关制度,坚持空腹抽血。
另外在做血糖、血脂以及肌酐清除率等相关检验时,同样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建议控制,在受检标本采集时,一定要事前进行询问,确保受检标本符合相关检测需求。
第二,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如果患者体位出现变化那么检测结果也会出现改变,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体位进行采集。
第三,输液前后进行标本采集,其检测结果同样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采集时间。
第四,采集标本时,患者应该处于静止运动的状态,而不是刚刚运动完成之后进行标本采集,这样标本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第五,标本送测时间要及时,因为标本在采集之后,如果检测不及时,就会影响到标本的属性,导致检测结果存在着差异,所以加强标本送测时间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1.2注重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当前用于临床医疗检测的设备种类众多,如果这些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就会影响试验设备的检测精确度,因此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262100血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指的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检验报告。
因为其检测结果为各类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因此,血液细胞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同种血型患者46例。
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3±6.47)岁。
1.2方法在实现开始前,首先进行抗凝剂的配制,方法选用静脉采血。
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23例患者的血液稀释比例为1:10000,另23例患者则为1:50000,将稀释比例相同的静脉血液混合摇匀后,平均分为46份,最后进行上机检验。
其次为样本储存质量的控制,方法同样应用静脉采血,在获取血常规标本后,将46份血液均匀的混合,并将其平均分为46等份。
所有血液标本放在室温22℃的房中保存,30min后进行15个标本的检测,3h后再检测15个标本,最后的16个标本在6h后检测,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结果。
2 结果2.1不同比例配比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形成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
2.2放置室温相同但时间不同的标本检验结果分析放置室温相同,而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不同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形态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放置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
3 讨论在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血液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在医院中,检验科十分重要,其质量以及水平,会对医院整体诊疗水平以及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若检验可靠以及及时,有利于医生正确治疗,若检验质量控制低水平,检验质量会较低,可对诊疗过程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导致医患纠纷或者医疗事故。
在新时期之下,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并不断提高检验质量,是临床针对检验工作者提出的相关要求,需要认真思考。
1质控主要环节1.1检测前从检验申请开始,其他包括患者准备、采集原始标本、实验室运送、实验室内传输,在这一个环节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难以控制,在实验室外,护士、临床医生、护工已经将这一环节完成。
临床总结得出,由于标本质量不合格,多数不满意报告,因此,将检测前质控工作做好,较为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将本职工作做好,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病情,对检测项目进行合理选择,对于很多检验项目来说,对患者提出了诸多要求,若没有准备,会极大影响检验结果,偏差较大,可导致误诊,因此,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相关准备工作,将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告知患者如何正确采集标本,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能够保证检验标本真实、客观以及合理。
对饮食影响检验结果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开展血脂检查、血糖检查过程中,患者应禁食12h,处于休息以及平静状态;对药物影响检验结果进行充分考虑,必要情况下,对患者用药史进行仔细询问;对抗凝剂、血液之间比例以及抗凝剂种类加强注意;在采集标本后,将储存以及运输时间尽量减少,可促使结果可靠性明显提高。
1.2 检测中对于检验科来说,在收到标本之后,对检验申请单进行立即核对,然后对标本合格率进行检查,相对患者性别、姓名以及住院号等信息,检测血清或者血浆过程中,在规定时间内处理,若不能当天检测标本,根据相关要求,将保存工作做好。
定期调试以及保养检验仪器,确保工作状态时刻处于最佳,对于实验室人员来说,及时校对仪器,严格根据相关操作规程将操作完成,避免发生人为误差。
每天利用中高低3个质控品,比对实验前中后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摘要】因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引起广大检验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以本文
主要探讨影响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旨在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
制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保证的
前提,分析前的质量没有保证,不论分析中的质量多好,仍然得不到准确可靠的
检验结果。
文献报道表明,分析前过程占整个检测周期的57.3%,临床对检测结
果不满意原因70%~80%可追溯到分析前过程。
因此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
提高了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
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这就对实
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三个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经过检验医学工作
者和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已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但分析前质
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分析前
质量控制是指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申请开始直至将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这
一阶段而言,它包括了医生如何选择试验、开检验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护士对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等几个方面。
1 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在实验医学中,每组检验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且不同的疾病、疾病的
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
选择试验时首先要明确进行检验的目
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
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是实验室工作的论据,临床医生应当认真、仔细填写,为实验室
提供完整的病人信息,为数据管理和检测后质量分析建立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手
工填写申请单,还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条码标签的打印,均应清晰准确注明患者
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病床号、病案号、诊断、特殊情况等),医生姓名、申
请日期、标本采集时间、标本类型、测定项目等,以避免做错项目、张冠李戴、
无法投递等不良后果。
3 患者在受检前的准备
患者的被检查的个体,标本来自患者,所以患者要尽量做好准备,减少各种
非疾病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若患者准备不当,对标本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
造成结果对临床毫无价值,甚至引起临床的混乱。
因此,医护人员要充分掌握这
方面的知识,要和患者讲清楚,以保证患者做好试验前准备。
影响试验结果的生理因素有饮食、运动、生理节奏、应激、体位、药物等等。
3.1 饮食因素进食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较复杂。
进食不是单纯地使血液中某些
成分增加,还能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所以一般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
禁食12h空腹采血[3]。
粪便潜血检查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3.2 运动因素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 也可引起一系列其它生理变化而
影响试验结果,应加以注意,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集标本。
3.3 生理节奏人体内物质由于每月、每日中都会有周期性变化,因此要知道
其变化规律,才能在合适的时间采集标本,尽量避免由于采集标本时间不同丽造
成测定值的波动,以保证各次测定值之间的可比性。
医护人员应了解并在解释其
临床意义时予以注意。
3.4 药物因素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药物一般通过
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为了结果的准确, 应尽可能停药2天或在用药前采样。
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
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目后回顾或参考。
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
虑药物的影响。
4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样本采集错误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首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采取有效方法保证
送检标本质量,从样品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样品采集时患者的体位、采集过
程的具体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保证样品的质量。
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
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
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
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 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
免标本溶血,有报导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标本容血占容血标本的62%。
采
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
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
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5 标本的正确传送
标本采集后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方法及时送达实验室。
标本运
输环节中有很多因素影响标本质量,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要保证有专人运送,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安全,防止震荡、防止标
本被污染。
6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实验室标本接收制度对检验申请单、标本的外观、标本量等内容逐一核查,严格验收。
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按照实验室标本
拒收制度退回并说明原因,做相应记录。
实验室所收集的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
进行检验。
对于不能马上检测的标本,应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温度和环境中保存。
从以上诸多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来看,如不重视检验结果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将起不到任何的指导作用,甚至还会误导临床的诊断。
因此认识和控制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检验工作者的职责,也有赖于医院
广大临床医生和护士们的配合,使检验结果能客观真实地服务于临床。
只有这样,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
现代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2]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3]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92.
[4]苏荟.浅谈临床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保证[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45-147.
[5]王伟民.浅谈护理工作的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临床检验杂志,2007,
25(6):469-470.
[6]齐春华,王文平.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