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郭豪
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德国法西斯曾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经过分析,它的原因涉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它是当时那种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探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德国上台原因
法西斯主义(fascism),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

是由民族主义(nationalism),种族歧视(racism),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国家价值主义(disagremnationlism)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

他们歌颂军事美德而诋毁自由及民主,歧视不同与自己的人。

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他们的支持者都拥有鲜明性格(本尼托·墨索里尼,阿道夫·希特勒,佛朗西格·佛朗哥)并且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一员就必须奉献出你的价值。

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

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

在世界现代史上,法西斯主义曾在德国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剖析:
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历史原因
1. 德国人在历史上就野蛮好战、侵略成性。

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王国是霍亨索伦家族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建立发展起来的。

10世纪时,该家族还只是瑞士北部索伦山上一个城堡的统治者,但是,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到17世纪时,它已夺取了莱茵河下游的马尔克、克列夫兹、拉文施坦和维塞尔
- 1 -
河下游的拉文斯堡,又从波兰手中夺得了普鲁士公国,最终建立了普鲁士王国。

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又与英国等国家联手打败了奥地利、法国和沙皇俄国。

1772年,普鲁士侵占了波兰的西普鲁士,后来又伙同俄国、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

至此,普鲁士的版图扩大到了30多万平方公里,860万人口。

虽然德国的领土有了急剧性的扩张,但在政治上它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直至1870年,德国才在普鲁士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2. 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用王朝战争的方式加以完成的。

1848年在欧洲革命浪潮冲击下,德国也爆发了革命。

人民群众发动了推翻专制制度的自下而上的革命,资产阶级谋求用议会方式统一国家,两者都因力量弱小而失败。

于是,统一被提到了首位,统一的大任历史地落到了王朝身上。

三十四个邦国中只有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最大的邦国能够担此大任,“大德意志方案”主张由奥地利领导;“小德意志方案”主张由普鲁士王朝领导;争论结局,普鲁士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和单一日耳曼民族成分,掌握了统一的领导权。

这样,“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1864年的德丹战争、1866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而奥地利则因其保守落后和帝国境内民族成分复杂被排斥在德国之外。

德国统一的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是王朝战争方式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却给未来德国蒙上了战争的阴影。

普鲁士议会议员约翰·雅各比早已有预见:“一个在政治自由中统一起来的德国是欧洲和平最可靠的保证。

另一方面,在普鲁士军事统治下,德意志对它的邻国人民永远是危险的,它将开创一个战争的时代,这些战争有使我们回到暴力主义的悲渗时代的危险。

”①德国在近、现代史上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很不幸地把雅各比的预言变为事实。

二、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经济原因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后,面对德国历史上最尖锐、最深刻、最持久的危机,曾经被喻为“指路明灯”的自由放任主义失去了“药性”。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被迫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对大企业、大银行提供贷款和保证金,结果激起了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不满。

这时法西斯分子们却大肆宣
①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15页。

- 2 -
传反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强权是国家改善经济状况的前提”。

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出现了严重危机,促使垄断资产阶级转向对希特勒法西斯经济理论的支持。

在实际生活中,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垄断资产阶级海外市场丧失,国内领土缩小,国内市场被外国资本打开,他们无法忍受其束缚。

当他们利用国际环境大搞“东西方平衡”外交,恢复经济时,遇上了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他们遭到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危机。

因此,他们对现行统治感到失望,但又不甘心一战的失败和经济危机中的损失。

于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便撕掉魏玛共和国“民主”的面纱,公开叫嚷“只有剑才是德国的经济政策”,认为只有利用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才能镇压革命,摆脱危机,挽回损失,便对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寄予厚望,同时希特勒也加强了对垄断资产阶级的笼络。

他在各种非公开会议上向垄断资本家百般许愿,大肆宣称民族社会主义将竭尽全力维护私有财产。

特别是1929年经济危机后,他更加谄媚地讨好有势力的经济巨头。

1932年l月在杜塞尔多夫秘密会议上,希特勒更是和盘托出他的纳粹纲领,竭力攻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制度,声称“经济生活是靠个人权威而建立起来的”,要在德国恢复一个健全的全国政体,这给与会的垄断资本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从而使重工业的大笔捐献源源而来,纳人“纳粹党的党库之中”,如1932年国会选举中,钢铁大王梯森1人在3天内就给希特勒筹资300万马克作为竞选资金,其他工业、财政寡头,都慷慨资助希特勒,使纳粹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竞选活动有了经济上的保证。

可见,经济危机造成的这种客观经济环境——垄断资产阶级被迫从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支持法西斯,经济生活走向专制化。

经济生活中专制代替民主,也就为政治生活中专制代替民主打下基础,为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政治原因
1.国内外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战后,德国的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德国的战败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恢复他们昔日的“天堂”和“尊严”,实现他们“振兴民族”、重建“强盛德国”的侵略野心。

加上1929 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了德国以沉重打击,并由此引起政治动荡,这些都严重动摇
- 3 -
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希特勒和纳粹党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通过掠夺别国来摆脱危机的需要。

这种思想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德国实际上不过是把灭亡法国作为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在将来能够为我国人民在其他地方进行扩张”,“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主要是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②。

正是希特勒推行民族侵略主义的主张与垄断资产阶级进行侵略扩张的要求完全合拍,因此垄断资产阶级才大力资助纳粹党。

在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之时,钢铁大王蒂森就给了希特勒10 万马克的津贴,希特勒从蒂森所控制的各重工业组织每年可拿到200 万马克。

垄断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纳粹党,还直接为该党上台大造舆论。

1930 年沙赫特到美国各大城市游说,为法西斯广作宣传。

另外,他们还积极调解内部矛盾,进一步帮助纳粹党夺取政权。

特别是1932 年11月希特勒在国会选举中丧失200万张选票和35个议席,面临颓势企图自杀时,垄断资产阶级和权威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对总统直接施加政治压力,要求任命希特勒为帝国总理。

可见,垄断资产阶级是直接把希特勒推上台的主要力量之一。

美英等一些外国垄断巨头也给予了纳粹党大力的支持,如美国大垄断巨头洛克菲勒、英国报业大亨罗特米尔等,都给了希特勒以资金上的援助。

美、英垄断资本把希特勒看成是把德国和欧洲从无产阶级革命“危险”下拯救出来的救星,他们希望希特勒上台执政,消灭德国的革命民主力量,以确保他们在德国的大笔投资和贷款。

③国际垄断资本的大力支持,加快了希特勒上台的步伐。

2. 魏玛共和国整体的软弱无能。

魏玛共和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它诞生之时社会上就存在着左的和右的两股强大势力,从正反两方面对它进行冲击,而且共和国还存在着大量隐患。

它不但保留了大量的旧军国主义势力,允许其保留财产,而且还出于对工人运动的恐惧,还起用了社会民主党人执政。

与此同时,魏玛共和国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掌舵顺利通过贫困、混乱,坚定前进的政治家,从而增强了纳粹党利用经济
②(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一)》董乐山、李天爵等译,三联书店,1974.年,第120、121页。

③解力夫著《盗世奸雄:希特勒》第六章:铁窗生涯。

- 4 -
危机进行诋毁的可信度。

正是由于魏玛共和国整体的软弱无能,才使得法西斯的力量无所顾忌,“合法”夺权。

“社会民主党以帝国收尸人的身份出现,在完全不触动旧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取得军方同意,建立魏玛共和国。

于是,旧势力的形体虽然埋葬了,但旧势力的灵魂却保留下来,最后在希特勒身上借尸还魂。

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国仅仅是穿着党卫军制服的旧帝国再现,容克虽然退居幕后,但德国历史上最恶劣的传统却在新人物的脸谱上回光返照。

”④
四、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社会原因
1. 德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残余。

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它本身就是一个容克、官僚和军国主义的混合物,而且它积极推行军国主义,在政治上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军事官僚机构,形成了军事警察国家。

同时它还宣扬民族傲慢主义,提倡勇猛好斗,强调强权即公理。

虽然在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中德国也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德国的资产阶级上台比较晚,在政治上是软弱的,因此他们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而是紧紧依靠容克贵族,来开拓他们走上政权的道路,其结果是在德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烙印,使之成为一个“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军国主义的国家”。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德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

容克贵族在政治上仍然把持着军官团和高级官吏的职位。

魏玛共和国建立后,虽然由社会民主党人出任总统和总理,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执政的根本格局。

总之,封建主义残余的严重存在,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滋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2. 德国的民族主义走向极端。

首先因为近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较晚,而且是在外力压迫下,所以民族主义诞生之初就带有偏激性。

十七世纪是德意志最悲惨的时期,三十年战争的破坏,经济落后,政治分裂,封建专制盛行,这些现象残留了数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占领德意志,德意志民族感情得到升华。

在反对拿破仑异族统治的斗争中,德意志民族主义正式诞生。

但是这种在屈辱、仇恨和胜利中产生的民族主义,一开始就“存在一种过头的危险,、一种要求超
④钱乘旦主编《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大学出版,1991年,第150页。

- 5 -
越解放范围去消灭敌人和扩张本国势力的民族主义的危险”⑤。

当时费希特和阿恩特等最早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都宣扬“德意志负有开化全世界的使命”,“是最纯洁的、精神丰富的文明国家,注定要引导全世界走向‘真正的大同’。

”⑥
其次是德国统一较晚,对民族分裂的自卑感加强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

所以民族主义向狂热、极端发展;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成为德国所特有的流行病。

十九世纪中后期,德国反犹太主义情绪强烈。

文学艺术界、新闻界和学术界热心反犹宣传,反犹运动范围较广,反犹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对希特勒和民社党都有影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的种族主义组织相继出现,它们和后来的纳粹组织有着相承关系。

1891年“泛德意志联盟”成立,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它宣传日耳曼民族优越论,社会达尔主义和征服世界的狂想,“从中不难看出后来纳粹主义先兆的阴影。

”1912年,“铁锤联盟”和“德意志骑士团”建立,同时建立的还有“全国店员联盟”,这些团体的成员都属于纯“雅利安”血统,有的采用“卐”字作为标志。

他们散播民雄主义、反自由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为民族社会主义党的发展作了组织准备,民社党最初的一批党员正是来自于这些组织。

五、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军事原因
德国素来具有军国主义传统,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传统贯穿于德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之中。

统治阶级素来以“条顿武士”精神为基础向外进行侵略扩张。

由于法西斯主义和半封建的军国主义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而且都渴望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两者必然结合起来。

一战后,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军队虽然遭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威信并未受损害,军官团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德国还重新组建了一支10 万人的军队来维护德国国内秩序和专门进行边界巡逻。

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德国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军事目标。

军队中的容克贵族的成份仅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23% 降到21.5%,仍旧保留了旧的军国主义传统。

魏玛共和国时期,
⑤卡尔·艾利希·博恩等《德意志史)第三卷上,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69页。

⑥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77页。

- 6 -
这支军队在镇压工人革命和反对民主力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为了复活军国主义,实现民族复仇思想,寻求反动的政治力量,积极支持纳粹党⑦。

德国国防军的支持,对希特勒最后攫取政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国防军受旧专制主义思想的支配,坚持赤裸裸的强权政治,他们为得到纳粹议员对政府的支持,对纳粹党采取了宽容、拉拢的态度,从而促使了希特勒上台。

在1932 年的选举中,虽然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在国会中仍然没有获得组织政府所需要的绝对多数席位,因此依靠选举希特勒无法夺取总理大权。

在这关键的时刻,国防军站在了希特勒一边,1933 年1 月16 日,施莱歇尔和国防军司令哈默施泰因会商后,一致认为希特勒是唯一合适的候选人,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同时它也受到当时政治特性、经济形势的作用以及其国内军队的支持,最终,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人类一段苦难的历史开始上演。

时至今日,我们放眼世界,法西斯主义并未消亡,它依然在某些国家潜滋暗长着。

参考文献:
[1]. 吕桂霞:试论德国法西斯上台的社会历史根源.[J].上海:《青年史学》,1997.02
[2]. 刘显娅:30年代经济危机对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作用.[J].湖南:《武陵学刊》,1999.24
[3]. 刘锋:德国法西斯主义上台原因析.[J].黑龙江:《北方文学》,2012.02
[4]. 彭凯、郭达喜:略论纳粹党夺取政权的民意因素.[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⑦吴友法:《德国法西斯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137页。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